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青海氣象局的待遇
剛來也復就2000多,估計到不了3000。這是基本制工資,公務員單位和事業單位都有嚴格的工資標准,而博士也就是一個博士的標准,剛來的話也比本科其實不是多很多。
你說的住房補貼算是福利,據我知道的氣象局的福利還是不錯的。
B. 公務員科員工資多少
我國公務員工資的大致情況,就機關分類來講可以分三等:
一等為部分事業單位: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的人員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為管錢的部門:國稅、地稅、工商、銀行、財政、海關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2000元左右
三等為普通黨政機關: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黨委序列部門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大約1000元左右。
按地區來分,以普通黨政機關,本科學歷,公務員科員,工齡3年以內為標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江蘇、浙江 這些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
平均月收入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遼寧、海南、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青海、陝西、湖北 這些經濟較發達省或者國家給邊疆補貼、西部開發補貼的省份
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雲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這些省雖然經濟不是太發達,但每次漲工資,國家都給予撥款幫助
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東、安徽、貴州、江西、廣西等省。山東省經濟勉強還可以,但如果沒有國家撥款自立更生很困難,國家的增資政策兌現比較難,但是自己吹牛太大,國家不給撥款,因此,就成了工資小省。安徽、貴州盡管國家撥款,但經濟太差,自己財力苦難。
C. 青海公務員警察一個月的幾號發工資
2015公務員工資調整方案已經框架敲定,即將出爐。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已明確目標和方向。現將調整方案在此出示,僅供參考。
一、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 3100元;正科級 3300元;副處級 3600元;正處級 4000元;副廳級 4400元;正廳級 5000元;副部級 5500元;正部級 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二、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三、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四、補助工資:
1、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2、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5、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五、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六、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
退休生活費=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2014年公務員工資改革: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已明確目標和方向
根據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工作任務,胡穎廉就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方向表示,此次改革的重點應是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具體做法有兩點,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基層公務員更是上情下達的關鍵環節」, 胡穎廉認為 ,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能夠有效解決地區差別不合理的問題。現實中 ,省與省之間最高和最低津補貼相差可達3至4倍,同一省內不同地區也存在差距,不僅挫傷了積極性 ,也直接影響行政效率 。
其次,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就需要在「陞官」的狹窄路徑之外,拓寬「職級」這條路。這方面深圳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人社部批準的全國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深圳於2007年和2009年分兩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務員。2010年1月1日起深圳規定所有新進入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一律實行聘任制。同時開始正式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將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類,並為後兩類建立獨立的職務序列,工資待遇不再與行政職務級別掛鉤 。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將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更加註重公平正義,而且注重從制度設計上找尋出路。」胡穎廉如是表達對未來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期待。
調整工資結構
人社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經對各省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情況做了調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將制定嚴格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貼補貼在公務員工資佔比的同時,也使得公務員的津貼補貼由暗轉明。
上述專家說,新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出台之後,受益最直接的將是絕大部分基層公務員群體,對於中西部、尤其是一些邊遠地區的公務員,國家將會提高津貼補貼標准,相應地,中西部地區公務員的整體工資收入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主要的依據是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等政策法規。公務員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組成。基本工資標准全國統一。公務員職務高,相應級別就高,基本工資也高。從國務院總理到鄉鎮一級政府的科員、辦事員,共分27個級別。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務員工資的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津貼補貼部分。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曾做過調查,現在國內公務員工資收入中,基本工資佔比大約是30%,剩下的就是各種名目、花樣繁多的津貼補貼。各省之間,公務員的津貼補貼標准不一致,最高與最低省份之間的津貼補貼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內不同縣市的公務員津貼補貼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內公務員津貼補貼標准多達32個,最低和最高相差1.5萬元/年。
D. 公務員應該享受什麼待遇,請具體列出來,謝謝!
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就機關分類來講可以分三等:
一等為部分事業單位: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的人員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為管錢的部門:國稅、地稅、工商、銀行、財政、海關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2000元左右
三等為普通黨政機關: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黨委序列部門
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大約1000元左右。
按地區來分,以普通黨政機關,本科學歷,公務員科員,工齡3年以內為標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江蘇、浙江 這些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
平均月收入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遼寧、海南、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青海、陝西、湖北 這些經濟較發達省或者國家給邊疆補貼、西部開發補貼的省份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雲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這些省雖然經濟不是太發達,但每次漲工資,國家都給予撥款幫助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東、安徽、貴州、江西、廣西等省。山東省經濟勉強還可以,但如果沒有國家撥款自立更生很困難,國家的增資政策兌現比較難,但是自己吹牛太大,國家不給撥款,因此,就成了工資小省。安徽、貴州盡管國家撥款,但經濟太差,自己財力苦難。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000元以下
公務員隊伍界定:我國的幹部身份很復雜。公務員隊伍的確和一些網友所說,其實公務員隊伍是一個相對並不是十分龐大的隊伍。很多人都把事業單位和具有一定行政職能企業的工作人員收入作為公務員收入比較高的論據,因此,我就把他們全列進來了。
在我國真正具備公務員身份也並不是所有黨政機關。黨政機關里的工作人員也有幹部身份、工人身份,幹部身份里分行政編制、事業編制,而公務員就是黨政機關里具有幹部身份的那部分人中,具有行政編制的一部分人,具有行政編制的也未必全是公務員。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比如說史志辦(政府)、黨史研究室(黨委)、考試辦、編辦、人才交流中心、畢業生分配辦(人事局)、電教中心(組織部)等這些部門都是黨政機關的下屬事業單位,這里的工作人員肯定不是公務員。再就是政府辦、組織部、財政局、人事局這些具有明顯黨政機關特徵里的工作人員也未必全部是公務員,裡面相當一部分人只是具有幹部身份,是事業編制,事業編、行政崗。就是領導幹部裡面也未必全部是公務員,大家一注意就能明白,看組織部或政府的紅頭文件任命書里,凡是任命的,一般是公務員,而聘任,則肯定不是公務員。就這么說吧,類似財政局、人事局、經貿局、環抱局這樣具有典型性特徵的行政機關,真正具有公務員身份也就是所有工作人員的40%―50%。
再說其他事業單位,比如說學校,雖然說學校是事業單位,但是學校也具備一定的行政職能,所以學校裡面也有人具有公務員身份,而學校里的教師(除了臨時工),統統都是幹部身份、事業編制(吃財政撥款);衛生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政機關,受它管理的比如說防疫站和少數沒有改制的醫院,都是事業單位,而部分醫院改制後,雖然成了企業單位,但是裡面的工作人員都保留了原有的身份,或者是幹部身份或者是工人身份,或者是行政編制或者是事業編制。再就是糧食局,這也是個比較特殊的機關,因為這個部門的行政職能日益減少,很多地方把糧食系統進行了改制,所以說糧食系統的工作人員也大部分不是公務員。
再說具有行政職能的企業單位,比如說電業公司、電信公司、葯材公司、房地產交易中心(也有的地方是事業單位),這些單位雖然說經過改制全部變成了企業,但是因為這類企業在2002年以前都是事業單位或者行政機關,因此這裡面的工作人員大都是事業編制或者行政編制。很多人認為事業單位改制,裡面的工作人員也由原來的公務員變為工人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單位改制了,但人沒有改制。況且,這類單位的領導幹部,大都還是經過組織部門任命,基本上都是事業編制或者行政編制。(當然,除了少數聘任的)
再說銀行,現在正進行銀行系統的改制。也可以說,銀行是具有企業性質的,但是銀行裡面的工作人員(除了臨時工),大部分也是事業編制,而銀行的領導,從中央到地方,都是組織部門任命的,基本也都是行政編制。
再說企業,比如說煙草公司、旅遊公司(少數地方還叫旅遊局)、石油公司,這類企業也比較特殊,特殊在哪裡呢,就是他們在市場沒有全部放開的情況下也具備一定類似行政職能的職能,所以,這些公司裡面的領導層,也幾乎全是行政編制或者事業編制。
最後再重申一點,事業編制的雖然是幹部,但肯定不是公務員,行政編制的也不一定是公務員;真正的公務員只是具有行政編制的一部分。因此說,公務員隊伍是一個相當數量不是很大的隊伍。
而真正隊伍龐大的是具有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這些人員領的是職稱工資,具有本科學歷的,就是拿初級職稱工資,而中級、高級職能通過考試、評議也能容易獲得,所以說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工資相對比較高。
而真正具有公務員身份的人,拿的是職級工資,同樣是本科學歷,如果不是領導幹部,就得能科員或者辦事員工資,那樣工資就很低了。與事業單位(包括教師)相比,那些具有中級支撐的就相當與公務員里的正科級領導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就拿公務員里的縣處級工資。因此說,一個地方,能拿到縣處級工資的公務員只有4個(縣長、書記、政協主席、人大主任),而事業單位就數量很多,高級教師有10來個、高級農藝師、會計師、經濟師都很多。而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比不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
這樣大家就明白了,首先,公務員隊伍不是很龐大,真正龐大的是事業單位、學校、銀行和具有行政功能的企業單位工作人員群體。其次,公務員工資是具有幹部身份(也就是說吃財政飯)這個群體中工資待遇最低的。
E. 青海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病故,喪葬費,撫恤金,住房補貼等相關項目有哪些,如何補償。請盡量詳細些。
喪葬費,撫恤金各是10個月的工資,這是法律規定的.住房補貼不清楚,我想沒有除了自己的住房公積金以為.
F. 公務員能發多少工資
您好,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為您服務。
您好,各地的工資水平都是不一致的,這是一組網路調查數據,您可以參考一下:
中央部委
中央部委機關公務員工資,一般進去後也就3000,轉正後能有4千。
北京
本人是北京公務員,一個普通科員,工作3年,北京公務員工資陽光化以後,全北京市公務員同級別的人員工資水平都一樣,我的工資為例我的工資拿到手是每月2295元(2006年1月),年底第十三個月工資是1400元,每年四個節每個1000元,年底9000左右獎金(這部分各區有些差別,但正負差距不超10%),加一起每年42000元。
天津
今年天津市工資水平普遍上調,所以初任公務員工資水平有較大提高,本人今年新考的天津市某市直機關公務員,本科,以前無工作經驗,未轉正,試用期(以下「+」代表加上,「-」代表扣除,都約去了一些零頭,所以加起來不是完全吻合)
級別工資 0 職務工資 0 實習工資 +685 生活補貼+1300 物價補貼+12 津貼+345 應發工資 2350 住房公積金-350 醫保-22 個稅-20 實發工資1950,另外在扣除住房公積金350的同時,同時國家補700,總共1050存入個人住房公積金賬戶,歸納一下就是1950塊你能支配的活錢,1050你暫時不能支配的死錢。另外單位根據情況發伙食補貼200(打在卡里)。
河北
河北2008年公務員工資(2007年副處調,工齡25年):職務工資:590元,生活補貼:1090元,工作津貼:740元,級別工資:976元。共:3396元。每年總收入為:12個月×3396=40752元。再加一個月獎勵工資等,約在44148——45500元。
內蒙
內蒙古鄉鎮政府公務員(科員)的工資是多少。看你是什麼編制,如果是事業編制的話,基本上1000~1700,1700就是相當好的了,你應該是准備考的吧,一般剛考上事業編都是1200左右,然後錢數和工齡掛鉤,如果是開發區或者經濟發展區的話,應該是1500左右起步。正式公務員編制的話,一般都是1800最低,高的在2500左右,也是和工齡掛鉤的,我有倆哥們,他倆同時進的單位,一個是事業編一個是公務員編制,結果工齡相同,事業編的現在開1300多,公務員編現在開2600多不到2700。
遼寧
遼寧沈陽省直廳局被人公認相當好的部門的副處長,每年2119,遼寧北部一個鄉鎮公務員,工齡24,月工資1670元!遼寧大連局級2500元左右;處級2000元左右;科級1700元左右;辦事員1500元左右。
吉林
吉林省九台市的公務員工資是1500左右。吉林市實習期1700+ 轉正2000+。
黑龍江
黑龍江鄉鎮公務員工資。17年工齡,科員,月工資總收入1459元。
河北
河北邯鄲的,科員2500
上海
上海公務員的工資在2300到3400左右。
江蘇
一般基本的每月2900左右。
安徽
一般來說在1300—2000之間的較多。
福建
福建寧德5個縣(市、區)公務員工資:
1、本人, 福鼎市公務員:科員,9年工齡,月工資1245元
2、本人同學蕉城區公務員:科員、9年工齡,月工資1195元
3、本人同學福安市公務員:科員、9年工齡,月工資1195元
4、本人同學古田縣公務員:科員、9年工齡,月工資1095元
5、本人同學壽寧縣公務員:科員、9年工齡,月工資1095元
江西
江西某市公務員工資 地區:萍鄉 行業:其他服務業 職位:建築工程驗收主管 曬工資條:2005年7月參加工作,副科,每月基本工資816+津貼1250=2066元—公積金120-醫保30=1916元。
山東
山東濟南、青島、煙台、東營在山東是比較富的地方,工資水平最高,科員普遍4000+。
河南
河南基層公務員大約津貼補貼在月1200左右,政策是2009年前補齊,如果全部補齊,河南地市級單位副科級公務員月工資大約平均在2000左右。29歲信陽國稅局公務員:工資才1100多,年終獎大概1000。
湖南
湖南某省直機關的一名副主任科員,現將2008年1月份工資公開,供網友參考,看看現在的公務員工資到底是高還是低。職務410元、級別446元、工作津貼670元、生活補貼1020元,應發2546元,公積金306元,醫保18元、所得稅37.20元、實發2184.80元。本人月支出:住房按揭1500/月,房租500元/月,不吃不喝剩184。80元/月;生活費600元/月(早餐4元、中餐8元、晚餐8元),還有煤氣、電、水、交通費不算。
湖北
湖北省不在漢的省直單位的一般公務員工資
職務工資380元 ; 級別工資446元 ; 警銜津貼199元 ; 執勤崗位津貼300元 ; 地區津貼1345元; 保留津貼56元 ; 住房補助8元 ; 住房公積金補貼159元 ; 公務用車補貼18 ; 電話費補貼100; 獨保費10 ; 合計3021*12個月工資為36252元/年。
廣東
平均:4200元/月
廣西
廣西桂東南某鄉鎮幹部 科員 工齡10年 扣除醫療保險後1580左右 不繳納公積金。
南寧的某個科員,扣完3453.73。還是加了工資後的。估計比柳州的少。
本人,賀州昭平鄉鎮一個副科級幹部,每月943塊大洋.真實情況!
崇左某縣,18年工齡正科1480元.
平果某局 大學畢業剛進半年多 扣掉所有每月2360。
柳州某科員,扣完後到手26XX元.比南寧的少了很多.
桂林市區,扣完所有後,實際拿到手的:科員\辦事員2000左右,副科2500左右,正科3000左右,副處3500左右,正處4500左右.
海南
海南我一個朋友是海口市的交警~這個也是公務員~~除去~保險其他的`到手上的工資大概有2500左右~~另一個朋友~是下面縣的公務員~工資大概在2000左右~按~廳級的級別來說~ 副廳長的工資~應該在~除去保險其他的~~工資應該在3000左右吧。
重慶
2003年大學畢業,2004年考選調(公務員)進入重慶區縣某局工作,非領導職務剛轉為副科,工資級別24級4檔。我的工資構成:工資=基本工資+工作津貼+生活津貼。收入:1、基本工資=(職務工資)+(職級工資)+地方什麼津貼+山區津貼 =410+476+129+75 =1090元/月 2、工作津貼和生活津貼年底統一發放,取代以前的年終獎金。副科級別11000元/12個月=916元/月 總計月收入=2006元。
四川
四川成都剛畢業進單位的基本工資是800-900,所有的加完2000-,如果是局級領導基本工資1600+,加完3000左右。所以平均水平2000左右。
貴州
貴州公務員工資待遇問題 ,從現在開始,我說的是目前的工資待遇,因為這兩年工資一直在改,不要以前聽別人說多少,來說我的不對!目前貴州大部分地區都進行了公務員工資改革和規范津補貼工作,我這里說的就是此項工作完成了的,也有的縣區還沒有開展此項工作,那我就不討論了.基本工資是 科員+級別25-2=380+380=760元.津補貼科員=450+870+65=1385。其他=獨生子女費+公務電話費+住房增量補貼 剛參加工作的大學生沒有孩子所以沒有獨生子女費,公務電話費各個地區不一樣,一般是40元.住房增量補貼也是所在地區不一樣就不一樣,貴陽好象基本工資的40%,安順(市級)是30% 那就是760*30%=228元.現在剛參加工作公務員轉正後工資總計為:760+1385+40+228=2413元
雲南
雲南省的,在市裡工作,氣象部門,差距太大了,省局同學拿3500元,還有其他各種補貼,我們1000多。加班 夜班都是義務勞動。我是一個雲南的公務員工資1500元請教如何理財!
西藏
西藏自治區那曲地區一行政機關工作,科員。83年的,05年工作至今。
一、收入
1、工資部分(09年1月)
職務工資:380.00元 級別工資:408.00元 高套工資:56.00元學歷浮動:28.00 元 基本工資小計:872.00元
西藏特貼:1744.00元警銜津貼:175.00元津貼補貼:1732.00元各種補貼:80.00元
應發工資合計:4603.00元
扣住房公積金:346.00 扣醫保:92.06 扣房租:20.00 扣發項合計:458.06元
實發工資:4144.94元/月
13個月工資(年終獎08年):2352元(大概是這個數字)
來是2900多!
陝西
我是陝西公務員,發誓我發表的工資單是事實!!!本科畢業上班兩年了 工資還是這個樣子~大家都羨慕公務員,確實,東南沿海公務員確實可能很客觀~可我們這。。。哎!!! 圖片後一部分看不見了,我補充吧,通訊費80,物業管理費100。實發金額合計1237.5。
青海
青海省公務員工資有多少?這具體要看你在哪個地方了,黃南、果洛、玉樹這三個州公務員的工資相對來說要高一點,3000+(不扣除住房公積金等費用),就算剛來也有這么多;海東、海南、海西、海北和西寧平均是2400。
寧夏
寧夏平羅縣一個鄉鎮公務員的全年工資清單
職務工資 級別工資 警銜津貼 艱苦邊遠地區津貼 保留地區補貼 教護齡津貼 生活補貼
540.00 136.00 0.00 65.00 80.00 0.00 159.00
工作性津貼 崗位津貼 浮動工資 工資補發 其他補發 應發項
149.00 0.00 0.00 0.00 0.00 1129.00 *所得稅* 失業保險 扣公積金 扣養老金 醫療保險 固定扣發 其他扣發 扣發項
0.00 0.00 142.00 0.00 0.00 0.00 0.00 142.00 *
實發工資* 987.00 全年共計:11844元 每月60元鄉下補助、80元通訊費、春節500元、年終800元、供暖補助676元。 全年實發:11844+(60*12)+(80*12)+500+800+676=15500元
新疆
新疆廳級機關公務員2007年×月 2009年X月我的工資
基礎工資:0 基礎工資:0
職務工資:380 職務工資:380 (沒變)
級別工資:380 級別工資:380 (沒變)
工齡:0 工齡:0
高定工資:27 高定工資:28 (漲1塊)
固定工資:0 固定工資:0
浮動工資:27 浮動工資:27 (漲1塊)
原艱貼:121 原艱貼:121 (沒變)
固定浮動保留額:0 固定浮動保留額:0
知補:0 知補:0
警銜:188 警銜:175(說原來算錯了2007年以後進來的沒有警銜系數了)
國家艱貼:65 國家艱貼:65
崗位津貼:30 崗位津貼:30
電話補助:0 電話補助:0
應發合計:1218 應發合計:1207
工會會費:-4.20 工會會費:-4.41(不知道干什麼用的?)
醫療保險:-25.52 醫療保險:-21.52 (咋變少了,都沒注意)
教育基金:-8.23 教育基金:-8.45(到現在都不知道干什麼的)
公基金:-55 公基金:-122(真希望多扣點)
其他扣款:0 其他扣款:0
稅款:0 稅款:0
扣款合計:92.95 扣款合計:156.38
實發合計:1125.05 實發合計:1050.62
還有就是一年下來亂七八糟的福利2.1W也就是所謂的陽光工資,還有第十三個月工資(基本工資幾百),有的好的單位除了發2.1W後,還可以發精神文明獎三千左右,主要是看單位有錢沒錢還要看領導發不發,新疆烏魯木齊科員大概一年下來全部有個3W多吧。
如有其它疑問,歡迎向天星培訓網路知道團隊提問。祝您生活愉快。
G. 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標准
務員由於等級不同而有著不同的收入待遇。我國公務員具體收入及差距情況有其國情特點。僅從工資收入上看,我國高低級公務員的差距似乎並不大,而且後幾次工資調整與前幾次工資調整的差距趨勢在逐步縮小,由1985年的10.2倍縮小到目前的6.6倍。但是房改後,高低級公務員的實際收入卻在擴大。
目前,在全國10多個行業的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排名處於中下位次。
級別差距 體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享用
副部級以上的幹部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擴大明顯,主要表現在福利住房和汽車等實物享用和分配方面。
如目前副部長的住房標準是180平方米(實際大多超標),按北京地區每平方米6000元(部長住房地段一般較好,實際價格還要高一些)的保守價格計算,摺合人民幣108萬元。加之副部長的汽車標准35萬元(實際也是大多超標)。如果汽車和住房分別按70年和10年折舊(最保守計算),兩項合計,副部長每月將得到1萬多元的實際利益,是其工資的好多倍。
地區差距 上海是陝西的2.8倍
以最新數字2003年為例(2003年後國家公務員沒有再統一調整工資),全國公務員的平均工資為15487元,但是實際收入差距卻很大。
公務員的工資差距主要反映在東西部地區。東部發達地區工資收入較高,西部落後地區收入則較低。收入最高的上海市與收入最低的陝西省的收入差距比例為2.8∶1。
行業差距 最高可達10倍
行業性差異,國家對同一級別幹部的工資標準是一樣的。在一般情況下,許多地方的「清水衙門」里,大多按標准發放,但在很多行業和部門,因各有「財路」,「小金庫」實力雄厚,那裡公務員的各種隱性收入甚為可觀。於是,相同級別幹部的收入成倍地超過「清水衙門」里的人差距可達3~10倍。
除了部長級與一般幹部的收入差距外,各地區同級公務員之間也有差距。雖然國家公務員的工資標準是全國統一的,但由於各地區財力不同,使其工資收入水平差距較大。同時,各地區公務員的工資收入在全國各個行業中的位次也普遍偏低。
津貼差距 中央國家機關無地方補貼
由於各地區自行設立和出台的各種名目繁多的津貼、補貼較多,由於中央國家機關不屬於任何一個地區,因此也就沒有工資之外的各類地方補貼等收入,使中央國家機關的工資收入明顯低於各地區的整體收入水平。尤其是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由於地處首都北京,使其購房(北京的房價太高)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出大大高於外省市地區,造成中央國家機關公務員的實際收支矛盾比各地區公務員更加突出。
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 中國總理年薪近4萬港元
中國內地公務員與國外以及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收入差距較大。僅以最高級首長為例,據香港最新資料顯示:新加坡總理年薪468萬港元,美國總統年薪312萬港元,日本首相年薪224萬港元,英國首相年薪200萬港元,中國總理年薪不到4萬港元,中國香港特首年薪近300萬港元。
相同級別公務員工資相同
各國或地區的公務員的工資均按不同職務分為若干級,每一個等級又劃分為若干個檔次。據對11個國家和地區(香港、澳門)的公務員現狀統計,美國的聯邦政府公務員、日本的國家公務員、英國的高級公務員、加拿大的行政管理公務員、法國、德國、越南、古巴、馬來西亞、新加坡及香港、澳門地區等各類公務員實行同級統一的工資標准(不統一的公務員工資差距不大)。相同級別、相同職業的公務員不論在哪些部門工作工資完全一致。
由於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平均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普遍高於社會平均收入水平,因此公務員生活質量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高級公務員年薪14.12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高級公務員主要指副部長級以上的職員,有的也包括司局長級。以部長級(助理部長、副部長)年平均工資為例,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古巴、新加坡、韓國、中國香港、中國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級公務員年平均工資為14.12萬美元。
中級公務員年薪6.49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中級公務員主要指處級以上的職員,個別國家包括工齡較長的科級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10年工齡的正處級)、加拿大(處長)、古巴(處長)、新加坡(司級)、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中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6.49萬美元。
初級公務員年薪2.34萬美元
國外和港澳地區初級公務員主要指副主任科員以下的職員。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3年工齡的職員)、加拿大、新加坡、韓國、越南、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初級公務員的年平均工資為2.34萬美元。
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
除此之外,國外公務員還有各種收入不等和種類不同的名目繁多的獎金、津貼和補貼等。如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香港補貼占工資80%
由於大部分國家及地區的各種補貼和福利待遇優厚,使得公務員工資以外的收入不菲。
從國外和中國港澳地區公務員的補貼和福利(以貨幣計算)占工資的比例來看:香港和澳門均佔80%;法國的高級公務員佔41.9%,低級公務員佔21%;古巴僅午餐補貼就佔18.9%;新加坡僅公積金一項就佔40%。各國及地區公務員的工作相對穩定,一般屬於終身制,不需繳納失業和養老保險金,這些均由國家統一發放。
國外名目繁多的津貼
年終、季度、月度等獎金;津貼和補貼的種類有住房津貼、交通津貼、級別津貼(級別越高補貼越高)、食品津貼、物價津貼、地方津貼、崗位津貼、寒帶津貼、加班津貼、子女受教育津貼(幼兒園至大學不等)、撫養子女生活補貼(按子女人數)、單身補貼、分居補貼、婚後無子女補貼、家庭補貼(按家庭人數)、婚喪生育補貼、退休補貼、年度休假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旅遊補貼(每年帶薪休假至少一次,同行配偶和子女待遇相同)、災害補貼、殘疾補貼、重病補貼、醫療補貼、出國補貼、特殊工作補貼(危險工作)、工作服制裝費等。
■薪酬模式
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
目前公務員的薪酬是「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的模式,相當一部分勞動報酬是以非商品的形式無償提供給職工,不進入工資。
僅就經濟差別而言,國家對各級公務員的基本工資雖然有統一規定,但實際生活中不同部門間公務員收入迥異,特別是實權部門和「清水衙門」間甚至可達3~10倍。
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補助、獎金、津貼,曾經存在於每個公務員的收入中,而其名目和數額的多少,決定著不同部門公務員實際收入的高低。
它可以進入工資單,也可以以現金、代金券或實物福利等方式,直接進入公務員的腰包,這早已是十餘年來的不爭事實。
實權部門的收入主要有兩處來源,一個是各級財政乃至各個部門自行規定的「津貼補」;還有一個是單位自己的「小金庫」。
■工資檔案
電信電力月均工資較高
就機關分類來講可以分三等:
一等為部分事業單位:電信、電力、有線電視等壟斷行業的人員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為管錢的部門:國稅、地稅、工商、銀行、財政、海關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應該在2000元左右。
三等為普通黨政機關:包括政府、政府職能部門、黨委序列部門全國平均月收入(包括工資)大約1000元左右。按地區來分,以普通黨政機關,本科學歷,公務員科員,工齡3年以內為標准。
一等:上海、北京、深圳、廣東、江蘇、浙江這些直轄市和經濟發達省平均月收入應該在3000元以上。
二等:遼寧、海南、吉林、黑龍江、甘肅、新疆、青海、陝西、湖北這些經濟較發達省或者國家給邊疆補貼、西部開發補貼的省份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800元左右。
三等:河北、湖南、雲南、山西、福建、河南、湖南等省份,這些省雖然經濟不是太發達,但每次漲工資,國家都給予撥款幫助,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200元左右。
四等:山東、安徽、貴州、江西、廣西等省。山東省經濟還可以,但如果沒有國家撥款自立更生很困難。安徽、貴州盡管國家撥款,但經濟較差。平均月收入應該在1000元以下。
■改革試點
陽光工資「3581」工程
一年前,北京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關於清理整頓機關津貼、補貼、獎金,規范公務員收入的通知》,這一文件後來被廣泛認定為「陽光工資」,即所謂「3581」工程。
盡管公務員工資調整工作,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但北京市在這一問題上卻採取了低調的態度,避開了媒體的風頭,各方面工作悄然落實。
關於「3581」的說法,社會中廣為流傳的版本是稱科、處、局、部級公務員月薪分別為3000元、5000元、8000元以及1萬。但有關方面對此作出的解釋可能更為貼近其真實內容,即科、處、局、部四級別公務人員的年收入達到3萬、5萬、8萬和10萬。
■新聞背景
工資最高差距曾達28倍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實行供給制和工資制並存的兩種制度。即原國統區的公教人員實行工資制,老解放區的幹部實行供給制。
1950年1月,政務院規定:凡是1949年10月1日以後參加工作的,除自願享受供給制待遇外,都實行工資制。同時,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各直屬機關新參加工作人員實行工資標准表》,第一次拉開了工資檔次,如部長的平均工資是辦事員平均工資的10倍以上,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級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8.3倍。
1952年3月,政務院又頒發了《關於全國供給制人員統一增加津貼的通知》,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次增加津貼幅度較大,尤其是級別高的人員增幅大,級別低的人員增幅小。如享受小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近19倍,享受中灶人員的津貼提高了4倍,享受大灶人員的津貼僅提高了1倍。同年7月,政務院又制定了工資制工作人員的工資標准,共分為29個職級。工資制仍以工資分為計算單位,這項標準的工資檔次差距仍然很大。最高級首長的收入與最低工作人員的收入相差25.9倍。
1955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制和改行貨幣工資制的命令》,從此結束了供給制與工資制並存的局面。全部實行工資制以後,工作人員及家屬的一切生活費用均由個人負擔,住房、家用公家傢具、水電費及子女入托等一律要征租繳費。這項工資制共分為30級,最高560元,最低18元,高低相差31.1倍,是建國以來工資檔次拉開最大的一次。除工資之外還有地區津貼。
1956年,為了縮小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的差距,黨中央、國務院進行了第一次工資改革。從1957年1月至1960年10月,先後三次降低了領導幹部的工資。重點降低17級以上領導幹部的工資,級別越高降低幅度越大,調整後的工資差距開始縮小。
1960年的工資標准一直延續到1985年,這期間,幹部的工資基本沒有大的變動,可謂是25年一貫制。據《瞭望新聞周刊》、《新世紀周刊》
H. 地方公務員工資怎麼算
僅供參考。
一、基本工資:
辦事員2800元;科員3000元;副科級 3100元;正科級 3300元;副處級 3600元;正處級 4000元;副廳級 4400元;正廳級 5000元;副部級 5500元;正部級 6000元。
辦事員三周年按科員對待;科員五年按副科級對待;副科級十周年按正科級對待;正科級十周年按副處級對待;副處級十周年按正處級對待;初次套改以累計年限對應的職務待遇確定基本工資。
二、工齡工資:
每年60元,以虛年計算,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三、獎勵工資:
每月300元,年度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發,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繼續發放。三年一調。
四、補助工資:
1、車補,隨工資每月發放,標准=基本工資÷5,逢一進十。
2、取暖補助,一年發放一次,標准=基本工資÷3,逢一進十。
3、出勤補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無顧不至每日扣發30元,經單位領導批準的病假、事假和國家規定的節假日等0元。三年一調。
4、山區補助,農村和山區公務員享受山區補助,標准=基本工資÷10,按月發放,三年一調。
5、地區差別補助,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地區差別工資。
除養老、醫療補助按現行政策執行外,公積金、獨生子女費等一切現行補助全部廢止。
五、新參加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確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專以辦事員確定大專以科員確定本科以副科級確定碩士以正科級確定。
六、退休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管理人員
退休生活費=退休前工資×80%。三年一調。
2014年公務員工資改革: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已明確目標和方向
根據2013年2月國務院轉發的《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若干意見》工作任務,胡穎廉就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方向表示,此次改革的重點應是提高基層公務員待遇,具體做法有兩點,一是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二是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
「公務員隊伍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載體和支撐,基層公務員更是上情下達的關鍵環節」, 胡穎廉認為 ,規范公務員地區附加津貼制度,能夠有效解決地區差別不合理的問題。現實中 ,省與省之間最高和最低津補貼相差可達3至4倍,同一省內不同地區也存在差距,不僅挫傷了積極性 ,也直接影響行政效率 。
其次,完善職務和職級並行的薪酬制度,就需要在「陞官」的狹窄路徑之外,拓寬「職級」這條路。這方面深圳走在全國前列。作為人社部批準的全國聘任制公務員制度試點,深圳於2007年和2009年分兩批招聘了53名聘任制公務員。2010年1月1日起深圳規定所有新進入行政機關的公務員,一律實行聘任制。同時開始正式推行公務員分類管理改革,將公務員分為綜合管理、行政執法和專業技術三類,並為後兩類建立獨立的職務序列,工資待遇不再與行政職務級別掛鉤 。
「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將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更加註重公平正義,而且注重從制度設計上找尋出路。」胡穎廉如是表達對未來公務員工資改革的期待。
調整工資結構
人社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專家告訴經濟觀察報,去年人社部等方面已經對各省公務員津貼補貼發放情況做了調查摸底。下一步,人社部將制定嚴格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在大幅降低津貼補貼在公務員工資佔比的同時,也使得公務員的津貼補貼由暗轉明。
上述專家說,新的公務員津貼補貼方案出台之後,受益最直接的將是絕大部分基層公務員群體,對於中西部、尤其是一些邊遠地區的公務員,國家將會提高津貼補貼標准,相應地,中西部地區公務員的整體工資收入水平也會隨之提高。
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主要的依據是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等政策法規。公務員工資由基本工資、津貼補貼組成。基本工資標准全國統一。公務員職務高,相應級別就高,基本工資也高。從國務院總理到鄉鎮一級政府的科員、辦事員,共分27個級別。基本工資最高與最低的比例是12:1。
公務員工資的差距主要是體現在津貼補貼部分。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曾做過調查,現在國內公務員工資收入中,基本工資佔比大約是30%,剩下的就是各種名目、花樣繁多的津貼補貼。各省之間,公務員的津貼補貼標准不一致,最高與最低省份之間的津貼補貼有3-4倍的差距。同一省內不同縣市的公務員津貼補貼也差距很大。有的省內公務員津貼補貼標准多達32個,最低和最高相差1.5萬元/年。
I. 請問監獄系統公務員工資怎麼樣啊
一般2500-5000,而且監獄都有加工系統,年終獎金幾萬。
J. 雲南省公務員待遇怎麼樣
工資待遇的差別,主要取決於四個方面:地域差別、行業差別、職務差別、層級差別。地域差別好理解,東部沿海和一線城市公務員平均工資肯定高於中西部;行業差別就是財稅、金融、證券監管等部門待遇好於其他部門;職務差別是晉升快的職務高的工資待遇好於晉升慢的職務低的;層級差別是某些基層財經紀律執行寬松待遇好於地級市及以上機關。其實,這四個差別中,最重要的就是地域和行業差別。
對於省級以上的職位,中央的職位(非派出機構)拿的是中央財政的工資,工作地點多數在北京,不存在地域差別。只存在行業差別,肯定是財政部、國稅局、證監會等部門工資待遇高些。這樣的崗位跟省考不好作比較。
最好做比較的是,同一地方的國考和省考部門。國考吃的是中央財政飯,受地方財政影響不大,國考中管錢的部門在地方上的派出機構,工資待遇好於大多數省考崗位。但是晉升不如多數的省考部門。因為國考垂直管理,系統封閉,不能調到地方任職。系統內人員一般比較多,晉升緩慢。而省考的部門人員管理開放,流動性寬松,部門多,平台廣,易晉升。
舉個簡單的例子,鐵路公安屬於國考崗位,與地方公安相比,待遇差不多,但是晉升不如地方公安,地方上的公安乾的好可以到鄉鎮當副鎮長,可以到縣政法委任職。職務級別上去了,待遇自然上去。
再說國稅地稅(同一地方),若都是經濟發達地方,國稅不如地稅工資高,畢竟國稅管理嚴格。若都是不發達地方,國稅待遇好於地稅,越是不發達地方,能收的稅都被國稅收走了,國稅工資待遇有保證。
建議
1.非北京戶口的想留在北京,國考是首選。同樣,想解決異地調動的,考國考。想級別高的,考國考中央崗位。
2.身處經濟不發達地方,除非想為家鄉做貢獻,建議考發達地方的國考部門。熱門崗位難度大,可以選不熱門的崗位嘛。因為國考一般不限戶籍。考不上發達地方,可以考慮考家鄉的國考。不用多想,落後地區的國家公務員工資待遇肯定好於地方公務員。
3.身處經濟發達地方,建議考省考。機會多,平台廣。其實,越是發達地方,越不要小看基層崗位,蘇州、上海、廣東等地鄉鎮公務員的待遇也很可觀。
研究發現管錢的部門待遇好,管人的部門級別高,人少的部門晉升快,管事多的部門能提升能力。經濟好的地方,國考不如省考,經濟不好的地方,省考不如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