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鄂尔多斯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鄂尔多斯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26日在伊金霍洛旗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张肖飞,公司经营范围包括对物流园区建设的投资,货物进出口贸易,仓储等。
法定代表人:张肖飞
成立时间:2008-12-26
注册资本:1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5270200000205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1110)
公司地址:鄂尔多斯市阿康中心物流园区
② 改革开放30年鄂尔多斯市的巨大变化
鄂尔多斯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大沙多且集中于冬春两季,降水量少且集中于7、8、9三个月,“十年九旱”是这里最为明显的自然特点。
30年间鄂尔多斯生态环境的变化
1、30年前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状况
上世纪70年代,鄂尔多斯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3万平方公里,其中强度沙化面积2.77万平方公里,沙化退化草场面积4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其中堪称“世界水土流失之最”的砒砂岩裸露区约2万平方公里,侵蚀模数每年每平方公里最高达4万吨,被专家称为“地球癌症”。
1978年,鄂尔多斯有耕地面积近300万亩、草场8000多万亩,但粮食总产量只有2亿公斤,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只有983.3公斤,农业总产值6049万元,种植业增加值6273万元,牲畜总头数只有495.7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8554万元,畜牧业增加值8052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4元,林业总产值1331万元,林业增加值1226万元,1980年森林覆盖率只有6.1%,植被覆盖率只有30%。
2、今日鄂尔多斯的生态环境现状
截至2007年底,我市森林总面积达到了262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为956.7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分别为20.07%、75%,均超出全国和全区水平。森林资源每年吸收二氧化碳约3.2亿吨、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约62万吨、释放氧气约2.3亿吨、消解粉尘约11亿吨、涵养水源约15亿立方米、防风固沙约8385万亩、阻滞入黄泥沙约2000多万吨,2007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23亿元、16亿元,农牧民来自林业的人均纯收入达到1780元。全市135.8万亩严重水土流失耕地和严重风蚀沙化耕地重新披上了绿装。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剖析
1、认识水平在不断提高
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解放后的鄂尔多斯人在建设和改造自己家园方面的认识也有过艰难曲折的过程。50年代提出“禁止开荒、保护牧场”,60年代初实行“种树、种草、基本田”,“文革”期间推行“牧民不吃亏心粮”政策。70年代后期,提出“林牧为主、多种经营”,80年代推出“三种五小”(即种草、树、柠条,小水利、流域治理、草库伦建设、经济园林、农机具推广),90年代明确“生态环境建设是全盟最大的基础建设和立盟之本”,2000年提出“建设绿色大盟、畜牧业强盟”,2001年撤盟设市后改为“建设绿色大市、畜牧业强市”。2007年提出将鄂尔多斯划分为“禁止开发区(占国土总面积的51%)、限制开发区(占37%)、优化开发区(占12%)。”
鄂尔多斯人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认识得到不断升华,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具体可将升华的结果概括为这样几点:(1)转变发展理念由“索取自然”转变为“顺应自然”;(2)变革生产方式由“广种过牧”转变为“集中发展”;(3)创新体制机制由“单一投入”转变为“多元投资”;(4)发展林沙产业由治理“贫瘠荒凉”转变为“绿色银行”。
2、制度在不断健全
1978年,伊克昭盟党委提出“以牧为主”的方针,在全区率先推行了“草畜双承包”的生产责任制度,推动了草原生态建设。
1980年,伊克昭盟党委召开了全盟以“柠条”为重点的草原建设会议,提出了植被建设是伊盟最大的基本建设的战略决策,做出了《关于建设以柠条为重点的灌木草场的决定》。
1981年,伊盟党委做出每年种树、种草、种柠条各100万亩的决定。
1982年,伊盟党委出台了《关于“三种五小”的建设》,使“以牧为主”的方针得到具体深入贯彻。
1983年,伊盟党委作出了《关于农村牧区林业生产责任制问题的八项决定》。
1984年,伊盟党委再次发出《关于继续搞好“三种五小”建设的通知》,允许单位和个人到农村牧区承包“五荒”,搞开发性建设。
1986年,伊盟党委发布了《关于树立大牧业观念,进一步落实“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的意见》,明确要求立草为业,科学养畜,发展商品经济,走效益畜牧业的路子。
1991年,伊盟党委作出了《丘陵沟壑区实施“两翼一体”战略的决定》,将植被建设作为“一翼”,把草原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并在四大类区实施各具特色的工程建设,加快了植被建设进度。
1995年,伊盟党委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植被建设的决定》,成立了植被建设办公室,负责全盟的植被建设工作。
2000年,伊盟党委作出《建设绿色大盟、畜牧业强盟的决定》,要求东部的准、达、东、伊4旗(区)全面禁牧;西部的鄂、杭、乌、鄂前4旗生态项目区禁牧和季节性禁牧,实施舍饲养畜和半舍饲养畜,植被恢复效果明显。2001年起,城郊经济区、水保经济区、高效农牧业经济区全面禁牧,实行舍饲养畜。决定还要求全面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3、措施在不断调整
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鄂尔多斯曾经出现过三次大的开荒活动,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形成了开荒—沙漠化—贫困,越贫困—越开荒—越沙漠化的恶性循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伊克昭盟党委实行禁止开荒种地的政策,2000年按照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措施。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牧区的草场都由村(嘎查)、社(浩日商)集体所有和管理,1981年,伊盟党委明确宣布国家、集体、个人种树、种草,谁种谁有,不许平调,不许侵犯。鼓励和支持个人种草,把荒山沟坡、荒沙碱滩划给个人种植和围建小草库伦,并发给林草建设证,永远归个人建设、管理和使用,彻底下放“五荒”,把荒山、荒沟、荒坡、荒沙、荒地划拨给群众治理,谁种谁所有,数额不限,大搞草原建设。 2000年开始,“五荒”建设由农牧民家庭为主向企业、公司大规模开发建设转变,先后有东达·蒙古王集团、亿利集团、伊泰集团、鄂尔多斯集团、通九集团、神华集团等大中小100多家企业进入库布其和毛乌素沙漠进行开发建设。
改革开放初期,鄂尔多斯人也曾经搞过封沙(山)育林育草活动,见效甚微。后来陆续申报了西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阿贵庙天然植物保护区等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与此同时,鄂尔多斯人还抓住国家和自治区很多生态建设项目,如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扶贫工程、生态移民工程、草原保护工程、禁牧舍饲养殖工程等。
鄂尔多斯还实施了“三个转变”,即以柠条为重点的灌草型草牧场建设到多种草型的开发建设转变,由以生态效益为主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转变,由以人工为主建设到飞播、工程机械建设为主的转变。
此外,在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鄂尔多斯市于2007年还出台了23条环保措施,集中开展“电厂脱硫专项行动”矿业秩序、“两高”企业专项大调整和“两高两低”产能关停整顿攻坚战,影响地区形象的高耗能、高污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淘汰落后产能取得新成就。万元GDP能耗下降到2.08吨标准煤,下降5.01%,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完成国家控制目标的盟市。
4、动力在与时俱进
1978年至1990年,伊盟党政领导班子主要在农村牧区农牧民那里寻找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动力,结果是涌现出像殷玉珍、王果香、乌日更达赖等众多治沙英雄,生态环境在小范围得到局部改善;1991年至2000年,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动力范围被扩大了,动力层次也被提高了,期间,除农牧民的积极主动参与外,像鄂尔多斯集团、东达·蒙古王集团、伊泰集团、亿利集团等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了这方面的建设,先后造就出恩格贝农业旅游示范点、东达万亩沙柳基地、伊泰万亩甘草园、亿利库布其沙漠万亩锁边林带、杭锦旗穿沙公路护林网、达拉特旗百万只肉羊养殖基地等几百个生态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发展及经济效益挂起了钩,结果是群众增收、企业增利、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沙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2000年至今,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建设的动力更加充足了,除上述社会投入外,政府投入明显增加。以2007年为例,仅城区、园区、景区、通道区“四区”绿化投资就高达22.2亿元,完成绿化9万亩,植树1191万株。另据《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3月29日头版报道:“2000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我市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自然保护区、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19.4亿元,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资金5.4亿元,随着退耕还林延长补助和公益林补偿的全面启动,每年投入我市的生态建设资金将达4亿元,其中直补农牧民现金达2亿元。”
鄂尔多斯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1、尊重规律、科学发展
人类所有的活动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惩罚。鄂尔多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即围绕当地的地质和气候条件,根据政府、企业、个人的财力,栽种适宜的树草(灌木为主)、采用恰当的方式(股份制为主)、进行阶段性(普及再提高)实施。国内外治沙专家认为,治沙需要经过三次飞跃:治沙是人类历史开始认识沙漠的第一次飞跃;着手防沙,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认识沙漠的第二次飞跃;合理利用沙漠是人类认识沙漠的第三次飞跃。
2、增加投入、实现转移
鄂尔多斯因煤炭、天然气和太阳能、风能资源将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大城市和中小城镇建设已经成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中之重,农牧民的转移将成为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增加农牧民进城后的收入已经摆在各级政府的面前,为加快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农牧民转移进城的步伐,政府应该考虑每年给农牧民的生活补助不低于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笔者认为,这项补贴甚至应该高于当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因为,进城后农牧民的花销肯定比在农村牧区时要多得多。
3、注重协调、构建和谐
首先,在开发利用矿藏资源、土地和草原时,必须达到国家标准,如煤炭回采率不达标者一律关闭或者整合,土地和草原开发过程中切忌走过的失误之路。其次,水资源的使用和调动要从全局出发,甚至要通盘考虑国家需要,用水量过大的工业项目要陆续淘汰出局,农牧业生产中用水仍然采用落后方式者要限时整改。再次,树种、草种的选用要经过专家论证,经费的投入要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程序,土地、草原、水资源的使用要注重各方面的利益,既要考虑眼前现实,又要考虑长远发展。
③ 鄂尔多斯准格尔薛家湾的经济怎么样
鄂尔多斯,现在被众人称为“北方小迪拜”,准格尔旗的薛家湾镇,应该是内北方第一重镇,经济容状况十分优越,人均GDP应该在全内蒙是名列前茅,主要是以能源生产为主,煤炭,天然气。城镇消费应该比鄂尔多斯市高。打一比方:我们7个人去一个中等的KTV消费,2打啤酒,2果盘,一公主,消费在1300RMB左右。。。。。。
④ 阐述数据中心建设对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数据中心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已成为支撑城市建设和经济运行的中枢系统。随着“网络强国”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新型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数据中心的作用和战略价值将更加突出。为此,各省市积极抢抓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机遇,加快城市级数据中心的建设布局,大力支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且希望借机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鄂尔多斯境内资源富集,煤炭、天然气探明储量2100亿吨、4.95万亿立方米。过去的发展中,难免有“资源依赖”的老毛病。而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经济的基础,能够为鄂尔多斯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新的思路。
鄂尔多斯能够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充裕的土地资源,且内蒙拥有比较稳定的地质结构,远离地震带,同时历史上没有发生过大的洪涝灾害,能够保障大型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为今后较长时期建设和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地质环境。
数据中心运营将带来巨大的电力损耗。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数据中心能耗将达到1000亿度,这将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压力。而内蒙古充足多样且相对廉价的电力资源充分满足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电力需求。
数据中心总能耗中,除去IT设备本身的能耗外,最主要的就是空调系统的能量消耗。而鄂尔多斯多年平均气温为6.2℃,全年将有7-8个月不需要空调系统,有利于大规模减少大型数据中心的制冷能耗,降低PUE,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除了以上几点优势外,自治区政府还为数据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内蒙古自治区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第七章第二节明确: 对于公司总部及税收均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云计算企业,自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可参照企业缴纳所得税额的40%申请资金扶持。
此外,现全市光缆长度16350公里,最大带宽40G,围绕数字城市建设目标的“东胜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已通过国家验收,已经编制完成了《鄂尔多斯市云计算产业集群发展—“蓝天白云”工程规划方案》和《鄂尔多斯“草原硅谷”云计算产业总体规划》,硬件条件业已具备。
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政策优势为鄂尔多斯未来数据中心的建设运营提供了充足的便利,而数据中心建设带来的新型经济形式也必将有利于鄂尔多斯摆脱单一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形成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的现代产业体系,从而使得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更具韧性。
⑤ 鄂尔多斯酒业怎么样
内蒙古鄂尔多斯酒业集团是 武世荣 先生 1997 年底有偿并购国营东胜制酒厂后组建成立的私营企业集团。经过 7 年的艰苦创业,集团公司业已构筑成酒业、城市投资建设、房地产开发建设、路桥建设、商贸流通、煤炭经营等多项产业的经营格局。形成拥有成员企业 17 家,员工 3000 多名,总资产 18 亿元的私营企业集团。集团总裁武世荣被评为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集团成立以来,不断更新白酒生产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一手抓新产品开发,一手抓市场建设,很快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喜人局面。现在年白酒生产能力达 2 万吨,有清、浓、兼三大香型,高、中、低不同档次和度数近百余种产品。其中企业自主研发的系列“甘草酒”获国家专利产品,被评为“自治区科技名牌奖”。 2003 年“鄂尔多斯敬酒”又获国家清香型白酒优质产品奖。鄂尔多斯酒历年被评为“内蒙古优质产品”,“质量信得过用户满意产品”。 2004 年,集团酒业公司入选中国白酒工业百强企业。 进入新世纪,为了企业长足的发展,集团紧紧抓住鄂尔多斯市跨越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确立了集团“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构想。 2003 年,集团致力于相关产业的创新,两大标志性工程——东胜民生广场和东胜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启动。
民生广场是鄂尔多斯酒业集团向经营市场领域跨越的一项标志性工程。整个工程占地面积为 28000 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 68000 多平方米,从 2003 年 3 月破土动工到 2004 年 5 月 24 日 隆重开业,民生广场以独一无二的业态规模、惊人的建筑速度、骄人的销售招商业绩创造了鄂尔多斯市建筑、商业史上多项第一,为集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作为鄂尔多斯市目前规模最大,档次最高,投资、经营环境最好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商贸中心,民生广场已经成为鄂尔多斯一道亮丽的风景。广场集购物、观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商务办公于一体,现在国内外知名品牌、 1000 多家实力雄厚的老板云集在这里,让民生广场具有了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民生广场将以“民生为本,诚信立业,打造品牌,树立形象”为经营理念,以“打造百年老店”为战略奋斗目标,为繁荣鄂尔多斯市的商业经济,提升鄂尔多斯的城市品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东胜新城区是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品位,拉动经济增长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推进东胜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建设载体。东胜新城区规划面积 18 平方公里。一期工程规划面积 7.2 平方公里,计划三年完成。在众多企业竞争中,集团一举夺标,承揽了全部基础设施任务, 2003 年 5 月,集团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全面铺开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2004 年 3 月,在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集团再次中标东胜环城一级公路建设,跨上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该项目按照市场经济原则,以 BOT 方式进行建设,总投资 9.5 亿元,总里程 40.3 公里,按照一级标准设计,并于 9 月 24 日 破土动工,计划 2006 年通车。
2004 年,东胜新城区加快建设步伐,集团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积极参与组织和建设目前鄂尔多斯规模最大的经济适用住宅小区——民生小区和档次最高的别墅区——西雅苑,并于年底封顶,开启房地产开发新的一页。
2004 年年底,集团适应国家政策调整,在东胜新城区投资建设鄂尔多斯市振兴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并于 2005 年 4 月全面投入运营。
2004 年年底,集团成功接收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至银川的公路,踏上了公路经营新的征程。
目前集团再次中标 109 国道东胜至鄂托克旗段高速公路项目。该项目以 BOT 方式进行建设,总投资 59 亿元,总里程约 200 公里 ,计划在 2005 年年底开工,建设期为 3 年。
现在,东胜新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在有条不紊、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集团各拟建项目——鄂尔多斯公园、市政广场、城投办公大楼、汽车站等正在进一步规划、实施当中。这些项目对于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和鄂尔多斯酒业集团经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鄂尔多斯酒业集团伴随着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跨越发展的新阶段。集团将在总裁 武世荣 先生的带领下一如既往,在“民本经营、多赢经营、创新经营、诚信经营”四大经营理念的协调统一中再创新优势,再开新局面,把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建设长寿企业”的宏大战略目标不断奋斗!为鄂尔多斯的腾飞贡献力量!
⑥ 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鄂尔多斯市筠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03月07日,主要经营范围为建设工程全过程监理、回城市公用设施及答道路监理、建设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等。
成立时间:2003-03-07
注册资本:12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527272000066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1130)
公司地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五马路城建局四楼
⑦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杨志忠什么时候任职
这个看内蒙古组织部的正式命令下达,应该就在8月初
⑧ 鄂尔多斯市公路规划到2020年完七横十一纵一环,其中一环经过哪些地方
鄂尔多斯2017年计划完成公路建设投资198亿元!
2017年鄂尔多斯市将迎来新的公路建设高峰期,全市计划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8亿元,新改建公路2806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1296公里。
实施呼包鄂一体化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项目6个,其中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关碾房至荣乌高速四车道改八车道及连接线和国道242线甘其毛都至钦州鄂尔多斯段三个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准旗大路至杭锦旗巴拉贡段一级公路改建高速公路、鄂旗棋盘井至乌海高速公路和阳巴线提升改造工程达旗、杭锦旗段建成通车。
实施高等级省际出口通道和红色旅游专线项目5个,其中乌审旗通史至陕西靖边一级公路开工建设,鄂前旗敖勒召其至靖边段三级公路改建二级公路和乌审旗通史至鄂前旗城川二级公路开工建设并当年完工;加快推进鄂前旗敖勒召其至银川东道梁至和准旗大饭铺至龙口(蒙晋界)高速公路,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
实施连接旗区之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5个,确保鄂旗察汗淖至棋盘井段一级公路改建高速公路完工;加快推进东胜添漫梁北至伊旗越家壕段一级公路和杭锦旗独贵塔拉至锡尼段一级公路建设进度,力争年内主体工程完工;启动实施乌审旗嘎鲁图至鄂旗乌兰镇一级公路和乌审旗陶利至鄂前旗昂素一级公路建设。
畅通全域旅游公路网络。将公路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同建设,年内重点实施准格尔召至碌碡墕、城坡至包子塔、成陵旅游环线等8条旅游专线。打造以路串风景、以景活产业的多功能通道,形成便捷、安全、舒适的全域旅游通道,带动地区经济联动式发展。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经济建设中起着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据了解,“十三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按照“融入呼包、辐射银榆、联通晋陕宁”的工作定位,鄂尔多斯市公路建设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加快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和互联互通步伐,计划完成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48亿元,建设规模达9444公里,到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20000公里,达到22000公里,全市“七横十一纵一环”(即7条东西横向线、11条南北纵向线、1条市域环线)高等级公路网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