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的現行住房保障體系是以下列哪種為主的住房供應體系
在我國現行住房政策條件下,住房供給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即通過商品房來解決高版收入者的住房需求;通過經權濟適用住房政策來解決中低收入者家庭的住房需求;通過廉租住房政策來解決沒有購買能力者的居住需求。為此,各地逐步建立起了以經濟適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和住房公積金制度為主要內容的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框架。
杭州不斷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由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危改房和拆遷安置房等多層次保障方式組成的「杭州模式」住房保障體系。面對新形勢下住房保障工作面臨的新任務,杭州推動住房保障從「以售為主」向「以租為主」戰略轉變,大力發展公共租賃住房,著力解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業大學畢業生、創業人員的住房困難問題。
㈡ 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構建以什麼為主提供基本保障
構建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
㈢ 深圳住房如何學習「新加坡模式」
深圳住房學習「新加坡模式」的主要方法就是加大供應,同時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穩定住房供應體系,保障性住房比例增多,商品房比例減少。
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建立起與多數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截至2016年,高達82%的公民居住在組屋裡,住房自有率和組屋自有率均在90%以上。
一方面是人口和經濟的迅速增長,另一方面是用地受到很大限制,於是,深圳成為中國諸多城市中,新房供應和人口增長最為尖銳的城市之一,這導致深圳房價一直高居不下。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深圳在不斷嘗試解決途徑。加大供應是途徑之一。2019年,深圳房地產投資額達到3059億元,是2014年1069億元的2.86倍。2019年全年深圳房地產增加值達到2285億元,比2014年的1324億元增長73%。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此次發布會上指出,「房住不炒」定位是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的根本遵循。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使住房回歸民生屬性,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建設民生幸福標桿城市的必要前提。
「長效機制可以有很多條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起覆蓋全社會的穩定住房供應體系。」張學凡表示,這個體系的核心是大力發展公共住房。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模式」對建立房地產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具有借鑒作用。
(3)配建保障住房供應體系擴展閱讀
未來深圳房價:均價走低,單價保持
未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入市,該類房產包括人才住房、安居商品房等,其價格肯定是低於市場商品房價格,甚至一半都不到。由此可以預判,未來深圳房產均價會出現明顯下降,但是這並不代表商品房市場的價格會下跌。
中國城市經濟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宋丁對此表示,供給側和需求側都在擠壓深圳商品房市場,實際上商品房供需仍是維持平衡的。在這種情況下,商品房市場不會出現大的下跌的情況,反而在經濟發展向好的情況下,可能還會緩慢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