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房建設 > 廈門住房建設保障局

廈門住房建設保障局

發布時間:2021-01-28 08:10:51

⑴ 廈門在不就的將來就有公租房了,我想問外來務工人員需要什麼條件才可以租住公租房

本報福州訊 (駐榕記者 張小燕)從今年起,新就業職工和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都可以申請公租房。昨日,省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關於加快發展公共租賃住房的實施意見》,鼓勵政府以外的企業和機構組織建設公共租賃住房,並且明確此類住房「誰投資、誰所有」,投資者的權益也可依法轉讓。公租房的投資主體在土地供應、資金籌措、稅收優惠等方面都會享受到便利。
加大公租房建設
公共租賃房是指由政府主導投資、建設和管理,或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其他各類主體投資建設、納入政府統一管理,限定套型面積和按優惠租金向符合條件的住房困難家庭供應的保障性住房。
按照省政府的要求,泉州、福州、廈門三大城市和房價較高的城市要加大公租房的建設力度。政府可以通過新建、改建、收購、在市場上長期租賃住房等方式籌集公租房,特別是目前各地閑置的廠房、辦公等非居住用房也可用於改建公租房。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租房主要是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與普通商品房相比有嚴格的面積限制。成套建設的公租房,單套建築面積不能超過60平方米,高層住宅允許在單套建築面積控制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以下,也就是說高層的公租房面積不能超過66平方米。
主要面向三類人群
公租房建成之後,哪些人可以申請?公租房的供應對象為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這三類人群。
對於一些政府引進的特殊人才可以優先配租公租房,在我省工作的全國、省部級勞模、全國英模、榮立二等功以上的復轉軍人住房困難家庭按屬地申請公租房,不受收入限制,並優先輪候配租。
不過,如果您的家庭已經享受過福利分房、廉租房實物配租、經適房和限價房等保障性住房政策中的任何一種,那麼您將無權承租公共租賃房。
如果您的單位有為您繳交住房公積金,今後您還可以申請提取公積金用於支付公租房租金。
符合條件的承租者最多合同期限不超過5年,但如果合同期滿後仍符合承租條件,可以申請續租並重新簽訂租房合同。不過,承租者需要明確的是,公租房只能用於承租者自住,不能出借、轉租或閑置,更不得從事經營活動,否則將被責令退出。

⑵ 廈門建設與管理局住宅加裝電梯是否需消防審批

要,加裝電梯要整棟樓所有的住戶同意,同事也要多部門的審核!電梯本身就是消防的一大重點,牌子,電梯如何設計都是需要審核的,東浦路建發花園就有一個樓梯加裝電梯了,聽說申報了3年才下來的!

⑶ 廈門市級住房發展規劃:新房漲幅每年不超5%

繼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公布後,廈門率先公布了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

11月16日,廈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明確「十四五」期間住房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其中明確提出,保持住房價格總體平穩,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年度漲幅不超過5%。

值得注意的是,11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時提出,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評價考核工作,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業內人士認為,「房住不炒」確定性的寫進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穩房價也是各國家相關部門繼續堅持的一個目標。作為計劃單列市和二線城市,廈門對未來五年的住宅發展方針,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國一二線城市做法。對於部分二線城市來說,跟進廈門的可能性較大。

廈門明確未來5年房價年度漲幅不超5%

11月16日,廈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廈門市住房發展規劃(2021-2025年)》(公示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明確「十四五」期間住房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

在「十四五」住房發展規劃目標部分,公示稿提出,住房消費健康發展。保持住房價格總體平穩,逐步使住房價格與經濟社會發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相適應。新建商品住宅價格年度漲幅不超過5%,住房租金價格年度漲幅不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幅度。因城施策,引導量力而行、梯度消費,滿足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推動房地產同實體經濟均衡發展,促進市場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

公示稿同時提出,住房供給結構均衡。新增住房供應總量約38萬套,面積2950萬平方米。其中,商品住房供應量約12萬套,面積1300萬平方米,佔比約45%;保障性住房供應量約10萬套,面積600萬平方米,佔比約20%;市場化租賃房供應量約10萬套(間),面積450萬平方米,佔比約15%;新建安置房供應量約6萬套,面積600萬平方米,佔比約20%。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是全國范圍內第一個推出住房發展「十四五」規劃(公示稿)的城市,並且是首個將房價年度漲幅不超過5%寫入規劃的城市。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廈門住房發展規劃中有兩點引人關注,一點是穩房價,另一點是重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於房價漲幅實行硬約束。2019年,全國多個熱點城市(含廈門)試點制定「一城一策」與長效機制方案,其中就包括房價漲幅不超5%。如今將這一硬指標,延伸至整個「十四五」期間。

楊紅旭還指出,廈門之所以敢在「十四五」規劃中將5%的硬約束寫進去,估計主要是近四年樓市不熱,所以感覺未來五年也無妨。但如果換杭州與西安,大概率不敢這么硬核明確不超5%,因為近兩年房價漲幅明顯超過5%了。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廈門住房發展規劃在「十三五」住房發展回顧部分也指出,市場調控日趨完善成效漸顯。積極貫徹「房住不炒」定位,從供需兩側多措並舉落實調控任務,初步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市場回歸理性,房價保持平穩,投機炒房行為得到有效遏制。近三年房價漲幅低於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水平,「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基本實現。

住建部定調未來五年調控方向

11月3日,新華社正式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其中,關於房地產調控方面的表述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租購並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完善長租房政策,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11月17日,住建部部長王蒙徽撰文解讀「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文章除了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意義和目標任務,還提出要完善住房制度,包括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完善住房保障體系、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改革完善住房公積金制度、提升住房品質等五方面內容。

王蒙徽表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著力解決住房結構性供給不足的矛盾,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推動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在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方面,王蒙徽表示,因城施策,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健全政策協同機制、省部市聯動機制、監測預警機制、市場監管機制和輿論引導機制,建立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全面開展房地產市場調控評價考核工作,著力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楊紅旭指出,「房住不炒」確定性的寫進國家的「十四五」規劃。穩房價也是各國家相關部門繼續堅持的一個目標。作為計劃單列市和二線城市,廈門對未來五年的住宅發展方針,基本上可以代表全國一二線城市做法。對於部分二線城市來說,跟進廈門的可能性較大。

楊紅旭同時指出,2006年以來70城中二線城市總體新房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均值是5.4%,未來五年控制在5%的壓力並不大。

⑷ 廈門住宅改革開放的變化

廈門改革開放的十大巨變:

1、投資強勁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550億元以上

今年我市固定資產投資計劃完成550億元以上,其中,繼續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建設一批具有較強帶動作用的重點項目,投資的重點和方向是:延伸產業鏈,增強發展後勁:加快汽車工業城、華映工業園、太古飛機五期等項目的建設,全力推進工業集中區簽約項目的落地投產。開發重大片區,拓展發展空間:加快五緣灣、觀音山、黃厝等重大片區及集美、翔安新城區的建設,穩妥推進中華、廈港、百家村等片區舊城改造,穩步發展房地產。建設對外通道,強化城市樞紐功能:繼續加快建設海滄、嵩嶼、招銀等港口碼頭,推進福廈鐵路、廈門至安溪高速公路等輻射通道的建設,力爭龍廈鐵路、廈深鐵路開工建設。完善城市交通骨幹網,增強交通疏解能力:加快建設成功大道、公鐵大橋(杏林大橋)、翔安隧道、島外快速路(瓊頭-香山段)、環島幹道等項目,建成縣黃路、集美大道、同安灣大橋等項目,完成疏港路、仙岳路西段改造。

2、工業快速發展

將大量引進資金技術勞動三密集的工業項目

隨著翔安火炬產業區、同安工業集中區、集美機械工業集中區、軟體園二期等產業載體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我市將大量引進符合環保要求的資金、技術、勞動三密集的工業項目。隨著入駐項目的投產,我市將快速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柯達圖文影像等項目的加快建設,華映工業園、廈華電子工業園、友達光電等項目的動工建設,我市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保持跨越式發展的良好勢頭,強力推進工業快速發展。

3、自主創新能力增強

支持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

自主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2006年,我市將建設技術創新體系,支持重點行業骨幹企業建設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面向行業及中小企業的軟體測試平台、模具中心、注塑中心、電鍍中心、電子產品檢測中心;推進科技創新資源向企業轉移,建設面向行業和領域的工程研究中心、技術開發中心、工程實驗室、公共服務平台;大力支持研發機構爭取列入國家創新能力建設體系。同時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重點推進數字內容產業、半導體照明、基因工程試劑和疫苗等領域的研發及產業化。

4、服務業快速增長

重點發展旅遊和物流兩大產業

旅遊、物流這兩大產業,在2006年將得到快速增長。據介紹,今年我市將拓展以物流業為重點的生產性服務業。推進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開工建設杏林前場物流園區、廈門糧食批發市場、廈門花卉和種苗研發與物流中心;建成中埔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信息系統及農殘檢驗檢測系統;建設物流信息平台和標准化體系。

提升以旅遊業為重點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園博園、國際會議中心、天竺山森林公園、萬石植物園擴建等項目建設,啟動珍珠灣和太陽灣周邊方便市民及遊客的濱海休閑漫步道建設;力爭擴大對金旅遊客源,辦好第二屆海峽兩岸旅遊博覽會。

5、農民穩定增收

突出抓好「金包銀」工程建設

繼續組織農村勞動力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突出抓好「金包銀」工程建設,認真制定分配方案和管理辦法,要引導被征地農民集資入股建設通用廠房、外口公寓、商貿設施等物業經營項目,使失地農民有可持續的收入來源;落實移民政策措施,重點推進許庄、大帽山、大麥畲村移民造福工程試點;探索在部分山區推行退耕還林,組織農民就地轉業,建立增收的長效機制,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農民的根本利益。

6、加強對台交流

主動承接台灣新一波產業轉移

在加強對台交流合作方面,我市將突出「五緣六求」,加快對台交流合作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兩岸三通。充分利用台交會等經貿平台,爭取擴大台商投資區范圍,承接台灣新一波產業轉移,力爭在石化、光電、軟體和動漫產業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引進台灣航運物流、金融保險、醫療教育和中介服務業等服務貿易,爭取率先成為「兩岸人民幣與新台幣計價結算試驗區」;擴大廈金旅遊品牌效應;簡化台灣水果進口檢驗檢疫和通關手續,落實水果冷庫、批發市場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繼續加強與台灣的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交流合作。

7、社會事業發展加快

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

在教育方面,一個較大的變化是均衡發展。市發改委介紹說,我市將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同時,重視發展職業教育,培養緊缺專業技能型人才,整合擴建集美、海滄、同安、翔安4個區級職業學校,開工建設廈門職業教育中心校和華廈職業學院等項目。

在衛生方面,主要是完善醫療救治體系建設,確保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正常運轉,建成市疾控中心、緊急救援中心、衛生監督所和第一醫院綜合病房樓、中山醫院外科病房樓、醫高專等項目,擴建市婦幼保健院和仙岳醫院;改善農村公共衛生和醫療基礎設施,提高我市整體醫療服務水平。

8、建設節約型社會

開工建設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

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促進經濟與社會和諧發展,2006年,我市鼓勵企業使用消耗少、效率高、少污染的工藝、設備、能源和原材料,促進清潔生產;推動高污染、高物耗企業進行治理和技術改造,鼓勵企業對工業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鼓勵企事業單位建設中水回用工程;引進清潔能源,開工建設城市天然氣利用工程,推進綜合加氣站項目的前期工作,開展計程車雙燃料改造試點,加強節能、節水、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改造工作。

9、注重城市公共安全建設

完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及其開發利用

我市還將加強防災減災能力的建設,完善城市地下空間規劃及其開發利用;建設島外流域綜合治理、森林防火便道、動物無害化處理場、篔簹湖第二排澇泵站、湖邊水庫排洪工程,加強病險海堤和水庫的加固,增強防災減災能力;完善突發公共事件應急體系,完善城市防災減災預警系統,建設突發公共事件應急指揮平台;編制和完善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害、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處理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10、群眾生活水平提高

逐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

具體措施為:增加就業崗位,幫扶「零就業家庭」和「4050」困難人員實現再就業,將「1+1群」創業培訓和技能培訓延伸到農村;保持醫療費用零增長,逐步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體系,推進放心食品工程,治理餐桌污染;通過石兜水庫擴容、東部供水工程建設、集美大池加深、北引明渠加蓋及蓄水池保護措施這四大工程來確保城市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建設中低收入居民需要的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實施「暢通工程」,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提升交通管理水平。

⑸ 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國住房面積變遷

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60年華一路浩歌

從平房到單元樓,再到小高層、高層

影像記憶

1953年4月建成的工人新村。(廈門日報資料圖)

蓮花新村住宅群一角。(廈門日報資料圖)

我市目前建設的最大社會保障性住房項目——高林居住區。

核心提示

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全市各類房屋面積只有250多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如今廈門每年建成的住房面積在330萬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從平房到單元樓,再到小高層、高層、大型住宅小區,60年來,廈門住房發展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1、遠去的記憶找房子比找對象還難

身為房地產管理處處長的王元,也同樣經歷了住辦公室、住閣樓的歷程

王元,廈門第一任房地產管理處處長(1962年起為房地產管理局),今年已經87歲,講起關於住房的故事,彷彿回到了歷史的長河中。

在王元的記憶中,新中國成立時整個廈門市的房屋建築面積只有250多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不足4平方米。盡管他是從事房地產管理的領導工作,但同樣經歷了住辦公室、住閣樓的歷程。

上世紀60年代,王元夫婦帶著4個小孩先是住在辦公室,隨後住進文淵井8號的一套住房內。「說是一套,其實就是一大間,總共只有18平方米」。為了安置一家六口人,王元對房子進行了最高限度的利用:用2米高的半牆隔成1間12平方米的卧室,其餘6平方米當做客廳。卧室內只能擺兩張床,6個人擠不下,就利用半牆作支撐,用木板鋪成閣樓,讓兩個男孩子爬上去睡覺並放些雜物。當然,廚房、衛生間都得與別人共用。

雖然從1962年起,房管局開始每年蓋一些房子,但因為財力緊張,等著要房子的人遠遠比建成的住房多得多。「找房子比找對象還難,年輕人在辦公室結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王元說。

住辦公室,住閣樓,職工住房由單位自己解決,這樣的情形一直持續到房改。當然,住公房就得交房租,王元回憶那時的房租從幾毛錢到幾塊錢,一般不會超過工資的10%。

2、湖濱一里華僑新村廈門首個商品房項目

一個個華僑新村,見證了廈門住宅建設發展的特殊歷史

一方面是政府組織建設,一方面利用社會力量進行投資。隨著上世紀50年代後期東南亞華僑紛紛送子女回國入學深造,組織華僑投資成為廈門住宅建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從上世紀60年代的華新路華僑新村、南華路華僑新村再到上世紀80年代湖濱一里的華僑新村,一個個華僑新村記錄了廈門住宅建設特別的歷史。

湖濱一里華僑新村,廈門第一個面世的商品房項目。67歲的劉鳳英自1984年住進這里已經20多年了,走進她家,隱約回到上個世紀,地上用的是早期的花瓷磚,牆上掛著她兒時在新加坡拍的黑白照片,還有那早已不能用的早期開關按鈕。

劉鳳英告訴記者,這些房子只有用外幣才能買到,價格在當時也相當昂貴。劉鳳英回憶,當初還沒有湖濱南路,到處都是紅土,每天都要步行到美仁宮菜市場買菜。劉鳳英驚嘆這幾年廈門房屋的變化,房屋建設越來越好,住房條件日益舒適。

3、大規模建設統建房和房改催生廈門住宅建設大發展

每年新建房屋竣工面積都以20%至40%的速度增長,人們的住房條件漸漸改善

工人新村,在王元的記憶中算得上是新中國成立後廈門建的第一個小區,總共有7幢樓,住的幾乎是清一色的勞動模範。盡管現在我們已無法找到原有的建築,但從王元的描述中,依然能感受到工人新村在當時的影響力。

從上世紀80年代起,廈門成為經濟特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廈門開始了大規模的統建房建設歷程,湖濱一里、振興新村、蓮花新村……,每年新建房屋竣工面積都以20%至40%的速度在增長,一個個帶著歷史記憶而且充滿活力的小區陸續建成,人們的住房條件也漸漸改善。

張福平,一位曾經在老市區住了幾十年的老大爺,經過兩次搬家後,如今與女兒住在前埔嶺兜小區。他告訴記者,以前住老市區菜市場附近,空氣不好,房子也不好;現在搬到這里來,既寬敞舒適,小區環境又好,特別適合老人生活。而王元夫婦也早已住進了寬敞舒適的三房兩廳。

前埔南區、前埔北區、金尚小區……上世紀90年代起,一個個更大規模的由政府統一開發建設的小區相繼面世。與此同時,一場轟轟烈烈的房改全面展開,不僅使廈門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也改變了市民的居住環境、品質,以及觀念和價值,成為商品的住房不斷為城市注入新的景觀。數據顯示,現在廈門每年建成的住房面積都在330萬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了30平方米左右。

4、率先全國建設保障房讓百姓吃上安居「定心丸」

按照計劃,廈門在建的2.5萬多套保障性住房將集中在今明兩年交付使用

時間進入2006年,廈門在全國率先實行的社會保障性住房政策,建立起了一個覆蓋全社會的住房保障供應體系。

從去年竣工交付使用的萬景公寓,到今年的觀音山公寓,再到正在辦理交房手續的高林居住區,一個個設計合理、精緻實用的保障性住房小區成為廈門構建和諧社會最有力的註解。按照計劃,廈門在建的2.5萬多套保障性住房將集中在今明兩年交付使用。

保障性住房面積不大,但每一個項目都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每一套住房都堅持做到空間的合理利用。前不久剛剛拿到新房鑰匙的蘇志堅夫婦,再三感慨政府的用心。蘇志堅夫婦申請到的是一套位於高林居住區的兩居室,可以拎包入住的這套保障性住房,每平方米售價只有4300元,遠遠低於市場價。

對不同收入家庭實行不同住房保障政策,今年6月1日起正式實行的《廈門市社會保障性住房管理條例》讓百姓從此吃上「定心丸」。

⑹ 廈門住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怎麼樣

法定代表人:楊賢平
成立日期:2006-06-08
注冊資本:267166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福建省
統一社會信專用代碼:91350200155008613H
經營狀態:存續屬(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房地產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
人員規模:100-500人
企業地址:廈門市湖裡區興隆路39號
經營范圍:1、土地成片開發;2、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及房地產中介服務;3、市政公用基礎設施的開發建設、征地拆遷、工程承包;4、各類商品和技術的進出口,但國家限定公司經營或禁止進出口的商品及技術除外;5、建築安裝與裝飾、設備安裝、倉儲;6、廣告、會展等商務服務;7、成片開發區內項目投資與經營;技術咨詢;對城市公共交通、住宿與餐飲業、醫療衛生、教育行業的投資等;8、金融投資(法律、法規另有規定除外)。

⑺ 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怎麼樣

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是2016-03-18在福建省廈門市湖裡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版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權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廈門市湖裡區金山街道雲頂北路16號308單元A062。

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206MA346LTB0B,企業法人曾平,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對外投資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中建四局廈門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廈門住房建設保障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