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大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这个问题太深远。小生拙见,主要是近年来财富增长的速度太快了。我就从理财的角度来考虑下吧。
(1) 大部分人是没有多少财富可以支配的。对于财富较少的人来说主要预防生活中的不时之需。(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结果)。
(2)其他的财富主要以货币形式存在,我国目前个人投资形式相对较少无非是,房地产,股票,保险,黄金 。黄金是近2年才发展出来的理财方式,懂行的人还在少数,这里装不下多少水。股票和房地产是主要投资形式。哎股票市场的脸就像月亮的圆缺但你不知道它的周期,中小散户就是陪衬,经过多年的洗礼股民们也学乖了,不会拿太多的钱来玩。 至于房地产。。。房地产产业到现在还没经历过本质上的调整,说不定那天就要出现行业性的调整还说不定,有谁会把钱都砸进去? 保险目前还不会被作为主要的理财方式,也是发展的方向。
说来想去还是想说,20%的人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什么时候财富向社会中间层倾斜了,消费和投资群体大了这样才能够降低储蓄率,否则社会的发展迟早是要遇到瓶颈的。
2. 截止201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多少
2018年北京市东城区居民储畜存款没有达标。
3.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构成
中国统计年鉴上有网址如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yb2004-c/indexch.htm
在第十章 10-4
内容请自己细看,我看过一次就害怕了
4.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最新统计是多少
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50.3万亿元。而央行公布的今年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
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远低于外贸顺差,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复苏和量化宽松退出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结售汇意愿降低。在这样的预期下,我国通过一定程度的外汇市场干预,保持了人民币的坚挺。2014年这一年中,人民币平均汇率反而较上年升值0.8%。
5. 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储蓄存款的不断增多,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件好事,因为总体上老百姓可支配的资金越来越多了。而在储蓄额不断攀升的同时,居民最终消费率却在连年下降。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消费信心缺乏 消费信心用来概括影响居民消费的各种因素的总合,这些因素包括一个国家的宏观政策、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收入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文化背景等。缺乏消费信心是致使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持续低下的原因之一2.住房、教育、医疗负担沉重
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养老、住房排在居民总消费的前三位;而人民银行04年第四季度关于“储蓄目的”的调查也显示,居民储蓄的目的依次是“攒教育费”、“养老”、“买房装修”。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的负担使得我国居民以支付这些支出为目的的储蓄意愿很高。
3.消费主力军掌握的财富和储蓄存款余额相对较少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也在不断上升,目前已经达到0.447,已明显高于国际上收入贫富差距0.4的警戒线。这表明,不断递增的财富储蓄存款余额并不是平均分配给每一个百姓。
4.投资机会,特别是金融投资渠道缺乏
新兴的理财投资由于缺乏诚信制度和相应的规范,始终未能成为居民重要投资渠道。虽然理财热在各城市兴起,部分居民也开始尝试以购买保险等理财产品作为投资方式,但由于这一新兴市场缺乏规范,产品过分宣传投资效应,加之一些代理商在推销中的违规行为,导致这一市场正在面临诚信危机,让消费者和投资者望而却步。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其次,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从银行角度而言,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背负大量不良资产的同时还能正常运转,其原因也在于储蓄率居高不下,银行有源源不断的社会资金流入。当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将被打破。
最后,高储蓄率伴随着高投资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最近10年间,中国以远高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率,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最根本原因在于高投资是以充分的国内储蓄为保障。储蓄是投资的来源,有了充足的资金供给,加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很高,存在着巨大的投资需求,在外部条件上形成了投资率上涨的压力。而投资正是我国经济近几年实现高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而对于普通百姓而言,1储蓄余额意味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使得人们有能力储蓄更多,这是看得到的财富。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 郑京平 从长期增长因素看,高储蓄率、高投资率以及比较旺盛的市场需求,还有充裕的劳动力,仍可以保持我国经济继续较快增长。
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的危害
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储蓄率居高不下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最近几年,在宏观经济总体形势的影响下,高储蓄率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我国过高的储蓄率值得担忧,不希望这种现象再继续下去。
首先,储蓄的高增长加大了银行的压力,极易形成和加剧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改革还没有到位,金融市场规模偏小,投资渠道狭窄,银行除了贷款给企业,很少有其他渠道来消化存款。储蓄转化投资的效率不高,就有可能导致银行业的风险累积。
其次,储蓄的高增长使我国形成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格局,而债券和股票市场等直接融资却发展总体滞后,导致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结果企业融资高度依赖于银行体系,银行承担了一些本应由金融市场承担的风险,金融风险向银行业集中。
最后,我国经济中存在的投资率过高、较多依赖出口、消费率偏低等问题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我国的储蓄率过高。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投资增长27.8%,依然保持高位。而过去几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占到GDP的45%左右,这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资金等待投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 范剑平 高储蓄率必然导致高投资率,也就造成了产能过剩的局面,而我国连续多年高增长的投资依然无法完全吸收过高的储蓄率,而高投资率所形成的产能又不能被国内消费吸纳,这就形成了我国对外贸易顺差较大,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
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任务和重要手段之一
综上论述,高储蓄率对我国经济既有贡献,也有危害。仔细分析可以发现,在时间上来看,贡献更多地来自于过去,危害更多影响到未来;从性质上来看,贡献更多地指向我们应该竭力避免和改变的方面,危害主要针对我们要追求的方面。也就是说,我们经济发胀的目标是在不久的将来,让这种贡献无的放矢。这样,就目前的时间点和经济形势来讲,高储蓄率的危害成为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为了保持我国经济在未来长期稳定的增长,降低储蓄率、扩大内需是不仅是重要任务,也是重要的手段.
6.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2015年以来,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综合运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利率水平下行维,持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
货币总量增速较高。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2014年末高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连续3个月增速达到两位数,比2014年末高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6.0万亿元,同比增长3.2%,比2014年末高0.3个百分点。前11个月现金净投放41亿元,同比多投放177亿元。2015 年以来M2增速总体明显上升,前11个月M2新增14.6万亿元,同比多增4.4万亿元。商业银行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等证券投资供给了大量货币。目前M2增速高于名义 GDP 增速较多,货币供应总体较为充裕。
存款增长较快。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2014年末高4.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1.9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6305亿美元,同比增长0.9%,比年初增加570亿美元,同比少增965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各部门存款增速均有所上升。11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2014年末高4.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2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41.5 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2014年末高2.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财政存款余额为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4868亿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5.1%,增速比2014年末末高42.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主要因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和SPV 存放(包括表外理财、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计划等)等大幅增加所致。
http://guba.eastmoney.com/news,hxnc,240103907.html
7. 截止2018年底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多少
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2534亿元。
8. 城乡居民储蓄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哪些影响
储蓄是广义概念,包括狭义的国内储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及外汇储备。内储蓄率指个人容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额所占的百分比。自2009年以来,我国储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储蓄超过一万元,究其原因是中国生活保障不足,大家只能自己储备以备不时之需。高储蓄率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是导致国内消费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当前的当务之急是逐步降低当前过高的储蓄率,优化消费金融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生活保障,让他们敢于消费、主动消费,从而加速中国经济走出低谷,推动经济转型。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是个伪命题,因为中国的储蓄率不是太高,而是非常低,2015年的储蓄率只有13%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