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有什么用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防止因病致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问题,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2003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这三项医保制度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人群相继建立,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防止因病致贫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这种体制分割、制度分设、经办分散的城乡二元结构也带来了不公平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模式、缴费标准相近,享受待遇却有较大差别。
为此,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15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
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报销就高不就低、用药就宽不就窄、定点医院就多不就少,给参保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报道扩展阅读:
2020年6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
原则上个人缴费标准同步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280元。同时,立足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大病保险运行情况,统筹提高大病保险筹资标准。
过去,患者以年度计的高额医疗费用,超过当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达到大病保险起付线。如今“全面落实起付线降低并统一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半”,避免患者陷入“山穷水尽”窘境,体现政策良苦用心。
⑵ 什么是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它主要是对城镇非从业居民医疗保险做了制度安排。
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区别
一是面对人群不同。城镇职工医保主要面向有工作单位或从事个体经济的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居民医保主要面对具有城镇户籍的没有工作的老年居民、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学生儿童及其他城镇非从业人员;
二是缴费标准及来源不同。城镇职工医保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不享受政府补贴。城镇居民医保缴费标准总体上低于职工医保,在个人缴费基础上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三是待遇标准不同。城镇居民医保由于筹资水平较低,医疗待遇标准总体上略低于职工医保。
四是缴费要求不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设立最低缴费年限,达到缴费年限(男25年、女20年)的,退休后不再缴费即可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不设立最低缴费年限,必须每年缴费,不缴费不享受待遇。
⑶ 整合城乡居民医保有何益处
实现整合城乡居民医保只差临门一脚,这令人欣慰,也符合公民再分配中的公平原则。
据报道,国家医保局近日会同财政部、人社部、卫健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明确,2019年全国范围内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将全面启动实施。2018年的工作重点是制度整合工作,未出台整合方案和尚未启动运行的地区要抓紧出台方案并尽快启动实施。
在通知中,还涉及城乡居民医保的资金筹集。2018年的标准是:各级财政补助人均不低于490元,个人交费要达到220元(城乡贫困家庭由医疗救助代缴)。两者相加,应为710元。这相比新农保初起时的标准——各级政府补助30元,个人缴费10元——显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应看到,新的标准与城镇职工医保相比,差距依然很大。
改革循序渐进,讲究一个“进”字。可以想见,在2019年完成城乡居民医保的制度整合之后,调整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两项医保制度之间的标准差距,或许将会是下一步的议事日程,这值得期待。
来源:新京报
⑷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农保有什么区别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的组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一,是为补偿劳动者因疾病风险遭受经济损失而建立一项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用人单位和个人缴费,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参保人员患病就诊发生医疗费用后,与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以避免或减轻劳动者因患病、治疗等所承受的经济风险。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以没有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城镇未成年人和没有工作的居民为主要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区别:
适用人群不同: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所有用人单位的职工,包括企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单位的职工。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适用人群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以外的城镇居民,主要包括未成年居民,指中小学阶段学生(含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学龄前儿童及其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居民;老年居民,指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以上的城镇居民;以及其他非从业的城镇成年居民。大学生将来也要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
缴费方式不同: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是根据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按一定的缴费比例,由单位统一缴纳;
其中单位要承担职工工资总额7%,个人承担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2%。今年由于经济危机对企业的经营造成的一定的影响,从今年4月到12月时间段内,将企业单位的缴费由7%下调至6%,以减轻企业负担。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个人通过所在居委会或学校(幼儿园)缴费,同时政府在个人和家庭缴费的基础上给予补助。未成年居民、成年居民、老年居民的基金筹集标准每人每年分别为100元、360元、360元,其中个人缴纳分别为40元、280元、150元;政府补助分别为60元、60元、210元。可以看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筹集标准要比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低很多,约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基金人均筹资额的1/5。
享受待遇不同:
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以及用于支付门诊医疗费的个人帐户待遇,其报销比例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高一些。在职职工住院的费用,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以上至5000元的部分,按75%报销;5000元至10000元的部分按80%报销;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85%报销,退休人员相应提高10%;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在职职工为80%,退休职工为85%。
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可享受住院费用报销和统筹病种门诊费用报销待遇。由于缴费费率较低,因此待遇也相对低一些。参保居民的住院费用报销,在扣除范围外费用以后,最低起付线(同城镇职工医保)以上的部分,按55%报销,每个医疗年度最高可累计报销3万元。统筹病种门诊费用,在起付线(300元)以上的,按50%报销。
就医管理要求不同:
参加市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职工,需在烟台市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就医,方可享受报销待遇。
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居民,12周岁(含12周岁)以下的未成年居民因病住院,可直接到市辖五区范围内设有儿科病房的定点医院就医,不受医院级别限制;12周岁以上的居民,首诊需在五区范围内二级以下(含二级)定点医院就医,确因技术水平所限诊治有困难的,可本着逐级转诊的原则,办理市内转诊手续后,再转至高一级别医院进行诊治。
⑸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属于哪个部门!
属于医保局。
各地医保局电话,可以拨打区号+12333
⑹ 我国重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有什么意义
可以解决看病难及看病贵部份问题,减轻城乡居民的负担。
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理当天有效吗
不是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在办理之后的下一个缴费年度开始生效。各地是不同。比如安徽这边是每年7-9月份缴费,从当年度10月份开始到次年的9月之间享受待遇。
⑻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社保有什么区别
医保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话就是社保里面的一个险种,毕竟社保也分为职工社保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职工社保的话大家也比较熟悉,就算所谓是五险(医疗、生育、工伤、失业、养老)。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包括医疗和养老。所以通常说的医保其实就是社保的一个险种。
如果是需要自己购买的话,一般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或者是新农合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因为职工社保的话是公司给上的。这些统称为——社保。社保是基础,不管你买不买商业保险,都建议先买好社保。虽然社保里面的医保的限制比较多、报销范围都比较窄,报销额度也不算高,但是医保仍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就算有既往症也是可以报销的。而且就算是想要购买商业医疗保险,有社保和没社保的费率也是不一样的。
商业医疗保险程序都是报销式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赔付不会超过实际支出的医疗费用(如果有住院津贴的话,会给赔付多出来的部分住院津贴)。但是怎么选择商业医疗保险的话,就需要看自己的情况了,想要0免赔的,还是不介意有免赔额的(就是多少费用以内保险公司不报销)。是去普通公立医院还是想要加上什么特需部、国际部、私立医院、昂贵医院之类的。或者还想加上海外的治疗资源和费用报销?或者想要垫付、直付功能?社保外用药是否可以报销?
每一个需求都可能对应着不同的险种。而不同险种不同的年龄对应着不同的价格。保险信息不对称非常严重,容易入坑,买保险前仔细阅读下面的攻略,可以让你少花几万块冤枉钱:超全!你想知道的保险知识都在这
⑼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区别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的区别:
一是覆盖的人群不同。城镇居民医保主要覆盖城镇户籍的居民,新农合主要覆盖农村户籍居民。
二是管理的部门不同。城镇居民医保主要由人社部门管理,新农合多数地方由卫生部门管理。
三是保障待遇的侧重点不同。城镇居民医保主要保住院和门诊大病兼顾普通门诊,所以住院及门诊大病待遇都要高于新农合。新农合的门诊待遇水平要高于城镇居民医保。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其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2002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2015年1月29日,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4年的基础上提高60元,达到380元。
2017年,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人均补助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达到450元,其中:中央财政对新增部分按照西部地区80%、中部地区60%的比例进行补助,对东部地区各省份分别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标准在2016年的基础上提高30元,原则上全国平均达到180元左右。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稳定可持续筹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