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廣東省肇慶市建築設計院怎麼樣
廣東省建科建築設計院、為綜合性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建科設計院成立於1962年,是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的下屬單位,擁有建築設計甲級、工程勘察甲級、城市規劃編制甲級、咨詢甲級、水土保護甲級等資質,通過了ISO9001:2000國際標准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及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擁有一支技術素質高、專業配套齊全、技術裝備先進、經驗豐富而精乾的設計隊伍。專業技術人員200餘人;高級職稱49人;一級注冊建築師16人;一級注冊結構師20人;水、電、空各項專業配套設備齊全,綜合實力雄厚。多年來執行全面質量管理,在質量保證體系方面有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機構介紹: 與建科設計院相關設立的科研機構有:廣東省亞熱帶建築技術公共實驗室、廣東省建築工程新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岩土工程碩士點。建科設計院一貫以「創新發展、服務社會」為使命,科技和設計工作得到穩步發展,在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知識產權、科技人才、經濟效益等方面都上了一個新台階。 改革開放以來,共完成近百項科研課題,取得40餘薦科研成果;近年來,獲得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0餘項,專利權3項,軟體著作權2項,主編、參編國家、行業及地方標准近30項,是國家《住宅設計規范》、《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主要參編單位。並獲得多項省、市級優秀設計獎。
『貳』 "近年來肇慶端州城區道路規劃"的信息有哪些
過去的2004年裡,肇慶市民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
端州,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歷史文化與美侖美奐的現代氣息水乳交融,她所煥發出來的青春魅力,讓每一個肇慶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愜意,格外自豪。
外地遊客進入肇慶,總是首先要為肇慶的市容市貌發出由衷的贊嘆。沿著端州大道前行,寬敞的八車道柏油路面呈流線型貫穿市區,各種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先進完善。街道兩側,綠樹成蔭,經過統一美化亮化工程後的沿街樓宇清新亮麗。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潔,到處燈光通明。經過拓寬改造的建設路、天寧路,霓虹閃爍,繁花錦簇。全線開通的宋城西路,將宋城牆北側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現在遊人面前,使原來的古城牆更加壯觀,更賦予魅力。我們走近風景如畫的星湖牌坊極目遠望,五光十色的燈飾,將美麗的星湖映襯得繽紛異彩,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八方賓客,紛至沓來。
「三個最適宜」引起強烈共鳴
在肇慶市民十分關注的中共肇慶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報告中提出,實現肇慶新發展,必須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構築體制新平台、構築科技新平台、構築城市化新平台。在構築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南連東擴」的規劃和建設,加快構築一江兩岸、超百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大城市,把肇慶建設成為最適宜旅遊的花園式風景城市、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山水城市、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城市。
在中共肇慶市委九屆三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闡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投資,這是改善投資環境營造發展載體的客觀要求,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育新一輪增長動力的重大舉措。必須進一步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
「謀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肇慶人民進入了一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階段。
采訪肇慶市民,談起城市變化,老百姓們對「三個最適宜」津津樂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群眾對「三個最適宜」的強烈認同,對肇慶美好明天的無比憧憬。
離休老幹部標叔的一席話,說出了肇慶市民的心聲: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和良好的先決條件。然而,由於長期缺乏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綜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現在道路破舊,街道狹窄,路燈不明,城市應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現,旅遊業該旺不旺,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難以發揮。「三個最適宜」,以科學發展觀明確了肇慶城市今後的發展方向。
我們乘坐計程車外出采訪,20多歲的司機將車子開得又快又穩,我們稱贊司機技術好,司機說:「不是我技術好,是路好,全城幾乎都是這樣平坦的柏油路,駕車行駛在這樣的路上,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一名交警告訴我們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區街道寬闊了,漂亮了,汽車、摩托車駕駛員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不但交通事故減少了,偶爾處理一些交通肇事,當事人的相互禮讓,溫和文雅有時讓交警也頗感意外。
或許就是這樣一種道理,人在改造環境,美好環境同樣反過來也改變影響著城市裡的每一位公民,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形象。
市政建設投入10個億
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動。
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設的資金高達10億元,這在肇慶歷史上前所未有!
市政管理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2004年肇慶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真正做到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城區的道路改造和路燈工程建設包括原來路基病害處理,路面的攤鋪,路燈的造型,燈距的設置,綠化樹種的選定都會同有關專家、學者反復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論證,並徵求廣大市民的詳細意見。
2004年,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設路部分路段、寶月路、工農路、人民路、康樂北路、城中路等11條道路瀝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寬和鋪設,17條路段的綠化補植,一年內改造整治城區道路路面達23項,新建綠地3萬多平方米,天寧路、建設三路、端州路等城區一些主要路段還增設了園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綠化品位。
針對城區的一些內街巷道燈不明和有路無燈的現象,市政管理局還相繼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寧南路、康樂中路、豪居路等22條有路無燈的新路燈安裝。對蓓蕾路、古塔路等38條路段的舊路燈和古塔中路、工農北路等9處道路交叉口的高桿燈進行了重新改造,對華僑大廈樓頂、閱江樓、崇禧塔等重點燈飾工程進行了彩燈改造,凸顯醒目的外形。修鋪靚道路路通,華燈璀璨不夜天。
為改善肇慶環境,我市對一些道路兩旁的建築物進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這在城區還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體負責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對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長達9公里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美化和燈飾工程,使這些路段兩旁的建築物煥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慶城區的環境質量。
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百姓看在眼裡,甜在心頭。從去年9月開始,市政府繼續開展對建設路、康樂中路實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鋪1100戶的防盜網。市政局有關方面的負責感慨地告訴我們,市政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盜網和臨時建築物,施工單位事先把各種困難都考慮到了,沒想到工程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廣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許多市民說:「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切實為市民辦好事、辦實事,我們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們相信政府,有什麼需要配合的盡管吩咐。」
在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下,居民住戶防盜網和一些臨時建築物的拆除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便順利完成。肇慶新一屆黨委、政府真誠為民,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更感動了肇慶人民,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發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賴,如水乳交融。
見證宋代城牆「大突圍」
浩浩西江,滾滾東流,哺育了中華奇葩的嶺南文化。肇慶是嶺南土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其中古建築宋代城牆,就是肇慶最具意義的古建築文化標志性之一。
多少年來,肇慶市民一直希望能夠打通宋城西路,將古代宋城牆北側全部開發出來,為肇慶城區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幫助市民完成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心願。
肇慶市民記住了這一時刻。2004年5月5日,伴隨著宋城西路的全線開通,古代宋城牆北側建築全面驚現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風采依然。
肇慶市民對宋代古城牆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記載,宋城牆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宋代古城牆歷史上曾經有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的位置始終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近年來,肇慶市政府為保護名城的標志性建築,曾多次撥專款搶修北段城牆,恢復了「朝天門」、墩台和雉堞,並重建了披雲樓,使肇慶古城牆得以重現。但宋城牆除了北側一段,四周仍處在後世建築的包圍之中。如何使城牆擺脫包圍,恢復本來面目?按照廣大市民的意願,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將開通宋城西路,進一步開發宋城牆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開通和宋城牆的建設要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惜代價,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間,市主要領導們又多次親臨現場,就一些具體問題召集有關部門進行現場辦公,保證了施工進程。
宋城西路的建設,為2004年肇慶城市建設寫下了輝煌的一筆。開通後的宋城西路平坦寬敞,綠樹成行,繁花似錦。兩旁的路燈也獨具特色,不但選擇了古樸現代相結合的華貴造型,而且特意加強了燈柱的密度,市民和遊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觀賞到古城牆的雄姿和壯美,成為肇慶現代旅遊開發與歷史文化挖掘的新亮點,光彩奪目。
『叄』 肇慶(端州)的智慧城市規劃應如何凸顯特色
去肇慶吧問
『肆』 肇慶新區的詳情
一、規劃建設肇慶新區,是肇慶市委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以肇慶新區引領新型城市化,將我市建設成為能夠代表珠三角科學發展成果的理想城市的重大舉措。規劃建設肇慶新區,以引領肇慶城市化進程,這是今年9月市委常委會議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二、肇慶新區以鼎湖為主體,是一個隨著城市發展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的動態區域概念。目前,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正在開展《肇慶新區概念規劃》的編制工作,其主要任務是研究確定肇慶新區及協調區范圍、空間拓展時序、用地布局建議、發展模式建議等。是否將市級行政中心東移至肇慶新區(鼎湖),仍要待規劃方案編制完成並經市委研究確定後,才有定論。
三、以鼎湖為主體規劃建設肇慶新區,是市委充分意識到鼎湖在區位、生態、交通和土地方面的發展潛力與機遇,這意味著未來肇慶城市規劃建設、城市東擴和肇慶新區建設重點在鼎湖,意味著發展資源配置重點在鼎湖;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端州,也不意味著端州區將被邊緣化。一定時期內,端州區仍將發揮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體育、商業中心的作用。
2012年3月21日至3月22日,肇慶新區管委會(黨工委)成立儀式暨全體幹部工作會議舉行,標志著肇慶新區建設開啟新紀元。
2012年10月11日,廣東省省政府省長朱小丹主持常務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廣東肇慶新區發展總體規劃(2012-2030年)》,肇慶新區已成為廣東省重點發展區域。
2012年10月27日,在第十屆「肇慶金秋」經貿洽談會上,肇慶新區在新辦公樓前隆重舉行了揭牌儀式,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省政協副主席唐國忠,市委書記徐萍華、市長郭鋒等市四套班子領導出席儀式。隨著萬眾矚目的肇慶新區正式掛牌,肇慶「兩區引領兩化」戰略正式步入實質性操作階段。
肇慶新區規劃面積115平方公里、協調區總用地面積585平方公里。規劃到2030年建設用地控制在6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達到60萬,開發強度控制在50%左右。本規劃區域范圍包括肇慶市鼎湖區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以西的蓮花鎮、永安鎮、鳳凰鎮、廣利街道、桂城街道轄區內的部分行政區域和周邊相關區域,規劃區面積115平方公里。
『伍』 端州城區規劃存在問題
過去的2004年裡,肇慶市民談論最多的一個話題,就是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端州,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歷史文化與美侖美奐的現代氣息水乳交融,她所煥發出來的青春魅力,讓每一個肇慶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愜意,格外自豪。外地遊客進入肇慶,總是首先要為肇慶的市容市貌發出由衷的贊嘆。沿著端州大道前行,寬敞的八車道柏油路面呈流線型貫穿市區,各種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先進完善。街道兩側,綠樹成蔭,經過統一美化亮化工程後的沿街樓宇清新亮麗。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潔,到處燈光通明。經過拓寬改造的建設路、天寧路,霓虹閃爍,繁花錦簇。全線開通的宋城西路,將宋城牆北側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現在遊人面前,使原來的古城牆更加壯觀,更賦予魅力。我們走近風景如畫的星湖牌坊極目遠望,五光十色的燈飾,將美麗的星湖映襯得繽紛異彩,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八方賓客,紛至沓來。「三個最適宜」引起強烈共鳴在肇慶市民十分關注的中共肇慶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報告中提出,實現肇慶新發展,必須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構築體制新平台、構築科技新平台、構築城市化新平台。在構築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南連東擴」的規劃和建設,加快構築一江兩岸、超百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大城市,把肇慶建設成為最適宜旅遊的花園式風景城市、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山水城市、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城市。在中共肇慶市委九屆三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闡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投資,這是改善投資環境營造發展載體的客觀要求,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育新一輪增長動力的重大舉措。必須進一步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謀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肇慶人民進入了一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階段。采訪肇慶市民,談起城市變化,老百姓們對「三個最適宜」津津樂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群眾對「三個最適宜」的強烈認同,對肇慶美好明天的無比憧憬。離休老幹部標叔的一席話,說出了肇慶市民的心聲: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和良好的先決條件。然而,由於長期缺乏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綜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現在道路破舊,街道狹窄,路燈不明,城市應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現,旅遊業該旺不旺,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難以發揮。「三個最適宜」,以科學發展觀明確了肇慶城市今後的發展方向。我們乘坐計程車外出采訪,20多歲的司機將車子開得又快又穩,我們稱贊司機技術好,司機說:「不是我技術好,是路好,全城幾乎都是這樣平坦的柏油路,駕車行駛在這樣的路上,簡直就是一種享受!」一名交警告訴我們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區街道寬闊了,漂亮了,汽車、摩托車駕駛員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不但交通事故減少了,偶爾處理一些交通肇事,當事人的相互禮讓,溫和文雅有時讓交警也頗感意外。或許就是這樣一種道理,人在改造環境,美好環境同樣反過來也改變影響著城市裡的每一位公民,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形象。市政建設投入10個億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動。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設的資金高達10億元,這在肇慶歷史上前所未有!市政管理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2004年肇慶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真正做到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城區的道路改造和路燈工程建設包括原來路基病害處理,路面的攤鋪,路燈的造型,燈距的設置,綠化樹種的選定都會同有關專家、學者反復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論證,並徵求廣大市民的詳細意見。2004年,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設路部分路段、寶月路、工農路、人民路、康樂北路、城中路等11條道路瀝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寬和鋪設,17條路段的綠化補植,一年內改造整治城區道路路面達23項,新建綠地3萬多平方米,天寧路、建設三路、端州路等城區一些主要路段還增設了園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綠化品位。針對城區的一些內街巷道燈不明和有路無燈的現象,市政管理局還相繼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寧南路、康樂中路、豪居路等22條有路無燈的新路燈安裝。對蓓蕾路、古塔路等38條路段的舊路燈和古塔中路、工農北路等9處道路交叉口的高桿燈進行了重新改造,對華僑大廈樓頂、閱江樓、崇禧塔等重點燈飾工程進行了彩燈改造,凸顯醒目的外形。修鋪靚道路路通,華燈璀璨不夜天。為改善肇慶環境,我市對一些道路兩旁的建築物進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這在城區還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體負責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對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長達9公里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美化和燈飾工程,使這些路段兩旁的建築物煥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慶城區的環境質量。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百姓看在眼裡,甜在心頭。從去年9月開始,市政府繼續開展對建設路、康樂中路實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鋪1100戶的防盜網。市政局有關方面的負責感慨地告訴我們,市政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盜網和臨時建築物,施工單位事先把各種困難都考慮到了,沒想到工程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廣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許多市民說:「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切實為市民好事、實事,我們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們相信政府,有什麼需要配合的盡管吩咐。」在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下,居民住戶防盜網和一些臨時建築物的拆除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便順利完成。肇慶新一屆黨委、政府真誠為民,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更感動了肇慶人民,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發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賴,如水乳交融。見證宋代城牆「大突圍」浩浩西江,滾滾東流,哺育了中華奇葩的嶺南文化。肇慶是嶺南土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其中古建築宋代城牆,就是肇慶最具意義的古建築文化標志性之一。多少年來,肇慶市民一直希望能夠打通宋城西路,將古代宋城牆北側全部開發出來,為肇慶城區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幫助市民完成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心願。肇慶市民記住了這一時刻。2004年5月5日,伴隨著宋城西路的全線開通,古代宋城牆北側建築全面驚現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風采依然。肇慶市民對宋代古城牆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記載,宋城牆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宋代古城牆歷史上曾經有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的位置始終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近年來,肇慶市政府為保護名城的標志性建築,曾多次撥專款搶修北段城牆,恢復了「朝天門」、墩台和雉堞,並重建了披雲樓,使肇慶古城牆得以重現。但宋城牆除了北側一段,四周仍處在後世建築的包圍之中。如何使城牆擺脫包圍,恢復本來面目?按照廣大市民的意願,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將開通宋城西路,進一步開發宋城牆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開通和宋城牆的建設要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惜代價,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間,市主要領導們又多次親臨現場,就一些具體問題召集有關部門進行現場公,保證了施工進程。宋城西路的建設,為2004年肇慶城市建設寫下了輝煌的一筆。開通後的宋城西路平坦寬敞,綠樹成行,繁花似錦。兩旁的路燈也獨具特色,不但選擇了古樸現代相結合的華貴造型,而且特意加強了燈柱的密度,市民和遊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觀賞到古城牆的雄姿和壯美,成為肇慶現代旅遊開發與歷史文化挖掘的新亮點,光彩奪目。
『陸』 規劃局是按照什麼來改變原來的規劃
就是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
端州,這座千年古城,沉厚凝重的歷史文化與美侖美奐的現代氣息水乳交融,她所煥發出來的青春魅力,讓每一個肇慶人都感到格外舒心,格外愜意,格外自豪。
外地遊客進入肇慶,總是首先要為肇慶的市容市貌發出由衷的贊嘆。沿著端州大道前行,寬敞的八車道柏油路面呈流線型貫穿市區,各種城市道路交通設施先進完善。街道兩側,綠樹成蔭,經過統一美化亮化工程後的沿街樓宇清新亮麗。漫步徜徉在夜色中的大街小巷,街道平坦整潔,到處燈光通明。經過拓寬改造的建設路、天寧路,霓虹閃爍,繁花錦簇。全線開通的宋城西路,將宋城牆北側的巍峨雄姿全部展現在遊人面前,使原來的古城牆更加壯觀,更賦予魅力。我們走近風景如畫的星湖牌坊極目遠望,五光十色的燈飾,將美麗的星湖映襯得繽紛異彩,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八方賓客,紛至沓來。
「三個最適宜」引起強烈共鳴
在肇慶市民十分關注的中共肇慶市第九次黨代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報告中提出,實現肇慶新發展,必須夯實發展基礎,加快構築體制新平台、構築科技新平台、構築城市化新平台。在構築城市化新平台方面,要樹立經營城市理念,加快推進中心城市建設。積極實施「南連東擴」的規劃和建設,加快構築一江兩岸、超百萬人口的區域中心大城市,把肇慶建設成為最適宜旅遊的花園式風景城市、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山水城市、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工業城市。
在中共肇慶市委九屆三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林雄在闡述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時再一次提出,要大力推進城市化進程,加大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體的投資,這是改善投資環境營造發展載體的客觀要求,促進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必然選擇,培育新一輪增長動力的重大舉措。必須進一步強化經營城市的理念,增強城市承載能力,實現城市經營和城市發展的良性互動。
「謀全局以治一域」,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肇慶人民進入了一個「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新階段。
采訪肇慶市民,談起城市變化,老百姓們對「三個最適宜」津津樂道,讓我們深深感受到群眾對「三個最適宜」的強烈認同,對肇慶美好明天的無比憧憬。
離休老幹部標叔的一席話,說出了肇慶市民的心聲:肇慶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文明城市,發展旅遊產業具有很大的潛力和良好的先決條件。然而,由於長期缺乏經營城市的理念,整座城市綜合功能低下,突出表現在道路破舊,街道狹窄,路燈不明,城市應有的特色和魅力不能凸現,旅遊業該旺不旺,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也難以發揮。「三個最適宜」,以科學發展觀明確了肇慶城市今後的發展方向。
我們乘坐計程車外出采訪,20多歲的司機將車子開得又快又穩,我們稱贊司機技術好,司機說:「不是我技術好,是路好,全城幾乎都是這樣平坦的柏油路,駕車行駛在這樣的路上,簡直就是一種享受!」
一名交警告訴我們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如今城區街道寬闊了,漂亮了,汽車、摩托車駕駛員遵守交通秩序的意識也在明顯提高,不但交通事故減少了,偶爾處理一些交通肇事,當事人的相互禮讓,溫和文雅有時讓交警也頗感意外。
或許就是這樣一種道理,人在改造環境,美好環境同樣反過來也改變影響著城市裡的每一位公民,提升著這座城市的形象。
市政建設投入10個億
有什麼樣的指導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動。
2004年,市委、市政府投入城市建設的資金高達10億元,這在肇慶歷史上前所未有!
市政管理局的負責人告訴我們,2004年肇慶大規模城市改造建設,真正做到了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城區的道路改造和路燈工程建設包括原來路基病害處理,路面的攤鋪,路燈的造型,燈距的設置,綠化樹種的選定都會同有關專家、學者反復進行了可行性分析論證,並徵求廣大市民的詳細意見。
2004年,僅市政管理局就完成了包括建設路部分路段、寶月路、工農路、人民路、康樂北路、城中路等11條道路瀝青砼路面的重新拓寬和鋪設,17條路段的綠化補植,一年內改造整治城區道路路面達23項,新建綠地3萬多平方米,天寧路、建設三路、端州路等城區一些主要路段還增設了園林小景,提高了城市綠化品位。
針對城區的一些內街巷道燈不明和有路無燈的現象,市政管理局還相繼完成了包括芙蓉路、天寧南路、康樂中路、豪居路等22條有路無燈的新路燈安裝。對蓓蕾路、古塔路等38條路段的舊路燈和古塔中路、工農北路等9處道路交叉口的高桿燈進行了重新改造,對華僑大廈樓頂、閱江樓、崇禧塔等重點燈飾工程進行了彩燈改造,凸顯醒目的外形。修鋪靚道路路通,華燈璀璨不夜天。
為改善肇慶環境,我市對一些道路兩旁的建築物進行了「穿衣戴帽」美化亮化,這在城區還是首次。2004年4月到7月,具體負責施工的市政管理局完成了對端州二路至端州七路長達9公里街道兩旁建築物的美化和燈飾工程,使這些路段兩旁的建築物煥然一新,有效地提升了肇慶城區的環境質量。
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百姓看在眼裡,甜在心頭。從去年9月開始,市政府繼續開展對建設路、康樂中路實施美化亮化工程,首先需要拆除沿街住宅、商鋪1100戶的防盜網。市政局有關方面的負責感慨地告訴我們,市政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工程需要拆除大量的防盜網和臨時建築物,施工單位事先把各種困難都考慮到了,沒想到工程進展出乎意料的順利,廣大市民都非常配合,許多市民說:「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切實為市民辦好事、辦實事,我們這座城市越建越漂亮,我們相信政府,有什麼需要配合的盡管吩咐。」
在廣大市民的積極配合下,居民住戶防盜網和一些臨時建築物的拆除只用了1個月的時間便順利完成。肇慶新一屆黨委、政府真誠為民,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更感動了肇慶人民,政府和群眾之間的融洽和默契在城市的發展中迅速提升。相互支持,相互依賴,如水乳交融。
見證宋代城牆「大突圍」
浩浩西江,滾滾東流,哺育了中華奇葩的嶺南文化。肇慶是嶺南土著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其中古建築宋代城牆,就是肇慶最具意義的古建築文化標志性之一。
多少年來,肇慶市民一直希望能夠打通宋城西路,將古代宋城牆北側全部開發出來,為肇慶城區增光添色。2004年,新一屆肇慶市委、市政府幫助市民完成了這個夢寐以求的心願。
肇慶市民記住了這一時刻。2004年5月5日,伴隨著宋城西路的全線開通,古代宋城牆北側建築全面驚現世人面前,巍峨雄姿,風采依然。
肇慶市民對宋代古城牆素有深厚的感情。史料記載,宋城牆始為土城牆,宋政和三年?穴公元1113年?雪將土城擴大,並築為磚城。宋代古城牆歷史上曾經有過20多次修葺,但城牆和城門的位置始終未改,宋代始建的城牆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近年來,肇慶市政府為保護名城的標志性建築,曾多次撥專款搶修北段城牆,恢復了「朝天門」、墩台和雉堞,並重建了披雲樓,使肇慶古城牆得以重現。但宋城牆除了北側一段,四周仍處在後世建築的包圍之中。如何使城牆擺脫包圍,恢復本來面目?按照廣大市民的意願,新一屆市委、市政府將開通宋城西路,進一步開發宋城牆擺上了重要議事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指示,宋城西路的開通和宋城牆的建設要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惜代價,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高質量完成。工程施工期間,市主要領導們又多次親臨現場,就一些具體問題召集有關部門進行現場辦公,保證了施工進程。
宋城西路的建設,為2004年肇慶城市建設寫下了輝煌的一筆。開通後的宋城西路平坦寬敞,綠樹成行,繁花似錦。兩旁的路燈也獨具特色,不但選擇了古樸現代相結合的華貴造型,而且特意加強了燈柱的密度,市民和遊客在夜晚也可以清楚地觀賞到古城牆的雄姿和壯美,成為肇慶現代旅遊開發與歷史文化挖掘的新亮點,光彩奪目。
『柒』 肇慶市國土資源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國土資源局共設10個職能科(室):
(一)辦公室(與機關黨委辦合署)
組織協調局機關的日常工作,負責重要文件的起草以及審核、會議組織、文電處理、機要檔案、政務信息、綜合調研、黨務、紀檢、監察、宣傳、車輛管理、保密、保衛、接待、武裝和後勤管理工作;負責國土資源管理法規、政策的宣傳;指導本系統國土資源檔案管理工作。
(二)人事科
負責局機關和轄區內國土資源分局、國土資源所及直屬單位的幹部人事管理工作;負責縣(市)國土資源局領導班子成員考察任免的日常工作;負責局機關、轄區內國土資源分局、國土資源所的勞動工資、離退休幹部管理、工會、共青團、計劃生育、婦女、教育、培訓、出訪、職稱申報評聘等工作,並指導直屬單位開展上述工作。
(三)財務科
組織擬訂有關財務管理辦法,對局機關及直屬單位財務、國有資產進行監督管理;負責對財政撥款和行政事業性收費的財務管理工作;負責編制和實施經費收支預算、決算有關工作;負責國家和省規定國土資源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及其他收費的徵收和使用管理;負責礦產資源補償費、采礦權使用費和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保證金的征管工作。
(四)土地規劃與耕地保護科
負責編制全市及區域性國土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導和審核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參與報省和市人民政府審查或審批的城市總體規劃的審核;組織實施市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規劃實施進行監督管理;會同有關部門制訂和實施基本農田保護措施;擬訂未利用土地開發、土地整理、土地復墾和耕地開發規劃;參與建設項目選址和可行性論證;負責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負責編制和審核農用地轉用、耕地補充方案,負責新開墾耕地的驗收管理;指導和負責土地用途管制;負責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工作。
(五)土地利用管理科
負責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租賃、抵押、作價出資、交易的審核和監督管理,對土地市場實施監督管理;規范地產市場及其交易行為;負責編制和審核建設項目用地征地方案、供地方案和劃撥土地使用權處置方案;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建設用地計劃,參與建設項目選址定點和可行性論證,協商征地和組織簽訂征地協議;負責法律規定收回的土地使用權和閑置土地的管理工作;負責指導農村集體非農土地使用權的流轉管理;擬訂地價政策,指導土地定級和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的制定與公布工作;負責土地評估機構的管理和評估資質的初審工作,以及縣級基準地價評估成果的驗收工作;負責建設用地的報批工作,審核、發布建設用地信息。
(六)地籍管理科(掛市人民政府調處土地糾紛辦公室牌子)
負責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動態監測、地籍權屬調查、變更調查和土地統計;負責土地登記、發證工作,辦理土地使用權租賃、變更和抵押登記,對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實施監督管理;負責調處土地權屬糾紛案件。
(七)礦產資源管理科
負責編制和組織實施礦產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規劃;承擔礦產資源儲量登記、統計;依法進行采礦權的登記、授予、變更、注銷管理工作;調處采礦權的爭議和糾紛;負責對礦山企業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情況進行年度檢查和統計年報工作;負責砂石粘土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工作;負責市、縣(市)發證采礦權評估結果的認可工作。依法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實施監督管理。
(八)地質勘查與環境科(加掛市地質環境監測站牌子)
負責貫徹執行國家有關地質勘查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制定相關的管理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監督管理轄區內地質勘查行為;組織地質礦產、地質遺跡和地質災害調查,參與調處礦產資源勘查爭議和糾紛;組織編制全市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規劃;組織指導地質災害、地質遺跡、礦山生態環境、地下水等地質環境的動態監測、評價和預報工作;監督檢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承擔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備案;負責組織轄區內地質遺跡保護區的上報、評審和管理工作。
(九)測繪管理科
負責測繪行業管理;對經營性測繪工程進行監督和管理,審核測繪單位資質、處理測繪糾紛;監督執行國家測繪技術規范和質量管理規定;管理全市土地測量控制系統和市基礎地理信息系統;負責維護和管理本市轄區的測量標志;協助民政部門勘定行政區域界線在地圖上標繪所屬縣(區)轄區地界線;管理測繪成果質量和地圖編制出版工作;審查公開出版和展示的地圖。
(十)執法監察科(掛肇慶市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牌子)
負責市國土資源規范性文件的起草;負責國土資源行政案件的復議和應訴,組織、協調依法行政工作;監督檢查國土資源管理法規和政策的貫徹執行情況;監督非農建設用地控制和農田保護的實施;監督檢查國土資源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情況;組織開展對土地利用規劃、礦產資源規劃、地質環境規劃、農地轉用、土地稈用、土地和礦產資源資產處置、土地及礦業權交易和測繪、地圖市場行為的監督檢查;負責土地、礦產、測繪管理的動態巡查;配合有關部門和司法機關依法查處土地、礦產、測繪違法案件;負責國土資源信訪工作;負責全市范圍內的土地使用、礦產資源開發的巡查監察,及時發現和制止違法用地、非法轉讓土地、非法采(探)礦行為。
『捌』 端州區城市規劃布局
端州區,廣東省肇慶市市轄區,位於廣東省中部偏西,西江中下游回北岸,屬於珠江三角洲經濟答區范圍,是肇慶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南臨西江,北靠北嶺山,東鄰鼎湖山,西與高要市小湘鎮接壤。處於東經112°23′至34′,北緯23°2′至11′之間。
端州,有2000多年的建城歷史,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風景旅遊城市,其中星湖風景名勝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十大文明景區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