1. 中国人在新加坡公司怎么交住房公积金和五险一金
London Chinki axi
2. 有关于新加坡公积金的问题
1)根据新加坡政府的规定,在该员工工作后的第三年开始,公积金(CPF)的缴纳比列是:版员工权20%,雇主15.5%,这是最高的比例了。
2)所缴纳的公积金有会分成3个账户分别为:普通账户,特别账户,医药账户(Medisave)
3)医药账户(Medisave)并非医疗或保健保险,但里头的存款可以用来交付医疗费用和特定的医疗保险- MediShield
4)至于你最后一个问题,基本上,公积金只是占当月收入的20%,扣除了还剩80%呢!
3. 本人已放弃新加坡绿卡,留在新加坡公积金如何提回
根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第24条的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回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答户内的存储余额:
1、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2、偿还购建自住住房贷款本息的;
3、租赁自住住房,房租超出家庭工资收入一定比例的;
4、离休、退休的;
5、出境定居的;
6、职工死亡、被宣告死亡的;
7、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
8、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并与单位终止劳动关系的;
9、管委会依据相关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总结:该条例第25条规定,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的,所在单位应当予以核实,并出具提取证明。职工应当持提取证明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准予提取或者不准提取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准予提取的,由受委托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4. 你好,我想问问在新加坡外籍员工缴纳公积金和企业帮外籍员工缴纳公积金的相关问题。
1、这复些准证持有者全都是制不需要交CPF(公积金)的,在拿到PR之前就算你想交也交不了
2、同上,完全不需要交纳公积金,不论个人还是企业都不需要交纳
3、对于EP以上的人来说,保险也没有强制的规定,可以交可以不交。雇佣SP的话要给政府交纳Levy,每月几百新币。
不知道你是员工还是雇主,如果企业太小的话根本雇不到外籍员工的,因为政府不会批准工作准证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继续追问
5. 外国人可以在新加坡交公积金吗
新加坡公积金是新加坡政府为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所设立的中央基金。所以外国人在拿到永久居民身份后或移民正式成为新加坡公民后才能缴纳公积金。
6. 公司是新加坡独资是外企是必须给我交住房公积金吗
一、住房公积金外企强制交纳的
二、依据《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
第十五专条
单位录属用职工的,应当自录用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缴存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的设立或者转移手续。
单位与职工终止劳动关系的,单位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30日内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办理变更登记,并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审核文件,到受委托银行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转移或者封存手续。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不办理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或者不为本单位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账户设立手续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单位逾期不缴或者少缴住房公积金的,由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责令限期缴存;逾期仍不缴存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 中国人公司在海外新加坡的怎么交住房公积金
建议你具体咨询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不同地方政策是不一样的
8. 您知道新加坡公积金是如何交的吗在新加坡公积金的网站里怎么操作
1、你是新加坡公民或者PR吗?
2、你有工作吗?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是的话,你的公司自然会帮你交CPF的,不用你自己操心
还有问题的话欢迎追问
9. 对比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和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异同
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的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社会保险由国家强制实施个人储蓄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构成,是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部分,也是其最具特色之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对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救助,如对穷人发放津贴和救助金,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辅助部分。
一、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955年7月1日,中央公积金制度正式建立并实施。最初,公积金制度所包括的劳动者是指受雇于同一雇主、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工人,不包括临时工及独立劳动者,也只是一个强制性的储蓄计划,保障的范围也只涉及公积金会员退休或因伤残丧失工作能力后的基本生活。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加坡政府在原有储蓄计划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一系列公积金计划,包括的范围除养老保险外,还包括住房、医疗、教育、投资增值等多个方面,如1968年推出的“公共组屋计划”、1984年推出的“医疗储蓄计划”、1995年推出的“填补医疗储蓄计划”等等。
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组织和实施
1、缴费率
雇主和雇员都向中央公积金缴费。1955年的缴费率为10%(雇主和雇员各缴纳5%),1968年上升到13%,1984年达到50%,目前基本稳定在40%,其中雇主缴17%,雇员缴23%.但由于公积金制度规定其会员可以将一部分积累额购买住房、股票和支付教育及住院医疗费用,因此,实际用于养老的公积金远低于40%的缴费率。为了避免公积金过多用于其他支付而影响养老保险,1987年政府规定,达到55岁后必须在其公积金账户中保留一笔最低存款,以充分保证60岁退休后可以购买相当于社会平均收入25%的最低终身年金。
2、中央公积金的构成
中央公积金是一个完全积累的强制储蓄计划。55岁以下会员的个人账户一分为三,普通账户、医疗账户和特别账户。普通账户的储蓄可用于住房、保险、获准的投资和教育支出;医疗账户用于住院费支出和获准情况下的医疗项目支出;特殊账户中的储蓄用于养老和紧急支出。55岁以后,其个人账户变更为退休账户和医疗账户两个,其成员在中央公积金计划账户内的数额达到最低规定后,可以提取部分积蓄。
3、管理机构
公积金管理局设理事会,由政府、职工代表、雇主、社会保障专家四方组成,主席由政府委任,日常工作由总经理负责。下设会员服务、雇主服务、人事、行政、计算机、内部事务六个部。
4、公积金存款利率
公积金存款的利率是由政府决定的。其中,普通账户和医疗账户的存款利率,都是新加坡四家主要的国内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华侨银行、华联银行和大华银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的算术平均值。但特别账户及退休账户上的存款利率则稍高于这个名义利率,原因是这两个账户上的存款的期限较长。
55岁以下的会员可以动用普通账户中的存款进行公积金局指定的投资。包括购置政府组屋、政府批准的保险项目和投资项目、支付教育费用以及向父母的退休账户进行填补性转移支付等。这些投资都要通过中央公积金局指定的托管人来进行。托管人的资格通过托管法的规定来决定。
三、中央公积金的投资管理
为了促进公积金资产的保值增值,近年来公积金局陆续引进了各种投资计划。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投资计划。是指会员可动用80%的公积金存款或普通账户中的余额投资于股票、基金(新加坡称“单位信托”)、黄金、政府债券、储蓄人寿保险等方面,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满足下列三个条件可以参加投资计划:年龄在21岁以上;不是未偿清债务的破产人;公积金账户有足够的存款。
参加投资计划的会员,可以独立选择投资工具实现投资增值,但为此必须承担可能出现的投资收益率达不到公积金管理局所提供的无风险收益的风险,甚至出现负收益。只有投资收益中超过无风险收益的那部分,投资人才有权提取。
2、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股票计划。这项投资计划是为了使会员能利用其公积金存款购买新加坡巴士有限公司的股票,购买上限为5000股。
3、非住宅产业计划。该计划允许会员用公积金储蓄投资写字楼、商店、工厂和仓库等非住宅房地产。会员可以单独或合伙购买这类房地产。
4、填补购股计划。该项计划是协助新加坡人拥有国营机构私营化后所出售的股票。实施这个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新加坡人更多地长期持有政府控股的上市公司的蓝筹股,从而控制政府控股公司的长期投资。
中央公积金主要投资于政府债券,以及工业、住宅和基础设施建设,安全性较高,但收益较低。从1989年到1998年,中央公积金的平均名义收益率为3.51%,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实际的无风险中央公积金收益率为1.28%.尽管如此,在政府的推动下公积金制度还是发展很快, 1999年,基金总额达到928亿美元,每年收缴128亿美元。
四、对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评价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个集中管理和强制性管理程度都很高的社会保障制度。新加坡政府利用其高度社会控制能力,强制性地使人民必须为自己的种种保障之需进行预防性储蓄和投资。从而降低了政府的社会福利开支,又为公共设施建设和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
中央公积金制度在增进社会稳定和国民福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积金在积累的过程中,会员可以使用公积金来买房、购买产业或进行投资以提高收入。人人安居乐业,再加上在养老和医疗上保障较好,这就能较好地免除个人和家庭的后顾之忧,从而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当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例如,该制度没有再分配功能;缴费率过高,最高时达到工资的50%,企业负担较重;账户投资收益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等等。但无论如何,在世界上,中央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政府主导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典范。
北欧模式
2004年8月8—21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一行6人应邀对芬兰、
瑞典、丹麦三国进行考察访问。先后走访了13个政府、民间组织、大学及研究机构,
听取了27场专题报告。北欧国家福利制度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
用。在经济全球化和欧洲联盟从经济到政治一体化的背景下,北欧国家积极适应内外
部条件的变化,在公共事业、劳动力市场、提高竞争力、中央与地方关系和政府治理
结构等方面正视问题,积极采取相关的应对政策和进一步完善的制度安排,则给我们
留下深刻印象,并为深入思考中国的经济社会改革尤其是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问题
提供了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