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問將住房補貼計入工資是否要按福利費調整
答:《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國務院令第512號)第三十四條企業發生的合理的工資薪金支出,准予扣除。
前款所稱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
》(國稅函[2009]3號)
一、關於合理工資薪金問題
《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的「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三)企業在一定時期所發放的工資薪金是相對固定的,工資薪金的調整是有序進行的;
(四)企業對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已依法履行了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義務。
(五)有關工資薪金的安排,不以減少或逃避稅款為目的;
❷ 年終,個所稅,工齡工資和交通補貼要扣稅嗎
工齡工資需要計入扣稅的金額中,而交通補貼就不用。
住房補貼: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者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交通補貼、通訊補貼: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後,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並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並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計算個人所得稅。
餐貼:除工資、薪金以外,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也曾被確定為工資、薪金範疇。其中,年終加薪、勞動分紅不分種類和取得情況,一律按工資、薪金所得課稅。津貼、補貼等則有例外。根據我國目前個人收入的構成情況,規定對於一些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予征稅。這些項目包括:
1. 獨生子女補貼
2. 托兒補助費
3. 差旅費津貼、誤餐補貼(其中,誤餐補助是指按照財政部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單位或者返回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照規定的標准領取的誤餐費。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助、津貼不能包括在內)。
❸ 住房補貼能算入工資里嗎
1、工資總額由下列六個部分組成:
(一)計時工資;
(二)計件工資;
(三)獎金;
(四)津貼和補貼;
(五)加班加點工資;
(六)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2、住房補貼屬於第(四)項內容,可以算入工資總額。
3、用人單位發放給勞動者的住房補貼是否應當計入工資總額,還應結合各地的實際情況具體予以區分,對於那些專款專用,勞動者不能自由支配的住房補貼,一般不應作為工資對待,而對於那些以現金形式發放給勞動者,並且勞動者可以自由支配的住房補貼,則可以考慮計入工資總額。
(3)員工住房補貼要納入工資薪金嗎擴展閱讀:
工資支付的項目,一般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但勞動者的以下勞動收入不屬於工資范圍:
(1)單位支付給勞動者個人的社會保險福利費用,如喪葬撫恤救濟費、生活困難補助費、計劃生育補貼等;
(2)勞動保護方面的費用,如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作服、解毒劑、清涼飲料費用等;
(3) 按規定未列入工資總額的各種勞動報酬及其它勞動收入,如根據國家規定發放的創造發明獎、國家星火獎、自然科學獎、科學技術進步獎、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中華技能大獎等,以及稿費、講課費、翻譯費等。
❹ 與工資同時發放的住房補貼是否按工資薪金項目扣除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第一條關於企業福利性補貼支出稅前扣除問題規定,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一條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不能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福利性補貼,應作為國稅函〔2009〕3號文件第三條規定的職工福利費,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
根據上述規定,貴公司發放的住房補貼符合上述條件,應當作為工資薪金支出在稅前扣除。
❺ 交通補貼要交個人所得稅嗎
請看:
住房補貼:外籍個人以非現金形式或者實報實銷形式取得的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暫免徵收個人所得稅
交通補貼、通訊補貼:個人因公務用車和通訊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務用車、通訊補貼收入,扣除一定標準的公務費用後,按照「工資、薪金」所得項目徵收個人所得稅。按月發放的,並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個人所得稅;不按月發放的,分解到所屬月份並與該月份「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計算個人所得稅
餐貼:除工資、薪金以外,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也曾被確定為工資、薪金範疇。其中,年終加薪、勞動分紅不分種類和取得情況,一律按工資、薪金所得課稅。津貼、補貼等則有例外。根據我國目前個人收入的構成情況,規定對於一些不屬於工資、薪金性質的補貼或者不屬於納稅人本人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收入,不予征稅。這些項目包括:
1.獨生子女補貼
2.托兒補助費
3.差旅費津貼、誤餐補貼(其中,誤餐補助是指按照財政部規定,個人因公在城區、郊區工作,不能在單位或者返回就餐的,根據實際誤餐頓數,按照規定的標准領取的誤餐費。單位以誤餐補助名義發給職工的補助、津貼不能包括在內)。
以上都是個人所得稅法及其相關規定,希望對你有用
❻ 職工住房補貼能否計入工資總額在稅前扣除
職工住房補貼能計入工資總額在稅前扣除的,或者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專」。
附:《國屬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等支出稅前扣除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34號)第一條規定:「列入企業員工工資薪金制度、固定與工資薪金一起發放的福利性補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第一條規定的,可作為企業發生的工資薪金支出,按規定在稅前扣除。不能同時符合上述條件的福利性補貼,應作為國稅函[2009]3號文件第三條規定的職工福利費,按規定計算限額稅前扣除。」
❼ 企業為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能否計入工資總額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費用、稅金、損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工資薪金及職工福利費扣除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3號)規定,工資薪金總額是指企業按照規定實際發放的工資薪金總和,不包括企業的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經費、工會經費以及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為職工住房所發放的各項補貼和非貨幣性福利屬於職工福利費。
因此,企業為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應計入職工福利費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
❽ 員工福利要交個稅嗎 稅務局解答員工福利哪些要交稅
不可以免徵個人所得稅的福利費項目:《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生活補助費范圍確定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8]155號文)規定下列收入不屬於免稅的福利費范圍,應當並入納稅人的「工資、薪金」所得計征個人所得稅:(一)從超出國家規定的比例或基數計提的福利費、工會經費中支付給個人的各種補貼、補助;(二)從福利費和工會經費中支付給本單位職工的人人有份的補貼、補助;(三)單位為個人購買汽車、住房、電子計算機等不屬於臨時性生活困難補助性質的支出。
❾ 住房補貼是否應計入工資總額
財企[2009]242號:企業為職工提供的交通、住房、通訊待遇,已經實行貨幣化改革的,按月按標准發放或支付的住房補貼、交通補貼或者車改補貼、通訊補貼,應當納入職工工資總額,不再納入職工福利費管理;尚未實行貨幣化改革的,企業發生的相關支出作為職工福利費管理,但根據國家有關企業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統一規定,不得再為職工購建住房。
❿ 請問深圳的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的申報中,還要扣掉13%的住房補貼嗎
個人所得稅的征稅范圍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二、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指:
1、個體工商戶從事工業、手工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商業、飲食業、服務業、修理業以及其他行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2、個人經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取得執照,從事辦學、醫療、咨詢以及其他有償服務活動取得的所得;
3、其他個人從事個體工商業生產、經營取得的所得;
4、上述個體工商戶和個人取得的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各項應納稅所得。
三、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指個人承包經營、承租經營以及轉包、轉租取得的所得,包括個人按月或者按次取得的工資、薪金性質的所得。
四、勞務報酬所得,指個人從事設計、裝璜、安裝、制圖、化驗、測試、醫療、法律、會計、咨詢、講學、新聞、廣播、翻譯、審稿、書畫、雕刻、影視、錄音、錄像、演出、表演、廣告、展覽、技術服務、介紹服務、經紀服務、代辦服務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五、稿酬所得,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
六、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指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
七、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指個人擁有債權、股權而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八、財產租賃所得,指個人出租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九、財產轉讓所得,指個人轉讓有價證券、股權、建築物、土地使用權、機器設備、車船以及其他財產取得的所得。
十、偶然所得,指個人得獎、中獎、中彩以及其他偶然性質的所得。
十一、經國務院財政部門確定征稅的其他所得。
個人取得的所得,難以界定應納稅所得項目的,由主管稅務機關確定。
個人取得的應納稅所得,包括現金、實物和有價證券。所得為實物的,應當按照取得的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無憑證的實物或者憑證上所註明的價格明顯偏低的,由主管稅務機關參照當地的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為有價證券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票面價格和市場價格核定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