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藏昌都地区的气候怎么样
昌都地区的来气候以寒冷为基本特源点。由于受南北平行峡谷及中低纬度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垂直分布明显和区域性差异大的特点。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降雨集中,季节分布不均,蒸发量大,相对湿度小。昌都地区山脉河流的南北纵向排列有利于暖湿气流的南北输送,峡谷高差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于水平变化。
『贰』 西藏昌都县城市人口是多少
昌都在藏语中是“两河交汇”的意思,其位于澜沧江上游谷地之中,是西藏的东部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也恰好是川藏公路的中心点,它东与四川省的德格、白玉隔江相望,东南与云南德钦接壤,西南则与林芝地区毗邻,而西北与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玉树相交,自古以来便是西藏的交通要冲。
昌都地区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不少山峰都耸立于雪线之上,康区25座神山大多都在昌都境内。这里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康区的第一寺强巴林寺,噶玛噶举派的祖寺噶玛寺,除藏传佛教的寺院之外,还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教堂,更有三江并流的奇绝风景和神秘壮美的茶马古道。神奇而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积淀着浓厚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一起构成了昌都丰富的旅游资源。
当地特色: 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茶”是指中国内地的茶叶,“马”是指边疆少数民族用来驮货物的马,“茶马古道”即是指我国古代中原农业地区和边疆游牧业地区之间进行茶马贸易的主要交通线路。
昌都地区的“茶马古道”是历史上内地与西藏之间进行茶马贸易的一条古驿道。可以说在这条古道上汇集了中国最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里有数不清的自然奇观、人类文化遗产、古代痕迹和道不尽的传说故事,蕴藏着人们千百年来的活动痕迹和执着的向往。
昌都人口六万。
『叁』 西藏昌都属于艰苦边远几类区
西藏昌都属于艰苦边远5类区
各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分别为:
一类区平均43每月,
二类区平均 86每月,
三类区平均172每月,
四类区平均300每月。
『肆』 西藏昌都发展好吗
我们2013年进去的时候,昌都那边正在搞建设,mlgb到处灰尘大得很,不戴口罩根本过不得内。现在地区那边要好点了,容每天还有洒水车,我认为,去那边的话还是要看你做什么,比如是去干工程的话,是有钱途的,做生意还是可以,卖的食物超难吃,还卖的很贵。反正条件的话我认为是中偏下的条件。
『伍』 西藏昌都地区生活条件和物价水平
2019年的抄评价,简单的说;一碗面袭或者炒饭平均20元左右,盖浇饭25-30元不等,其他基础设施都有,海拔平均在3000左右,毕竟对于西藏这个地方来说算是一级城市了,尤其是2015年旧城改造以后,城市发展变化越来越大,市区常驻人口在30万左右甚至更多,城市的幸福指数也高。(以上内容纯属在昌都生活工作30年的个人意见,给那些即将进昌都工作生活的朋友做参考,昌都欢迎您)
『陆』 西藏昌都位于我国哪个方向
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金沙江内、澜沧江、怒江)流容域,位于西藏东部,处在西藏与四川、青海、云南交界的咽喉部位,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要地。以昌都为中心,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云南省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市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市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处在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1]
昌都市古称“康”或“客木”。唐代,昌都市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现为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地级市。
『柒』 西藏昌都地区有哪些县市
共计十一个县,分别是:昌都县、左贡县、芒康县、类乌齐县、八宿县、洛隆县、边坝县、察雅县、江达县、贡觉县、丁青县
『捌』 西藏昌都地区网络情况
昌都 在昌都地区你还是可以上网的。丁青县城唯一的可以上网之处就在邮电局营业小屋里,7.5元/小时。昌都镇的网吧就很多了,主要的有:“新浪潮网吧”和“天文电脑”。两家都各有十台电脑,但“天文电脑”的老板严禁小孩和小学生入内,也不开电脑游戏,因此在这儿上网较为安静。还有“网天下”和”星月网吧”,位于县城新区的西大桥和昌都西路交汇处。两家网吧都是用商住房开设的网吧,进去以后感觉很舒适,但有许多人打电脑游戏,比较吵。另外在昌都饭店斜对面的“网虫之家”和“人来人网”,有时比较嘈杂。以上的几家网吧均采用拨号上网。 这里和西藏大部分地区一样,可以通邮。只是他的特点也是富有西藏特色邮件的寄达时间绝对漫长。尤其是寄往外省市的邮件,另外如果你要邮寄包裹的话,最好是在首府昌都办理,因为并不是每处都可以邮寄包裹的。 昌都地区绝大部分的县城,都已开通了电话,IC卡电话机也在县城里出现了,只不过数量较少且一般都安装在邮电局的营业厅里。在城镇里的商铺里也有可以使用的长途电话,费用也不是很贵。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芒康、左贡、江达等县,仍未采用光缆通讯,因此长途电话极难打通。
『玖』 简介西藏昌都地区的来历
昌都历史
昌都县城坐落在群山怀中,它被称作从四川和云南入藏的门户。昌都是藏语,其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昌都相汇为澜沧江。这也是昌都这一名称的由来。
昌都地区古称"康"或"客木",以区别于卫、藏、阿里等地区。昌都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1977年和1980年相继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昌都卡若遗址和昌都小恩达遗址表明,早在五千年以前,昌都地区就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并已形成了初级村落。当地的居民已开始种植易于生长的谷子,饲养适应性广泛的家畜猪,同时也以狩猎狐、青羊、马鹿等作为补充。昌都地区的察雅一带是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中《桨巴》所记述的格萨尔与"炯巴"人为争夺食盐而发生交战的地区。按照藏族传统的地理概念,这里同时是"朵康六岗"中的察瓦岗,系有名的产盐之地。考古发现与实地调查,也可以发现不少当地居民传说是"炯巴"人留下来的石墙、石阶等建筑遗址。
吐蕃时期(公元7-9世纪),昌都地区是著名的"东女国"和苏毗王国的所在地。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 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我国著名藏学家任乃强先生考证也称,今昌都一带为东女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至此今日在昌都地区还可以看到吐蕃东女国和苏毗王国文化的痕迹。
公元13世纪,元朝将西藏归于祖国版图后,在昌都地区和四川甘孜设置了朵甘思宣慰司都元帅府。明朝时西藏佛教格鲁派兴起,其影响逐渐深入康区,在昌都地区形成若干呼图克图--大活佛转世系统。明朝政府在此设置了朵甘都指挥使司,委任各地的部落酋长和各大头人与寺庙的大喇嘛管理。明(1368-1644年)末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白利土司后,昌都地区也受固始汗的统治。清朝(1616-1911年)在这个地区封委了一些大活佛和土司各辖其地,受驻藏大臣和达赖喇嘛的管理。清朝还在昌都设立了粮站,委派粮台、游击等文武官员驻守昌都,并从四川、云南派有制兵130名驻扎昌都,传递谕旨奏折,保护昌都寺大活佛和粮台。清末赵尔丰在昌都地区的一些地方实行改土归流,昌都地区改称川边。
1950年10月19日后,成立了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并下设3个管辖区,即昌都解放委员会直辖13个宗、三十九族地区第一办事处所辖10个宗和波密地区第二办事处所辖3个宗及盐井、察隅共28个宗,直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管辖。1955年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规其管辖,1960年初设昌都地区行署,专署驻昌都县。
1960年设昌都专区,专署驻昌都县。以昌都宗与拉多宗合并设昌都县;以江达宗与西邓柯宗合并设江达县(驻江达);以贡觉宗与三岩宗合并设贡觉县(驻莫洛);以察雅宗设察雅县(驻烟多);以左贡宗设左贡县(驻亚中);以江卡宗(芒康宗)与盐井宗合并设宁静县(驻嘎托);以桑昂曲宗设桑昂曲县(驻吉公);以八宿宗设八宿县(驻同卡);以洛隆宗与硕督宗合并设洛隆县(驻洛隆);以边坝宗与沙丁宗合并设边坝县(驻边坝);以丁青宗与色扎宗、尺牍宗合并设丁青县(驻甲木塘);以类乌齐宗设类乌齐县(驻类乌齐)。将嘉黎宗及倾多宗、易贡宗、曲宗划归林芝专区;巴庆宗(巴青)、比如宗、聂荣宗、索宗划归那曲专区。撤销第一办事处与第二办事处。昌都地区辖昌都、江达、贡觉、宁静、洛隆、丁青、边坝、察雅、桑昂曲、八宿、类乌齐、左贡等12县。
1961年八宿县由同卡迁驻白马。1962年9月,昌都专员公署办公会议对各县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昌都地区12个县划为94个区、1个镇(昌都县城关填),472个乡。
1964年原林芝专区所属波密县(驻扎木)划入昌都专区。辖13县。
196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宁静县改名为芒康县(为尊重群众原有的习惯称呼)。196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桑昂曲县改名为察隅县(驻吉公)。
1970年昌都专区改为昌都地区,地区驻昌都县。洛隆县由洛隆迁孜托;边坝县由边坝迁驻草卡区的东马司(距草卡区6千米)。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亚中)、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等13县。
1971年左贡县由亚中迁驻汪达。
1975年类乌齐县由类乌齐迁热扎卡。昌都地区辖昌都、贡觉(驻莫洛)、左贡(驻汪达)、察隅(驻吉公)、洛隆(驻孜托)、丁青、波密(驻扎木)、江达、察雅(驻烟多)、芒康(驻嘎托)、八宿(驻白马)、边坝(驻东马司)、类乌齐(驻热扎卡)等13县。
1986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昌都专区的波密、察隅两县划归林芝专区。昌都地区实际辖11个县,90个区(镇)。
1987年3月始,实行撤区并乡,调整乡镇行政区划,保留13个区,昌都地区辖159个乡,9个镇,1622个行政村。
1997年,面积10.8万平方千米,人口55.8万,地区行署驻昌都县城关镇。辖昌都、芒康、贡觉、八宿、左贡、边坝、洛隆、江达、类乌齐、丁青察雅11个县。(数据来自《政区大典》)
1999年5月,昌都地区再次对部分乡镇的行政区划作了调整:撤销原保留的13个县辖区,共设立24个镇、118个乡(含民族乡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