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城乡建设 > 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

发布时间:2020-12-26 05:14:21

⑴ 2005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具体数据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统计(1978-2011)
单位:元.%
年份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城镇居民家庭 农民纯收入 农村居民家庭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 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恩格尔系数
1978 343 311 57.5 134 116 67.7
1979 161 135 64.0
1980 478 412 56.9 191 162 61.8
1981 458 457 56.7 223 191 59.8
1982 495 471 58.6 270 220 60.6
1983 526 506 59.2 310 248 59.4
1984 608 559 58.0 355 274 59.3
1985 739 673 52.2 398 317 57.8
1986 900 799 52.4 424 357 56.5
1987 1002 884 53.5 463 398 55.8
1988 1181 1104 51.4 545 477 54.0
1989 1376 1211 54.5 602 535 54.8
1990 1510 1279 54.2 686 585 58.8
1991 1701 1454 53.8 709 620 57.6
1992 2027 1672 53.0 784 659 57.6
1993 2577 2111 50.3 922 770 58.1
1994 3496 2851 50.0 1221 1017 58.9
1995 4283 3538 51.0 1578 1310 58.6
1996 4839 3919 48.8 1926 1572 56.3
1997 5160 4186 46.6 2090 1617 55.1
1998 5425 4332 44.7 2162 1590 53.4
1999 5854 4616 42.1 2210 1577 52.6
2000 6280 4998 39.4 2253 1670 49.1
2001 6860 5309 38.2 2366 1741 47.7
2002 7703 6030 37.7 2476 1834 46.2
2003 8472 6511 37.1 2622 1943 45.6
2004 9422 7182 37.7 2936 2185 47.2
2005 10493 7943 36.7 3255 2555 45.5
2006 11759 8697 35.8 3587 2829 43.0
2007 13786 9997 36.3 4140 3224 43.1
2008 15781 11243 37.9 4761 3661 43.7
2009 17175 11265 36.5 5153 3993 41.0
2010 19109 13471 35.7 5919 4382 41.1
2011 21810 15161 36.3 6977 5221 40.4
2012恩格尔系数37.1%、2013恩格尔系数年查国家统计局官网即可

⑵ 下列是三幅反映我国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变化的图。图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图2城乡恩格尔


小题1:①图1表明,04年~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②图2表明,04年~07年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达到富裕水平,农村居民达到小康水平。③图3表明,04年~07年我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大,超过警戒线。
小题1:①根本上说,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⑤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⑥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若答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扩大就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等,也可酌情得分。)

⑶ 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1年少93.8%,199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1年的()%

(抄2011年-1990年)/ 2011年 = 93.8% 意味着 1 - 1990年/2011年 = 93.8% 所以 1990年/2011年 = 6.2%。 1990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011年的6.2%。

⑷ 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政策原因有哪些

1.当前我国的收入差距是在城乡居民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共同富裕目标下产生的,是相对差距而非绝对差距我国有13亿多人口,让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地区以同样的速度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只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才能带动的人一浪接一浪地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这一政策的鼓励和指引下,一方面,改革开放之后我国越来越多的人口走上了富裕道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低收入者数量虽然庞大,但已经大幅度减少。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有2.5亿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而到2014年底,在贫困线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则为7017万。而且,即使是贫困人口,其生活水平与以前相比也有极大提高。以前的贫困表现为缺衣少吃,现在的贫困表现在缺少现金收入。因此,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是绝对差距,即一部分人收入提高了,另一部分人收入降低了,而是相对差距,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有快有慢、有先有后的差别。特别是按照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在2020年之前,让所有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2.我国的收入差距总体上看处于过大区间,但未出现两极分化近年来,不断有国内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做出两极分化的判断,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两极分化既有量的判断标准,也有质的判断标准。从量上来看,一般认为基尼系数要超过0.5,而我国2015年的基尼系数为0.46。从质上来判断,所谓两极分化,是指全社会形成了明显对立的两极,社会矛盾激化,显然我国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指出的是,两极分化是从全社会而言的,不是比较两个具体的人,一个人一年收入100万元,另一个人一年收入1千元,这么大的差距还不是两极分化吗?这是极端错误的比较。值得进一步指出的是,我国的社会发展指标如文化、科技、教育、环境等的差距,无论从区域来看,还是从城乡来看都小于人均收入差距。3.当前的收入差距是历史形成的,缩小收入差距需要一个历史过程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没有收入差距,只不过大小不同而已。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分配带有比较严重的平均主义特征,仍然存在收入差距。统计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6元,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34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2.57倍,不可谓不大。当时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也存在较大差距,即使同一个生产大队,各个生产小队之间也有差异。改革开放之后,平均主义总体上被打破了,收入差距呈现出快速扩大的趋势。今天的收入差距是经过30多年的时间逐步形成的,是一个渐进的量变的过程,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市场机制本身所具有的扩大收入差距的客观因素,也有个人自身努力的主观因素;既有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二元经济社会政策因素,也有地理因素等。我们不能片面地认为高收入者的收入都是不合法不合理收入,而应该看到,绝大多数人是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需要综合施策,这也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把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区间,既促进效率,又兼顾公平,这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和谐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既要积极努力,深化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又需要有耐心,寄希望一夜之间就能够彻底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4.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越过最高点,开始进入倒U曲线右侧收入差距倒U曲线由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茨涅兹于1954年提出,他通过对18个国家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随着一个国家从经济不发达到发达,即人均GNP由低到高演变,居民收入差距首先呈现扩大趋势;当人均GNP达到一定程度时,收入差距达到最高点;随着人均GNP进一步提高,收入差距开始呈现缩小趋势,并逐步进入合理区间,表现在图形上就是一条倒U曲线。此观点提出后引起学术界激烈争论,有人认为倒U曲线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有人认为倒U曲线不存在。1965年另外一个经济学家柏库特把库茨涅兹调查的18个国家进一步推广到65个国家,发现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趋势。考察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与收入差距的变动趋势,不难发现,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都曾出现过收入差距过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18世纪、19世纪西方国家无一例外都出现过两极分化。当然,并不是所有国家或地区都呈现倒U趋势,确有少数国家或地区如亚洲四小龙等在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增长,收入差距总体上一直控制在一个合理区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出扩大趋势,当前是否已达到最高点并开始下降呢?综合判断,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已越过倒U曲线顶点并进入右侧,未来将呈现继续下降的趋势,理由如下:第一,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诸多指标都已呈现下降趋势。一是基尼系数。一般而言,当基尼系数小于0.3时,意味着收入均等或出现平均主义分配;0.3~0.4时,收入差距比较合理;0.4~0.5时,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时,意味着出现了两极分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基尼系数2008年达到0.491历史最高点之后,随后几年呈现连续缩小态势,2015年为0.462。二是城乡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波浪式但总体扩大的变动趋势,2009年达到3.33倍的历史最高位之后,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为2.73倍。三是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经历了扩大趋势之后,近年呈现缩小态势。从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之间的收入差距来看,2015年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为2.3倍,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为3.36倍。如果考虑不同区域间的物价因素,实际的购买力差距会更小。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最高与最低收入行业之间的差距已从2008年的4.65倍下降为2014年的3.86倍。由上述指标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第二,生产要素供求关系的变化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要素市场总体呈现资本短缺而劳动力过剩,土地和环境近乎无限供给的状态,收入分配必然向资本倾斜,劳动报酬长期偏低。近年来,生产要素市场供求状况发生明显变化:资本过剩,劳动力总体供不应求,土地供给受到极大限制,环境容量遇到天花板。由此带来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环境成本提高,资本利润率降低。劳动力供不应求特别是城乡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严重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价格将呈现持续提高趋势,从而有助于改善劳资之间的分配结构。第三,城镇化及城乡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的弱化将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到2015年已达56%,未来20年还会以较快速度增加。这一方面意味着的农民到城镇就业,获得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村人口拥有的土地等资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导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二元经济和社会政策因素将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弱化直至消失,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资源进一步均衡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持续缩小。第四,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其他区域经济政策的实施,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近两年,重庆、贵州、西藏、新疆等地区发展速度超过了东部地区就是例证,这也为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奠定了基础。第五,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进一步到位,通过严厉打击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特别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健全,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

⑸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①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即“收入倍增计划” ②全面建

A。

⑹ 我国2001年~2011年城乡居民纯收入对比表 请回答:(1)上述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______

(1)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但收入差距逐步拉大内。
(2)①效率容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两者又存在矛盾。
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③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⑺ 2002-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实际增速比较图 注: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

(1)2002—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速总体呈下降趋势(1分);同期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速总体呈上升趋势(1分);2002—2011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速都呈曲折变化趋势(描述某一阶段的变化情况,或描述2008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速比较接近)(1分);2002—2011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均实际增长率高于农村居民(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分)。
(2)角度1: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会增加储蓄;银行吸收储蓄存款后,贷款给企业用于经营,让闲置的货币作为资本生产要素发挥作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角度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会增加购买保险;保险机构用这部分资金从事投资活动,从而为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角度3: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会增加证券市场投资,购买债券或股票;国家或企业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发展生产,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⑻ 2000-2010平均每年我国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比例多少,三公占多少比例,具体金额多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表格一

表格二2000-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与国民收入分配

注:①CPI是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②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为60%—70%,个别发达国家甚至达到70%以上。
(1)阅读表格一中的经济现象,并简要概括材料所体现的经济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表格二,说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分析题难度:偏难来源:辽宁省期末题
答案
(1)①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需要加强宏观调控;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或企业“走出去”);④物价影响居民消费水平。
(2)从2000年到2010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比重。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影响: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收入所占的比重上升有利于增强国家的财政实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企业收入所占的比重上升有利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大幅下降,抑制了居民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不利于扩大内需和经济发展,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共同富裕。

⑼ 材料一反应了什么经济现象请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2013-2014年我国居民消费心里

(1)①改革抄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逐年稳步增长,②在收入分配中还存在不合理现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GDP增长率,居民收入和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降低,行业和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
(2)①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合理确定财政收入的比重和增速。②财政可以在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支出方面,加大对低收人人群特别是农民的扶持力度。③政府通过对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加强对高收人人群的个人所得税征收,调整对垄断行业的税收政策,从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前,实

贯彻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自为本、执政为民。确定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到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与2013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公司社保账户变更说明 浏览:719
威远县严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浏览:797
鄂州住房公积金帐号 浏览:250
江都区建设局与引江棚户区 浏览:717
扬州住房公积金比例 浏览:516
无业买社保还需要买公积金吗 浏览:403
退伍军人住房补贴新政策 浏览:385
工资5000深圳交社保后最后拿到多少 浏览:373
管城区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局招聘 浏览:777
杭州滨江住房公积金 浏览:856
社保缴费基数有试用期工资吗 浏览:377
建筑工程城市规划专业 浏览:656
现代设计建筑设计 浏览:9
2014年天津社保缴纳基数是多少 浏览:758
社保交基数高 浏览: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还多少 浏览:732
北京社保卡办理点 浏览:827
黄陂前川卫生院生化分析仪中标公告 浏览:677
安徽和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浏览:455
社保卡上没有录入缴费信息吗 浏览:296
© Arrange www.hpcxjsj.com 2010-2020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