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乡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远景设计院指出其主要包括:统筹城乡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产业发展布局;统筹城乡用地规划,合理布局建设、住宅、农业与生态用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构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尤其要在农村地区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情况下,政府要调动和引导各方面的力量着力加强对农村道路、交通运输、电力、电信、商业网点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乡村联系城市的硬件设施得到尽快改善。优先发展社会共享型基础设施,扩大基础设施的服务范围、服务领域和受益对象,让农民也能分享城市基础设施。
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农村建设,促进农村工业向城镇工业园区集中,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服务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纠正体制上和政策上的城市偏向,消除计划经济体制的残留影响,保护农民利益,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给农村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完整的财产权利和自由的发展空间,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改变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城市偏向,进一步完善农村税费改革,降低农业税负,创造条件尽快取消农业税,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
2. 任丘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的规划思路与重点
规划突出“城乡统筹,产城融合、绿色生态、转型创新、三规合一”五大规划理念。一、完善城镇体系,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协调发展。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城融合、互动发展,确保生态及城市安全。三、针对任丘市两洼一淀一油田的复杂生态环境,划分生态功能分区,制定分区安全策略,构筑城乡生态安全大格局。
四、针对资源型城市发展困境,明确产业转型重点。规划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保护生态环境五大重点,实现集约循环、绿色低碳发展。
五、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彰显白洋淀和石油两大元素特色,打造以“华北水岸生态明珠、中国石油文化之城”为特色的生态宜居文化城市。
【规划主要内容】一、规划范围
1、总体规划范围:任丘市行政辖区,包括4个街道办事处、9镇、6乡、2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为1036.1(国土局统计数据)平方公里。2、城市规划区范围:西北至县界,西南至大广高速公路—青惠公路,南至大石公路—辛惠公路,东至苟汉公路,北至赵王新河,总面积400平方公里。3、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西至大广高速—天山道、北至北外环路—滨河路、东至京九铁路—东环路、南至南环路,面积190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质
发挥任丘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环白洋淀的交汇地带和临近天津、黄骅两大出海通道的区位优势,将任丘建设成为华北重要石化基地,环京津新兴区域中心城市,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休闲旅游业为主的生态宜居活力之城。
三、城市规模
根据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规划到2015年,全市总人口达到96万人,城镇人口61万人,其中中心城区规划人口5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3%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0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55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113万人,城镇人口78万人,中心城区人口6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69%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0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66平方公里。规划到2030年,全市总人口达到148万人,城镇人口116万人,中心城区人口80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78%左右;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2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在88平方公里。
四、城市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生产力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河北省新的增长极,建设“实力任丘”;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任丘”;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实施资源名城战略,建设“特色任丘”;保护生态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建设“绿色任丘”。到2030年,把任丘建设成为“繁荣舒适、和谐宜居、低碳循环、城乡一体、独具特色”的京津冀明星城市。2、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打造“淀边生态市、清洁能源城”。
五、产业发展规划
立足“有中生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无中生有”,利用京津研发与技术优势,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石化下游等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中心城区为中心,强化产业支撑,做大城市经济,促进城市快速崛起。规划构筑“一带、一轴、四区、多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一带”: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南北拓展打造现代都市产业发展带;“一轴”: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沿津保公路形成东西向民营经济发展轴;“四区、多基地”:1、打造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现代服务及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生产性、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现代综合服务基地、清洁能源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等。2、西北部依托任丘白洋淀良好的生态水体资源环境,以淀边新区建设为契机,以“白洋新韵,清新任丘”为主题,导入任丘特有的扁鹊中医文化、健康养生功能,塑造淀边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特色农业、高端商务研发、休闲度假等产业。包括空港博览商旅服务基地、高端商务研发基地、生态度假基地等。3、市域东、南部依托雁翎工业区以现有工业为基础,通过升级改造,整合资源,建设辛石南区,引领民营特色经济区发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重点发展摩托车、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特色产业。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电力器材制造业基地、摩托车配件基地、通讯器材生产基地。4、生态农业发展区:市域其他农业生产区域积极发展设施蔬菜、瓜果、农家乐、有机食品等现代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化生态农业基地。
六、城乡统筹规划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小城镇,优化村庄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1、规划构建“1个中心城市、1个中心镇、9个一般乡镇、25个中心村、219个基层村”的城乡层级结构。城乡等级体系结构一览表
等级
名称
名称
数量
Ⅰ
中心城市
中心城区、淀边新区、辛石南区
1
Ⅱ
中心镇
梁召
1
Ⅲ
一般乡镇
苟各庄、出岸、麻家坞、长丰、吕公堡、议论堡、青塔、于村、北辛庄
9
Ⅳ
中心村
大董各庄、马召、天门口、邓河口、东良淀、张村、南马村、南畅支、石村、毕村、锁井前街、正洛、西八方村、古州等
25
Ⅴ
基层村
中城西、万各庄、苑临河村、西古贤、高李庄、前台基寺、东吴、东陈庄、东庄店、周村、田口村、
梁辛庄、梁沟一村、史庄等
219
2、中心城市规划构筑“一核、双轴、三组团”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一核”:将白洋淀绿色生态环境引入中心城区,构筑绿色核心;“双轴”:依托现状106国道和会战道,形成两条城市空间拓展轴;“三组团”: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城市空间拓展轴形成中心城区、淀边新区、辛石南区三大城市功能组团。3、加强京九客运专线、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旅游快速路、轨道交通等多条对外通道建设,构建市域内“两线两环六横九纵”的综合交通网络骨架。强化任丘中心城区与京津都市圈主要节点城市之间联系,构筑任丘中心城区至北京、天津、黄骅港、天津港之间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道路以方格网为主、环路和放射路相结合。强化组团间道路联系,建立安全、快捷的交通网络。落实公交优先政策,调整优化公共交通网络结构与布局,积极发展地面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公共交通出行占客运出行总量的比例,2015年达到13%,2020年达到34%。4、统筹城乡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等基础设施分区布置,建立高标准的综合防灾体系,保障城乡功能完善和公共安全。5、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延伸,实现高标准全覆盖发展。6、划定“三区四线”,确定空间管制原则和措施,构建城乡一体的空间管控体系。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边界,防止城镇无序蔓延,引导城市有序发展。
七、城乡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以白洋淀为绿肺、以水网为脉络、以绿道为骨干、以农田为背景,形成“绿水相伴、水城交融”的绿化景观格局,构建“一堤三脉、一核双轴、四廊六园”的生态绿地结构。“一堤”指保护千里堤,沿千里堤建设绿色生态休闲带;“三脉”指沿小白河、任文干渠、古洋河市域三条主要水脉形成的滨水休闲绿带;“一核”:指结合千里堤打造生态绿核,将白洋淀绿色生态景观引入中心城区;“双轴“指沿津保公路、现状106国道形成的绿化轴线;“四廊”指沿大广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任德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形成的绿化景观廊带;“六园”指和洋公园、鄚州湿地公园、古州公园、玉古森林公园、水月公园、西口公园六座大型郊野公园。
八、中心城区用地布局规划
1、发展方向:重点向西向北发展,优化调整南部地区、控制向东部发展。2、用地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轴、一带、两心、四片区”组团式用地布局结构。按照“蓄水为轴、筑山营脉”的规划思路,以香山道为发展主轴,沿北环路与石化基地之间形成东西贯通的生态景观林带,形成东南部生活服务片区、西南部生活服务片区、东北部工业片区、西北部综合片区四个功能片区,沿香山道布置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商业服务业设施,形成公园式复合型城市主中心。以现状商业服务设施为基础,形成传统特色鲜明的城市副中心。3、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按照以“水”为脉、以山为“屏”、以“绿”为形、以“油”为景、以“史”为韵的规划思路,形成“玉带翠蔓、水连壁合”的城郊一体化的复合绿地系统,构建“一环、一廊、八园、多点、十六带”的绿地布局结构。打造“五廊连七带、六丛映一园”的石油特色绿地系统。(1)绿地布局结构——一环、一廊、八园、多点、十六带一环指沿大广高速公路、南环路、北外环路、京九铁路建设生态绿化廊道,形成生态绿环;一廊指沿北环路建设带状森林公园;八园指丘湖公园、龙山公园、石油矿山公园、雁翎公园、最古园、人民公园、南湖公园、儿童公园八座市级公园,多点指结合居住用地,沿城市绿带水网布置各具特色的社区公园与小游园;十六带指梳理连通现状坑塘、河渠,形成相互交织的16条滨水景观绿带。(2)石油特色绿地系统——五廊连七带、六丛映一园“五廊连七带”即利用五条输油管线设施走廊、七条集油干管防护带,建设输油绿化廊道和集油绿化带;“六丛映一园”即在西部新区预留六座采油丛井公园绿地,利用废弃管网密集区建设的石油矿山公园。4、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一脉、双环、两核、四轴、六景、八点”。以生态防护为前提,以疆界文化为题材建造人工防护屏障—玉古山脉,作为城市的山水屏风;基于水网基底,结合16条滨水绿带,打造两个特色景观水环,内环以展示历史文化为主,外环以展示生态特色为主;结合城市中心形成两个核心景观区;以香山道、会战道、裕华路、渤海路为四条景观主轴线;营造“龙山文源、扁鹊医源、潜山油城、八家史廊、长堤烟柳、碧水荷香”六个特色景观;结合城市主要出入口规划八个主要景观节点。打造“水唱油吟、碧水连山、古韵今辉”的城市特色景观。
3.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是多少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是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十七条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宜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等。
规划区范围、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当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作出预测性安排。
(3)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十九条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当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妥善处理新区开发与旧区改建的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当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道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院、文化站、幼儿园、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乡、村庄的建设和发展,应当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村民合理进行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 城乡总体规划的内容简介
《城乡来总体规划》共分为六章,主源要内容包括城乡总体规划的基本理论及内容,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乡和村庄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实施。教材力求系统、全面地阐述城乡总体规划,并对城乡总体规划的具体规划设计工作给予明确的指导。《城乡总体规划》可作为高等院校城市规划类、资源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设计单位的工作者参考使用。
5. 城乡一体化规划包括哪些内涵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有哪些
城乡一体化规划包括哪些内涵?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有哪些?绿维创景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要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把握发展的规律,完善和补充规划系统的体系,抓住关键环节,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城乡一体化建设做到城乡均衡、缩小城乡差距、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规划体系既要宏观掌控,又要微观布局;既要专业细致,又要综合全面。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让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和扩展,城市功能向农村及周边地区辐射,利用科技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切实提高农民生活的质量,同时也要保障农民向城市的迁移,适应城市节奏,两者相互依托。一、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涵与外延内涵与外延是刻画概念的两个方面。内涵是本质,外延是范围。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结合部,即城乡交融或城乡连接的地带。这是一个带有较为模糊性的地域范围,它是冲破行政界限而因城与乡内在的联系形成的模糊地域(地带)。因此,城乡结合部,既不同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郊区规划范畴,因为郊区规划是被动式的辅助性规划;也不同于乡村规划,因为乡村规划面对的对象是乡村内部地域。按照区域规划的某些理论,也很难明确地解决城乡结合部的具体问题。如人口布局,劳动力布局,流动人口管理,产业布局,交通设施,仓储设施等方面。二、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内容的初步探讨规划范围的界定、规划的依据、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的期限、规划所采用的理论与技术方法简介、城乡结合部的现状调查及研究、城乡结合的宏观区域环境分析、城乡结合部的总体发展战略、城乡一体化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基础设施综合规划、居民点体系规划(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职能分工结构规划、空间地域结构规划)、措施的操作建议、可行性的分析与研究。综上所述,做好城乡一体化的统筹指导工作,方能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对城乡结合部这一较为模糊的地带给以辅助性规划,科学安排和测量城乡结合部的诸多具体问题。实现产业统一规划与布局、资源统一利用、生态环境统一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对构建城乡统筹的新城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6. 总规、控规、详规的区别
区别如下:
1、总规: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简称,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
总规的目的是: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2、控规:是指控制性详细规划 (regulatory plan)是城市、镇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根据城市、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用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的规划。
控规的目的是:根据城市规划的深化和管理的需要,一般应当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3、详规:是指修建性详细规划( site plan或者constructive-detailed plan),是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制订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
详规的目的是:满足上一层次规划的要求,直接对建设项目做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并为下一层次建筑、园林和市政工程设计提供依据。源:对于当前要进行建设的地区,应当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用以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或各项物质要素)的总体部署。是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控制性详细规划主要以对地块的用地使用控制和环境容量控制、建筑建造控制和城市设计引导、市政工程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以及交通活动控制和环境保护规定为主要内容,并针对不同地块、不同建设项目和不同开发过程,应用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等方式对各控制要素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和定界的控制和引导。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规划行政许可、实施规划管理的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7. 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 的区别
城市总来体规划要与土地利自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城市总体规划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上级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丰富和完善
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组织编制单位是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审批单位是城市上一级的政府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单位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单位是国土部门,审批单位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
8. 2023年2023年的农村规划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不是真的V
什么叫城乡一体化,简单明了,就是农村户口减少,城市户口增加。
城乡一体化说得很好,但是实施很难,各地政府在完成这个整治任务得指标,基本大头都放在户口上。
政策是好的,实施没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