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原因和对策 两千多字左右
1.规划规划墙上挂挂,领导可以随意修改
2.公众参与度极低
3.为利益集团服务
4.编制水平低,设计人员闭门造车普遍,无基层经验
5.所谓的专家组都是各类利益集团的代言人而已
Ⅱ 现在城市的规划是不是一个模式的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各项规范都是统一的,不一样的是各地的现状和历史发展沿革,规划要结合当地特色,不能千城一面。
Ⅲ 《城乡规划法》的城乡体系结构图
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规划法规体系、规划行政体系和规划运作体专系。城市规划体系构成了开属展城市改造的制度框架和组织结构。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还很不成熟,在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和运作体系上都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其中传统的总体与地方二级规划制度已经很不适应现代城市改造更新的需要。
Ⅳ 城市规划中DOT模式的定义
以开发为导向的公共交通(DOT,Development Oriented Transit )。
DOT在城市未充分利用土地再开发专中进行了实属践,或在城市运营不佳或服务不周的部分用于强化城市肌理。这些地区引入公共交通的催化作用可谓成效显著。站点用地、社区、分区及其周边通道等,均已成为大都市人口生活、工作、零售和娱乐目的的可达之所,其经济潜质和物质形态被根本性改造。
以上摘自《城与市的语言—城市规划图解词典》
Ⅳ 城市管理的体制背景
基于城市管理三维结构对城市管理及执法监察制度发展演进历史进行回顾和分析,有助于厘清城市服务与管理、专业分治与系统综合、综合运行与管理、综合执法与监察之间的关系,构建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在对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城市管理执法监察制度的发展脉络,回顾了从城建管理监察执法、到城市管理监察执法,再到城市管理执法监察的演进历程,尝试拨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与监察的层层迷雾和诸多乱象,回望城市管理执法监察制度创制初心和探索历程。
城建管理监察制度的诞生(1978—199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而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的建设事业迅猛发展,从而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城市容积的迅速扩大,人口的积聚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单位制的瓦解以及市场经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利益的驱动和道德品质的淡化使得一些单位和个人淡化义务和责任,把建设、保护、维护等甩给社会,这无疑对负担沉重的城市基础设施更是雪上加霜。市容环境“脏、乱、差”和私搭乱建、违法建筑等严重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严重影响城市公用设施运行的正常功能发挥,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为主的城市管理模式始被接受,各级城市人民政府相继建立市容监察等各类城市建设管理监察临时机构,从市容环卫入手,并逐步扩大到城市规划、市政公用、园林绿化、房地产、风景名胜区等专业领域城建管理监察,从事城市建设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全国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建监察制度和城建监察执法队伍组织体系,但也出现了分散执法、多头执法、委托执法、野蛮执法等问题。
城管监察综合执法制度的探索(1996—2012)
城市化发展重塑了城市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推动了城市建设管理与城市社会管理的逐步融合,使得城市作为复杂巨系统的综合管理问题愈加突出,一些城市管理者甚至将专业管理异化理解为专一管理,导致专业分治进一步割裂了城市复杂系统的综合运行管理。“七八个大檐帽管不了一个小草帽”、“马路拉链”、“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专业分治导致城市管理系统运行难题的重要表征。城建管理监察向更加综合的城市管理监察演变,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的提出推动了以城市管理领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为牵引的城管监察综合执法制度建设。但城市管理立法工作进展缓慢,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创新力度不够。行政处罚职能的集中与强化也伴随着巡查监察职能的弱化,重建轻管、以罚代管等弊病日益凸显。城管监察执法逐步被直接称呼为城管综合执法或城管执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城市综合管理提供了新机遇,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和谐城市运行模式、“市民城管通”全民城管模式相继涌现。这个时期,大批法律学者进入城市管理领域开展了城管综合执法的研究,部门管理格局被打破,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行管理、城管监察与综合执法的关系进一步被审视。
城管执法监察的探索与发展(2012至今)
城管执法被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连续就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提出明确要求,并相继出台一系列关于城市管理与执法的重要文件,城管执法体制改革被放置于更广阔的政府服务转型与社会共治视野下审视。伴随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网络空间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城管执法监察制度现代化的重要赋能手段,“五位一体”智慧城管作为城市管理执法监察一体化探索,成为依托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监察发展的新方向。
国外的城管执法工作情况
城市管理工作不只是中国才有的。《城市管理三维结构视野下的城管综合执法与监察》也介绍了国外城管执法的一些做法。中国的城市管理制度也借鉴了国外很多国家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各城市对城市管理执法监察存在不同的认识,在机构设置上也百花齐放,一些城市借鉴德国秩序局、意大利城市警察公共秩序综合执法(参见《欧洲智慧城市发展及其启示》)以及澳大利亚城管执法(参见《澳大利亚宝活市政府架构与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机制——宝活市政府考察情况》)将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等发达国家经验,强化综合执法制度构建。一些城市通过强化“大部门、大城管”将后期运行管理与末端执法监察职能进行整合强化服务导向,一些城市将规划建设运行全过程管理与执法职能均整合到一个部门以强化城市综合管理。
更多参考资料:
《城管简史:城市综合管理、城管监察与综合执法发展演进》
网页链接
Ⅵ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简答题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应考虑以下原则:1应结合城市其他组成部分的规划,综合考虑,全版面安排权;2.必须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3.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休息游览的要求;4.既要有远景的目标,也要有近期的安排,做到远近结合;5.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经营管理,要在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注意结合生产,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有8种基本模式,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4种:块状、带状、楔形、混合式。
Ⅶ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及其优缺点
(一)城市规划的含义和目的
1.城市规划含义:指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计划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依据。
2.城市合理规划的目的: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护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如果任由城市发展,则工业和人口激增,环境污染加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等。我国正经历工业化和城市化,如果不进行城市规划,将会造成严重的城市问题。
(二)城市的布局形式
1.城市总体布局时首先要考虑城市为何种布局形式,城市用地集中还是分散布局,以及组合的形式和规模,直接关系到城市内各功能区的用地状况。
2.城市布局形式(城市的基本形态)。
(1)“集中紧凑式”和“分散疏松式”的对比。
布局形式
布局特点
优点
缺点
集中紧凑式
以一个生活居住用地为中心,多个工业区布置在周围,只有一个主要的生活居住用地(生活区),其他的生产用地(工业区)则连片布置在城市生活区的外围,少量规模不大、污染可能较为严重的工厂企业则布置在近郊
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能设置较完善的生活服务设施,方便居民生活,便于行政领导和管理,节省投资,有利于工业之间的协作和公共设施的共同利用
由于工业较集中,环境污染严重
分散疏松式
受地形、矿产资源、河流或交通干道分隔,分成若干片或组,各片相距一定距离,城市用地分成若干片,每片由一个生活区和工业区组成,相应布置独立的生活居住设施
工业区分散,造成污染源分散,同时自然环境容纳和净化废物的能力提高,能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各项用地较分散,各区片间联系不便,市政投资很大
(2)城市的布局形式主要受自然条件(如河流、气候、地形等)制约。
(3)大多中小城市采用集中紧凑式,可节省成本,而受自然条件限制的中小城市多采用分散疏松式。
(三)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功能区的合理布置应该协调好城市工业用地与生活居住用地之间的关系:
1.要有便利的交通:①工业用地要有便利的交通;②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间要有便利的交通。
2.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以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3.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间设置防护带。
4.留有发展余地。
(四)分析比较、科学评价城市总体布局方案
1.城市总体布局的意义:它反映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布署,关系到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合理组织和城市建设的投资费用。
2.城市总体布局方案的比较方法:综合比较分析各种城市总体布局规划方案的优缺点,探求一个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最佳方案。
Ⅷ 未来十年我国城市规划如何走,发展趋势
抄未来10年的大都市将是哪些袭?也许不再是纽约、巴黎和伦敦这样的传统大城市,而像重庆这样的中型城市将异军突起。 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今晨发布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城市,中国的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4个城市上榜,其中成都和重庆分别摘得冠亚军。 《福布斯》指出,一个城市的起起伏伏不可能那么快,但10年时间足够让一个城市崛起。 此次上榜的“未来大都市”没有了今日的“全球中心”纽约、香港和东京,也没有了新崛起的北京、上海和新加坡,甚至大型城市(人口)孟买等也没有了踪影。 榜单主要关注的是未来10年内重要的新兴城市,中国的内陆城市重庆和成都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福布斯》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