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陕西宝鸡的高铁南站你何时才能建设完成有规划,没实施,能看到希望嘛
也不能全这样说呀,我就在陕西宝鸡,我身为一个陕西人,我非常自豪,我不管在什么地方,都版会大声、自权豪的说:“我的家乡在陕西省宝鸡市”。其实楼主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西宝高铁预计在2012年通车哦!而且西宝高速是用钱堆砌的,好好珍惜吧。。。。关于楼主家乡陕西,其实马上就可以成为大西部强省哦!!这方面西安已有了人们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内陆港~~西安专门有一个地方叫做:港务区。内陆港可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第1个大陆港湾哦!!我真自豪啊!!楼主忘了吗?宝鸡法门寺的合十舍利塔里可有神的舍利哦,全球只有10块!!王菲还参加了典礼!!而且著名导演张艺谋是咱们陕西人吧!!楼主为陕西自豪吧!!
② 宝鸡未来十年的土地规划
正在修编的《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宝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规划范围内为西至林家村容、北至蟠龙塬规划北线、东至伐鱼河、南至秦岭北麓的区域。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为“一带一轴多组团”结构。“一带”是沿渭河两岸东西走向的生态文化景观人居带;“一轴”是南北轴线,北起蟠龙塬,经行政中心,高新区,至铁路南客站;“多组团”是福谭工业组团、金渭商业和文化组团、代马行政商务组团、铁路南客站组团、陈仓物流工业组团、蟠龙教育科研组团和高新产业组团。到2020年,宝鸡总体建成区面积约140平方公里。
城镇群结构为“一区两翼、五片多点”的城镇发展体系,即市域中部渭河河谷台塬城镇密集区,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宝鸡中心城市、蔡家坡—岐山县城、凤翔县城—柳林—长青—陈村、扶风县城—法门寺、马家—眉县县城—常兴—绛帐等五个市域中部城镇密集区内的重点功能区;陇县县城、千阳县城、麟游县城、凤县县城、太白县城等市域南部秦岭生态翼、北部北山生态翼中的重点发展城镇。
③ 宝鸡石鼓山公园简介
一概况
石鼓山位于渭河以南、宝鸡市区的中部,是秦岭北坡的浅山余脉伸入市区渭河南岸的一块丘陵台地,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入口部分。石鼓山山体海拔600多米,因曾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石鼓而得名,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鼓山出土的石鼓具有文学、文物、书法、历史等多种价值,石鼓文为中国现有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本次规划的石鼓山片区主要包括石鼓山及其东西两侧的区域。片区北临渭水,南倚秦岭,东部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区)的高一路,西至沙河,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
二石鼓山片区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宝鸡市城市结构形式为“带状布局、组团结构”,石鼓山片区位于中心集团和代马组团之间,同时又处于斗中路人防隧道和310国道跨渭河大桥的南端出入口处,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一个承西启东、承北启南的重要节点。因此,该地块的开发建设对实施城市“东扩南移”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该片区是城市内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是渭河以南东西向交通联系的瓶颈地段,也是城市南北环线联系的重要通道,交通条件非常便利。
石鼓山地区是总体规划所确定的组团绿化分隔带,具有划分城市结构组团,防止城市高密度无序蔓延,保证合理的城市开敞空间;使生态绿地由南向北延伸到城市建成区,与东西向渭河景观空间相融汇,构架城市景观体系,形成良好的景观风貌;为交通枢纽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间,减少噪音、尾气对城市的干扰,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对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形态,对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大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鼓山地势较高、视野开阔,城市风貌一览无余,秦岭的“奇山”和渭河的“秀水”在这里交相辉映,是城市的一处最佳景观点,同时也是一处最佳观景点。它和东侧山脉及荫湘河共同构成了天台山风景区旅游的序曲,是极其重要的景观区域。
石鼓山地区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山体延伸之势如同“龙脉”,片区以南群山绵延,使人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自然、回归自然。
三规划坚持的主要原则和建设目标
1.塑造城市标志性景观地段,营造风景区入口氛围,充分体现宝鸡市山、水、塬、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
2.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3.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以开发促进保护,以保护引导开发,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统一。
4.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环境、提高空间与整体的环境质量。
5.集约利用土地,成规模紧凑开发,提高土地效用。
6.建设高品质的人居环境和高效安全的交通系统。
四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
规划区可分为四大部分:西侧居住用地、中部石鼓山公园及天台山入口部分用地、东部建设控制区。
西侧居住用地住宅建筑以多层为主,总面积为27公顷,建筑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一万多人。
石鼓山公园可分为山体、一级台地、二级台地三部分,山体部分为文化古迹区,以反映石鼓文化、先秦文化为主题,建设统领全园、塑造城市标志景观地段的地标性建筑物,总面积为25公顷。二级台地规划为文娱活动区,建设小型旅游、接待设施,总面积为9公顷。一级台地结合渭河拦河闸的建设将荫湘河道局部扩大成公园湖面,建设高档住宅小区,总面积为8.7公顷。公园的主入口位于石鼓山西北角,配套安排公园的相关设施.
天台山入口处总面积为4公顷,其建设分为两部分:西侧交通组织及管理服务部分,利用广场、交通岛组织天台山和石鼓山的入口车流,建设停车场等相应的旅游配套设施;东侧民俗村,以山顶村民搬迁安置为契机发展农家乐旅游活动。
东部建设控制区在保证道路交通及绿化景观用地上考虑居住用地,总面积约34公顷,可容纳八千多人。
根据渭河生态治理规划,将在石鼓山以西的渭河上修建一座橡皮坝拦河蓄水,在石鼓山下形成碧波荡漾、山水互映的景象。
④ 宝鸡市规划局局长叫什么
宝鸡市规划局局长、党组书记:杨锦辉
⑤ 宝鸡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怎么样
简介:宝鸡市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简称水电设计院)是宝鸡市市属的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主的综合勘测设计单位,起始成立与1953年,院址新建路西段12号。设有总工办、水工设计一室、水工设计二室、水工设计三室、工业与民用建筑设计室、地质勘测室、办公室等科室。
注册资本:664.32万人民币
⑥ 宝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怎么样
不管哪个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都是个不错的单位。
⑦ 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和宝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规划局什么关系
上下级关系.
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管宝鸡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规划局,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是市级单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城乡规划局是区级单位。
⑧ 宝鸡市高新区规划平面图
宝鸡城市规划 1:总体规划历程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5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初步确定宝鸡为“以机械工业为主的铁路交通枢纽城市”。第二个阶段是1981~2000年城市总体规划,在当时的规划指导思想下,确定宝鸡的城市性质是:“以机、电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是通往祖国西南、西北的铁路交通枢纽”;至2000年城市人口规模由1980年的40.8万发展至85万。第三个阶段是2000~2020城市总体规划,这一阶段国家建设重点西移,国家批准宝鸡为对外开放和二类陆路口岸城市,同时被确定为新亚欧大陆桥上枢纽城市,相对与1981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从城市性质、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都具有较大的变化,城市规模由中等城市向大城市发展、城市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2:城市规划范围及发展目标 规划区范围为金台、渭滨、陈仓三个行政区划,东到李家村、西至庙沟大梁,南到玉皇山、北至王家崖水库,总面积90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区由三个行政区的川道地区组成,东到李家村、西至引渭渠首,南到益门堡、北至王家崖水库和温家寨,总面积168平方公里(其中可建设用地127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确定为2000年~2005年,中期为2006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远期城市发展目标确定将宝鸡市建设成为陕西西部和陕、甘、宁、川四省毗邻地区的中心城市,达到科教先进、工业发达、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大城市。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931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995元。 3: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宝鸡市城镇发展战略是以陇海铁路、西宝高速。西宝北线、南线和渭河沿线的城镇带为发展主轴,宝中铁路、宝平公路和千河两岸,宝成铁路、宝凤公路和嘉陵江两岸的城镇带为两个次轴,规划期内,宝鸡市区发展为大城市,凤翔、岐山发展为中等城市,陇县、凤县、眉县、扶风等县发展为小城市,形成以宝鸡市区为中心,岐山蔡家坡为城市副中心,凤翔、岐山、陇县、凤县、扶风、眉县等县城为骨干,95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市域乡镇时空有序、协调发展的“点、轴(带)”发展的城镇体系。2010年全市域规划总人口数403万人,城市总人口为181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2020年全市域总人口数432万人,城市总人口为23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 4:城市性质和规模宝鸡城市的性质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联接中原、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82万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2020年,城市人口规模120万人,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 5:城市空间结构中心城市及卫星城镇:为适应城市发展需要,在市域空间上规划设置一个中心城市、两个卫星城市和四个卫星城镇。中心城市—宝鸡市区,由金台区(含石羊庙)、渭滨区(含八鱼乡)和陈仓区(含千河镇、虢镇镇、清溪乡)三区组成,面积168平方公里,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两个卫星城市—岐山县、凤翔县,岐山县是市域城镇体系的副中心;凤翔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与中心城市共同组成宝鸡市旅游服务中心。四个卫星镇──长青镇、阳平镇、贾村镇和县功镇。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宝鸡市南、北、西三面环山,南有苍翠的秦岭,北有粗犷雄浑的黄土高塬,黄河第一支流渭河横贯东西,构成了城市长约33公里、宽约5公里的东西向带状地形。本次规划在上一轮总体规划分区结构的基础上,规划了一个中心集团,四个外围组团,形成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中心集团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中心集团范围包括原市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八里桥地区,面积28.89平方公里,是全市的行政、经济、文化中心;四个外围组团分别为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西虢组团。其中神农组团由清姜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组成,总面积139.13平方公里;福谭组团由福临堡和谭家村地区组成,面积14.34平方公里,是城市的综合工业区;陈仓组团由十里铺、卧龙寺、石羊庙乡、下马营镇和八鱼镇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63.83平方公里,是以钛材加工和轻纺工业为主的综合工业区;西虢组团由虢镇、千河镇和清溪乡的川道地区组成,面积55.11平方公里。城市中心位于中心集团,以原中心区、上马营、石坝河为主体,构成城市中心区;两个副中心分别位于陈仓组团和西虢组团,是城市次一级中心,除服务本组团外,还承担和分解部分市级中心职能。 6:城市设计宝鸡城市设计的总体结构是以秦岭、北塬为背景,渭河及其支流水系为开敞空间,渭河及东西干道为景观轴,南北干道为景观带,各集团(组团)中心为景观区,环城生态圈和区间绿地为绿色空间,古建、遗址为人文景点,辅以“城市门户”、天际线和轮廓线、建筑风格和色彩、高度控制区、视线通廓、景观结点、标志和夜景区等要素,构成反映该市自然生态及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体系。其中东西向景观轴(带)为渭河、经二路--宝虢路、火炬路--宝钛路三个景观轴;南北向为千河、金陵河、清姜河及清姜路--宝平路、福谭路、斗中路、十马路为7个景观带;景观区包括炎帝陵、秦岭、北塬和各集团(组团)等7 个重点景区;环城生态圈是指渭河及其支流水系,秦岭、北塬以及由其组成的自然生态区域;城市“门户”是指进入城市的标志地区,包括李家村、高家村、益门堡、温家寨东西南北4大“门户”; 高层建筑区主要位于中心集团的经二路地段、马营路中段和两个副中心的中心地段。 7:城市综合交通宝鸡市的对外交通,在铁路方面规划新建南环铁路、下马营编组站和党家村站,扩建宝鸡东站、卧龙寺站、虢镇车站,修建宝成、宝天和宝中铁路复线,全面提高铁路运输能力;公路方面城市对外交通以外环加联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南岸而过,南环线沿秦岭北麓和铁路南环线并行而过,310国道从虢镇东过河;外环线和联络线以对外交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西宝一级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内部快速路,310国道迁至城市南边。城市对外公路交通形成平行的四个环。近、中期以西宝一级公路和金陵东路、宝十路、斗中路为对外交通骨架,拓宽西宝南、北、中线和川陕公路,新建金陵东路和石益路,完善过境交通网络。远期改造凤翔田家庄军用机场为“军民两用”,开展民航业务。宝鸡市区规划路网由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组成。城市干道网由东西向一条快速路和主次干道加外环路组成骨架,通过南北向三条主要干道联系,构成城市的大外环和东西四个主串环的“串环式”干线道路网。到2010年该市道路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北环路及现有路网的联系工程,打通斗中路到福临堡的滨河大道,拓宽宝虢路、大庆路和姜谭路,建设斗中路高架及其立交,建设福谭路和石嘴头至宝桥的南环路,建设石凤路、植物园路等。到2020年规划城市广场38.6公顷,其中市级广场3个,区级广场2个。社会公共停车场14.76公顷,社会停车位8370泊位。 8:城市园林与生态建设 结合宝鸡市的自然条件和结构特征,宝鸡市绿化用地的结构布局是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环城设置防护林带,将公园、游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穿插于城市腹地,形成“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城市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城市环境;以“一圈”(环城生态林带)、“二面”(北塬坡和秦岭北麓)、“三线”)铁路沿线、渭河两岸、引渭渠两侧)、“四区”(天台山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风景区、 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库游览区)、“五团”(五组团外围绿带)为骨架,公园、苗圃等集中绿地相互渗透,形成“点、线、面”交织有序的生态绿地系统。新建九个公园和十三个游园街头绿地,公园分别为石鼓山公园、儿童公园、陈仓公园、西虢公园、引渭渠首公园、凤凰山公园、下马营垂钓乐园、千河公园、西河滩公园,公园总面积达到453.4公顷,街头绿地总面积达到131.32公顷。到2020年人均城市公共绿地达到8.67平方米/人,人均城市绿地达到10.0平方米/人。宝鸡生态城市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突出宝鸡市“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在规划建设区外围,结合北坡面和秦岭北麓浅山区营造一圈300~500米宽的生态林带,并开发建设北坡森林公园。开发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引渭渠首城郊风景区、钓鱼台风景名胜区、王家崖水上游览区。渭河水系的开发利用,规划在渭河及其三个支流(清姜河、金陵河、千河)处的适当位置设橡皮坝蓄水,形成水面;在渭河中设多处漫水桥,为居民提供亲水环境或居民步行、骑车过河。沿铁路、渭河、引渭渠两岸绿化和南北水系两侧设置防护林,中期32公顷,远期45公顷,同时搞好居住区和单位绿化,提高绿化水平,远期规划绿地总面积27.37平方公里,城市绿地率达到31.94%,绿化覆盖率39.93%。2005年,宝鸡市被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02年,陕西省要求宝鸡率先建成大城市,成为“一线两带”建设的西部龙头,生态园林大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陈仓区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以高新新区和行政中心商务中心东移为标志的市区东扩南移步伐加快,先后建成了陈仓大道、高新大道、新世纪大桥、福谭大桥、卧龙寺大桥、斗中路渭河隧道等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的载体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四横十纵”的城市立体交通骨架已经形成。 2001年9月,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工程开工建设。先后规划并实施了渭河市区段防洪暨生态治理、市区北坡和秦岭北麓绿化三大城市生态工程。建成共占地120万平方米的两个开放式公园,北坡建成绿树成荫的190万平方米的金台森林公园。特别是渭河拦河闸下闸蓄水后,形成了14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面,“两条林带、一片水面,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园林城市景观初步形成。目前,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到39.3%,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2008年宝鸡规划编制2008-2020年宝鸡市城市规划修编, 宝鸡规划区范围为宝鸡市辖区,面积为357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为西、北至硖石乡-扶风一级公路、东至伐鱼河和机场高速公路、南至徐兰客运专线和自然山体边缘的区域面积为364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近期(2015年),城市人口规模为113万人;远期(2020年),城市人口为规模13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18平方公里;2、远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43平方公里。
⑨ 宝鸡地区近期和远期的发展规划是怎样的
看2020年的宝鸡是什么样子 规划确定宝鸡市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行政区划面积3574平方公里,规划区范围906.1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将虢镇、千河、八鱼、石番溪镇等4镇划归市区,并确定三区川道面积168平方公里为中心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其中可建设用地为127平方公里。 近期2005年城市总人口62.6万人(不含陈仓区),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中期2010年城市总人口85.3万人(含陈仓区),建成区面积68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城市总人口105万人,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与建设部核定指标是相符的。 城市性质 一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发祥地(以充分揭示我市城市的文明历史)。 二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以充分展示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的职能和地位)。 三是工贸发达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以充分反映我市处在西安、兰州、成都三座特大城市中间地带的城市作用和发展目标)。 市域城镇体系 以宝鸡市市区为中心,岐山市为副中心,陇海铁路为主轴,宝中铁路和宝成铁路为次轴,凤翔市、陇州市、凤州市为结合点,100个建制镇为依托,形成了“点、轴(带)”发展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2005年市域城市化水平40%,201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45%,2020年市域城市化水平55%。 中心城市及外围卫星城镇 为适应宝鸡市发展为大城市的需要,在中心城市周围的市域空间上,考虑城市辐射能力和相互协作能力,设置2个卫星城市——岐山市、凤翔市,4个卫星城镇——长青镇、阳平镇、县功镇、贾村镇。中心城市由金台、渭滨、陈仓三区组城。 中心城市发展方向和形态 城市沿渭河河谷向东发展,呈带状组团式城市形态。 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及布局 市区东西长34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北依台塬、南临秦岭,渭河横贯东西。根据自然条件和带状城市特点,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为:以南山、北塬为依托,渭河水系为开敞空间,形成以中心集团为主体,区间绿地为间隔,四个外围组团相对独立的“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带状布局、组团结构。具体划分为中心集团、神农组团、福谭组团、陈仓组团、代马组团五个组团。 城市设一个主中心,两个副中心。市级行政、金融、商贸、通讯、文体等设施,主要集中在主中心和两个副中心。每个组团设次一级的组团中心,组团内生产、生活用地就地平衡。 宝鸡高新技术开发区分东、西两片。西区在中心集团石坝河片区,东区在代马组团下马营和八鱼片区。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宝鸡是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十字交叉枢纽。随首铁路复线建设,宝鸡枢纽要扩建编组站,增建南环线。规划铁路南环线沿市区南仙秦岭北麓通过,扩建编组站布置在代马组团下马营片区南侧,铁路联络线从组团之间的区间绿地通过,以减少铁路对城市的分隔和干扰。 结合自然地形和城市结构特征,规划远期城市对外交通为外环加随着络线的结构形式,北环线沿引渭渠敷设,南环线在秦岭北麓和铁路南环线并行而过,联络线以对外交通为主,兼顾城市内部区域交通。随着城市发展,西宝高速公路市区段远期改为城市快速路,310国道从虢镇城东过渭河,沿南环铁路南侧通过。形成东西向五条主干道,十条沟通渭河南北两岸的路网骨架。 城市生态和绿化 宝鸡外围的自然地理环境、带状布局、组团结构的城市形态,给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先决条件。规划突出了“山、塬、水、林、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特色,通过建设环城生态圈、组团间绿地、营造防护林带、渭河生态治理、退耕还林、绿化北坡南山、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水平等措施,从城市格局上改善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使之形成“绿中城市”、“城中绿岛”的园林式生态城市,达到城市与自然共融,高度和谐。 旅游规划 宝鸡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秀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遵照“严格保护、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对市域范围内的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以法门寺—太白山、关山草原—龙门洞、宝鸡市区—天台山三大旅游产品组合区为中心,法门寺文化旅游区、太白山奇异风光和休闲度假旅游区、周原周文化旅游区、天台山旅游区、关山草原风光旅游区五大板块为重点,市区至法门寺、太白山,市区至关山、龙门洞二条旅游主线为框架的旅游网络,并与西安、咸阳旅游网络相衔接,以期发展宝鸡的旅游事业。 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给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通讯、环卫等基础设施均作了专项规划。
⑩ 宝鸡市石坝河铁五处小区有无拆迁规划2015
这个好像么听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