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嘉陵江、涪江、渠江汇流之城是
合川是重庆的北大门,是规划中的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位于嘉陵江、渠江、涪江交汇处,扼川北水陆交通咽喉,是重庆与川北地区相联的纽带,也是重庆资金技术集约发展的延伸带,被誉为重庆通向四川、陕西、甘肃等大西北省区的"经济走廊"。全区幅员面积2356.21平方公里,辖2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共524个村、82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为152万人。
合川建制历史悠久。合川曾为巴国别都,历为州郡治所。公元前314年建制,置垫江县,此为合川建县之始,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公元556年改置州,因境内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汇流于城区,取名合州。公元598年,改合州为涪州,州署在今合阳城区。公元618年,恢复合州建置。1913年改称合川县,1952年分设合川市、合川县,1957年市县合并为合川县,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
合川水陆交通便捷。国道212线、渝合高速公路、渝武高速公路、遂渝快速铁路、襄渝铁路穿境而过;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涪江富金坝航电枢纽等水上交通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合川三江300公里的航道渠化,1000吨级船队经合川可直达四川省广元市,实现江海直达运输。
合川自然资源丰富。有耕地122250.05公顷,占总面积的52.17%;森林面积35611.3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4.3%;水资源得天独厚,常年地表水流量达730多亿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流量的19倍;辖区内有煤、铁、石灰岩等20余种资源,已开发天然气、铝土矿、碳酸锶等系列产品;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的富金坝水电站、50万千瓦的草街航电枢纽、240万千瓦的双槐火电厂、储量达2亿吨的沥鼻峡煤田正在建设。
合川文化积淀厚重,人杰地灵。我国四大实业家之一、驰名中外的卢作孚先生在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钓鱼城古战场遗址;有首批中国最美的十大村镇、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涞滩古镇;有被誉为教育圣地的育才学校旧址古圣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合川草街创办育才学校达七年之久,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等曾在这里求学,著名的专家学者翦伯赞、贺纱汀、戴爱莲等曾在这里执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君陶曾在士场创办战时儿童保育院;历史文化名人周敦颐在合川任通判;"一代廉吏"于成龙曾任合州知州;还有创建四川蚕桑公社的著名史学家张森楷;诞生了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刘文学。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2.2亿元,增长12.8%;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7.1亿元,增长36%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5.4亿元,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亿元,增长15.5%;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6.2:41.1:42.7。同时,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各项工作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2. 重庆市勘测院合川分院
重庆市勘测院合川分院位于重庆北部中心城市合川区,重庆市勘测院目前有南专岸分院、属北碚分院、江津分院、合川分院等分院。重庆市勘测院合川分院是其中的一个分院。http://www.cqkcy.com
3. 关于农转城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RSS订阅 设为首页
2010年11月22日(农历十月十七)周一
站内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法规公文>政府文件
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铜府发〔2010〕13号
铜梁县人民政府
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渝府发〔2010〕78号),有效推动我县统筹城乡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城镇化、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资源要素有序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现结合我县实际,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以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转移,逐步缩小附着在户籍上的城乡差异,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科学有序的人口城镇化机制,全面促进“五个铜梁”建设,全面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探索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二、基本原则
按照“统筹规划、自愿有偿、积极稳妥、综合配套、促进发展”的原则,以“转得成、稳得住、生活好、渐致富”为目标,分级设置准入标准,分类分阶段有序推进,着力消除人口自由流动障碍,不断提高进城农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城乡户籍制度一体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总体目标
结合全县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然环境、资源承载等因素,分阶段推动人口向县城和小城镇聚集,逐步建立城乡人口和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体系。
2010―2011年,重点推进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户籍历史遗留问题,力争新增城镇居民6.04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由目前的19%上升到26.5%,实现转户人口在县城、小城镇合理布局。
2012―2020年,通过系统的制度设计,建立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力争每年转移3万人,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27万人,非农户籍人口比重提升至60%,形成合理流动、权益公平、城乡一体的户籍制度体系。
四、集中解决有条件的农村居民转户
结合我县实际,坚持重点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建立畅通的户籍转移通道,重点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自愿进入城镇定居,两年内集中推动6.04万农村居民率先转户。
(一)推动有条件的农民工及新生代户籍转移
4.37万名在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的农民工由所在街道负责转为城镇居民,解决其社会保障,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理好承包地、宅基地、林地权属问题。
1.28万名在重庆市内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入学时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个人征地补偿收益权,符合资助条件的继续享受学费、生活费补助,毕业后对符合条件的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
600余名新增退役的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官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义务兵的安置政策,由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
(二)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1400余名历年已用地未转非人员,由所在乡镇(街道)及相关部门按市政府确定的有关原则办理农村居民转为城镇居民的相关手续,参照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险办法建立养老保险。
1900余名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享受城镇集中供养的“三无人员”待遇,由县民政局和所在乡镇(街道)负责组织实施。
五、户籍准入条件
按照宽严有度、分级承接原则,进一步放开县城、全面放开乡镇落户条件,积极引导全县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落户,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
(一)县城城区
1.农村居民在县城务工经商3年以上,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申请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2.农村居民在县城购买商品住房,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迁移入户。
3.农村居民在县城投资兴办实业,3年累计纳税5万元或1年纳税2万元以上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可在合法稳定住所迁移入户。
(二)其他乡镇
农村居民本着自愿原则,可就近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三)其他规定
1.农村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年老父母投靠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可迁移入户。
2.城镇年老父母身边无子女,其农村子女可投靠迁移入户。
3.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六、建立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机制
结合户籍转移,系统建立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支撑保障机制,逐步消除城乡户籍待遇差距,促进城乡户籍制度融合,推进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建立完善农村土地处置机制
1.农村居民整户转为城镇居民的,允许自转户之日起3年内继续保留承包地、宅基地及农房的收益权或使用权,3年过渡期结束后,可继续按照依法自愿的原则处置农村土地。在承包期内允许保留林权。
2.鼓励转户居民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
(1)转户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及建(构)筑物的,对农房及其构(附)着物实行一次性合并补偿,按退出时我县征地拆迁房屋补偿标准的1.1倍执行;房屋补偿后,由农户按退房协议约定时间自行拆除;退出农户自愿复垦的,按设计方案自行对宅基地复垦,并按土坯房3000元/亩、穿逗房4000元/亩、砖木房7000元/亩、砖混(预制板)房8000元/亩的标准支付复垦费用;对宅基地使用权按14000元/亩的标准一次性给予补偿;按县城5000元/人、乡镇4000元/人、市内其他区域2000元/人的标准一次性给予购房补助。
(2)转户居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的给予一次性补偿。补偿标准为田500元/亩·年、土300元/亩·年,补偿年限为自退出承包地之日起至第二轮承包期满(即截至2028年6月30日止,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的实际剩余年限,土地类别和面积以承包证为准。
3.家庭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保留其在以后整户转移中获得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的相应补偿或收益的权利,不再享有分配宅基地的权利。待家庭成员整户转为城镇居民时,退出宅基地及农房、承包地并享受相应补偿。
4.赋予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农村土地整治流转职能,负责对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进行补偿和处置。其中,退出的宅基地、承包地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范围内的,由县国有土地储备机构承担补偿费用。建立农村土地补偿周转金,用于农户退出的承包地、宅基地和农房所需资金的周转。
5.县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应积极盘活利用转户退出的土地。按照规划及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变的要求,对退出的承包地加大整治力度,促进承包地向经营大户、龙头企业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水平。退出的宅基地,在优先保障农村发展建设用地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增减挂钩、地票交易等方式,实现其资产价值。
(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
4. 什么是城市、镇规划区域内
城市规划区一抄般包含三个层次:①城市建成区。在这一范围内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城市设施的新建和改建,进行现有用地的合理调整和再开发。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市区(或中心城市)远期发展用地范围。这部分包括建成区以外的独立地段,水源及其防护用地,机场及其控制区,无线电台站保护区,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地区等。在这一范围内,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按照规划的要求,保证各项用地和设施有秩序地进行开发建设。位于其中的农村集镇和居民点要进行的一切永久性建设,都必须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③城市郊区。它的开发建设同城市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因此需要对这一区域内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各项建设的规划及其用地范围进行控制。特别是城市对外交通的干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用地,更要严格管理。在这一地区内进行重大的永久性建设,都要经过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
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5. 谁有重庆合川区近期的城市规划图或资料的谢谢!
重庆市渝中区朝天门,市规划局下属规划展览馆只要是公开的规划信息,凭身份证登记花查询费即可查询
6. 重庆市农转非户口的政策
一、农转非政策:
1、要登记为重庆市主城九区的城镇居民,具备3个条件之一即可:购买商品住房;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
2、重庆市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三投靠”人员,自愿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3、重庆市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4、重庆市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学生可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5、重庆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自愿转户的,可登记为城镇居民(优秀农民工证明指的是区县级以上政府颁发的优秀农民工证书或者表彰文件;或者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年度的表彰文件)。
6、重庆市农村籍“五保”对象自愿转户的,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7、重庆市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兵退役时自愿转户,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8、重庆市主城入户政策这些年来呈现愈发宽松的趋势:以购房入户为例,2003年的政策要求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等;2009年的政策中。
9、凡一次性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购房人及家人迁入购房地入户时,取消了学历限制;而今,已没有学历和面积的要求。
二、转户农民退地可获补偿:
1、重庆允许“农转城”居民最长3年内继续保留宅基地和承包地的使用权及收益权。在3年过渡期内,转户居民可错位错时退出宅基地和承包地,既可以全部退出,也可以部分退出。
2、既可以保留收益权和经营权,也可以保留收益权、流转经营权;既可以个人转户,也可以整户转户,以避免进入无地、无房、无业的“三无”行列。
3、对转户居民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的,参照同时期区县征地政策对农村住房及其附着物给予一次性补偿,并参照地票价款政策一次性给予宅基地使用权补偿及购房补助,今后征地时不再享有补偿权利。
4、对自愿退出承包地的,按本轮土地承包期内剩余年限和同类土地的平均流转收益给予补偿。
5、转户农民还将获得“三项保留”:
(1)、保留林地使用权,不要求退出,转户居民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流转或自主经营。
(2)、保留计划生育政策,农转非人员在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后5年内,继续执行原户籍地生育政策,享受农村计生奖励扶助及特别扶助政策。
(3)、保留农村各项补贴,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继续保留。
(6)合川城乡规划局扩展阅读:
一、重庆转户条件:
1、按照宽严分级的原则,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全面放开农村居民点条件,积极引导本市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整体转为城镇居民。
2、主城区:
(1)、本市农村居民在主城区务工经商5年多。他们和配偶、子女、共同生活的父母可以合法、稳定地申请入住。
(2)、本市农村居民购买商品房时,可以与配偶、子女、共同居住的父母一起入住。
(3)、本市农村居民投资兴业,三年内累计缴纳10万元以上税款或者一年内累计缴纳5万元以上税款的,可以与配偶、子女、父母共同居住,迁入依法稳定的住所。
3、31个市郊区县:
(1)、本市农村居民在31个市郊区县工作、经商3年多。
(2)、本市农村居民投资兴办产业,三年累计纳税5万元,一年累计纳税2万元以上。
4、其他乡:
(1)、按照自愿原则,本市农村居民可以就近转为城镇居民。
(2)、本市农村未成年子女转为父母、夫妻或者老年父母自愿转为城镇居民子女的,可以入户。
(3)、城镇的老父母身边没有孩子,他们从城市农村来的孩子可以迁到家里。
(4)、本市优秀农民工及其配偶、子女自愿转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居住时间限制。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重庆户籍改革
网络-农转非户口
7. 合川区的自然资源
国家高速G75兰海高速公路,212国道,重庆至广安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
建有涪江一桥、合州大桥(涪江二桥)、涪江三桥、涪江四桥(在建) 涪江五桥(规划)合阳嘉陵江大桥、南屏嘉陵江大桥。 合川位于长江上游地区,重庆西北部,距重庆主城九区50公里,是重庆规划建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011年合川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4亿元,是2006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跨越式增长,达到76.2亿元,是2006年的10.7倍,年均增长61%。城乡消费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1亿元,是2006年的2.7倍,年均增长22%。完成进出口总额4.1亿美元,是2006年的22倍,年均增长8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达到249.9亿元,是2006年的2.8倍,年均增长30.8%。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54亿元,同比增长1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73亿元,增长12%;地方财政收入83.96亿元,增长1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9亿元,增长1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77元,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9801元,增长15%。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7.4亿元,同比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9亿元,增长2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增长14.8%。工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增长33.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户,规模工业总产值425.3亿元,增长40.4%;工业投资167.3亿元,增长40.2%;工业税收8.5亿元,增长32.3%。
2014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5亿元,增长1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7.1亿元,增长2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4亿元,增长13.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11.7%;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25098元、11899元,增长10%、12.2%。 合川区是国家商品粮、瘦肉型猪、茧丝绸和柑桔生产基地,生猪出栏量和粮食、水产品年产量居重庆第一。
2012年,合川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30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49.20亿元,增长4.5%;林业产值1.40亿元,增长15.3%;畜牧业产值20.10亿元,增长2.5%;渔业产值3.70亿元,增长3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60亿元,增长4.5%。合川区农作物播种面积25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83.10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7万亩。粮食产量71.21万吨,蔬菜产量60.95万吨。 合川区工业经济“三大版块”(基础版块、成长版块、创新版块)、“九大产业”(能源、建材、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制药、电子元器件、电子信息)格局基本形成,能源建材基地初具规模,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17万千瓦,煤炭产能达到304万吨,水泥产能达到1240万吨。
2013年,全社会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增长33.8%;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3户,规模工业总产值425.3亿元,增长40.4%;工业投资167.3亿元,增长40.2%;工业税收8.5亿元,增长32.3%。 2013年,合川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9亿元,增长28.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7亿元,增长1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亿元,增长14.8%。 2012年合川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65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0%,其中出口总额25714万美元。合川区实际利用外资202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0%。
2012年,合川区旅游综合收入5.82亿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国内旅游收入5.77亿元,增长55.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78.1万美元,增长18.9%。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7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7万人,增长18.3%。
8. 在合川地理条件现种什么最有发展前途
三汇、钱塘、太和应该算三强 ,三个镇也是合川规划建设的小城市,在规划定位、经济规模、交通物流、城镇建设、区域辐射影响力方面都是合川的代表性城镇。
目前,重庆市有112个市级中心镇,合川区有三汇、钱塘、二郎、太和、涞滩5个市级中心镇,比率位居重庆市各区县第二。各中心镇充分依托地域优势、资源优势,挖掘亮点,打造亮点,强力打造特色产业。
三汇打造工业强镇、二郎打造边贸经济重镇、涞滩打造知名旅游重镇、太和打造绿色经济大镇、钱塘打造农业产业大镇。
三汇镇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全市被批准列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共14个,三汇镇是合川唯一被列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镇街,这也是三汇镇继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重庆市园林式小城镇、重庆综合实力小城镇后获得的又一殊荣。
太和镇是“全国1887个重点镇”之一,是重庆市“100个经济强镇”、“10个商贸示范镇”和“首批45个中心镇”之一,是合川区规划建设的小城市和主城副中心,是合川西部特色经济的区域中心和辐射周边30万人左右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是传统的丝绸之乡、马门溪恐龙故居,幅员面积和城镇规模属合川乡镇之最,也是合川乡镇中唯一的“不夜城”,素有“小合川”之称。
钱塘镇位于合川东北部,距合川城区23公里,是通往四川南充、广安、武胜、岳池等地的交通要道,幅员面积90.64平方公里,是久负盛名的“雪梨之乡”和“天然粮仓”,总人口近7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65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18000余人。2002年被重庆市列为重点扶持的“百镇工程”和“双十百千工程”镇之一,是合川规划建设的三个小城市之一。
9. 合川区规划的三个小城市是哪三个
三汇、太和、钱塘
合川区城乡总体规划在编制中与“十一五”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版、环权境保护规划充分协调,统筹产业规划、商贸规划、教育设施布点规划、林业生态规划等行业规划,规划出“一心三点三带四片”城乡空间结构,既“一心”指合川中心城区作为合川区域发展中心及重心,带动区内其它城镇发展;“三点”指太和、钱塘、三汇三个小城市;“三带”:指涪江、嘉陵江、渠江及沿岸带状防护林;“四片”:指中部中心城区次区域、北部渠江水源次区域、东部华蓥山地次区域和西部龙多山台地次区域。
10. 重庆市的:江津区、永川区、涪陵区、合川区你们觉得哪个好啊综合方面
不用考虑,肯定是涪陵,毕竟之前是地级市,永川也就是钱堆起来的,但是底蕴确回实太差了,很多答方面都相对弱,重庆周围的区县一票老兄弟其实都和重庆一样像开挂一样,只要钱去推,后面说不定会全面超过涪陵,永川和渝北这个最典型的新建城市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