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住房公積金一欄里的補貼收入是什麼意思
公積金分為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公積金是你交一份單位交一份,補貼只是單位交的那份,個人不用交。是單位給個人的福利。
住房補貼是按職工月住房公積金補貼繳存基數20%的標准,由職工所在單位按月給予計發。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享有住房補貼,凡在1999年1月1日以後新參加工作且未分配過經濟適用住房的市本級機關、事業單位的在職在編職工均屬實施住房公積金補貼的范圍和對象。
『貳』 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一樣嗎區別是怎樣的
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版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權、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而住房補貼是國家為幹部解決住房問題而給予的補貼資助,即將單位原有用於建房、購房的資金轉化為住房補貼,分次(如按月)或一次性發給職工,再由幹部到住房市場上通過購買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象范圍不同。住房公積金的建立範圍基本上是各單位的全體在職幹部,離退休幹部不建立;住房補貼的發放對象范圍是各單位的無房幹部和住房面積未達到其職級所對應的住房補貼面積標準的幹部,包括離退休幹部。
(2)構成不同。住房公積金是由幹部個人從工資中扣繳和單位資助兩部分構成;住房補貼是由單位單方面給予幹部的資助,不需幹部個人從工資中作扣繳。或租賃等方式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
『叄』 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有什麼區別
住房公積金包含以來下五個方自面的涵義:
住房公積金只在城鎮建立,農村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
只有在職職工才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無工作的城鎮居民、離退休職工不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
住房公積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由職工所在單位繳存,另一部分由職工個人繳存。職工個人繳存部分由單位代扣後,連同單位繳存部分一並繳存到住房公積金個人賬戶內;
住房公積金繳存的長期性,住房公積金制度一經建立,職工在職期間必須不間斷地按規定繳存,除職工離退休或發生《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規定的其他情形外,不得中止和中斷,體現了住房公積金的穩定性、統一性、規范性和強制性;
住房公積金是職工按規定存儲起來的專項用於住房消費支出的個人住房儲金。
『肆』 教師住房補貼和公積金是一回事嗎怎麼解釋
不是一回事,公積金貸款額度按級別規定,A級最高能貸80萬,AA級最高能貸92萬,AAA級最高能貸104萬。公積金貸款年限為最高30年,以夫妻雙方年齡大的為准。
年齡加上貸款年限不能超過70,且與樓齡也有關系,磚混結構的樓齡加上貸款年限不能超過47,鋼混結構的樓齡加上貸款年限不能超過57。
房地產開發商與管理中心和受託銀行簽訂《商品房按揭貸款合作協議》,由房地產開發商為借款人提供階段性保證擔保,並按貸款總額一定比率繳存保證金,待產權證辦妥完成抵押登記後,結束保證擔保責任,轉為所購住房抵押擔保。借款人向管理中心提出貸款申請,獲得批准後由受託銀行與借款人簽訂借款合同,辦理用款手續。
個人住房公積金置換組合貸款:是先由銀行用 銀行資金對借款人(繳存住房公積金的職工)發放商業性住房貸款後,再由受託銀行代理借款人向管理中心申請公積金貸款。
借款人的公積金貸款額度控制在其公積金基本貸款額度內且不超過商業住房貸款金額的70%,其公積金基本貸款期限比商業住房貸款期限短一年以上。
『伍』 住房補貼與住房公積金補貼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房補是發給個人.而住房公積金是單位給個人交到銀行個人公積金賬戶上的,用於買房或大修等.一般是單位出一半,個人出一半,都交到個人賬戶上。
不一樣的概念,住房補貼是現金發給個人,而公積金補貼是單位給工作人員的提供的住房福利待遇,用於在當地購房貸款,裝修貸款啊,這個費用是由單位打到個人公積金賬戶上的,一般是單位出一半,個人出一半!
(5)住房公積金住房補貼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住房公積金利率:
1、公積金貸款的利率由人民銀行規定,區別於商業銀行貸款基準利率。
2、繼央行宣布降息後,2015年8月26日上午,北京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了降息的通知:自26日起,下調北京住房公積金存貸款利率。5年期(含)以下的公積金貸款利率由3%下調至2.75%;5年期以上的貸款利率由3.5%下調至3.25%。這是今年以來公積金的第4次降息。
3、根據通知,8月26日(不含)以前發放的,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內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8月26日後仍執行原利率,不分段計息;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8月26日後仍執行原利率,自明年1月1日開始,執行調整後的公積金貸款利率。
8月26日(含)後發放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將直接執行調整後的利率,對於不同還款方式的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分別依據相應的還款公式確定新的月還款額。
『陸』 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有什麼區別
雖然都與來房子有關,但是兩個不同源的規定。公積金是按照公積金條例,包括企事業單位,國家機關的職工都要參加,每月單位和個人按照一定的比例繳納到公積金管理中心個人賬戶,職工買房大修房屋時可以按規定提取公積金。而住房補貼是按照一定的行政級別,按照個人未達到分配住房的標准面積給予的補貼,很多企業都沒有執行,機關事業單位執行比較普遍。
望採納,謝謝!
『柒』 住房補貼政策與標準是什麼 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的區別
房子問題一直是很多人的心頭大患,不少人現階段都買不起房,只能租房住,但有時候我們會聽到某某朋友有住房補貼,這不禁讓我們羨慕妒忌恨,其實住房補貼政策與標準是什麼?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有什麼區別呢?小編帶大家去了解下:
一:什麼是住房補貼?
住房補貼是國家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而給予的補貼資助,即將單位原有用於建房、購房的資金轉化為住房補貼,分次(如按月)或一次性地發給職工,再由職工到住房市場上通過購買或租賃等方式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
二、住房補貼政策
國家現行住房補貼政策是,停止住房福利性的實物分配,實行新房新制度。先在機關、事業單位實施,一方面,可起到推行新制度的示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住房資金轉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推動經濟發展,因此,財政資金轉換問題必須在新的改革推行前得以落實,各級財政原用於住房建設的資金,可按一定的基數核定,轉換成行政機關和部分事業單位職工的住房補貼。
增發住房補貼後,居民購買經濟實用住房,要與現行規定的職工購買房改成本價住房相銜接,即在兩種情況下,購買同樣條件的住房,個人支付的房款大體相同,前者比後者要銷多些。
對於企業的住房補貼,首先是停止無償分房,其次是聯系房價增發補貼。企業情況千差萬別,工資水平高(即工資中住房消費含量到位)的企業,可不增發補貼;工資水平一般,資金轉化到有困難的企業,應在調整工資結構和增加工資時,逐步體現補貼因素;對困難企業,在效益好轉時,再予考慮。
三、住房補貼標准
發放住房補貼後購房,職工個人承擔住房支出的款額不能代於房改成本價買房。以職工20年分期付款購買一套普通住房的月支付房價不低於家庭工資收入的15%作為依據。住房補貼發放比例,主要根據房價收入比,即以當地的住房價格和職工的收入水平來控制。如大城市住房價格高,補貼就可能占房價的50%至70%;中等城市房價低一些,補貼可能佔30%到50%,小城市和鎮就不必發住房補貼了。
四、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的區別
1、構成不同
住房公積金是由職工個人從工資中扣繳和單位資助兩部分構成;住房補貼是由單位單方面給予職工的資助,不需職工個人從工資中作扣繳。
2、對象范圍不同
住房公積金的建立範圍基本上是各單位的全體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不建立;住房補貼的發放對象范圍是各單位的無房職工和住房面積未達到其職級所對應的住房補貼面積標準的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是全體職工中(符合特定條件)的一部分職工。
公務員住房補貼政策
公務員住房補貼的發放對象,是按行政級別所應該享受而未享受到相應福利性住房面積標準的公務員,以實際住房與標准面積的差額,有的還綜合職稱、工齡其他因素綜合計算出的以貨幣形式發放的補貼。在一定意義上,住房補貼面積標准也可以視為當地該級別所能享受的福利性住房標准。
住房補貼政策與標准,以及和住房公積金的區別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了,更多相關信息請大家關注土巴兔學裝修,小編會為大家提供更多內容。
更多閱讀:
黑龍江再現教師停課事件這回「農村住房補貼」又是啥?
『捌』 住房公積金和住房補貼有什麼區別
住房公積金,是用人單位為了保障員工住房問題,每個月按照員工的工資比例內,付出一部分錢,容單獨存到該員工的獨立賬戶(專門用來繳納公積金的賬戶),員工也從工資里扣除同等的錢,一並存到這個賬戶。 但是,公積金賬戶雖然是自己的,卻並不像我們日常用的個人銀行賬戶一樣,能夠隨時的存取。它是按月繳存,並只有當個人要買房、租房或裝修時,且能夠提供出相應的證明材料(例如:購房合同…)後,方可申請提取出來。否則,就要等到退休後一次性全部取出。
『玖』 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有什麼不同
下面將介紹住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
一、含義
住房補貼
國家為職工解決住房問題而給予的補貼資助
住房公積金
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
二、額度
職工的住房補貼額:
有房:向職工發放的住房補貼額等於每平方米建築面積補貼額與該職工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
無房:規定的住房補貼面積的乘積
2.住房公積金額度
職工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額為職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乘以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三、構成
住房公積金是由職工個人從工資中扣繳和單位資助兩部分構成
住房補貼是由單位單方面給予職工的資助,不需職工個人從工資中作扣繳
四、對象
住房公積金的建立範圍基本上是各單位的全體在職職工,離退休職工不建立
住房補貼的發放對象范圍是各單位的無房職工和住房面積未達到其職級所對應的住房補貼面積標準的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是全體職工中
以上資料來源於: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3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