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建设局

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0-12-26 06:26:25

『壹』 泰州引江河待遇

待遇还是不错的哦,可以去。

『贰』 泰州市海陵区寺巷镇有多少个村最好具体点

巷镇 寺巷镇街景江苏省泰州市寺巷镇寺巷镇位于泰州主城区南部,南拥中国医药城,北接泰州主城区,隶属省级泰州经济开发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7万,下设22个行政村、三个社区(居委会),青年南路、泰高路、新328国道、南官河、引江河、周山河穿过镇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寺巷镇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泰州经济大镇,工业重镇和招商引资的先行镇,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建筑企业施工总产值3.5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

经济发展:

作为泰州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的窗口,投资数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引江大道、吴陵南路、吴洲路、春风路、梅兰路、凤凰西路等市重点道路,配套设施齐全。镇南民营科技园初具规模,优势明显,国家重点项目“泰州医药城”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镇北已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多年发展,绳网业成为寺巷镇一大特色行业,远近闻名,铜管、集装袋、铝材、化纤、建材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城镇建设:

镇域范围内新建了明珠小区、鑫泰花园、西湖翠苑、凤凰21世纪花园、泰墅园、泰河名府等一大批现代化住宅小区,人居环境上乘宜人。投资2.5亿元落户寺巷镇范围内的中外合资普济医院成为医疗行业新的支柱,镇区有两所中心小学、两所中学,泰州实验中学为泰州市重点中学、省“三星级”高中,全镇社会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生活安康。全镇干部群众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推进富民强镇目标,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全面进步,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所辖村屯:

鲍庄村
位于328国道北侧,凤凰西路、鲍九路交叉贯穿全村,与泰高路、南官河、吴洲路、引江河相连,水陆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49户,总人口2088人,土地总面积2204.7亩,耕地全部被征用。鲍庄村为原鲍徐集镇所在地,村民利用沿街门面房开店经营,随着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土地全部被征用后,村两委会利用原村办厂房拆迁置换的土地9.28亩,进行出租建标准厂房,年租金5万元,村级收入全年达10万元。
北徐村
地处鲍徐镇西、东与鲍庄村接壤,西至泰州引江河,面积约1.3平方公里,2001年11月北徐村由原东徐、北徐、西徐三个村合并,总人口3700人,22个村民小组,党员61人。全村有个体私营企业14个,年产值2500万元,集体纯收入14万元(来源于集体房屋出租),良好的开发环境。
城南村
共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30人,党员总人数68人,总耕地200.5亩,其中:有4个组有部分土地,有9个组土地被征。沿海陵南路、泰高路西侧商业经济繁荣,部分门面房出租,全年总收入28万元,全年总支出31万元(主要退职干部较多)。
春风村
东邻东明村,西邻新建村,南邻泰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北至老通扬运河,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505户居民,1865人,其中农业人口1732人,开发前耕地面积2364.8亩,85%的土地已被征用,剩余土地366亩,因开发已有310户居民拆迁。2005年人均纯收入6140元。村有一福利企业,年销售产值600万元,利税总额20万元,发包上交收入10万元,其他收入5万元。
大王村
是由两个自然村合并组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10户,1792人,劳动力985人,现有耕地面积913.48亩。以绳、网、带为主的家庭加工业比较发达,产品畅销,已形成区域经济特色。现有村级企业4家,全年上缴村集体收入11万元。
东明村
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2000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40多万元,实施了“退一进二强三”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弱化农村、工业兴村、商业富村、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盘活土地资产。通过土地置换获得了一定的自有土地,共兴建标准厂6000平方米,为东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利用标准厂房,引来三家企业入驻。2005年由原办厂改制而成的凯宏医用敷创产值800多万元,由村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金海运绳网有限公司创产值5000多万元。年纳税300万元左右。
东汪村
总人口2486人,已开发征用进区企业20个,天虹路、吴洲路、吴陵南路、328国道,共计用地1242亩,剩余土地面积300亩,有7个村民小组已撤组,未撤组3个。1、利用村部办公大楼房屋出租,年收入8万元;2、承揽第一铝材厂物资装卸,每年收入2万元;3、其他收入核算26万元。
富野村
总人口3015人,耕地面积2370亩左右,16个村民小组,两委会成员6人,党员人数36人。项目推进,强化服务,先后落户该村的有“海泰尔”商城、开力金属制品公司、盐业配送中心以及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今年医药园在该村征地近700亩,拆迁114户,仅用了一个余月时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008年无一例因征地拆迁而集访或上访,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用好集体资产,对集体的房屋,想方设法全部实行租赁,没有闲置房,现共有7个企业承租,全年上缴村8万元左右,其中“三春硬质合金”投资固定资产200万元左右,技术含量较高,主要生产手表壳、手表带年产值400多万元。
军甫村
位于周山河南侧,南官河东侧,泰高路南北贯穿,总人口3416人,21个村民小组1180户,人均收入5720元,现有耕地面积1864亩,人均0.54亩,近期“韩国城”项目落户该村,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作正有序进行。军甫村两委班子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三产方面大做文章,出租厂房,利用周山河河圩,建造9个建材码头,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农村适用科学,给村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种养殖专业户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村民加入专业户行列。村级收入23万元。二00五年被评为“泰州市文明村”。
龙汪村
地处寺巷镇中北地段,西临引江河,南与大寿村接壤,北与北徐村、东与西汪村接壤,农业人口2398人,已被征用土地208.97亩,现有农田869亩,13个村民小组,党员34人,在职村干部8人,2005年人均收入4439元。个体私营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有新大洲电器厂,年产值650万元,村民以进厂务工为主,长豆芽、磨粉、养生猪为该村一大特色。但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万元,退休在职干部的工资年终难以兑现。
南塘村
地处镇南端,口泰路西侧,与高港区刁铺镇河港村接壤,黄金水道南官河东侧,建设中的药业城一期项目征地近20亩。地理位置优越,9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人数4人,支部党员28名。耕地面积1142亩,人口1746人,人均收入5141元。全村有集体经营场所三处,厂房70余间,占地25亩,私营业主承租厂房30余间,产值280万元,租金收入2万元。与往年同期略有增长。目前两委一班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村民以科学发展观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争取早日脱贫。
三野村
现有9个村民小组,560户,2200人。97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开挖,征用村土地560亩,人均土地从原来的6分田下降成3分多田。农民人均收入5861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利用原有绳网带工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主动为企业跑执照,解决用地、用电以及资金等困难。村干部带头富,带领富,支书、主任、会计先后办起了自己的小企业,动员群众大办个体企业发家致富。现在,全村有大小企业39家,拼线机52台套,抽丝机、织网机、织带机、制绳机600多台,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5家企业通过了ISO认证和工厂认证。华联绳缆厂生产的载人吊笼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晨光、华泰、华联、三泰、长城等品牌的安全网、安全带和船用缆绳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4000万元,一半以上的农户和劳力参与了绳网带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厂专业职工500多人,人均年工资6612多元,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绳网带产业的工资和加工费,现在全村呈现出处处是工厂,到处机器响,人人有事做,个个争着忙的喜人局面,绳网之村声誉名扬省内外。
石桥村
地处寺巷镇西边缘,与江都市浦头镇曹家村毗邻,省重点工程引江河从石桥村中心南北贯穿,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521户,人口1800人,现有耕地面积570亩(其中引江河开挖拆迁移居寺巷振兴路有205户,700人,耕地面积140亩。全村过去就处于人多地少,主要以绳网带为主导产业,曾有一度辉煌,后因引江河开挖,一些企业拆迁外移,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致使村级经济得不到发展,基本处于零状态,2004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各种会议和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利用闲置厂房及荒地、坟地进行房屋租赁土地出租吸纳各方面的能人士来村创办企业,至目前为止新增企业四家,使村组集体经济稍有增长,村组收入近伍万元。
帅于村
地处寺巷镇最南端,东侧与高港区野徐镇接壤,南侧与刁铺镇接壤,全村总人口2040人,现有耕地1015亩,泰高路收费收及泰高路拓宽工程和药业园项目等被征地357亩,人均年收入4970元,村在职干部三个,离退休干部9人。泰高路修建土地征用,泰高路绿化带改造土地租用以及药业园项目土地征用,使原村办厂被征地拆,加之原先村级经济比较落后,村委会研究后成立三产服务公司,壮大集体经济。
寺巷村
位于集镇中心,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00人,1290户,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党员123名,村组办企业13家,个私企业80多户,全村三业总产值1.3亿元,人均纯收入6528元,目前已有11个小组的耕地基本征用结束,其余12个组相继被征用部分,所剩土地不多。借集镇主干道的优势,1、利用门面房开店、出租;2、盘活闲置企业厂房进行资产租赁;3、加工业;4、服务业。村年集体经济纯收入60万元左右。
西谢村
位于新328国道南侧,泰高路东侧,与海陵区凤凰路街道相邻,全村共有耕地987亩,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人,52名党员,村集体经济年收13万元,人均年收入6000元,规划中的海陵南路、鼓楼南路南延和周山街区工程项目已经在今年四月进行宣传调查。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开展工作,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始终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不断改善公共事业。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出租门面房和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全年工业产值和农业及三产收入都在1300万元以上。
响林村
地处春兰工业园区,全村二十一个组,其中有四个居民组,近千人居民,有17个村民小组,有2700多名村民,耕地有2000多亩,2005年以来,有海陵工业园区、高教园区等征用700多亩。响林村原属县级泰州经济开发区,组建地级泰州市后,行政划归寺巷镇,村地域范围内的春兰工业园、LG等大型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之高校园区的建设,村民房屋出租已成为主要收入之一。村厂房出租给相关企业,年租金13万元左右。
小寿村
位于寺巷镇中心地带,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6户,总人口2333人,劳动人口数1180人。因吴陵南路建造,污水处理厂工程,金惠热电厂工程,从2002年至今全村已拆迁计154户,行政村总面积2745.50亩,耕地面积914.70亩,分布在12个村民小组,已有两个村民小组撤组,全村共有党员73名。村级集体经济,现主要依靠村部份厂房进行出租,及牛肉批发市场的经营收入,全年约经济在15万元左右。
小王村
位于寺巷集镇西侧,东邻南官河,西有引江大道,南侧姜寺路贯穿东西,内有人民路、官河路、建设西路、引江东路交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11人,土地总面积3344亩,2003年-2006年全村共征用土地930.15亩。全村共有村办厂工业6户,个体工业45户,规模养鸡场1个,村内有远东水带厂、民乐皮件厂、华光织造厂、红峰非织造布厂、顺达纸业、源力金属、万达彩绘玻璃厂、日顺电线电缆厂、国平纺织厂、恒通管业等园区企业,村级年收入6万元左右。
新华村
坐落南官河以西,现有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78人,常住人口430人,合计2108人,现有耕地面积计442亩,已被征用土地150亩,新华村现有党员33人,人均年收入5395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现有工商业、私营企业38户,产值过500万的列统企业2户,村组集体收入17.7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8.8万元,组集体收入8.91万元。
新建村
位于寺巷镇西北部,西与江都市接壤,引江河、32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总人口3400人,23个村民小组,940户居民,1800亩耕地,2005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新建村原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来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在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0家。主要产品有五金机械配件、劳保服装、医用敷料等,今年1-8月完成产值1900万元,全年可完成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25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20万元。
杨庄村
地处泰高路东侧,东南两侧与高港区野徐镇接壤,总面积为3792亩,其中耕地面积1921亩,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986人,总户数为860户。1、主要以泰州市君安绳网厂、华东电镀器材厂为该村龙头企业,年产值约1000多万元,上缴村集体4.5万元,君安绳网厂在全国设有多家销售网点,该厂吸纳该村剩余劳动力达50人左右,带来的社会效益较大。华东电镀器材厂主要以工业挂具为主体,产、供、销较为红火。2、杨庄村目前为寺巷镇的唯一农业大村,多年来一直未被征用一寸土地,加之土地、房屋建设都属冻结范围,经济发展空间相对缩小,带来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支出大于收入,退职人员多,负担较重,主要公益设施靠集资修建。
殷庄村
位于泰州市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内,东有泰高路南官河,西有328国道,凤凰西路、吴洲南路和高港路贯穿该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76户,总计人口2184人,现有党员43人。因开发建设有10多条路道和15个大型企业在该村落户,原有耕地面积1327亩,征用1208亩,剩余耕地119亩,有8个村民小组土地全部被征用。

『叁』 泰州引江河管理处的待遇怎摸样啊大体都有啥待遇啊工资大约多少啊/

才去全部加起来1600/月左右,以后看你发展了,祝你好运~~

『肆』 泰州引江河高港枢纽工程怎么联系

高港区北连泰州市主城区,西邻江都市,东北与姜堰市交界,东南与泰兴市接壤,西南濒临长江,总面积2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77万亩,计税面积10.44万亩。高港区地处苏中平原,坐落于扬子江畔。这里是泰州市区的“南大门”,是苏北地区出江入海的重要门户,水陆交通十分发达,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这里土地肥沃,特产丰饶,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银杏之乡”,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自古以来,高港民风淳朴,人杰地灵,科教发达,人才辈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地,具有悠久的人文优势。
该港位于泰州市口岸镇,地处长江下游北岸泰兴市境内西北隅长江与南官河交汇处,溯江而上到南京145公里,顺流而下至吴淞口217公里。隔江与扬中相望,背倚泰州市,两地相距25公里。本港近海、面江、靠河,外通海洋,内连长江沿线六省一市,南官河纵向经泰州贯串里下河地区十多个县市,与苏北灌溉总渠相联。并在泰州与通扬运河相交,经港区上游的三江营入京杭运河老河口,北通徐淮和皖北,隔江与苏南、上海、浙江等地均有水路相连。 港口有公路至口岸与江平公路相连,西至扬州与宁扬一级公路衔接;东由靖江八坪汽渡与沪宁各大城市相通,北循口泰与宁通公路相会。高港区现下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和14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9.4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2万人,农业劳动力7.56万人。2002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9.5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5.92亿元,占20.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505元。2002年完成财政收入5.5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12元。
1、区位优势:高港区背靠地级泰州市主城,是泰州通往苏南的南大门。境内宁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刁铺立交,使该区与苏、锡、常和上海经济开发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随着泰州市中心城市位置的确立,该区将直接成为苏中(泰州市)的腹地。
2、交通优势:高港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宁通高速、江平路、泰高路等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泰州引江河、南官河连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通扬运河,是苏北地区出江入海的主要通道。境内拥有长江深水岸线20多公里,适宜建设多个深水良港,泰州港已有百年历史,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杨湾万吨集装箱码头总投资1.5亿元。高扬汽渡和江阴长江大桥的建成,将高港与苏南连成一体。
3、滨江优势:该区濒临长江,西靠引江河航道,具有丰富的长江资源。境内长江岸线23.5公里,江滩、江圩面积近5000亩,适宜发展青虾、螃蟹等特水养殖,引江河航道有利于建立沿河两岸旅游观光景地。
4、传统优势:城郊型农业是高港经济的重要支柱。花卉种植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花卉园艺中心的台湾蝴蝶兰香飘海内外,已被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为出口创汇基地;特色蔬菜芦蒿、芦笋及反季节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特色畜禽养殖方兴未艾,奶牛、牧草养鹅、伊普吕兔、珍珠鸡、波尔山羊、美国落地王鸽品种繁多;江水养殖河豚、鳜鱼、叉尾回鱼、江虾、江蟹各具特色;驰名中外的大佛指银杏常年产量900多吨,在日本、东南亚等地区享有盛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三泰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年产三泰系列啤酒和银杏饮料近十万吨,得意泰丝绸制衣有限公司生产的“奔仙”睡衣闻名全国。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建区以来,高港更是揭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在泰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00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36亿元,比1997年增长47.73%。完成财政收入2.2亿元,比1997年增长76%。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良好,形成蔬菜生产、花卉苗木、特水养殖等八大基地。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拥有扬子江药业集团、三泰华狮啤酒有限公司、鸿泰机电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了机电、食品、建材、船舶、日化等十大类产品,培育了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均有一定知名度的名牌产品。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建了高港建材、农副产品批发等各类市场25个。2000年全区各类市场成交额比1997年增长89.3%。对外开放速度不断加快,建成外商投资企业84家,实际利用外资2288万美元;新增自营出口企业18家,完成自营出口总额3000万美元。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已构筑了四纵四横城市道路框架,新建了政府大楼、银杏广场等一批形象工程,一座新型现代化港口城市的雏形已初步展现。

『伍』 泰州寺巷镇有哪些村,我找个以前的朋友只知道 他是寺巷镇的,他以前给我写信的时

江苏省泰州市寺巷镇寺巷镇位于泰州主城区南部,南拥中国医药城,北接泰州主城区,隶属省级泰州经济开发区,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7万,下设22个行政村、三个社区(居委会),青年南路、泰高路、新328国道、南官河、引江河、周山河穿过镇内,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寺巷镇由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乡镇,发展成为泰州经济大镇,工业重镇和招商引资的先行镇,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8亿元,建筑企业施工总产值3.5亿元,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2亿元。

经济发展:

作为泰州市招商引资和经济开发的窗口,投资数亿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兴建了引江大道、吴陵南路、吴洲路、春风路、梅兰路、凤凰西路等市重点道路,配套设施齐全。镇南民营科技园初具规模,优势明显,国家重点项目“泰州医药城”一期工程已动工兴建;镇北已成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通过多年发展,绳网业成为寺巷镇一大特色行业,远近闻名,铜管、集装袋、铝材、化纤、建材成为全镇的支柱产业。

城镇建设:

镇域范围内新建了明珠小区、鑫泰花园、西湖翠苑、凤凰21世纪花园、泰墅园、泰河名府等一大批现代化住宅小区,人居环境上乘宜人。投资2.5亿元落户寺巷镇范围内的中外合资普济医院成为医疗行业新的支柱,镇区有两所中心小学、两所中学,泰州实验中学为泰州市重点中学、省“三星级”高中,全镇社会事业兴旺发达,社会和谐,生活安康。全镇干部群众正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奋力推进富民强镇目标,积极推进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全面进步,不断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所辖村屯:

鲍庄村
位于328国道北侧,凤凰西路、鲍九路交叉贯穿全村,与泰高路、南官河、吴洲路、引江河相连,水陆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549户,总人口2088人,土地总面积2204.7亩,耕地全部被征用。鲍庄村为原鲍徐集镇所在地,村民利用沿街门面房开店经营,随着经济开发的不断深入,土地全部被征用后,村两委会利用原村办厂房拆迁置换的土地9.28亩,进行出租建标准厂房,年租金5万元,村级收入全年达10万元。
北徐村
地处鲍徐镇西、东与鲍庄村接壤,西至泰州引江河,面积约1.3平方公里,2001年11月北徐村由原东徐、北徐、西徐三个村合并,总人口3700人,22个村民小组,党员61人。全村有个体私营企业14个,年产值2500万元,集体纯收入14万元(来源于集体房屋出租),良好的开发环境。
城南村
共有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030人,党员总人数68人,总耕地200.5亩,其中:有4个组有部分土地,有9个组土地被征。沿海陵南路、泰高路西侧商业经济繁荣,部分门面房出租,全年总收入28万元,全年总支出31万元(主要退职干部较多)。
春风村
东邻东明村,西邻新建村,南邻泰州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北至老通扬运河,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505户居民,1865人,其中农业人口1732人,开发前耕地面积2364.8亩,85%的土地已被征用,剩余土地366亩,因开发已有310户居民拆迁。2005年人均纯收入6140元。村有一福利企业,年销售产值600万元,利税总额20万元,发包上交收入10万元,其他收入5万元。
大王村
是由两个自然村合并组建,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510户,1792人,劳动力985人,现有耕地面积913.48亩。以绳、网、带为主的家庭加工业比较发达,产品畅销,已形成区域经济特色。现有村级企业4家,全年上缴村集体收入11万元。
东明村
地处城乡结合部,现有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近2000人。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40多万元,实施了“退一进二强三”的发展战略,确定了“弱化农村、工业兴村、商业富村、富民强村”的发展思路。盘活土地资产。通过土地置换获得了一定的自有土地,共兴建标准厂6000平方米,为东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壮大第二产业。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利用标准厂房,引来三家企业入驻。2005年由原办厂改制而成的凯宏医用敷创产值800多万元,由村招商引资来的企业金海运绳网有限公司创产值5000多万元。年纳税300万元左右。
东汪村
总人口2486人,已开发征用进区企业20个,天虹路、吴洲路、吴陵南路、328国道,共计用地1242亩,剩余土地面积300亩,有7个村民小组已撤组,未撤组3个。1、利用村部办公大楼房屋出租,年收入8万元;2、承揽第一铝材厂物资装卸,每年收入2万元;3、其他收入核算26万元。
富野村
总人口3015人,耕地面积2370亩左右,16个村民小组,两委会成员6人,党员人数36人。项目推进,强化服务,先后落户该村的有“海泰尔”商城、开力金属制品公司、盐业配送中心以及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园,今年医药园在该村征地近700亩,拆迁114户,仅用了一个余月时间完成征地、拆迁工作。2008年无一例因征地拆迁而集访或上访,社会稳定。
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盘活用好集体资产,对集体的房屋,想方设法全部实行租赁,没有闲置房,现共有7个企业承租,全年上缴村8万元左右,其中“三春硬质合金”投资固定资产200万元左右,技术含量较高,主要生产手表壳、手表带年产值400多万元。
军甫村
位于周山河南侧,南官河东侧,泰高路南北贯穿,总人口3416人,21个村民小组1180户,人均收入5720元,现有耕地面积1864亩,人均0.54亩,近期“韩国城”项目落户该村,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工作正有序进行。军甫村两委班子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在三产方面大做文章,出租厂房,利用周山河河圩,建造9个建材码头,带动了运输业的发展;积极推广农村适用科学,给村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种养殖专业户的示范作用,引导其他村民加入专业户行列。村级收入23万元。二00五年被评为“泰州市文明村”。
龙汪村
地处寺巷镇中北地段,西临引江河,南与大寿村接壤,北与北徐村、东与西汪村接壤,农业人口2398人,已被征用土地208.97亩,现有农田869亩,13个村民小组,党员34人,在职村干部8人,2005年人均收入4439元。个体私营经济近年来快速发展,主要有新大洲电器厂,年产值650万元,村民以进厂务工为主,长豆芽、磨粉、养生猪为该村一大特色。但年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1万元,退休在职干部的工资年终难以兑现。
南塘村
地处镇南端,口泰路西侧,与高港区刁铺镇河港村接壤,黄金水道南官河东侧,建设中的药业城一期项目征地近20亩。地理位置优越,9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人数4人,支部党员28名。耕地面积1142亩,人口1746人,人均收入5141元。全村有集体经营场所三处,厂房70余间,占地25亩,私营业主承租厂房30余间,产值280万元,租金收入2万元。与往年同期略有增长。目前两委一班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村民以科学发展观谋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努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争取早日脱贫。
三野村
现有9个村民小组,560户,2200人。97年,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泰州引江河开挖,征用村土地560亩,人均土地从原来的6分田下降成3分多田。农民人均收入5861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利用原有绳网带工业基础的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村主动为企业跑执照,解决用地、用电以及资金等困难。村干部带头富,带领富,支书、主任、会计先后办起了自己的小企业,动员群众大办个体企业发家致富。现在,全村有大小企业39家,拼线机52台套,抽丝机、织网机、织带机、制绳机600多台,有6家企业获得国家颁发的生产许可证,5家企业通过了ISO认证和工厂认证。华联绳缆厂生产的载人吊笼还填补了国内空白。晨光、华泰、华联、三泰、长城等品牌的安全网、安全带和船用缆绳在市场上知名度较高。2005年全村实现工业产值4000万元,一半以上的农户和劳力参与了绳网带产业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在厂专业职工500多人,人均年工资6612多元,村民的大部分收入来源于绳网带产业的工资和加工费,现在全村呈现出处处是工厂,到处机器响,人人有事做,个个争着忙的喜人局面,绳网之村声誉名扬省内外。
石桥村
地处寺巷镇西边缘,与江都市浦头镇曹家村毗邻,省重点工程引江河从石桥村中心南北贯穿,全村共有八个村民小组,521户,人口1800人,现有耕地面积570亩(其中引江河开挖拆迁移居寺巷振兴路有205户,700人,耕地面积140亩。全村过去就处于人多地少,主要以绳网带为主导产业,曾有一度辉煌,后因引江河开挖,一些企业拆迁外移,造成大量的人才流失,致使村级经济得不到发展,基本处于零状态,2004年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为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各种会议和多种形式盘活集体资产,利用闲置厂房及荒地、坟地进行房屋租赁土地出租吸纳各方面的能人士来村创办企业,至目前为止新增企业四家,使村组集体经济稍有增长,村组收入近伍万元。
帅于村
地处寺巷镇最南端,东侧与高港区野徐镇接壤,南侧与刁铺镇接壤,全村总人口2040人,现有耕地1015亩,泰高路收费收及泰高路拓宽工程和药业园项目等被征地357亩,人均年收入4970元,村在职干部三个,离退休干部9人。泰高路修建土地征用,泰高路绿化带改造土地租用以及药业园项目土地征用,使原村办厂被征地拆,加之原先村级经济比较落后,村委会研究后成立三产服务公司,壮大集体经济。
寺巷村
位于集镇中心,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600人,1290户,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全村共有党员123名,村组办企业13家,个私企业80多户,全村三业总产值1.3亿元,人均纯收入6528元,目前已有11个小组的耕地基本征用结束,其余12个组相继被征用部分,所剩土地不多。借集镇主干道的优势,1、利用门面房开店、出租;2、盘活闲置企业厂房进行资产租赁;3、加工业;4、服务业。村年集体经济纯收入60万元左右。
西谢村
位于新328国道南侧,泰高路东侧,与海陵区凤凰路街道相邻,全村共有耕地987亩,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00人,52名党员,村集体经济年收13万元,人均年收入6000元,规划中的海陵南路、鼓楼南路南延和周山街区工程项目已经在今年四月进行宣传调查。村两委班子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开展工作,把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始终放在重要位置来抓,不断改善公共事业。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出租门面房和大力发展三产服务业,全年工业产值和农业及三产收入都在1300万元以上。
响林村
地处春兰工业园区,全村二十一个组,其中有四个居民组,近千人居民,有17个村民小组,有2700多名村民,耕地有2000多亩,2005年以来,有海陵工业园区、高教园区等征用700多亩。响林村原属县级泰州经济开发区,组建地级泰州市后,行政划归寺巷镇,村地域范围内的春兰工业园、LG等大型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之高校园区的建设,村民房屋出租已成为主要收入之一。村厂房出租给相关企业,年租金13万元左右。
小寿村
位于寺巷镇中心地带,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56户,总人口2333人,劳动人口数1180人。因吴陵南路建造,污水处理厂工程,金惠热电厂工程,从2002年至今全村已拆迁计154户,行政村总面积2745.50亩,耕地面积914.70亩,分布在12个村民小组,已有两个村民小组撤组,全村共有党员73名。村级集体经济,现主要依靠村部份厂房进行出租,及牛肉批发市场的经营收入,全年约经济在15万元左右。
小王村
位于寺巷集镇西侧,东邻南官河,西有引江大道,南侧姜寺路贯穿东西,内有人民路、官河路、建设西路、引江东路交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911人,土地总面积3344亩,2003年-2006年全村共征用土地930.15亩。全村共有村办厂工业6户,个体工业45户,规模养鸡场1个,村内有远东水带厂、民乐皮件厂、华光织造厂、红峰非织造布厂、顺达纸业、源力金属、万达彩绘玻璃厂、日顺电线电缆厂、国平纺织厂、恒通管业等园区企业,村级年收入6万元左右。
新华村
坐落南官河以西,现有8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778人,常住人口430人,合计2108人,现有耕地面积计442亩,已被征用土地150亩,新华村现有党员33人,人均年收入5395元。全村工农业总产值8000万元,现有工商业、私营企业38户,产值过500万的列统企业2户,村组集体收入17.71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8.8万元,组集体收入8.91万元。
新建村
位于寺巷镇西北部,西与江都市接壤,引江河、32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总人口3400人,23个村民小组,940户居民,1800亩耕地,2005年人均纯收入5600元。新建村原由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原来经济基础十分薄弱。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培植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目前在村的个体私营企业已达10家。主要产品有五金机械配件、劳保服装、医用敷料等,今年1-8月完成产值1900万元,全年可完成产值3000万元,实现利税25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超过20万元。
杨庄村
地处泰高路东侧,东南两侧与高港区野徐镇接壤,总面积为3792亩,其中耕地面积1921亩,辖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500人,其中农业人口2986人,总户数为860户。1、主要以泰州市君安绳网厂、华东电镀器材厂为该村龙头企业,年产值约1000多万元,上缴村集体4.5万元,君安绳网厂在全国设有多家销售网点,该厂吸纳该村剩余劳动力达50人左右,带来的社会效益较大。华东电镀器材厂主要以工业挂具为主体,产、供、销较为红火。2、杨庄村目前为寺巷镇的唯一农业大村,多年来一直未被征用一寸土地,加之土地、房屋建设都属冻结范围,经济发展空间相对缩小,带来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支出大于收入,退职人员多,负担较重,主要公益设施靠集资修建。
殷庄村
位于泰州市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内,东有泰高路南官河,西有328国道,凤凰西路、吴洲南路和高港路贯穿该村,全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576户,总计人口2184人,现有党员43人。因开发建设有10多条路道和15个大型企业在该村落户,原有耕地面积1327亩,征用1208亩,剩余耕地119亩,有8个村民小组土地全部被征用。

『陆』 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地址

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

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海陵北路668号

阅读全文

与泰州引江河第二期工程建设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