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響房價的因素主要是什麼
未來3-5年,影響房價的4個因素
1、國家對房地產的態度發生轉變。眾所周知,房地產剛起步時,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時過境遷,逐漸也暴露了很多問題,比如高杠桿、高負債、擠壓消費和實體發展空間等等。對此,中國社科院在報告《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7:住房,關系國與家》中明確表示,從2018年開始,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開始由正轉負。因此,我們看到,最近三年來,國家三令五申,房住不炒成為了長期定位,而且還提出了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明確要求確保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等等,這些態度的轉變都預示傳統的房地產模式基本宣告結束了。
2、房地產稅逐步落地的預期。過去十多年,持有房產雖然有一定成本,但與房價漲幅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未來3-5年,房產持有成本的增加是大勢所趨,尤其是房地產稅的逐步落地。關於這一點,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顧問俞光遠透露,房地產稅立法小組2018年就已經成立了,當前正在調研,接下來將為立法做准備。試想,在房價不斷趨穩的大趨勢下,利息成本、折舊成本、物業費、取暖費等加起來,持有成本就已經夠高了,再加上房地產稅的出台,買房成本只會越來越高,這意味著利用囤房來短期獲利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3、多種住房方式或將「遍地開花」2017年,國家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對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目前住房總量已經足夠了,但是住房的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所以現代住房制度的核心是完善住房供應體系,主要分為四類: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市場化租賃住房,公共租賃房。截至目前,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等已經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始試點,主要集中在人口較多的北京、深圳、南京、廣州等等。顯而易見,多種住房方式集中推出,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收入群體的住房需求,從而實現住有所居。當然,同時也可以分流商品房市場的需求,從而起到穩定樓市和房價的作用。
4、城鎮化開始進入到下半場。截至2019年底,我國的城鎮化水平超過了60%,進入到下半場。與上半場不同,以前人口流動的方向是從農村向城市,而未來人口流動的主要方向則是從農村、中小城市向都市圈、城市群流動。經濟學家任澤平表示,未來還有2億人口要進城,而其中的80%都將流入城市群中,比如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大灣區、成渝等城市群。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國熱點城市正在放開落戶限制,而且國家也正在探索城市群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此舉無疑將進一步提升城市群的潛力。顯而易見,城市群的壯大,必然會對房地產產生利好,而人口流出、產業乏力的中小城市,房地產幾乎沒有了未來。
這些房產知識我都是在宅貓找房APP上看到的,您也可以下載試試。
㈡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是什麼意思
租售同權的房屋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