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障性住房公租房有什麼區別嗎
保障房包括公租房,廉租房。
保障房——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為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標准、限定價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賃住房構成。這種類型的住房有別於完全由市場形成價格的商品房。
公租房——公共租賃房
指通過政府或政府委託的機構,按照市場租價向中低收入的住房困難家庭提供可租賃的住房,同時,政府對承租家庭按月支付相應標準的租房補貼。其目的是解決家庭收入高於享受廉租房標准而又無力購買經濟適用房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這個概念正好被定格在新出爐的"租賃型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以租代售,可以說是將經濟適用房變成"擴大版的廉租房"。
廉租房是政府或機構擁有,用政府核定的低租金租賃給低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對廉租住房沒有產權,是非產權的保障性住房。
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給城鎮居民中最低收入者。在房價瘋漲、經濟適用房走入困境、百姓居住難的背景下,廉租房便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能成為了低收入家庭住房的"救命草"。
2. 保障性住房體系之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這三種類型有什麼區別
關於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公租房他們三者之間的定義,其實有很多朋友都弄不明白他們有什麼區別,今天,小編來給大家捋一捋。
從這三個名詞的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出,這三種住房形式,均是對我國城鎮居民中暫時買不起房的福利保障性住房。
回遷房就是開發商徵收土地,拆遷戶遭拆遷之後,由開發商在原來動遷的地方為拆遷戶建造的新住房。回遷房建立在開發商已經競拍獲得的土地上,房主可以擁有回遷房的全部產權。
回遷房本質就是商品房,質量上有一定的保證,也不存在五年之後才能進行交易這一說法。
經濟適用房經濟適用房是指根據國家經濟適用住房建設計劃安排建設的住宅。由國家統一下達計劃,用地一般實行行政劃撥的方式,免收土地出讓金,對各種經批準的收費實行減半徵收,出售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按保本微利的原則確定。經濟適用房相對於商品房具有3個顯著特徵:經濟性、保障性、實用性,是具有社會保障性質的商品住宅。經濟適用房供應對象是城市和政府所在地的家庭收入、住房狀況符合規定條件的特定家庭,主要是收入和住房都比較困難的家庭。經濟適用房享受稅收政策,對營業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稅種作了減免。
房改房房改房是1944年國務院發文實行的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產物,現叫做已購公有住房,房改房指的是享受國家房改優惠政策的住宅,它是指職工以家庭為單位,按照國家和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等有關「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政策」的規定,以「標准價」或「成本價」購買已建的共有住房。它的價格不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而是由政府根據實現住房簡單再生產和建立具有社會保障性住房供給體系的原則決定。房改房的銷售對象是有限制的,購買房改房的人只能是承住獨用成套公有住房的居民和符合分配住房條件的職工。
3. 公租房與廉租房的區別是什麼
公共租賃住房是指由國家提供政策支持,各種社會主體通過新建或者其他方式籌集房源、專門面向中低收入群體出租的保障性住房,是一個國家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租賃住房不是歸個人所有,而是由政府或公共機構所有,用低於市場價或者承租者承受起的價格,向新就業職工出租,包括一些新的大學畢業生,還有一些從外地遷移到城市工作的群體。
申請公共租賃住房,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在本地無住房或者住房面積低於規定標准;
(二)收入、財產低於規定標准;
(三)申請人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在本地穩定就業達到規定年限。
具體條件由直轄市和市、縣級人民政府住房保障主管部門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確定,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並向社會公布。
廉租房是指政府以租金補貼或實物配租的方式,向符合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且住房困難的家庭提供社會保障性質的住房。廉租房的分配形式以租金補貼為主,實物配租和租金減免為輔。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的《關於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的通知》的規定,從2014年起,各地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並軌後統稱為公共租賃住房。
申請條件:
1、申請人具有5年以上當地城市常住戶口;
2、申請人必須是當地民政部門認定的低收入家庭或最低收入家庭;
3、申請人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在15平方米以下且家庭住房總建築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下;
4、申請家庭成員之間有法定的贍養、扶養或撫養關系,並一起共同生活的;
5、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經當地房管部門確認他處沒有住房的。
簡單來說,公租房一般是政府機關單位、教師這樣的職業穩定一些的人群。廉租房的申請人群一般是城市的低收入人群。
4. 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的區別是什麼哪個更好一些一般大家
廉租房、公租房、經濟適用房統稱保障性住房,廉租房和公租房不能買賣,經適房到一定年限可買賣。我們這里硬體要求就是申請人無房無車,至於你能申請幾類就要看你工資收入標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