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明明公務員工資不高,很多公務員都看起來都很有錢
更新一句,就是穩定的問題,即使同樣的工資,都是5000,家境一樣不算好,但是如果你在體制裡面你就會敢貸款買房買車,因為體制極其穩定,你可以做很長遠的計劃,但是在企業你就要多擔心一點;這個穩定性很值錢的,你不用擔心業績,不用擔心會不會被新人擠走,遲到請假也不會扣錢,工資還隨著工齡逐漸增加……
本人就在體制內,電視台時政記者。
至於回答裡面大部分說公務員都是家裡有錢的,實在不認同。
公務員工資是低,扣完五險一金,實打實到手的,的確看起來很窮,但是績效有人提過嗎?各地發展不一樣,績效也不一樣,但是績效一年再少也能和到手的工資差不多,看單位能評到什麼級別,也就是平常公務員口中的工資,一年平均下來,月收入=工資×2,這樣還覺得少嗎?
比如市裡面公務員到手4000工資,一年4萬績效,一個月大概8000這樣的工資,不少了吧。
再者,編制內五險一金妥妥會交,在很多地方,沒有公積金或者只有二險的,不是很正常的嗎?
一個月沒有個7000-8000的收入還真別隨便說公務員工資低了,真拿到一個月8000的收入,在企業你要累成什麼樣?公務員很多職能部門說實在的,的確不能算累;公務員也有很累的,基本集中於四大辦的秘書,可是這幫人,前途無限啊,現在跟我一起伺候領導,幾年後就是我跟一幫新人伺候他們……
越窮的地方,公務員就吃香,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裡面肯定公務員算窮人。
最後,那些說公務員要搞副業養家糊口的,我不否認沒有,並且不是極其少數,但是歡迎向紀檢部門舉報,為民除害,經商行為這個紅線還是碰不得的,那種基層公務員做微商的也舉報了吧,工作原因微信加了不少人,煩死了。(副業並不能養家糊口,養家糊口發家致富的,那都是作死的,真心歡迎舉報)
B. 住房補貼的政策有哪些,住房補貼的標準是怎樣的
住房補貼標准:
正部級240元/月,副部級210元/月,正司級130元/月,副司級115元/月,正處級100元/月,副處級(包括技術工人中的高級技師)90元 /月,科級(包括技術工人中的高級工、技師和25年以上科員、辦事員、初中級技術人員和普通工人)80元/月,科以下70元/月。
按月領取的購房補貼: 2005年1月1日以後我國就開始實行定額發放住房補貼了。科級以下800元;副科級900元;正科級1000元;副處級1100元;正處級1200元;副司級1400元;正司級1600元;機關工勤人員,普通工人800元,技術工人中的高級技師可達1100元。
除了上面住房補貼的標准以外,無房一次性補貼和住房未達標補貼,僅對1998年12月31日(含)前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發放;級差補貼則指有房老職工在其現住房面積經達標、未達標、超標處理後,因職務、技術等級晉升,按晉升後的購房補貼面積標准與晉升前的差額一次性補貼。
住房補貼政策的內容:
國家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對無住房職工或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職工,發放的現金補貼。
住房補貼的發放是按照一定的原則來進行的,其中的原則包括: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由各地政府根據當地經濟適用住房平均價格、平均工資,以及職工應享有的住房面積等因素具體確定。
住房補貼發放的對象都是職工。不過,其中已經按照房改優惠政策購買了規定面積標准住房的職工不享受住房補貼;承租公有住房的職工在自願退出所租住的住房後,可以享受住房補貼。職工住房面積未達到規定標準的住房補貼辦法和職工住房面積標准按地方政府規定施行。
C. 公務員工資屬於什麼分配方式
具體收入及差距情況有其國情特點。僅從工資收入上看,我國高低級公務員的差距似乎並不大,而且後幾次工資調整與前幾次工資調整的差距趨勢在逐步縮小,由1985年的10.2倍縮小到目前的6.6倍。但是房改後,高低級公務員的實際收入卻在擴大。
目前,在全國10多個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排名處於中下位次。
級別差距 體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享用
副部級以上的幹部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擴大明顯,主要表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等實物享用和分配方面。
如目前副部長的住房標準是180平方米(實際大多超標),按北京地區每平方米6000元(部長住房地段一般較好,實際價格還要高一些)的保守價格計算,摺合人民幣108萬元。加之副部長的汽車標准35萬元(實際也是大多超標)。如果汽車和住房分別按70年和10年折舊(最保守計算),兩項合計,副部長每月將得到1萬多元的實際利益,是其工資的好多倍。
地區差距 上海是陝西的2.8倍
以最新數字2003年為例(2003年後國家公務員沒有再統一調整工資),全國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為15487元,但是實際收入差距卻很大。
公務員的工資差距主要反映在東西部地區。東部發達地區工資收入較高,西部落後地區收入則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與收入最低的陝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為2.8∶1。
行業差距 最高可達10倍
行業性差異,國家對同一級別幹部的工資標準是一樣的。在一般情況下,許多地方的「清水衙門」里,大多按標准發放,但在很多行業和部門,因各有「財路」,「小金庫」實力雄厚,那裡公務員的各種隱性收入甚為可觀。於是,相同級別幹部的收入成倍地超過「清水衙門」里的人差距可達3~10倍。
除了部長級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外,各地區同級公務員之間也有差距。雖然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是全國統一的,但由於各地區財力不同,使其工資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同時,各地區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在全國各個行業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津貼差距 中央國家機關無地方補貼
由於各地區自行設立和出台的各種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較多,由於中央國家機關不屬於任何一個地區,因此也就沒有工資之外的各類地方補貼等收入,使中央國家機關的工資收入明顯低於各地區的整體收入水平。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由於地處首都北京,使其購房(北京的房價太高)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大大高於外省市地區,造成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實際收支矛盾比各地區公務員更加突出。
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 中國總理年薪近4萬港元
中國內地公務員與國外以及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差距較大。僅以最高級首長為例,據香港最新資料顯示:新加坡總理年薪468萬港元,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日本首相年薪224萬港元,英國首相年薪200萬港元,中國總理年薪不到4萬港元,中國香港特首年薪近300萬港元。
相同級別公務員工資相同
各國或地區的公務員的工資均按不同職務分為若干級,每一個等級又劃分為若干個檔次。據對11個國家和地區(香港、澳門)的公務員現狀統計,美國的聯邦政府公務員、日本的國家公務員、英國的高級公務員、加拿大的行政管理公務員、法國、德國、越南、古巴、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香港、澳門地區等各類公務員實行同級統一的工資標准(不統一的公務員工資差距不大)。相同級別、相同職業的公務員不論在哪些部門工作工資完全一致。
由於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公務員生活質量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高級公務員年薪14.12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高級公務員主要指副部長級以上的職員,有的也包括司局長級。以部長級(助理部長、副部長)年平均工資為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古巴、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級公務員年平均工資為14.12萬美元。
中級公務員年薪6.49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中級公務員主要指處級以上的職員,個別國家包括工齡較長的科級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10年工齡的正處級)、加拿大(處長)、古巴(處長)、新加坡(司級)、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中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6.49萬美元。
初級公務員年薪2.34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初級公務員主要指副主任科員以下的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3年工齡的職員)、加拿大、新加坡、韓國、越南、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初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2.34萬美元。
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
除此之外,國外公務員還有各種收入不等和種類不同的名目繁多的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如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香港補貼占工資80%
由於大部分國家及地區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待遇優厚,使得公務員工資以外的收入不菲。
從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補貼和福利(以貨幣計算)占工資的比例來看:香港和澳門均佔80%;法國的高級公務員佔41.9%,低級公務員佔21%;古巴僅午餐補貼就佔18.9%;新加坡僅公積金一項就佔40%。各國及地區公務員的工作相對穩定,一般屬於終身制,不需繳納失業和養老保險金,這些均由國家統一發放。
國外名目繁多的津貼
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薪酬模式
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
目前公務員的薪酬是「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的模式,相當一部分勞動報酬是以非商品的形式無償提供給職工,不進入工資。
僅就經濟差別而言,國家對各級公務員的基本工資雖然有統一規定,但實際生活中不同部門間公務員收入迥異,特別是實權部門和「清水衙門」間甚至可達3~10倍。
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補助、獎金、津貼,曾經存在於每個公務員的收入中,而其名目和數額的多少,決定著不同部門公務員實際收入的高低。
它可以進入工資單,也可以以現金、代金券或實物福利等方式,直接進入公務員的腰包,這早已是十餘年來的不爭事實。
實權部門的收入主要有兩處來源,一個是各級財政乃至各個部門自行規定的「津貼補」;還有一個是單位自己的「小金庫」。
■工資檔案
電信電力月均工資較高
就機關分類來講可以分三等:
一等為部分事業單位: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的人員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為管錢的部門:國稅、地稅、工商、銀行、財政、海關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2000元左右。
三等為普通黨政機關: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黨委序列部門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大約1000元左右。按地區來分,以普通黨政機關,本科學歷,公務員科員,工齡3年以內為標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平均月收入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遼寧、海南、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青海、陝西、湖北這些經濟較發達省或者國家給邊疆補貼、西部開發補貼的省份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雲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這些省雖然經濟不是太發達,但每次漲工資,國家都給予撥款幫助,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東、安徽、貴州、江西、廣西等省。山東省經濟還可以,但如果沒有國家撥款自立更生很困難。安徽、貴州盡管國家撥款,但經濟較差。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000元以下。
■改革試點
陽光工資「3581」工程
一年前,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清理整頓機關津貼、補貼、獎金,規范公務員收入的通知》,這一文件後來被廣泛認定為「陽光工資」,即所謂「3581」工程。
盡管公務員工資調整工作,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北京市在這一問題上卻採取了低調的態度,避開了媒體的風頭,各方面工作悄然落實。
關於「3581」的說法,社會中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稱科、處、局、部級公務員月薪分別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萬。但有關方面對此作出的解釋可能更為貼近其真實內容,即科、處、局、部四級別公務人員的年收入達到3萬、5萬、8萬和10萬。
■新聞背景
工資最高差距曾達28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和工資制並存的兩種制度。即原國統區的公教人員實行工資制,老解放區的幹部實行供給制。
1950年1月,政務院規定:凡是1949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除自願享受供給制待遇外,都實行工資制。同時,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直屬機關新參加工作人員實行工資標准表》,第一次拉開了工資檔次,如部長的平均工資是辦事員平均工資的10倍以上,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級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8.3倍。
1952年3月,政務院又頒發了《關於全國供給制人員統一增加津貼的通知》,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次增加津貼幅度較大,尤其是級別高的人員增幅大,級別低的人員增幅小。如享受小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近19倍,享受中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4倍,享受大灶人員的津貼僅提高了1倍。同年7月,政務院又制定了工資制工作人員的工資標准,共分為29個職級。工資制仍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項標準的工資檔次差距仍然很大。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5.9倍。
1955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和改行貨幣工資制的命令》,從此結束了供給制與工資制並存的局面。全部實行工資制以後,工作人員及家屬的一切生活費用均由個人負擔,住房、家用公家傢具、水電費及子女入托等一律要征租繳費。這項工資制共分為30級,最高560元,最低18元,高低相差31.1倍,是建國以來工資檔次拉開最大的一次。除工資之外還有地區津貼。
1956年,為了縮小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黨中央、國務院進行了第一次工資改革。從1957年1月至1960年10月,先後三次降低了領導幹部的工資。重點降低17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工資,級別越高降低幅度越大,調整後的工資差距開始縮小。
1960年的工資標准一直延續到1985年,這期間,幹部的工資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可謂是25年一貫制。據《瞭望新聞周刊》、《新世紀周刊》
D. 女生考公務員好還是當老師好
1、看你的性格
如果你思想單一,不善於轉彎,那麼當教師,教師職業,簡單,主教一門課,跟孩子打交道,簡單。如果公務員,你得學會左右逢源,學會瞪眼說謊話,還得捨得尊嚴,低三下四,如果你會,就選擇公務員。不會就選擇教師,教師最大優點,一年有寒暑假,跟做學生一樣,沒有不適應的感覺。而且平常跟學生在一塊總是感覺充滿正能量,也充滿青春感。
2、看你的經濟基礎
公務員不會大富大貴,收入也只是處於當地的一般水平,只能保證不被餓死,而且公務員不會讓你空閑時間兼職的,而教師有寒暑假,如果想賺錢,可以利用寒暑假,開個培訓班,帶課,也能賺一筆收入,所以,如果你家境優越,你可以選擇公務員,如果你家境一般,還有更多開支要負擔,你可以選擇教師。
3、是否有長遠的發展目標
如果有長遠的發展目標,建議選擇教師,首先教師待遇更好。大部分地區應該普遍比公務員工資好吧,而且有職稱工資;假期更多。經常教課有一技之長。大部分非專業崗位的公務員幹上幾年啥專業技能都沒了,而老師資歷越老,技能越叼,就算不想幹了也能搞搞培訓輔導。教師環境更好。一個是在官場跟各種領導打交道或者跟各種訴求的老百姓打交道;一個是跟學生打交道,最多有幾個熊孩子,真的很幸福了。
無論是公務員或者教師,都有個共同點,就是穩,在長輩們和傳統理念來看,女孩子不求大富大貴,就圖個穩,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穩也不見得多有好處,長期的穩定會造成人思想的懶惰,機關單位多數老同志就處於這個現狀,思想觀念陳舊,又不願意接受新事物,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浪費,年輕人更是如此,所以,我覺得不論是選擇去機關做公務員,還是本事春風化雨的精神去教育學生,都不要停止對自身的提高,與時俱進,才能在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E. 辦理租房補貼需要哪些手續
一、申請租房補貼必須具備的條件:
1、具有市縣非農業常住戶口;
2、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家庭或享受民政部門定期撫恤或定期定量補助的社會優撫對象;
3、家庭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在7.5(含)平方米以下;
4、家庭未承租廉租房、經濟租賃房(含享受經濟租賃房招租補貼),且未購買定向銷售 經濟適用房、拆遷定向安置用房。
二、申請租房補貼的步驟:
第一步,到戶籍所在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提出申請;
第二步,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領取區(縣)房委辦開具的《市縣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租房補貼資格證明》;
第三步,自行到住房租賃市場租房,簽訂租賃合同後到房屋所在區(縣)房管局辦理房屋租賃登記備案;
第四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申領租房補貼;
第五步,到戶籍所在區(縣)房委辦領取市住保辦為申請人開立的銀行儲蓄存摺。
(5)中央國家機關住房補貼標准擴展閱讀:
廉租住房租房補貼人均住房保障面積標准,由使用面積10平方米調整為使用面積12平方米(相當於建築面積15平方米)。
領取方式
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實行租賃住房補貼和實物配租相結合,主要通過實行租賃住房補貼,增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承租住房的能力,也就是向符合條件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按照廉租住房保障的補貼標准發放補貼款,由其自行到房屋租賃市場租賃住房。
以往 市都採取按年度發放廉租房租賃補貼款的方式,由符合條件的家庭到指定部門領取。 市相關部門借鑒外地成功經驗,並結合 市的實際,從今年下半年起,將採取為廉租戶開設銀行存摺,按季度向符合條件的廉租戶家庭劃撥廉租住房租賃補貼款的方式。
廉租住房租房補貼申請須同時具備四條件
(一)具有本市非農業常住戶口;
(二)上年人均月收入低於800元(含);
(三)家庭人均現住房使用面積在9平方米(含)以下;
(四)未享受廉租住房、經濟租賃房(含實物配租和租房補貼)、經濟適用房等住房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