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怎么解释啊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解释:
本条是关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
一、根据本法的有关规定,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是有关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准予进行施工建设的法律凭证。没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没有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开发建设的项目是违法建设,应当根据违法行为的不同阶段和情节轻重,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
1、责令停止建设。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发现建设单位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开发建设的,首先应立即发出停止违法建设活动通知,责令其立即停止违法建设活动,防止违法建设给规划的实施带来更多不利影响。
2、责令限期改正并处罚款。尚可以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改正措施。“责令改正”不属于行政处罚,而是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采取的行政措施。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对于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应当追究其相应的法律责任,给予行政处罚,但首先应要求当事人改正其违法行为,不允许违法状态继续存在。责令限期改正是指除要求违法行为人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外,还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其违法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恢复合法状态。对于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开发建设,而又符合规划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本法的规定补办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已经建成的应当予以改建使其符合城乡规划;不能通过改建达到符合城乡规划要求的,应当予以拆除。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的罚款。具体罚款数额要视其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而定。
3、限期拆除。违法建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确认,有关的违法建设如果不进行拆除,就会对城市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造成严重影响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通知有关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无条件拆除全部或部分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
4、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并处罚款。对已形成的违法建筑,已无法采取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但又不能拆除的,由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决定无偿没收该建筑、构筑物或其他设施。没收后的产权属于人民政府,由人民政府另行安排使用。已无法没收的,如该建筑已经售出,就要没收有关当事人的违法收入。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在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的同时,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10%以下的罚款。是否处以罚款以及具体罚款数额根据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实践中违法建设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可以通过采取补救措施予以改正;有的需要全部拆除,有的需要部分拆除;有的改正或者拆除难度较大、社会成本较高,如何进行处罚需要综合考虑,既要严格执法,防止“以罚款代替没收或拆除”,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区分不同情况。但对违法建设的处罚必须坚持让违法成本高,使违法者无利可图的原则,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违法建设,保障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为城镇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建设环境与建设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64条内容:
第六十四条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摘要解读
导读: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越来越快速,很多农村都开始步入城乡结合部这种状态,但是任何地区都应该有一定之规,所以我国在2015年的4月对城乡规划法又进行了新的调整使之更符合现在的社会状态,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新的城乡规划法。
城乡规划法对于加强城乡结合部的管理和统筹整体的空间布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规定准则。合理的开发乡村能够改善我们的人居环境,并且能够大力促进城乡的经济的全面发展,更加相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其实城乡规划法要理解起来不难,主要可以分为以下这几大类。
第一,加强城乡之间的整体规划管理。我们做任何事情尤其是大事,一定会有一定的计划,而规划就是人民政府行使行政管理权的一个重要内容。城乡规划法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在规划城乡管理上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并且还能在全局性和综合性上有一定的领导方向,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整体有控制和监督指导的根据。
第二,强化城乡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和空间的整体利用。虽然说加强城乡规划的管理是城乡规划法的一个立法目的,但是立法也不能仅仅是加强管理,还要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上下功夫,所以,将对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以及实施的活动纳入了法律条文,可以让大多数普通群众享受法律保护。城乡规划法的根本订制目的还是要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加强经济协调,促进全面发展。一个好的城乡规划方案可以将城乡的整体利益相结合,并且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政府部门制定的规划一定是从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统筹兼顾,对城乡地区的以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对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统一安排。在一定时期内的乡和村庄的经济和土地的发展利用综合部署,因为乡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范围比较小,所以在规划过程中建设等活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的,要求相关部门对这种地区的规划要总体规划还要详细规划的必要性不大,而且还可能会造成一定的人员浪费,所以结合当地整体布局,进行统一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摘要解读就到这里了,城乡规划法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城乡经济的重要根据,所以相关人员和群众在需要进行城乡建设时一定要做到依法行事。
3. 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的解读
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和湖北发展实际,条例将城乡统筹及乡村规划纳入调整范围,并明确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体现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优先安排生产、生活必需的公共服务设施。
据了解,为更多结合湖北实际、体现湖北特色,条例名称由一审时的《湖北省实施办法(草案)》变成了《湖北省城乡规划法》。
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绍明介绍说,通过向社会各界及省人大城市环境资源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等方面征求意见,法制委员会建议乡镇政府确定有关城乡规划的管理工作的机构或人员、在乡镇规划编制资金等方面给予保障等内容。
为此,条例规定,市(县)人民政府在编制区域城镇体系规划时,应当提出区域村庄布局的指导意见;编制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应当同步制定镇、乡的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政府应当确定相关机构或人员,依法承担有关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省政府对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镇、乡、村庄规划编制经费予以资金补助。
条例第14条规定,乡规划、村庄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体现农村特色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优先安排生产、生活必需的道路、供电、供水、学校、卫生所、文化站、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
条例同时明确,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
在草案征求意见的过程中,一些委员和地方提出,城乡规划关系到长远发展,不得随意修改。对此,条例在总则中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和权限进行;规定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符合法定情形,并按原审批程序报批。
条例还特别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改做出限制。条例第26条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只能在总体规划需要、实施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防灾减灾等重点项目需要、经组织编制机关组织论证认为确需修改等四种情形下才能进行修改;且修改前需征求规划地段内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并向社会公示。
为保障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民主性,条例规定,城市、县政府应当建立由公务员、法学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的城乡规划委员会,审议、协调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的重大事项,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城乡规划实行批前批后公示制度,并提供监督检查处理结果的信息资料,依法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条例还强化了城乡规划向人大报告备案制度,县级以上人大常委会通过听取和审议政府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依法开展对城乡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必要时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4. 关于《城乡规划法》其中条款的司法解释
是以违章建筑部分的工程总造价来认定。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四十条,六十五条
网上就有啊?要解读?
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提交使用土地的有关证明文件、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等材料。需要建设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建设项目,还应当提交修建性详细规划。对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的,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
第六十五条在乡、村庄规划区内未依法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拆除。
6. 紧急寻求 最高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198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三号公布 自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共7章70条,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同时废止。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是怎样解释违章建筑
违章建筑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 有规定些什么
请问,在乡镇建设一块占地面积1700平方建筑面积800平方,此地是经合法拍卖购内得,未在城乡规划容范围之内属于建设用地,这块地在购买前已经有三栋楼房,现已经拆了重建,在未取得建设许可证和规划许可证下已经建设了三层,现在当地规划局过来说我们违反了城乡规划法第64和第40条,请问我该如何应对
9. 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政策解读怎么写
《城乡规划法》中,没有对“两排房子之间的间距”作出规定的内容。
10. 《城乡规划法》六十四、六十八条解读
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作出责令停止建设或者限期拆除的决定后,当事人不停止建设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设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