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安居保障性住房審計建議和工作打算
對於自建保障房項目,應該先對目標人群進行審核。城市棚戶區的提法可以體會到國家的急切心情,但概念模糊界定標准不明確,應該以先審核後批建的原則進行,並嚴格控制總體數量與實際需求的相匹配。城中村改造,政府投資整體保障房項目的。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一定要以政府為主導審計建議一般要根據發現的問題提出、城市危舊房改造已經涵蓋了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內容,以規劃促落實。因這些項目均有特定用途,未達到標準的不給予資金補助,造成監督執行難度加大,鑒定其是否達到被保障標准,按規定經招投標選取開發公司進行建設,再以城市棚戶區的概念提出工作目標。
保障性安居住房建設應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人口機構做好規劃(建設規劃與用地規劃),不宜全部以簡單機械的方式去推動、舊城改造,並主要為特定人群服務
㈡ 如何加強保障性住房,公租房以及廉租房的建設
申請公租房房,應抄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於規定標准;
(二)收入、財產低於規定標准;
(三)申請人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在本地穩定就業達到規定年限。
具體條件由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㈢ 如何申請保障房 保障房申請有哪些流程
擁有合適穩定的住房不僅是個人和家庭溫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和諧穩定進步的必要條件。有很多無力購買商品房、甚至租不起房子的低收入家庭,通過各種保障性住房,擁有了不一定華麗但是卻很溫暖的家。由此可見,保障性住房有力地緩解了住房問題的壓力。那麼如何申請保障房呢?保障房申請又有哪些流程呢?
首先,房源分配對象主要含社會群體及人才群體兩個范圍。社會群體(40.9%)主要包括第二次保障性住房申請中符合購房條件且尚未購房的家庭;然後經市政府批準的符合經濟適用房購買條件的其他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人才群體(59.1%)主要包括1200家市人才安居擴大試點企業(含109家「十百千萬」試點單位)人才;市屬機關及學校、醫院和科研機構等事業單位人才;市政府批准需重點解決住房困難的企事業單位人才(定向配租)。
最終入圍申請人按規定時間到市租賃中心領取選房通知單,按要求憑選房通知單進行選房,選定房號後,領取選房確認書。選房期間,市租賃中心每日核對當日選房結果及剩餘房源,並在申報系統網站公布剩餘房源及後續選房安排。入圍申請人選房結束後,仍有剩餘房源的,將安排與剩餘房源等量的候補入圍申請人在規定時間內選房。
保障房申請流程如下:
1、救助對象申請;
2、居委會初審(不符合條件的退回申請並說明理由);
3、基本符合條件;
4、當事人按要求填寫《審批表》及相關材料後對申請人入戶調查,並報街辦(鎮)張榜公布;
5、社區居委會在收到《審批表》及相關材料後在1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人的調查審核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報區建管局房管辦(認為不符合條件的退回房委會,有居委會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6、區建管局對街辦(鎮)上報的材料進行全面審查並作出決定。
7、批准給予享受的,通知街辦及居委會並有居委會通知當事人,並在社區居委會張榜公布15個工作日。(不予批準的書面通知當事人,並說明理由。)
8、當事人到區建管局領取住房鑰匙並入住。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3-02-01,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㈣ 2020年社區工作計劃
1、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全社會參與社區建設的共識。
加強社區建設,構建新的社區管理體制,把社區居民組織起來建設社區,服務社區,讓社區居民自己管理自己是社區幹部在新時期的城市管理和服務新舉措,也是黨的群眾路線在城市工作中的體現。
繼續採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宣傳工具,在轄區內廣泛開展宣傳活動,提高社區文明品位和居民的自身素質。
2、加強綜治管理,為鞏固「平安社區」營造良好氛圍。
把綜治工作提到居兩委的重要議事日程上來抓,成立了社區綜治領導小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每月召開綜治工作會議一次,台賬規范,機制健全,對治安工作做到底子清,情況明,力爭本社區今年刑事案件與去年同比有下降。
(4)保障性住房社區工作計劃擴展閱讀:
社區工作要求:
1、社區工作自身的理論體系和實務模式。
社區工作作為社會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獨特的工作原則、步驟和方法,社區工作者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點,掌握基本的專業理論知識和技巧。
2、相關行為科學及社會科學的知識方法。
在現代社會工作的專業化過程中,吸收了各種現代科學成果。如果說,從事個案和小組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會心理學、精神醫學、文化人類學知識的話,社區工作則更需要政治學(如公共行政學)、社會學(如組織社會學)以及經濟學、教育學知識。
3、社區背景知識。
較全面、深入了解一般社區結構、服務事業及公共或私人機構的功能特點,並熟悉社區生活習俗,從而容易適應工作環境,建立積極的社會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