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西安高新區公租房在哪申請
可以在西安高新區住房保障網申請,具體如下:
1、登錄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門戶網專題建設中的高新住房保障網,點擊注冊按鈕,進入賬戶注冊界面。
5、注冊成功後,回到西安高新區住房保障網,用已注冊成功的用戶賬號登陸系統。
6、登錄西安高新區公租房信息管理系統,選擇「個人租賃」,點擊「新增個人租賃」。
7、進入新增個人申請信息界面,如實填寫個人信息,其中上傳照片為兩寸近期免冠電子照。註:星號項為必填項,照片符合要求:像素大小為寬98到119、高138到155之間,點擊這里查看二寸照片調整方法。
8、上傳附件信息,個人房產承諾、社保證明等附件信息(相關模板請在住房保障網右下角「相關下載」里下載)須按標准格式填寫後上傳。註:附件大小在200—300KB之間,格式為:jpg,jpeg。
9、申請信息填寫及附件上傳操作完成後,點擊保存,您的信息將被系統記錄。
10、點擊保存後,出現家庭成員信息界面,若有家庭成員,點擊新增家庭成員按鈕,添加家庭成員信息。註:若為個人租賃,請直接跳到第13步。
11、進入新增家庭成員信息表,按要求填寫信息,並上傳附件,信息填寫完畢後點擊保存。
12、信息保存完成後,返回主申請人資格申請填報界面,如還有要添加的家庭成員,再點擊「新增家庭成員按鈕」。
13、資料填寫完成後,回到個人租賃界面,選擇信息條,點擊「提交申請」。進入以下界面,進行操作,完成申請。回到個人租賃界面,確認申請狀態為「待初審」。
❷ 成都的保障房如何申請
目前,我市住房保障方式包括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各類保障方式的具體申請條件如下:
一、廉租住房的申請條件為:
(一)家庭年收入在28000元以下的家庭;
(二)原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低於16平方米;
(三)家庭人口兩人以上(含兩人),主申請人具有主城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正式戶口。
二、我市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區(含高新區)內符合下列三項條件的家庭可申購經濟適用住房:
(一)家庭年收入50000元以下;
(二)家庭人口兩人(含兩人)以上,主申請人必須具有本市五城區(含高新區)正式戶口;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6平方米以下。(包括已購政策性住房)。
三、家庭年收入低於7萬元(單身居民年收入低於3.5萬元),並且符合以下之一條件的家庭或個人可申購一套限價商品房:
(一)具有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正式戶口的無房家庭或現有人均住房面積低於16平方米的家庭;
(二)具有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正式城鎮戶口,年滿35周歲,無自有住房的單身居民;
(三)連續在本市繳納3年以上綜合社會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已婚或年滿35周歲的單身無自有住房的本市農村進城務工人員;
(四)夫妻雙方在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工作,兩人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以上綜合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無自有住房的外來從業人員家庭。
四、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以及高新區公共租賃住房申請條件為:
1、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無房家庭
(一)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
(二)家庭人口兩人以上(含兩人),申請人必須具有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正式戶口。家庭成員之間有法定的贍養、撫養或扶養關系,包括申請人及配偶、子女、父母等。申請人已婚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必須作為共同申請人;
(三)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2、單身無房職工
(一)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二)具有五城區及高新區正式戶口,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3年以上(含3年);
(三)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就業,並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聘用)合同;
(四)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3、農村進城務工人員
(一)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或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二)具有本市戶籍;
(三)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就業,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聘用)合同,連續繳納綜合社會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2年以上(含2年);
(四)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❸ 西安市房管局的電話是多少呢
西安所有市管理局所有電話:
西安市高陵區房產管理所 (029)86913317
西安市雁塔區建設與住房保障局 (029)85264904
西安市閻良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 029-86202325
西安市蓮湖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 (029)87622679
西安市灞橋區建住局 029-83510509
西安市未央區建設和住房保障局 029-86263303
西安新城區房管局 (029)87424924
西安市鄠邑區房管局 029-84812583
西安市藍田縣住建局 029-87639960
西安市周至縣房地產管理所 029-87111859
西安市臨潼區健康北路房地產管理所 029-83812039
西安市城西房產交易市場 029-88649468
西安市城東房產交易中心 029-82056588
西安市新城灞橋房產交易登記所 029-82056599
西安市碑林雁塔房產交易登記所 029-85330045
西安市蓮湖未央房產交易登記所 029-88649468
西安市城南房產交易辦事大廳 029-85330045
西安市城北房產交易辦事大廳 029-89241525
西安市政府政務服務中心 029-86785222
西安市房地產行業協會 029-87639625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執法監察隊 029-87622063
西安市房屋維修資金管理中心 029-87617303
西安市房屋徵收管理辦公室 029-87516346
西安市房產信息中心 029-87614898
西安市保障性住房管理中心 029-87619422
西安市房屋安全鑒定服務中心 029-87617785
西安市房屋產權產籍管理中心 029-87335433
(3)高新區住房保障中心電話擴展閱讀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值班電話:(029)87610294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傳真電話:(029)87618843
網站技術維護:(029)87617415
法定工作日9:00-12:00、14:00-18:00(7、8月為15:00-18:00)
信 箱:局長信箱>>點擊進入局長信箱
地 址:西安市蓮湖區西大街116號房產交易大廈
郵 編:710002
❹ 西安高新區住房保障網怎麼看不到社保證明上傳的地方
你以為這個業務在網上就能辦理嗎?做不到。如此能做到什麼造假的都來了。
❺ 退養老保險和住房公積金要帶什麼資料,我公司是在寧波高新區的,要到哪裡去辦理手續
養老保險險種已經不能退了,具體如下:
一、現在全國的社保(養老保險)都是不能退的;
二、也不能更改給其他人;
三、這是你自己本人年老後的保障,現在的政策是: 社保繳納最低滿15年後,到60周歲時你就可以辦退休手續,領取養老金了。 反之,如果繳費不滿15年,你就會沒有養老金。
四、所以建議你,還是自己本人再交下去。(有單位的話,單位會統一交; 如果是自由職業的話,那就自己去當地的社保中心繳納)
五、你可以去社保中心電話咨詢確認,
公積金提取的部分提取
公積金提取的部分公積金提取是指公積金的繳存人按照公積金提取的部分提取的要求,辦理公積金提取手續,最高提取額為:賬戶內留10元的全部。
公積金提取的銷戶提取
1、符合公積金提取的銷戶提取的條件
(1)離退休:離退休證或勞動部門的相關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2)戶口遷出本市:公安部門出具的戶口遷出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3)出國定居:戶口注銷證明;
(4)喪失勞動能力且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部門提供的職工喪失勞動能力鑒定及單位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提取人身份證;
(5)進城務工人員與單位解除勞動關系:提供戶口證明和解除勞動關系的證明;
(6)職工在職期間被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刑期期滿時達到國家法定退休年齡:應當提供人民法院判決書;
(7)職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應當提供職工死亡證明若其繼承人、受遺贈人提取的,還需提供公證部門對該繼承權或受遺贈權出具的公證書或人民法院做出的判決書、裁定書或調解書。
2、公積金提取的銷戶提取的辦理 公積金提取的銷戶公積金提取和銀行賬戶的銷戶取款相類似,辦理銷戶提取時按公積金提取的銷戶提取的要求填寫銷戶提取申請書到公積金提取的管理部門辦理就可以了。
❻ 成都保障房如何申請
目前,我市住房保障方式包括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限價商品房、公共租賃住房,各類保障方式的具體申請條件如下:
一、廉租住房的申請條件為:
(一)家庭年收入在28000元以下的家庭;
(二)原有住房人均建築面積低於16平方米;
(三)家庭人口兩人以上(含兩人),主申請人具有主城區(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正式戶口。
二、我市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華區(含高新區)內符合下列三項條件的家庭可申購經濟適用住房:
(一)家庭年收入50000元以下;
(二)家庭人口兩人(含兩人)以上,主申請人必須具有本市五城區(含高新區)正式戶口;
(三)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6平方米以下。(包括已購政策性住房)。
三、家庭年收入低於7萬元(單身居民年收入低於3.5萬元),並且符合以下之一條件的家庭或個人可申購一套限價商品房:
(一)具有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正式戶口的無房家庭或現有人均住房面積低於16平方米的家庭;
(二)具有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正式城鎮戶口,年滿35周歲,無自有住房的單身居民;
(三)連續在本市繳納3年以上綜合社會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已婚或年滿35周歲的單身無自有住房的本市農村進城務工人員;
(四)夫妻雙方在本市五城區(含成都高新區)工作,兩人在本市連續繳納5年以上綜合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無自有住房的外來從業人員家庭。
四、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以及高新區公共租賃住房申請條件為:
1、中等及中等偏下收入無房家庭
(一)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下;
(二)家庭人口兩人以上(含兩人),申請人必須具有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正式戶口。家庭成員之間有法定的贍養、撫養或扶養關系,包括申請人及配偶、子女、父母等。申請人已婚的,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必須作為共同申請人;
(三)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2、單身無房職工
(一)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二)具有五城區及高新區正式戶口,大中專院校及職校畢業3年以上(含3年);
(三)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就業,並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聘用)合同;
(四)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3、農村進城務工人員
(一)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或個人年收入在5萬元以下;
(二)具有本市戶籍;
(三)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就業,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聘用)合同,連續繳納綜合社會保險或城鎮職工社會保險2年以上(含2年);
(四)在五城區及成都高新區無自有產權住房或未承租公房。
❼ 成都市房管局的咨詢電話是多少
成都市所有房管局咨詢電話如下:
1,成華區房產管理局:84399067 84339610 地址:建設西街1號。
2,青羊區房產管理局:87776578 87738199 地址:觀音閣後街3號;
3,錦江區房產管理局:61326539 61326529 地址:華興街39號;
4,錦江區房產管理局:61326539 61326529 地址:華興街39號;
5,金牛區房產管理局:89991657 89991650 地址:侯家橋路272號;
6,武侯區房產管理局:85441659 85440095 地址:龍江路11號;
(7)高新區住房保障中心電話擴展閱讀
公開電話:12345
房產分中心窗口投訴:028-86279097
經濟適用住房資格審查及上市交易咨詢電話:028-86279033
24小時應急值班電話(該電話為應急值班電話,非咨詢投訴類電話):028-86279527
中共成都市紀委派駐市房管局紀檢組:028-86279269(若外出辦案或開會該電話無人值守)
微腐敗監督投訴電話:028-86279866(若外出辦案或開會該電話無人值守)
溫馨提示:根據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要求,行業監督電話86280417已撤銷,涉及違法違規行為舉報,請通過市長公開電話12345投訴。
❽ 高新區保障性住房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玉溪高新區保障性住房
城市:玉溪
樓盤位置:紅塔區撫仙路內與龍潭路交叉口旁容高龍潭片區(原化肥廠)
產權年限:70年
其他交通方式:附近有公交車10路車終點站葫田二區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2551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6.15%,共0棟樓,停車位地下車位237個,地面車位65個
周邊配套:暫無資料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全面及時的樓盤信息,點擊查看
❾ 高新區公租房申請條件是怎樣的
根據《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 :
第七條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於規定標准;
(二)收入、財產低於規定標准;
(三)申請人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在本地穩定就業達到規定年限。
具體條件由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9)高新區住房保障中心電話擴展閱讀:
根據《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 :
第十七條公共租賃住房租賃合同一般應當包括以下內容:
(一)合同當事人的名稱或姓名;
(二)房屋的位置、用途、面積、結構、室內設施和設備,以及使用要求;
(三)租賃期限、租金數額和支付方式;
(四)房屋維修責任;
(五)物業服務、水、電、燃氣、供熱等相關費用的繳納責任;
(六)退回公共租賃住房的情形;
(七)違約責任及爭議解決辦法;
(八)其他應當約定的事項。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公共租賃住房租賃合同示範文本。
合同簽訂後,公共租賃住房所有權人或者其委託的運營單位應當在30日內將合同報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備案。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公共租賃住房,是指限定建設標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規定條件的城鎮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無房職工和在城鎮穩定就業的外來務工人員出租的保障性住房。
公共租賃住房通過新建、改建、收購、長期租賃等多種方式籌集,可以由政府投資,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會力量投資。
公共租賃住房可以是成套住房,也可以是宿舍型住房。
第四條國務院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公共租賃住房的指導和監督工作。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工作。
第五條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和完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檔案。
第六條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本辦法的行為都有權進行舉報、投訴。
住房城鄉建設(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接到舉報、投訴,應當依法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