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貧困戶的住房保障怎麼定
1、困難戶:像農村五保、低保等對象,他們建房一般由民政部門給予補貼。
2、遷村騰地戶:為了更好地發展,國土資源部門負責遷村騰地的地方,將會對遷村騰地中重新建房的住戶給予一定的補貼。
3、新農村建設戶:實行新農村建設的地方,由政府負責,對按照規劃要求做房的將給予補貼。
4、危房改造戶:國家要求各個省市依據危房改造的方式、標准、成本需要和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等各種不同的情況,合理的確定不同地區不同房屋的分類補助標准,切切實實的減輕農戶危房改造的困難。
『貳』 為了解決城市貧困家庭保障性住房問題
隨著城市居民的收入差異不斷擴 大,城市各收入人群的住房消費出現了較大分化。城市貧困人群難以從商品房市場中獲得住房,需要通過保障性住房來滿足其住房需求。由於,城市貧困群體在城市 生活中存在著多方位的劣勢。並且,因住房既是城市活動的基礎性空間物品,又是與城市社會、經濟、和空間結構等方面具有高度關聯性的商品。為充分發揮保障性 住房的效用,本文從保障性住房發展歷程的分析入手,並通過分析保障性住房與城市貧困問題和城市住房市場兩方面的關聯性,提出城市貧困人群保障性住房策略, 以及城市規劃對保障性住房策略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的發展歷程顯示:保障性住房並不是孤立地存在,它與宏觀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的變遷、住房市場的完善、房地產業的發展等等有著緊密聯系、相 互制約的復雜作用鏈;制定合理的城市貧困人群保障性住房策略,需要在宏觀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考察城市貧困人口對保障性住房的空間需求,以及住房市場發展 與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關系。 城市貧困問題與保障性住房關系的研究顯示:服務於城市貧困人口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方式應基於空間社會分工的標准;產業結構調整對保障性住房空間需求將產生聯 動性影響;只有改變城鄉二元戶籍制度才能確定保障性住房的真正需求總量;均衡的區域發展戰略對解決城市貧困和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設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城市住房市場與保障性住房關系的研究顯示:保障性住房應是整個住房市場體系中必要的組成部分,住房市場的發展健康與否,從生產到分配的全過程都會對保障性 住房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保障性住房對於住房市場的完善也是至關重要的。完善我國住房市場和保障性住房制度則需要:明確我國房地產業的根本目的所在;對市場 化的分配機制進行控制;制定基於空間社會分工基礎上的再分配機制。 城市貧困群體保障性住房策略的集合包括:改革戶籍制度,將保障性住房作為引導和調控區域發展的調控資源;明確房地產產業發展目標,加大保障性住房比例,完 善住房市場體系;依據產業結構類型制定各城市保障性住房的比例和分配原則;形成以土地混合利用和TOD為核心的城市發展模式。 最後,保障性住房策略的實施需要在以各個相關政策和制度體系的共同作用下,通過城市規劃在空間和空間行為中予以整合、控制和協調。根據我國規劃體系的實質 內涵和控制方式,城市貧困群體保障性住房的策略集合對接到我國城市規劃體系中需要跨越幾個層級。主要對接的規劃為,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控制性詳 細規劃、住房建設規劃。
『叄』 貧困戶能建兩層房子嗎
在農村只要符合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兩個條件的居民,在建房時就可以申請貧困戶建房補貼。雖然說農村貧困戶建房有國家的補貼,但是對於他們建房的面積也是有要求的。很多人會問農村貧困戶建房多少平米符合要求,一般來說貧困戶住房建設面積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也就是說如果你是一人戶家庭,你申請了貧困戶建房補貼,建房時面積不得超過25平米。
二、農村貧困戶建房面積標准
針對農村貧困戶建面積標准,其實各地是存在差異的,畢竟各地的土地情況、經濟發展狀況都不一樣。不過整體來說,有貧困戶建房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得超過25平方米的強制性標准,各地需要結合實際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多人戶住房建設面積的上限標准。一般來說,1至3人戶家庭控制在40-60平米以內,1人戶家庭不低於20平米,2人戶家庭不低於30平米,3人戶不低於40平米;3人戶以上家庭人均建築面積不超過18平米,不得低於13平米。室內凈高不小於2.4米,局部凈高不小於2.1米。這個貧困戶建房面積已經包含了卧室、測試、廚房的面積。以上標准只可作為參考,具體標准需要咨詢當地的政府部門。
三、農村貧困戶建房政策規定
農村貧困戶建房申請補助,首先要滿足申請的條件,必須是農村戶口在當地住房困難,像是農村的低保戶、五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等,其次,建房的面積還必須在規定的標准面積范圍內,超出標准面積,不但得不到建房補助,還有被拆除的風險。只要是確實是貧困戶,且住房困難,就可以向當地的村委會申請建房補助,一般會安排工作人員做調查,符合要求的在建完房之後,補貼會發放到農民的卡上。
所以說,無論是農村貧困戶還是農村其他人建房都要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在標准面積范圍內建房,否則就得不償失了,不但拿不到建房補貼,還可能被拆除
『肆』 2017年貧困戶房屋改造
這要看當地財政情況,每個地方都不一樣,只是中央補助大概五六千,因為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三部門《關於擴大農村危房改造試點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農村危房改造資金以農民自籌為主,中央和地方政府補助為輔,並通過銀行信貸和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至於補助標准,各地要從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的實際出發,參考農村危房改造方式、成本需求和補助對象自籌資金能力,合理確定補助標准。中央補助標准為每戶平均5000元。各地可在確保完成改造任務的前提下,結合翻建新建、修繕加固等不同情況自行確定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分類補助標准。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把支持農民建房作為擴大內需的重大舉措,採取有效措施推動建材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多種形式支持農民依法依規建設自用住房。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民建房提供消費信貸。最近,農業銀行河南分行已經在新鄉開始對農民建房提供信貸支持的試點工作。
就新農村建設來說,針對有些地方基層政府出現的一些強制農民拆建房屋的情況,有關部門負責人特別指出,政府在新農村建設中只是指導和合理引導,農民才是新農村建設的主人,應當尊重農民意願,不得強行拆建或強制農民拆建房屋。對一些農村公共設施建設中需要的集資問題,也必須堅持農民自願原則。
還有一種情況是新農村建設,政府補助是1.5萬。
『伍』 鄉村貧困地區只有所謂貧困戶的才能享受國家住房修建補助嗎
貧困戶指貧困人口,國家對貧困戶的界定,有其嚴格的劃分標准,通常把年人均純收入低於1205元的家庭人口統稱為弱勢群體。那麼2018年農村貧困戶蓋房補助新政策是怎樣的?扶貧建房補貼標準是多少呢?具體為大家整理如下,希望能幫助到你。
眾所周知,由於貧困所迫,大部分的貧困家庭仍然住在危房之中,而這已經影響到了人身生命安全。所以,為了讓貧困戶住進好房子,國家將實行這樣的建房補貼標准:東部地區補助6500元,中部地區補助7500元,西部地區補助9000元,同時人均再補貼1200元,用來改造供熱等基礎設施,總共人均補貼上萬元。
然而,想要拿到這些補貼,申請的條件是非常苛刻的,具體如下圖所示:
而且,除了具備以上這些申請條件之外,你還需要准備下面這些證明:
政府對各類對象和危房等級的戶均補助標准為:
(一)五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二)五保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三)五保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四)低保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2萬元;
(五)困難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1萬元;
(六)一般戶一級危房,戶均補助0.5萬元;
(七)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二級危房,戶均補助0.3萬元;
(八)低保戶、困難戶、一般戶三級危房,戶均補助0.2萬元;
另外國家對農民進城買房也有補貼
國家一直鼓勵農民進城買房,自願退出土地和宅基地的,國家補貼800塊錢每平方,由於各地經濟水平的有限,可能數據也不一樣。
如今農民在城市買房或者是農村修建房子都是不錯的選擇。
『陸』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農村建卡貧困戶人均住房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實施兜底搬遷的農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明確規定,人均住房面積25平方米且最大面積不能超過125平方米。
『柒』 我是一個人的貧困住房,在修建時工人死在裡面,這個房我不要,怎麼辦
在修建始發生意外可以,把這個住房轉租給別人的
『捌』 貧困人口新建房屋相關要求
精準扶貧異地搬遷,建設面積嚴格執行國家五部委規定,無論是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包括自主購房),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均不得超過25平方米。
發改委、扶貧辦等五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方案》三、建設內容與補助標准。
建設內容:圍繞改善搬遷對象生產生活條件和發展環境,建設住房和必要的附屬設施,以及水、電、路、氣、網等基本生產生活設施,配套建設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
建設標准: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則,中央補助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住房建設面積不超過25平方米(宅基地嚴格按照當地標准執行)。對於確需與建檔立卡貧困戶同步搬遷的其他農戶,各省可根據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習慣,結合地方財力和農戶自籌能力,自行確定面積控制標准。要堅決防止盲目擴大住房面積。
補助標准:考慮到不同區域地方政府的籌資能力,為進一步體現扶貧政策的精準性,適當提高搬遷補助標准,並實行區域差異化補助政策。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資金重點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想集中連片特區地區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傾斜,主要用於搬遷對象住房建設。有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的東部省份主要依靠自身財力解決,中央預算內投資予以適當補助。
各省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投融資主體承接金融機構貸款,用於支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和安置區配套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人均貸款需求應根據當地安置住房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成本,結合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資本金等已明確的資金渠道合理測算。
各省根據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標准和貸款、項目資本金承接情況,及時制定並公告本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住房建設最低補助標准,並統籌考慮不同區域發展狀況、建設成本等因素,制定省域內差異化補助標准,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搬得出,防止因搬遷加重貧困農戶負擔,加大脫貧難度。
各地對精準扶貧異地搬遷,結合國家標准,均出台了各地相應的政策,以下《丹江口市2016年度易地扶貧搬遷實施方案》相關內容的部分摘錄,供參考:搬遷建房政策。
建房標准。建設保基本的脫貧安全保障房,住房設計、建設要安全、經濟、實用、美觀,具備基本入住條件。不得隨意提高建房標准。
建設面積和戶型。嚴格執行國家五部委規定,無論是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包括自主購房),人均住房建設面積均不得超過25平方米。按照50、75、100、125平方米4種戶型進行建設。戶型要精準對應到戶,至少一個鎮(辦、處、區)或村要統一一個房型設計。單人戶以村為單位集中建設公租房。
建房成本和獎勵政策。建檔立卡貧困戶搬遷建房成本暫按每平方米800元左右掌握(具體可根據房屋結構、建築材料運輸遠近核定)。對於進城入鎮的搬遷戶,資金補助比照各鎮(辦、處、區)集中安置建房的標准執行。建新必須拆舊,舊房拆除的按人均0.25萬元標准進行獎勵,每戶最高獎勵1萬元。
結構標准。由市規劃部門提供大屋頂、五層以下磚混(含坡屋頂,不計算面積)、六層以上框架等三種結構方案。房屋竣工驗收時要求房屋外觀風貌一致,室內水電入戶,門窗安裝。貧困戶不得欠賬搞精裝修而影響脫貧。各鎮(辦、處、區)可建設樣板房,引導貧困戶根據人口對應選擇房型戶型,提高建房時效。
『玖』 建檔立卡貧困戶建房的標準是什麼必須是只有一個住房且不能住了嗎
一、建檔立卡貧困戶首先,必須解釋一下建檔立卡。建檔立卡:就是建立貧困戶的相關檔案,把貧困戶的困難程度記錄在案,並分發相應的貧困卡。這樣顧名思義,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是已經完成審批流程,建立了貧困檔案,並獲得貧困卡的貧困家庭。二、建檔立卡的目的主要目的是,識別出農村貧困對象,搞清農村貧困戶的分布情況、貧困狀況、貧困類型、致貧原因,建立健全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檔案。為建立完善新指標體系下對貧困戶、貧困村的動態監管和分類幫扶機制奠定基礎。同時,也為部門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搭建共享的扶貧工作信息平台。參考自政務網 扶貧辦註:各地具體實施細則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