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房建設 > 城鄉住房普查中存在的問題

城鄉住房普查中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0-12-19 17:01:33

⑴ 公共住房管理存在的問題

住房問題近些年來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地政府積極探索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公共租賃住房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完善中國城鎮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種創新實踐。公共租賃住房區別於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滿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特別是照顧到了流動性人口,包括新就業職工、剛畢業的大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由於出台該政策較晚,到目前為止政府對它的管理還處於探索階段。
論文以公共租賃住房的管理為切入點,分析了近幾年來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規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對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實踐,比較了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管理主體、資金、制度、對准入和退出的管理、覆蓋范圍等等。另外對部分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進行了研究,歸納總結出發達國家在資金籌集渠道、補貼制度、土地利用等管理優勢。最後在分析我國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現狀和國情,比較國內外的不同,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對策,如完善法律體系,資金的市場化運作,完善家庭資產信息、補貼制度、配套制度,加強監管力度等等。雖然公共租賃住房的管理主體是政府,但仍需要一定的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實現持有主體創新和管理方式多元,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使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⑵ 農村普查房產地產什麼原因

搞農村居民房屋普查是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是我國農村發展現實的客觀需要。
我國現行農村宅基地制度是長期以來形成的。按現行制度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准。但在實踐中,這一標准並未得到有效執行,農村宅基地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是:第一,超標准佔用宅基地現象十分突出,造成了宅基地對耕地資源的大量擠占。超標准佔用的主要表現,有的是一戶多處宅基地,有的是盡管一戶一處宅基地但面積明顯超過標准。據中部某省國土資源部門的抽樣調查,全省約15%的農戶一戶擁有多處宅基地,城中村和城鄉結合部的一戶多處宅基地比例更是高達40%以上。即使是一戶一處宅基地的農戶,建房佔地面積超標准現象也很普遍。各地盡管大多對每戶宅基地的審批指標控制在120-200平方米,但絕大多數農民都將這一指標理解為住房主體建築的牆基面積,並未將輔助用房、柴草垛、場院、院落等佔地面積包括在內,因而在主體住宅之外盡可能多地佔地、亂搭濫建,形成相互攀比、多佔土地的不良風氣。超占現象在平原地區更為多見,超出的面積也比較大。據北京市有關部門調查,郊區某鎮農民戶均宅基地1.2畝,戶均1.15個宅院,按「一戶一院」標准,超標佔地面積合計占宅基地總面積的59%。據東部某省調查,該省農村居民點用地按人平均由1996年的122平方米增加到2004年的164平方米,增加34%。第二,閑置宅基地現象大量存在,造成土地資源極大浪費。農村宅基地閑置的主要表現,一是「建新不拆舊」,二是舉家進城務工的農民在農村的房屋長期閑置。在農村不少地方,農戶建房申請新的宅基地,新住宅建好並搬入居住後,原來的舊房不拆、舊宅基地不交。據上述中部某省國土資源部門對該省一個縣的調查,該縣全部9792個自然村中,50%以上存在「建新不拆舊」現象。國土資源部的調查顯示,農村閑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佔地、村內空閑地面積占農村居民點用地總面積的9%,宅基地閑置浪費現象普遍而且嚴重。宅基地及住房閑置,不僅浪費了土地資源,而且影響了村容村貌,使農村出現了大量「空心村」。據中國科學院地理資源所調查測算,農村宅基地及住房閑置引發的「空心村」問題十分突出,村莊空心化程度由城市核心區向郊區呈梯度分布,距離城市核心區越遠空心化程度越高,平原農業區的「空心村」類型最具代表性,傳統農區1/4-1/3有村莊空心化問題。據該所測算,全國農村「空心村」綜合整治,增加耕地的潛力達1.14億畝。國土資源部的資料也顯示,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新增耕地10%-15%。第三,宅基地使用權權能單一,限制了宅基地對於農民的財產屬性和功能。農民在宅基地上建造的房屋無法產權化,限制了農民房屋的財產所有權權能,進而限制了農戶房屋財產的經濟功能,如抵押、擔保等,使農戶房屋財產權益無法在經濟上充分實現,不能進入社會財產增值體系和流動體系,不利於農戶房產增值及實現增值收益,不利於保障農民的財產權益。上述這些現象說明,必須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

⑶ 怎麼樣進行入戶調查工作,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定義:
指訪問員到指定的被訪者家中進行訪問,直接與被訪者接觸,利用內結構式問卷逐個問題地詢問,容並記錄下對方的回答;或是將問卷交給被訪者,說明填寫要求,等待對方填寫完畢稍後再收取問卷的調查方式。
優點:
調查方法直接,可操作性強。
嚴格的抽樣方法,使樣本的代表性更強。
能夠得到較高的有效回答率。
對於不符合填答要求的答案,可以在訪問當時予以糾正。
可有訪問員控制跳答題或開放式問題的追問。
缺點:
人力、時間及費用消耗較大。
可能出現訪問員錯誤理解的情況。
對訪問員的要求較高。
需要嚴格管理訪問員。
適用方面:
國家或地區重大的決策、時間、經費、人力充足,需要樣本在較大程度上代表總體。

⑷ 普查工作中應注意的問題

1.全省人民行動起來 打好人口普查攻堅戰——在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前的動內員講話 [J], 徐福順容
2.青海省第五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智華同志就第五次人口普查答記者問 [J], 無
3.全力以赴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項准備工作——侯碧波在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J], 無
4.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數據 [J], 郭同濟
5.統一思想 團結拼搏圓滿完成全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任務——省第六次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統計局局長杜呂祚在山東省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視頻會議上的講話 [J]

⑸ 普查工作中有哪些難點

第六次全國復人口普查工作開制展以來,新華西街道領導高度重視,扎實做好街道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前期各項准備工作。目前在街道領導的督導下,已完成《戶主姓名底冊》基礎數據的登記,為人口普查前期做好各項准備工作。
但在前期准備工作中,如《戶主姓名底冊》數據的登記過程中,發現普查工作的幾個難點:一難鎖定普查對象。當前人口遷移流動數量十分巨大,頻率也非常高。人口的居住地與戶籍所在地分離的現象十分普遍,一戶多處住房、承租戶與房主互不了解的現象大量存在。這些因素非常容易造成人口普查登記遺漏或重復。二難獲取真實、准確、完整的普查登記數據。現在的社會公眾越來越重視個人隱私的保護,越來越不願意向外人透露自己的受教育狀況、職業狀況、婚姻狀況、收入狀況、住房情況等信息。普查員在入戶調查時,可能遇到大量門難進、臉難看的現象。三難科學組織實施好普查。對這些普查對象實施調查,無論是年度人口變動調查,還是以往各次1%人口抽樣調查和人口普查,都沒有現成的類似經驗可以遵循,這無疑也增加了本次普查的難度。

⑹ 人口普查解決不了住房問題 還查住房問題有什麼用

用處是了解老百姓的住房情況,為以後的住房政策改進提供真實的數據。

⑺ 談談當前城市建設中存在哪些問題

城市是現代產業和人口聚集的地區,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事業的標志。在現代社會經濟發展中,城市處於經濟活動的核心地位,是全國政治、經濟、交通、信息、科技、教育、文化的聚集、交流和輻射中心,是先進生產力的聚集地。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9/view-6617189.htm
合理的城市規模,完善的城市設施,良好的城市環境對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對促進城鄉經濟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中國城市發展存在的問題
1.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結構
人口和經濟結構的分布是城市分布的基礎,我國人口和經濟活動的分布差異,使我國城市分布呈東部地區多,西部地區少,東部城市密,西部城市疏的態勢。具體來說,影響我國城市發展和分布的主要因素有:地形地貌因素、人口資源因素、經濟因素、政策因素。
在這五個主要的經濟社會發展因素的影響下,我國初步形成了東部沿海五大城市群,中部沿水陸交通干線城市帶和西部城市點的格局,西部地帶城市很少,基本呈點狀分布。
2.落後的城市基礎設施
城市基礎設施,是城市建設的物質載體,是城市維持經濟與社會活動的前提條件,是城市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保證.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與其他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一段距離,據建設部的統討,截至2000年底全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建成區綠化面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城市燃氣使用率、全國城市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率等均與發達國家差距很大。
二、市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城市化步伐必然加快,既增加生機和活力,也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日益增長的壓力和挑戰。而且這些壓力和挑戰具有不同於發達國家的特點,也不同於改革開放以前實行單一計劃經濟發展模式的情況。具體表現為:
1.城市管理體制不科學。在傳統的社會主義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對城市經濟的直接管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城市各項事業不斷發展,城市管理及其體制明顯滯後。正如鄧小平同志指出的:「城市問題復雜,多有時間性,而且往往一個問題牽涉許多部門,所以要求城市工作具有很大的集中性。」目前,在不少地方城市管理工作尚未作為各級政府的最主要職責,擺上主要議事日程和辦事日程,實行綜合管理。仍是條塊分割,因而受到部門行業內部利益、許可權的牽制:有利的,好管的,爭著管,無利的,難辦的,相互推樓:甚至於管理職能交又,政出多門。這種分散管理體制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成效其微。既降低了城市管理的工作效率,又存在不少不盡如人意的現象。
2.城市功能轉換不合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第二產業面臨著結構調整.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城市作為多種功能的載體的負擔驟然加劇,由於管理措施一時難跟上,造成「臟、亂、差」,這是發展缺乏宏觀調控的客觀反應。城市中心的轉移、擴大,使城市功能的發揮很不均衡,新老市區相差懸殊,城鄉結合部地區問題突出,交通不暢、行路難等問題都司空見慣,根源是缺乏科學規劃,眼光短淺,功能不完善,管理配套。前英國卑家規劃師學會會員帕金森曾說,現代化不在於富有,而在於生活質量的提高。他強調,市長要著眼於城市未來,要為子孫後代著想。
3.管理法制建設不配套。近年來,國家有關城市管理的規劃法、房地產法等相繼出台,各地城市也制定一些相應管理規定。但有些急需操作的法規和地方規定尚不配套,使相應的執法及執法體系的建設與管理存在死角和盲點。具體執行中的工作人員有時甚至找不到行政司法的依據。這種狀況難免挫傷城市管理工作者的積極性,有時甚至助長了違章、違法,出現了法不治眾的現象。
轉貼於 233網校論文中心
三、城市的輕型化、智能化、情感化一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方向
1.城市的輕型化
城市的輕型化主要包括產業結構的輕型化、城市產業輕型化和城市消費結構的輕型化。
世界產業發展的進程總體上呈現的是輕型化的軌跡。物質資料的生產是)、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但實物型生戶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物質財富的不斷積累顯然一方面在科技進步的推動下使物質產品的生產效象大幅提高。
2.城市的智能化
世界己經進入知識經濟的新紀元。知識作為一種最關鍵的生產要素,其重要性正日益被認識。知識是內涵豐富的范疇,信息是知識的資源和基礎,知識源於信息,是精練的信息,是信息的高度組織和綜合。而科學技術則是知識的成果和應用,知識可活化為技術,物化為產品,升華為科學。在知識經濟時代,質量最高的資產不再是實物資產,也不是金融資產,而是知識資產。知識資產可以物化為知識、社會和經濟關系、科學技術儲備和知識庫等。無形資產、知識資產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實物型產品的科學技術含量越來越高,知識信息量越來越大。
3.城市的情感化
產業的輕型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減輕了人們的體力勞動強度和簡單腦力勞動負荷,使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陶冶情操,領略人生的真諦。智能化的產品使人左右逢源、得心應手、異常方便,但是智能化產品終究缺乏靈性,其特點是高技術、高效率而非高情感。高技術可以創造豐富的物質文明,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閑暇,為精神文明的繁榮昌盛奠定基礎,但高技術本身在情感上卻是貧乏的。智能化締造著網路城市,或者大而言之是在構築網路時代、網路世界:網路似乎使繁榮的城市退隱,有形的空間萎縮。然而,網並非萬能網,網路畢竟存在情感的空間。

閱讀全文

與城鄉住房普查中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