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保障性住房在運營管理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和對策
如果不是一次性付款,買家還需要到銀行做按揭貸款。去銀行做貸款版申請需要買賣雙權方到場,要帶上身份證原件、收入證明、買賣合同。申請貸款時直接找到銀行的客戶經理,說要做房產按揭,他就會幫忙處理。一般來說當天就能夠確批復。但有時候也會出現貸款額度不能達到預期的情況,像評估價高的銀行需要再評估,一般會延長二三個工作日。不過在辦理按揭前,買方需要自己心裡有個數,如果房產樓齡較新,例如是在2000年以後入伙,因為評估價比較高,貸款一般可以貸到八成。如果是在2000年以前的房子,那麼貸款一般只能做到六七成。至於定金、首期款的銀行監管,也可以在申請按揭時同時辦理,免得來回跑腿。
至於銀行的選擇,中介人員推薦說四大國有銀行的貸款額度會較寬松,而且辦事效率會高一些。至於利率是否能下浮,每家銀行執行的政策基本一致,所以並不需要更多考慮。
② 公共住房管理存在的問題
住房問題近些年來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各地政府積極探索新型住房保障模式,公共租賃住房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出現的完善中國城鎮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種創新實踐。公共租賃住房區別於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滿足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特別是照顧到了流動性人口,包括新就業職工、剛畢業的大學生及外來務工人員。由於出台該政策較晚,到目前為止政府對它的管理還處於探索階段。
論文以公共租賃住房的管理為切入點,分析了近幾年來中央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規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廣州三個城市對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實踐,比較了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及不同點。在此基礎上總結出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管理主體、資金、制度、對准入和退出的管理、覆蓋范圍等等。另外對部分發達國家和我國香港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進行了研究,歸納總結出發達國家在資金籌集渠道、補貼制度、土地利用等管理優勢。最後在分析我國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現狀和國情,比較國內外的不同,吸取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完善公共租賃住房管理的對策,如完善法律體系,資金的市場化運作,完善家庭資產信息、補貼制度、配套制度,加強監管力度等等。雖然公共租賃住房的管理主體是政府,但仍需要一定的市場機制,吸引社會資本的投入。實現持有主體創新和管理方式多元,確保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管理的可持續性發展,使更多的住房困難群眾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③ 我國房地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在房地產業快速發展中,我們也應情形的看到其中存在這影響社會公眾生活水平提高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供求結構矛盾明顯
高端產品與中端產品的比例關系不夠正常和協調,突出表現為中低價位,中小戶型住房供應不足,商品住宅整體價格偏高,超過低收入家庭的承受能力。據有關部門去年對18家大型房地產開發企業的抽樣調查,所銷售的商品中,單價3000元/平方米以下的僅佔3.7%,3000-4500元/平方米的也只佔38.7%,建築面積80平方米的戶型僅佔1.1%,80-120平方米的也只佔27.9%。在建商品住宅中此類戶型已佔80.9%。此外,個別地區商品房供應中,住宅與非住宅的比例不合理,空置商品房中,,中高檔住宅和寫字樓佔80%,而根據國際經驗,發展中國家的高檔物業在房地產中所佔的比例應在5%-10%之間。從我國實際需要看,我國家大多數住房消費者的收入水平低,購房能力有限,需要的是低成本,低價格的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但目前市場供應主體仍然是中高檔商品住宅。
(二)局部地區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
近幾年,我國部分省市商品房平均價格漲幅在15%以上,個別城市商品房平均價格漲幅超過20%。資料顯示:1999年-2005年,我國商品房銷售價格逐年上升,2005年增幅為19.46%,2007年,住宅物業上漲0.4%,土地交易價格同比上漲9.8%,漲幅比上季度高3.7個百分點,其中,居民用地,倉儲用地和商業娛樂用地交易價格上漲8.9%,5.7%和20.9%。除商業營業用房外,商品房銷售價格增長幅度遠遠大於同期國民經濟和社會公眾人均收入增長的幅度。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部分閑散資金進入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一些地理,人文環境優勢明顯,投資增值潛力較大的城市吸引了眾多購房者。但其中不乏非理性投資者,投機炒作現象有所抬頭,如果任其發展,將不利於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也可能影響金融安全。另外,基礎設施,環境質量的改善也對房價上漲有一定的影響。
(三)房地產金融存在風險
我國人民銀行在《2004年我國房地產金融報告》中指出,企業自籌資金中有大約70%來自銀行貸款,房屋定金和預收款也有30%的資金來自銀行貸款,房地產開發中使用銀行貸款的比重在55%以上。個人購房貸款額均在40%-50%以上。在這樣的情況下,房地產業的固有風險就被不適當的過多配置在了銀行的頭上,如果過量供應或房地產泡沫破滅導致房地產價格大幅度下滑,商業銀行房地產抵押貸款的不良貸款比例就會迅速增加。
(四)房地產開發土地購置呈高速增長
由於我國土地交易市場仍存在土地的多頭供應和無序供應現象。「近幾年來,我國房地產開發土地購呈高速增長趨勢,1999年增長18.3%,2000年增長41.4%,2001年增長38.5%,2002年增長38.1%,2003年增長42.3%,均遠遠高於同期房地產開發的增長速度」。資料顯示:全國有3萬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均參與了土地超前購置的圈地活動,這對我國有限的土地資源開發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五) 住房保障體系不完善
近年來,住房保障體系的建設一直成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方面,但是由於資金落實不到位,地方政府對於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缺乏動力等種種原因,住房保障體系建設的速度仍十分緩慢。
當前,部分城市還沒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的資金保障還不到位,廉租房的覆蓋面仍比較低,經濟適用房開發投資的增幅業連續多年低於住宅開發投資的增幅,甚至有兩年出現負增長,其佔住宅開發投資的比重也逐年下降。同時,對經濟適用房管理上的一些突出問題,如戶型面積偏大,保障對象界定不嚴,資金渠道來源不穩定等等。還沒有認真規范管理。而住房公積金繳納率和使用率偏低,住房公積金管理過程中的風險不斷顯露。
總體上看,住房保障在整個住房市場中所佔比例仍然較小,導致大量中低收入家庭的剛性住房需求被推向市場,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住房市場上的供求矛盾,並加劇了商品房價格的上漲。
(六)市場不規范,管理制度不完善
我國的房地產業經過近些年來的持續高速發展,使房地產市場逐步多極化的市場結構,多樣化的交易方式,產業化與社會化的市場信息,開放,統一,同時又有封閉,壟斷的房地產市場,相比之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制度法規體系建設明顯滯後,導致房地產開發與消費,投資,投機等多種不良行為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房地產的持續,健康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進程。
④ 當今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1、業主法律意識淡薄,不交費成為行業的瓶頸;
2、開發公司遺留工程問題普遍較多,導致物業管理困難;
3、員工離職率較高,導致團隊不穩定;
4、企業利潤低,無法集團化和規模化;
5、品牌無法打造;
6、企業誠信普遍不高,存在社會歧視和偏見;
7、企業經營奉獻巨大;
8、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歸屬感不強,企業文化難以打造;
9、使用科技和高新技術的作業環節較少,仍然處於粗放型的管理狀態;
⑤ 現階段我國房地產存在哪些問題
簡單點說吧。
1,房地產價格泡沫化嚴重,也就是房價與大眾收入水平背離很遠。
2.面臨著史無前例的不確定性,有下跌甚至崩盤的可能性,也有維持穩定的可能性。
3,政策法律始終不完善,都是治標不治本,治理都是智力表面現象,而很難治理問題的本質。
⑥ 中國住房改革制度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我認為現在住房改革制度存在以下的問題: 首先房價已經遠遠超出了廣大群眾的收入承受水平。世界各國的普遍情況是一個家庭用3-5年的收入就可以買到一套房,但是在北京,一對教授夫婦工作10年到20年也未必能買得起一套房子。
而住房價格極高的原因,肯定有政府的因素在內,我覺得這個問題承認也好,不承認也好,這是客觀存在的。政府出問題的原因在於缺乏監督,沒人給我們房子一個定價標准,老百姓自然買不起房了 在拆遷上問題上,政府只要看上了一片居民住宅,就肯定要動腦筋給拆掉。現在中央雖說了要跟老百姓商量,卻不是專門規劃的要跟老百姓商量。
住房問題也應考慮外來人口。這二十多年來,人均住房有了很大增長,可是這個數字是按照城市人口來統計的。一些流動人口是從小城市流進了大城市,加起來數量是相當大的,可是這部分人沒有被計入我們的統計口徑,這些人實實在在地正在城市工作,但是他們沒有住房。 我主張房地產要分而治之。要有商品房,包括商業用房和居住房,但是住宅商品房應該是少量的,絕大部分應該是由政府控制的住宅保障房。現在的情況是經濟適用房的比例很小。盡管今年開始變了,前幾天我看到一個數據說今年上半年投入經濟適用房的錢是過去八年的總和,這是非常喜人的事,但是必須反思我們過去八年都幹了些什麼。
從實際操作上講,凡是用來建設商品房的土地都可以招標,政府可以給這樣的土地定高價,凡是用來建設經濟適用房的、保障房的土地應該賣低價,政府應該把這塊的利益讓給老百姓。
以上便是現在住房改革制度存在的問題,我建議我國應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成立專司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的建屋局,而不去縱容改革中的問題,讓矛盾越積越深。
⑦ 住房公積金歸集業務存在哪些問題
一、當前住房公積金歸集擴面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公積金歸集擴面是加快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運行的一項基礎工程。要做好這項工作在目前,還存在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亟待採取相應的對策,切實加以解決。以下是吉首地區擴面工作面臨的一些情況:
1.思想認識不足,工作進度較慢,繳交面不寬。一些非公有制單位業主法律觀念淡薄,對於公積金政策他們都懂,就是不願意為職工繳交。因為無論是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還是其他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產業的最主要目的是獲取最大經濟利益。雖然《條例》規定為職工繳存住房公積金費用可稅前列支,但畢竟要增加單位生產或營業成本,減少單位的經營利潤。同時,按《條例》規定,所有單位的職工每月也要按相同工資基數、繳交比例繳存住房公積金。因此,業主們便借故推託,無視國家《條例》規定和職工的法定權益,想方設法不願實施住房公積金制度。
2.制約手段不強,措施不能落實。盡管國家《條例》中已明確規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帳戶設立手續的,可以採取限期辦理和罰款;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而在實際工作中公積金管理部門可操作的空間太小,缺少執法的剛性,有關處罰難以落實到位。近年來,州委、州政府先後出台一些文件和政策,制定了具體工作措施,作出了一系列明確要求,但由於種種原因,非公企業以種種理由推諉,部分單位繳交比例過低,甚至未達到規定的最低繳交比例,而執法又無法嚴格執行,因此對當前及今後的歸集擴面工作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3.部門缺乏配合,整體聯動不夠。公積金制度是國家三大保障體系之一,是全社會的大事,歸集擴面是公積金保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階段公積金擴大覆蓋面,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把鄉鎮和非公企業職工納入繳存范圍,而這項工作對於工業欠發達的吉首地區來說尤為重要和艱巨,要進一步提高鄉鎮和非公企業對公積金政策的認識和建制工作,除了離不開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外,還迫切需要政府機關各部門、各鄉鎮、各企業的積極配合和共同努力。
⑧ 當前我國住房制度存在哪些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
呵呵 泡沫太大!房價太高。
降不降得有房的房主和開發商說了算。
改進措施治標不治本!
⑨ 公共租賃住房入住後管理存在哪些問題
由於我國公復共租賃住房剛剛起制步,在不斷完善的進程中也顯現出一些突出問題,例如公共租賃住房對政府的管理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由於政府持有房源,後續的維護、更新改造以及管理方面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這些都應在公共租賃住房計劃中有充分的考慮。 還有就是目前國內僅深圳、廈門等幾個城市推出了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上來看,還缺乏統一規范的法規制度或指導意見。而公共租賃住房的資格審核和後續管理將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程,即使從目前各地已出台的相關管理辦法看來也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各地建設標准差異較大,缺乏統一的約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