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城镇规划的规划目标
把重点区域、来重点城镇产业发展源作为加快城镇产业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城镇基础条件,产业发展水平规模质量差别较大,聚集要素的能力和水平也各不相同。
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加快城镇产业集聚发展。产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能力,扩大产业集聚规模。
按照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做好城镇产业集聚发展规划,增强招商引资针对性,以产业集聚发展为招商引资主要目标,加大资金、政策对带动企业和配套产业的支持力度,努力突破产业配套不足对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Ⅱ 规划和国土管理局 城乡规划局有什么不同
规划和国土管理局与城乡规划局的区别如下:
1、名称不同
城乡规划局是市人民政府负责城乡规划的行政主管部门,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利用现有地图、卫星地图结合实际来开发治理历史现状。
规划和国土管理局贯彻执行有关城乡规划、土地、地质矿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研究起草有关城市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土地、地质矿产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并组织实施。
2、职能不同
城乡规划局统筹安排城市规划和农村交通居住消防绿化,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发展空间布局,提升品位,合理节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公共政策的属性。
规划和国土管理局负责城市地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建设档案等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重大问题调研。
领导、指导测绘管理部门开展测绘管理工作。负责城市规划设计单位的资质管理工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历史风貌保护区、历史文化名镇、优秀历史建筑和市级以上历史文物古迹的规划管理工作。
3、工作原则不同
城乡规划局是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依法编制规划文件,以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功能布局,综合部署各项建设,为社会、经济、文化综合发展服务。
规划和国土管理局依法负责土地收回、土地储备和各类建设用地的审批和管理, 拟订并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评价;研究制定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并按规定组织实施土地使用权的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交易和政府收购的管理;指导农村集体非农土地使用权的流转管理。
(2)城乡规划的目的和作用扩展阅读:
规划局:负责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开展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和组织编制。参与制定区域性发展规划、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建设局(住建局):综合管理全市建筑活动,规范建筑市场。指导和监督建筑市场准入、工程招标投标、工程监理、工程质量与安全,拟定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监理和相关社会中介组织管理法规实施办法并监督实施。
国土局:主要责任是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海洋、矿产资源。例如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开发土地,审批建设用地和农村私人建房,办理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城市总体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国土资源局
Ⅲ 城市规划的根本目标是什么
城市来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源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在确保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是实现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Ⅳ 城市规划的核心是什么,其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核心是:以人为本.如果我是谈规划设计的话,核心就是以土地为载体,规划设计土地和土地上的环境.
目的是:为了给人类营造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适宜人类居住环境的城市(村镇),使得城市有序更新发展.
Ⅳ 什么是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城市规划的法定规划和非法定规划的目的和作用
城市规划法定规划指的是总体规划(包括村镇规划) 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区域规划 ;非法定规划制定是除法定规划之外的一些规划,如城市设计,分区规划。国外有远景规划,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结构规划等等。
非法定规划制定是除法定规划之外的一些规划,如城市设计,分区规划。国外有远景规划,战略规划,概念规划,结构规划等等。城乡 规划是以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任务、促进土地科学使用为基础、促进人居环境根本改善为目的,涵盖城乡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规划。
城市规划法定规划是为了有效对国家土地城市进行规划,非法定规划师从而起到辅助的作用。
乡规划或者城市规划的前景难以判断,而它的工作方法的趋势一定是以精细化为转型方向。它总是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和思路相关的,又和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相对应。
理由是:中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更类似于一种“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能力强大,规划被作为一种资源分配的方式,同许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语境下规划作为调控市场经济外部性的作用有所不同。
所以它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经济集体无意识失序的工具,更是一种发展意图的空间表达,并且充满着紧迫的实践性。同时它又无法忽视城市化的共性规律,对其不做相应管理的话发展则不可持续。
Ⅵ 城市规划和城乡规划有区别吗
一、城乡规划是城市规划的扩展延伸。
二、城市规划指的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专,土地属利用和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对未来的一种安排和谋划。
三、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依据,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
参考《城市规划法》和《城乡规划法》中规定的内容可以发现,《城市规划法》适用范围在城市及城市规划区;《城乡规划法》不仅管城市规划区,还要管辖乡和村庄规划区域。把原来国务院村镇规划条例管辖的内容,也合并进来。城乡规划部门的管理范围,也从“城市规划区内”改为“本行政区域内”。体现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方向。
Ⅶ 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未来的城市规划会是什么样子呢
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简单的讲,就是让人们更好的生活!目前,不管是城市规划的总规、控规、修规等哪个层次,编制的直接目的有的是为了在一定时期内,确定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引领城市未来发展;有的是调整城市用地结构及产业布局,加大城市未来经济收入;有的是确定局部生活空间的打造,让人们对城市更有归属感。但,最后成效的“直接反应体”还是居民(或者说是民众),规划的好坏,要看人们是否得到了更好的生活空间和环境。所以,城市规划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
未来的城市规划会是什么样子呢?我觉得这个问题是跟整个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状态密不可分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追求的心里会逐步减弱,而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会不断提升,那么,城市规划或许也会迎来他固有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就是说,未来的城市规划会更加注重对人们心里产生直接影响的“空间、尺度”等方面,而“休闲、游憩”等功能的体现会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得以崭新的诠释。届时,城市规划中可能会出现“城市放松度”、“城市精神游憩度”等类似概念,这也会让当今居住在“紧张”城市中的人们,对城市有个全新的认识,也对彼时的“城市规划”有个全新的认识——城市规划将不仅仅是利用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及建设的设计行为,更是创造让人们身心愉悦的一种发明行为。
Ⅷ 风景园林专业学城乡规划的目的
就业前景都差抄不多,城市规划是发展城市规,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园林是综合利用科学和艺术手段营造人类美好的室外生活境域的一个行业和一门学科。是以"生物、生态学科"为主,并与其他非生物学科(例如土木、建筑、城市规划)、哲学、历史和文学艺术等学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至于前景嘛,都差不多,个人认为园林好一些,因为更务实
Ⅸ 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规划的指导意义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城市规划问题
1.城市的规模问题
城市规模是城市规划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确定合适的规模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很大。其实,一个城市的发展规模与其城市的性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市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应该有一个很理想的结果,然而现实情况是,城市规模不是经过科学合理的测算得出的,而是由官员决定的,这其中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也不乏有主观臆断的成分,并且有规模越大就越显示发展能力与决心的倾向。所以上轮规划规模是五十万,本轮可能就是一百万,有的甚至是一任领导一种规模。
现在若有可能把全国建制镇以上所有的城镇十年后发展规模统计出来,可能超过全国人口。这种城市人口规模测算的失控状态,导致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控制范围的确定,城市物质空间的布局、城市基础设置的安排以及自然资源统筹等各方面造成巨大的浪费,也为城市良性发展留下很多遗憾。
合理的城市发展规模一定是建立在对城市性质明确定位,对城市经济发展状态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思路和对承载城市发展自然资源合理测算的基础上。
2.城市的形态问题
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布局的主要形式,一种良好的城市形态不仅有利于城市各种功能空间的布局,同时也有利于城市健康稳定的发展。如合肥市扇页状城市空间形态对合肥市城市建设的发展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如图1)。
城市形态的形成由很多要素决定的,如城市的性质、城市的规模、城市的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征等。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很自然又很客观的结果。我们现今不少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形态的考虑有失偏颇,大到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小到一个单位的总图设计,设计师总希望在形态上有所突破、有所寓意。什么“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九龙戏水”、“吉祥如意”等等,牵强附会的创意,追求一种纯粹的图面效果去迎合一些社会追求,使城市状态的创造走入一种误区。
其实,城市形态的创造,除充分考虑城市的性质特征与规模特征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好城市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城市的气候特征,使城市的物质环境更好的与城市的自然环境相融合,创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形态空间,这才是城市空间形态创造的根本。
3.城市的生态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是当今很多城市管理者与规划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都非常重视。但从规划的实践来看,我们很多同志对生态城市的概念理解仅仅留在大手笔的是水体与绿化系统的布置安排这种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难见真正的生态城市规划实例。
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市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研究的问题很复杂也很全面。城市规划作为一个纲,要综合分析各种要素,系统考虑各方面问题,集合各学科的研究成果。
确定城市人口适宜容量,研究土地利用适宜性强度,产生结构演进模式,市区与郊区复合生态系统,防止城市污染,保护城市生物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原则
1.尊重自然的原则
城市的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又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城市的地形地貌、城市的水源容量、城市的地质分布状态、城市的植被条件以及城市的气候特征等因素,都是影响城市规划非常重要的限制性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在综合考虑城市功能的前提下,必须慎重考虑这些自然条件。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宜建则筑,宜林则植。
设计结合自然应该是城市规划设计的最高境界,也是彰显城市的特色的主要设计手段之一。对于这点,规划师与城市管理者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山地城市、湖畔城市、海滨城市、沿江城市、水乡城市、平原城市、高原城市等等都是自然环境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的结果。设计结合自然也是城市建设最经济方法,更是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方法,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首要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
认识城市的主体,营造城市的目的在于有利于人的工作方便的生活。因此,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在人与城市的关系问题上,是努力营造适宜人类生活的城市,还是改造人的意志去适应机器般的城市,这是我们城市规划设计师考虑城市问题的原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一定是以人为本思想基础之上的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客观的反映在规划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在区域规划中,应该统筹安排好各类自然、环境、物质、财富、社会资源和空间领域,为城市发展创造尽可能好的外部环境和互动系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在安排各种功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布局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布局方面,要以方便人的活动为前提。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各种颜色的控制线、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化率以及各种技术指标,也一定是以最大限度的创造适宜人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组织好各种流线,安排好各类场地,解决各类功能问题,充分体现环境对人的关怀。在城市设计中,更应该以人的尺度为基础,对城市形体环境进行艺术创造。
3.适度高效的原则
“适度”的概念是针对“过度”概念而提出来的,凡事都应该有个度,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事物就发生了变化。城市规划由于前瞻性的要求,对很多问题的考虑都应该有一定的超前性。为适应机动车不断发展的需求,马路适当宽一些或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是应该的,但无原则的“大马路”却是不应该的;为满足市民活动安排一定的广场与休闲活动场地是应该的,但为彰显政绩空旷的“大广场”则是不应该的;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结合自然安排适当的水体与绿色是应该的,但不顾地形地貌及气候状况搞“大水面”、“大草坪”那是不应该的。这种“度”的把握,充分反映规划师的专业素质。
“高效”是一个经济的概念。城市各部门的经济活动和代谢过程是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活力与命脉,也是搞好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物质基础。因此,城市的各种物质空间的布局应充分考虑好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使城市各种活动高效运作。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高效的能源供应系统,高效的城市废弃物的处理系统,高效的城市公共服务系统,高效的城市生活保障系统等等,这一系列高效率系统形成高效率的城市。
4.社会和谐的原则
社会和谐原则又称社会生态原则。这一原则存在的理论前提在于城市是人类集聚的产物,是人性的产物,人的社会行为及观念是城市进化与发展的原动力。一个城市和谐美好,城市才有可能不断发展。城市规划应在创造社会和谐城市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其一,城市面前人人平等。城市是全体人的城市,生活在城市里的居民无论贫富贵贱,不论正常人还是残疾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的城市建设中“高尚社区”、“贵族家园”、“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区”等这类人为的按经济条件划分城市阶级的做法值得商榷。对无障碍设施设计管理以及社会弱势群体服务设施建设的冷漠也应该反思。
5.复合共生的原则
由于城市乃至某个区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系统的优化是系统良性运转的基础。城市系统包括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的经济系统、城市的文化系统、城市的物质循环系统等等。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系统良性运转、互相促进,是城市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按系统论的原理,任何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失灵。因此,城市规划有必要综合考虑和研究各种系统的特点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努力在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布局方面为城市各系统复合共生创造条件,营造一个和谐、美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Ⅹ 城市建设的作用和意义
城市建设的作用:城市经过规划、建设后投入运行并发挥功能,提供服务,真正为市民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保障市民正常生活,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城市建设的意义:推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载体。
城市建设以规划为依据,通过建设工程对城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对城市系统内各物质设施进行建设,城市建设的内容包括城市系统内各个物质设施的实物形态,是为管理城市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性、阶段性工作,是过程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的一种特殊经济工作。
(10)城乡规划的目的和作用扩展阅读:
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运行构成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城市管理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作为城市管理主体的城市政府,按照特定的目标和管理原则,采用特定的手段和组织形式,对管理对象的运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各项职能活动。
从逻辑维度上,根据城市管理综合集成流程,城市管理涵盖了从明确问题到指标设计、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综合、决策、执行及监督评价等过程,本文不再累述。
城市管理通过预测、决策、组织、实施、协调、控制等一系列机制,贯穿从明确问题、指标设计、系统建模、系统分析与综合、决策、执行到监督评价整个流程,以及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