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一化三到改革開放如何理解
「一化三改」的總路線,其實質和主要任務是實現國家工業化,而為了實現國家工業化,就必須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全面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按照總路線的要求,黨從1953年起,在大力推進工業化建設的同時,開展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改造的主要任務是:把資本主義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為全民所有制,把以農民和手工業者個體勞動為基礎的私人所有制改造成為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
「一化」就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這是主體;「三改」即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方面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工業,使我國由落後的農業國逐步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使社會主義工業成為整個國民經濟的有決定意義的領導力量;
另一方面,要求把農民手工業者的個體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把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改造為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進一步解放生產力,支持和推動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一化」和「三改」互相聯系互相制約,互相促進,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辨證統一。因此,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是一條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並舉的總路線。
(1)浦東新區農村住房管理辦法擴展閱讀
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際上就是農業的合作化。1953年,中共中央先後作出兩個關於農業合作化的決議,規定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中國農村的合作化,就是在這兩個決議的指導下開始的。
到1956年底,農業社會主義改造在經歷了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三個階段後基本完成,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達96.3%。中國農村在發展穩定的氣氛中完成了幾千年的分散個體勞動向集體所有、集體經營的歷史性轉變。
在推進農業合作化的同時,從1953年11月開始至1956年底,黨採取「積極領導、穩步前進」的方針,以生產合作小組、供銷合作社、生產合作社等形式,從供銷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對手工業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全國90%以上的手工業者加入了合作社。
B. 浦東新區農村住房在什麼情況下可以提前安置
要提前安置,需要當地會規劃拆遷,有拆遷計劃的話,會有相關部門找到你家跟你溝通,如果你能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那麼肯定很快就會提前安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