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題目!
畢業論文是旅遊專業本科生完成本科階段學業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總結性獨立作業,目的在於總結學習專業的成果,培養綜合運用所學旅遊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文體而言,它也是對旅遊專業領域的現實問題或理論問題進行科學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義的論說文。 大家知道,旅遊學科是一門經濟管理類應用學科,其獨特的產業地位使它的學科理論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從其他相關學科移植過來的理論,一部分是從旅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理論。同時,旅遊業又是一個關聯度強,影響面廣,帶動作用大的產業。因此,大學畢業生要想研究旅遊學科理論,撰寫出一份合格的畢業論文,就必須掌握一定的理論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並在老師的指導下,較好地駕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和寫作過程。本文就如何撰寫畢業論文作簡要論述,供參考。 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通常包括以下三個步驟:選擇課題、擬定提綱、撰寫文搞。
一、選擇課題
選題是論文撰寫成敗的關鍵。因為,它是論文撰寫的第一步,它實際上就是確定「寫什麼」的問題,亦即確定科學研究的方向。如果「寫什麼」不明確,「怎麼寫」就無從談起。選好課題是畢業論文成功的一半。 不過,畢業論文的選題不同於一般科研選題,還不僅僅是「寫什麼」的問題。從大外講,它是事關一個人的專業方向、職業生涯和事業領域的事情。因此,一個有責任心和事業心的學生,對選題應持認真慎重的態度。 要想較好地完成選擇課題步驟,應注意以下三方面:
1、要堅持選擇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 畢業論文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了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認識社會、改造社會,以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因此,畢業論文的選題,必須緊密結合旅遊業發展的社會需要,以促進旅遊業發展和解決旅遊業現實存在問題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選題既要觀點正確,方向正確,還要盡其所能追求新穎和創新,預見其應具有的理論價值和對現實的指導意義或推動作用。具體地說,考生可從「破」、「立」、「補」三個角度來選題。 (1)從現實存在的問題中選題。學生要運用所學的旅遊專業理論的科學知識,去尋找和發現旅遊業中存在的弊端、謬誤和急待解決的問題。即所謂「破論」。 (2)要從尋找科學研究和實踐操作中的空白處或邊緣領域中選題。旅遊學科是一個新興的正在完善中的學科,存在許多理論和實踐的空白,旅遊專業學生應有獨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識去思索,去發現,去研究。即所謂「立論」。 (3)要從尋找現有理論研究的不足處和錯誤處選題。旅遊學理論既然是正在完善中的學科,在前人已提出來的研究成果中,必然存在許多不完善的地方。並且許多理論隨著社會的發展,需要不斷豐富、完善和發展,這種補充性或糾正性的研究課題,也是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的。所謂「補論」。 一般來說,宜實不宜空,宜具不宜泛。 2、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 撰寫畢業論文是一種創造性勞動,畢業生不但要有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主、客觀條件。學生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能力、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要素: (1)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 (2)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學生應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 (3)要適合自己的特長和能力。選題的大小難易應取決於學生自己的特長和能力,量力而行。 3、要能結合自己選擇的專業方向、職業前程和事業領域的選題
旅遊學科具有明顯的專業方向。從大學科理論上可分為經濟類、管理類、文化類,從小學科理論上又可分為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行業管理、企業管理、經營學、財會學、心理學、規劃學等;從行業理論又劃分為酒店管理、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等。據以往的經驗,畢業論文的選題往往是具有明顯的專業方向選擇傾向。特別是對有心繼續深造的同學尤其如此。同樣,旅遊學科還面對著不同的職業。景區、酒店、旅行社、行業管理、旅遊規劃、旅遊教育等。 從就業實際來看,用人單位往往很注意應聘者的畢業論文專業方向。因此,學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都應有自己的業務方向,也要考慮畢業後的工作選擇和事業領域。 總之,既要選擇那些有科學價值和現實意義的、切實可行的課題,又要考慮自己的專業方向定位,為以後的職業生涯和事業領域打下一個基石。(未完待續)2003/03/14
二、研究課題 選好課題後,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研究課題,研究課題一般程序是:搜集資料、研究資料、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最後是執筆撰寫、修改定稿。 1、研究課題的基礎工作——搜集資料。學生可以從查閱圖書館、資料室的資料,做實地調查研究與觀察等三個方面來搜集資料。搜集資料越具體、細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資料的文獻目錄、詳細計劃都列出來。首先,查閱資料時要熟悉、掌握圖書分類法,要善於利用書目、索引,要熟練地使用其他工具書,如年鑒、文稿、表冊、數字等。其次,做實地調查研究,調查研究能獲得最真實可靠、最豐富的第一手資料,調查研究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對象明確、內容明確。特別注重有關的旅遊案例資料收集。調查的方法建議採用:重點調查、典型調查、抽樣調查。調查的方式建議選用:訪問和問卷。 2、研究課題的重點工作———研究資料。 學生要對所搜集到手的資料進行全面瀏覽,並對不同資料採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通讀、選讀、研讀。通讀即對全文進行閱讀,選讀即對有用部分、有用內容進行閱讀,研讀即對與研究課題有關的內容進行全面、認真、細致、深入、反復的閱讀,重點是對旅遊各行業有關案例。在研讀過程中要積極思考。要以書或論文中的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與研究方法來觸發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腦並用,發揮想像力,進行新的創造。在研究資料時,還要做好資料的記錄。 3、研究課題的核心工作——明確論點和選定材料。 在研究資料的基礎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根據選題,確立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提出自己的觀點要突出新創見,創新是靈魂,不能只是重復前人或人雲亦雲。同時,還要防止貪大求全的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復述已有的知識。那就體現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據已確立的基本論點和分論點選定材料,這些材料是自己在對所搜集的資料加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的。組織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注意前後材料的邏輯關系和主次關系。 4、研究課題的結晶工作——擬定論文提綱 擬定提綱包括題目、基本論點、主要論據和內容綱要。內容綱要包括大項目即大段段旨、中項目即段旨、小項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擬定提綱有助於突出亮明全文的論點,擺明主要論據,安排好全文的邏輯結構,構建論文的基本框架。一般步驟是先寫出大綱,經修改論證確定後,再寫出詳細提綱,同樣經過論證修改,最後確定下來。 三、撰寫文稿 1、初稿撰寫 一般畢業論文的基本格式為:標題、中英文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4方面內容構成。標題要求直接、具體、醒目、簡明扼要。中英文摘要即摘出論文中的要點放在論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讀者閱讀,所以要簡潔、概括。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內容,包括緒論、本論、結論三大部分。緒論部分可標明,也可不標明,主要說明研究這一課題的理由、意義,要寫得簡潔。要明確、具體地提出所論述課題,有時要寫些歷史回顧和現關分析,本人將有哪些補充、糾正或發展,還要簡單介紹論證方法。本論部分是論文的主體,即表達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闡述自己的觀點及其論據。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數據材料和案例材料及理論依據材料闡述觀點,要准確把握文章內容的層次、大小段落間的內在聯系。篇幅較長的論文常用推論式(即由此論點到彼論點逐層展開、步步深入的寫法)和分論式(即把從屬於基本論點的幾個分論點並列起來,一個個分別加以論述)兩者結合的方法。要著重把握好「論點」、「分論點」、「論據」、論述等環節的邏輯結構。結論部分是論文的歸結收束部分,要寫論證的結果。做到首尾一貫,同時要寫對課題研究的展望,提及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或可能解決的途徑等。參考文獻即撰寫論文過程中研讀的一些文章或資料,要選擇主要的列在文後。 2、研究課題的保障工作——修改定稿。通過這—環節,可以看出寫作意圖是否表達清楚,基本論點和分論點是否准確、明確,材料用得是否恰當、有說服力,材料的安排與論證是否有邏輯效果,大小段落的結構是否完整、銜接自然,句子詞語是否正確妥當,文章是否合乎規范
B. 與弱勢群體,福利院,社會工作者相關的論文題目
畢業論文是教學科研過程的一個環節,也是學業成績考核和評定的一種重要方式。畢業論文的目的在於總結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果,培養學生具有綜合地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的全部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能力並使他們受到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
標題
標題是文章的眉目。各類文章的標題,樣式繁多,但無論是何種形式,總要以全部或不同的側面體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的主旨。畢業論文的標題一般分為總標題、副標題、分標題幾種。
總標題
總標題是文章總體內容的體現。常見的寫法有:
①揭示課題的實質。這種形式的標題,高度概括全文內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它具有高度的明確性,便於讀者把握全文內容的核心。諸如此類的標題很多,也很普遍。如《關於經濟體制的模式問題》、《經濟中心論》、《縣級行政機構改革之我見》等。
②提問式。這類標題用設問句的方式,隱去要回答的內容,實際上作者的觀點是十分明確的,只不過語意婉轉,需要讀者加以思考罷了。這種形式的標題因其觀點含蓄,輕易激起讀者的注重。如《家庭聯產承包制就是單干嗎?》、《商品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經濟嗎?》等。
③交代內容範圍。這種形式的標題,從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觀點,只是對文章內容的范圍做出限定。擬定這種標題,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論點難以用一句簡短的話加以歸納;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內容的范圍,可引起同仁讀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鳴。這種形式的標題也較普遍。如《試論我國農村的雙層經營體制》、《正確處理中心和地方、條條與塊塊的關系》、《戰後西方貿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定句式。這種形式的標題給予全文內容的限定,可伸可縮,具有很大的靈活性。文章研究對象是具體的,面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須有很強的概括性,面較寬。這種從小處著眼,大處著手的標題,有利於科學思維和科學研究的拓展。如《從鄉鎮企業的興起看中國農村的希望之光》、《科技進步與農業經濟》、《從「勞動創造了美」看美的本質》等。
C. 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有關機構養老方面的論文方向,比如失獨老人養老,具體的論文題目還可以定什麼呢
機構養老方面的論文排版好點就行
D. 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可以寫社會學的嗎
社會工作專業畢業論文,可以寫社會學的。
社會工作,簡稱社工,內是一門助人的專容業,相對於醫學關注在人類生理運作,心理學關注在個人心理現象,社會工作的焦點在於人類與環境的互動,目的在協助個人、家庭、團體、社區能適應所在的社會環境脈絡,增強或恢復其社會功能的能量,及創造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社會條件的一種專業活動,以預防或舒緩社會問題。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事實(客觀事實:社會行為、社會結構、社會問題等;主觀事實:人性、社會學心理等)的擁有多重範式的學科,起源於19世紀末期。是從社會哲學演化出來的現代學科。社會學是一門具有多重研究方式的學科。主要有科學主義的實證論的定量方法和人文主義的理解方法,它們相互對立相互聯系,發展及完善一套有關人類社會結構及活動的知識體系,並以運用這些知識去尋求或改善社會福利為主要目標。社會學的研究范圍廣泛,包括了由微觀層級的社會行動(agency)或人際互動,至宏觀層級的社會系統或結構,因此社會學通常跟經濟學、政治學、人類學、心理學、歷史學等學科並列於社會科學領域之下。
E. 我是學社會工作的,我想寫一篇關於虛擬社區的畢業論文,請問該從哪個方面入手可否提供下方向或參考題目
虛擬社區倫理道德問題研究
網路虛擬社區對青少年社會化的作用
虛擬社區的行為規制和道德重構
政府虛擬社區構建研究
虛擬社區的思想文化建設研究
這里還要很多這方面的畢業論文
希望對你有幫助~
F. 社會工作專業的畢業論文大綱和畢業論文(急)
貌似沒什麼關系哦。。。不過你可以去看看有沒有講農村社會工作的!
G. 英語翻譯 社區概論 政治學 專業實習 90年代中國小說鑒賞 學校社會工作 醫療社會工作 畢業設計題目
社區概論 Community introction
政治學復 politics
專業制實習 Specialty Practice
90年代中國小說鑒賞 Appreciation of Chinese Novels in 90s
學校社會工作 School social work
醫療社會工作 Medical social work
畢業設計題目 Graation thesis Topic
H. 社會工作畢業論文急求!!
談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的現實思考
論文關鍵詞: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對策
論文摘要:文章結合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現狀,剖析了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主要問題,進而從明確社會工作的職業領域、健全社會工作機構的管理體制、完善社會工作的法律制度體系等方面進行了策略分析。
社會工作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所謂社會工作職業化,一般是指在滿足人類特定需要基礎上的社會工作活動被社會認定為是一種專門的職業領域並獲得專業化發展的過程。社會工作和民政工作有著明顯的不同:從服務理念看,民政工作代表黨和政府依法行政,依法服務;社會工作則遵循「助人自助」平等」「尊重『接納」「案主自決」等專業倫理,更強調和服務對象地位的平等使服務對象能夠自立自強。從服務方式看,現階段的民政工作主要是救濟型救助和服務型救助;而社會工作主要是用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社會福利行政等專業方法進行服務型助人。從服務功能看,目前我國民政工作多側重於救濟性、保障性功能,而國際流行的社會工作更多側重於福利性、服務性功能。
職業化的社會工作誕生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目前,西方國家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我國,社會工作起步較晚,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社會工作職業體系,職業化水平不高,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如何破解這些問題、迎接挑戰,需要政府機關、事業團體和其他社會力量共同關注和努力。
一、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的現實意義
社會工作職業化是社會工作發展的重要階段。在現代社區管理的運行中,社會工作者起著策劃、組織、協調、控制的重要作用。西方發達國家社會工作的實踐表明,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發展程度和社會工作者的能力、素質成正相關的關系。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狀況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社區服務工作的效率,進而影響到一個國家戰略目標的實現。因此,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認識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有利於應對日益復雜化的社會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的轉型,工業化與城市化速度加快,同時,也伴隨著日益復雜的社會問題,如失業、貧困、青少年犯罪等問題,因此,運用專門的理論與方法為人們提供有效的服務成為迫切需要。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社會工作後,由於制度結構中沒有專門的社會工作機構,社會工作大部分活動是由政府行政體系(民政、勞動、教育等政府部門)和「准」行政體系(工會、婦聯等群眾團體)來承擔。然而,這些行政型社會工作人員大都未接受過系統的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學習,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方法體系,在實際工作中往往是僅憑熱情的「粗放型」工作方式。不難發現,這種「粗放型」工作方式,面對需要專業性社會工作方法介入的心理疏導、矯正工作等問題難免束手無策,這就客觀上向社會工作提出了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迫切要求。
(二)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有利於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
涵蓋社會管理與社會服務在內的社會治理,無疑是現代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管理和服務都由政府直接來提供,並不意味著政府是這些管理和服務的唯一主體,政府的職能和功能事實上是有限的。對於社會管理創新來說,「政社分開」是前提,分工合作與共同治理是結果,而關鍵則在於政府社會職能的轉變和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成熟。沒有政府職能的轉變,就不可能建立起「政社分開」的體制。同時,離開了社會工作職業化的發展,政府職能的轉變則失去了可以託付的對象和載體。政府從包攬的或不該直接從事的社會服務職能及部分社會管理事務剝離出去以後需要各類社會公共組織來承接,而這些組織的主體則是專業化、職業化的社會工作機構。不難看出,社會工作職業化發展可以加快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把微觀社會管理交給社會工作機構承接,以改善政府管理模式,使政府專注於對社會發展的宏觀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