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規劃布局
南昌臨空經濟區地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核心區域。建設南昌臨空經濟區,有利於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加快把南昌打造成為帶動全省發展的核心增長極,有利於促進南昌、九江兩市城市共建融合和產業互補對接,推動昌九一體化發展。
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空間如何布局?10年間發展目標如何?入區發展企業將獲得哪些政策支持?目前臨空經濟區招商、建設進展如何?……昨日下午,江西省發改委、南昌市人民政府聯合召開「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正式對外公布《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首次揭開223平方公里臨空經濟區規劃的神秘面紗,並就上述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公眾釋疑解惑。
總體布局三大區域
根據《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臨空經濟區以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及周邊服務區為核心,包括桑海經開區,新建縣樵舍鎮、樂化鎮、金橋鄉的部分區域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總共約223平方公里。
臨空經濟區總體格局為空港樞紐區、集聚發展區和臨空輻射區。空港樞紐區包括昌北機場周邊約23平方公里范圍(機場區佔地13.3平方公里,機場周邊直接關聯產業與服務區9.9平方公里);集聚發展區總面積約為200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桑海經開區的58平方公里,新建縣樵舍鎮的68平方公里、樂化鎮的23平方公里、金橋鄉的22平方公里,南昌經開區的白水湖管理處、冠山管理處29平方公里;臨空輻射區主要向南昌市新建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九江市永修縣等周邊區域輻射拓展。
規劃體系初步形成
新規明確了臨空經濟區戰略定位為:中部地區重要航空樞紐和對外開放門戶;長江中游高端產業集聚區和綠色智慧空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先導區和改革創新示範區;昌九一體化發展的戰略支點和強力引擎。
為此,在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動下,按照「統籌規劃、分區啟動、同步招商、早見成效」的思路,南昌臨空經濟區以10平方公里產業核心區建設為引爆點,聚焦政策和資源,通過短短幾個月的奮力拚搏,在昔日的荒山荒漠上,一座現代化的產業園區已初具雛形,各項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據悉,根據省政府批復的《南昌臨空經濟區發展規劃(2014-2025年)》,南昌市已經起草了《南昌臨空經濟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和責任體系,市委、市政府討論後將立即組織實施。同時,即將啟動《南昌臨空經濟區土地利用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規劃》、《南昌臨空經濟區產業發展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
明年昌北機場旅客吞吐量將達1000萬人次
「發展目標分階段制定,每五年一次『裂變』。」相關人士介紹說,到201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0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80億元;到2020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1500萬人次,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300億元,初步形成臨空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到2025年,昌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到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達到30萬噸;臨空經濟區實現生產總值1000億元,集聚人口100萬人。
未來,南昌將建成國內大型客運航空樞紐和中部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臨空產業體系,臨空經濟區基本成型。
功能布局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
構建「一心、一廊、兩軸、兩區」,形成向鄱陽湖扇形敞開式的功能布局。
一心:以昌北國際機場為核心,重點建設航空客貨樞紐、多式聯運設施和客運換乘中心,形成多功能立體交通樞紐。
一廊:沿梅嶺-溪霞水庫-白馬廟休閑旅遊中心-象山森林公園-南磯山濕地候鳥觀景區-環鄱陽湖西側生態旅遊帶,形成一條西南至東北的弧形生態屏障,打造集生態保護和休閑旅遊於一體的生態廊道。
兩軸:沿昌九高速公路、昌九城際鐵路以及昌九大道形成昌九城市發展軸;沿贛江依託港口形成贛江黃金水道發展軸。
兩區:先進製造業集聚區,包括生物醫葯產業園、電子信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等,重點發展臨空型先進製造業;產城融合區,包括機場周邊和桑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城鎮化區域,重點發展物流基地、總部基地、商務基地、休閑基地和配套基地等。
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
據悉,《規劃》制定的政策措施涉及體制機制創新、航線航班發展、產業發展引導、擴大開放合作、保障建設用地等各個方面。
體制機制創新方面,支持組建精簡統一高效的開發建設管理機構,推行企業化運作和管理;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做法,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支持開展環評、能評試點等;航線航班發展方面,省、市財政共同出資設立航空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航線航班發展,鼓勵培育機場航空口岸和開辟客貨運新航線航班。
產業發展引導方面的政策尤為值得關注。「對進入臨空經濟區的重大項目,優先列入省重大項目調度,在專項資金安排上給予特殊扶持。」據相關人士介紹,南昌臨空經濟區將建立臨空產業投資項目庫,明確准入條件,重點引入符合臨空產業發展導向、帶動性和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研究設立創業投資基金,重點支持高科技、產品新、成長快的創業投資企業等。
另外,將爭取盡快批復設立綜合保稅區;落戶的省外高新技術企業,可申請減按15%優惠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頒發我省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省、市政府還將保障建設用地,統籌安排臨空經濟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切塊保障臨空經濟區內重大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形成「航、鐵、公、水」四位一體交通運輸優勢
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位於臨空經濟區最核心區域內,湖濱北路、小微大道、建業大道、瓜洲圩堤圍繞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南片區的環形路網已全面貫通、對接;對小微工業園福銀高速以北7平方公里內的主要路網進行了梳理,製作了臨空經濟區現狀圖,對臨空經濟區內小微工業園片區和桑海開發區片區路網連接問題形成了初步意見。連接昌九大道干線道路工程正分五個標段同時展開施工;港口北大道項目將於10月1日前通車。
「擁有4個2000噸泊位的龍頭港碼頭建成後將與贛江黃金水道連接,真正形成臨空經濟區航空、鐵路、公路、水運四位一體的立體集成、多式聯運交通優勢。」相關人士介紹,目前臨空經濟區核心區域內的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也在快速推進,確保路建到哪裡,水、電、氣就配套跟進到哪裡。同時,為產業發展配套的10萬平方米的電子信息產業專用標准廠房, 13棟單體建築主體已全部完工。鄰里中心概念性規劃已出具第一階段成果。
吸引歐菲光、中國北車項目入駐
招商引資方面,南昌在產業定位上確定了「1+X」的發展戰略,其中「1」指以臨空經濟指向特徵明顯的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X」指關聯產業或其他臨空導向的高端製造業。在政策扶持和交通優勢的吸引下,南昌臨空經濟區大力開展定向招商,引進了一批具有重大引領作用的高端、前端、深端產業項目。
其中,總投資53億元的深圳歐菲光產業園已經落戶,總投資110億元、一期投資60億元的深圳萊寶高科,中國北車、快遞物流園、艾煒特、電商產業園等招商項目進展順利,酷派手機6000萬台(第一期3000萬台)生產線即將入駐中小微企業孵化基地第一期10萬平方米標准廠房並投入生產運營。
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
南昌臨空經濟區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確立。臨空經濟區管委會下轄五個園區,即電子信息產業園、生物醫葯產業園、裝備製造產業園、綜合保稅區、航空物流產業園、其他產業園。臨空經濟區管委會對管轄園區實行統一規劃制定與監管、統一產業布局與准入、統一基礎設施規劃與建設、統一招商政策和考核。
同時,將桑海生物醫葯產業園58平方公里、小微工業園起步區10平方公里(含綜合保稅區3.3平方公里)范圍劃歸南昌臨空經濟區管委會直接管轄負責開發推進;其餘范圍進行統籌管轄,由縣區(新建縣和經開區)平行推進。
管委會內設機構採取大部制,內設「四部一局」:即綜合協調部、產業協調部、規劃建設和資源環境協調部、社會管理部和財稅局。同時,管委會加掛南昌市臨空經濟區建設投資集團公司牌子。管委會下轄的產業園區均採用企業化管理運作模式,專司負責招商引資和園區項目建設。
㈡ 南昌城東建設
羅家鎮位於南昌城東5公里,素有南昌「東大門」之稱,是久負盛名的小商品和農副產品集散地。羅家集街道位於解放東路延伸段,現有小商品百貨、服裝、特色小吃餐飲、建材、家電、傢具等商業。
隨著解放東路延伸改造完成,羅家集街道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但這里「臟、亂、差」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近日,記者在羅家集街道看到,道路兩側店鋪林立,但都是一層兩層低矮的民房,不少建築破敗不堪。街道兩側各種電線密布、雜亂無章,各種標識、招牌、廣告牌不協調。同時,這里缺少路面停車場,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比較嚴重。
改造:江南徽派特色仿古商業街
根據規劃,我市將實施羅家集街道改造項目。工程東起南鋼鐵路口,西至羅家新區中路,改造主幹道全長958米,路寬30米。
經過調查摸底,改造總用地面積146870平方米(其中主要道路用地38320平方米)。用地范圍內總拆遷面積51510平方米,新建住宅、商業等建築面積144130平方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羅家集街道改造,重點體現江南古鎮的歷史風貌,保留集市文化內涵,打造江南徽派建築特色仿古商業街。據悉,改造項目總投資額為2.1197億元。
工期:下月開工,兩年半內建成
改造項目工期計劃從今年6月至2011年12月,用兩年半時間完成整個街道改造項目建設。工程內容包括958米長羅家集街道道路綜合改造,包括水、電、燃氣、路燈、道路綠化等。同時,拆除破舊的建築,新建住宅區和商業建築,並對保留的8棟建築外立面改造。
此外,結合解放東路改造,在通往南鋼鐵路的道口處,將規劃建設一條隧道,徹底解決制約羅家鎮發展的瓶頸。隧道全長200米,其中隧道主體長50米,兩邊引道長150米。據介紹,隧道初步設計凈高6米,隧道下穿部分寬30米,機動車道為雙向四車道。
拆遷:分實物補償和貨幣補償
羅家集街道改造拆遷安置補償分實物補償和貨幣補償。商業鋪面和住宅按「拆一還一、就地還建、結構及面積補差價」的原則;實行實物補償。同時,被拆遷戶自願選擇貨幣補償的,按照有關條例和辦法給予貨幣補償。涉及村集體或其他情況,以協商形式給予補償。
廣州路改建
有望明年5月完工
記者獲悉,我市相關部門擬斥資億元打造廣州路(高新大道——昌東大道)。該工程有望於本月開工,明年5月竣工。
根據規劃,廣州路為一條東西向的城市主幹路,全長7.78公里,本次工程范圍為廣州路其中的一段。工程起點位於高新大道與廣州路交叉口(高新大道以西300米處),往東沿途經過昌東一路、井坊張村、昌東二路、義坊村、昌東三路、老余村,終點與昌東大道相接,全長2.3公里。
該工程初步定位為城市一級主幹道,路幅寬50米,投資額約為1億元,計劃今年5月開工,2010年5月竣工。 公園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一說起城東的大型生態景區,省城市民都知道一個是有著「美的空間、鳥的天堂、人的樂園」之美譽的天香園,一個是南昌唯一的一塊典型城市天然濕地——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兩個景區之間有一條天然的候鳥通道。 南昌世界都市候鳥保護區(公園)的項目建設構想,就是以天香園和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為兩翼,以候鳥通道為走廊,以候鳥觀光保護為主體,以文化、旅遊、休閑、娛樂、購物、賓館、餐飲為配套,規劃建設一個總面積近5600畝(包括天香園景區1500畝和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2500畝,艾溪湖南大道至洛陽路及洛陽路以南部分地塊約1600畝),世界獨一無二的、輻射帶動力強的公園,融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 「江南水鄉」營造文藝演出首選地 此次規劃區域的范圍東至規劃路、月坊路,南至天香路,西至京東大道,北至艾溪湖南路,面積1600畝,主要區域位於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和天香園之間。其總體景觀設計概念是「孕育與共生」:自然生態系統、自然景觀的完善及城市新景觀的創造過程稱之為「孕育」;新區建成後,城市與自然、山水的和諧發展互相促進的狀態稱之為「共生」。 相關人士解釋道,該區域將打造成文藝演出的首選地,婚紗攝影、影視拍攝的外景地,餐飲、購物、喜慶活動的聚集地,民俗觀賞、休閑垂釣的必選地,打響南昌的生態名片。其建築風格上突出江南水鄉特色,園林設計上突出古典園林風格,營造飛鳥、小橋、流水、鮮花、綠樹、小景相互映襯的美麗畫卷。 根據獲得第一名的廣州園林建築規劃設計院的設計方案,公園設計主要分為7個區域:核心濕地候鳥保育區、內水系中心湖景觀區、濕地觀賞體驗區、外水系中心湖景區、農業休閑觀光區、休閑步行街區、酒店別墅區。 規劃中南昌市青山湖城東分區位於東毗青山湖大道,南至解放路,西臨洪都大道,北靠南京西路,總用地面積7.49平方公里。規劃總的布局為「六片、二軸、二帶、兩中心、多層次」,將把青山湖城東分區打造成以舒適的人居環境為主導、商貿、文教、娛樂設施配套齊全,像上海徐匯區一樣高品位的城東副中心,成為南昌最美的地區之一。
南昌十年發展看城東,城東發展看昌東,昌東是一塊「處女地」,地理交通位置顯赫,生態資源和產業資源十分豐富,商業布局成熟
㈢ 紅谷灘新區的建史
紅谷灘新區,一座從零開始建設的世界級都市,先後經過美國、澳洲、新加坡國際頂級城市規劃專家配合南昌城市規劃設計院規劃建設,現已成為南昌的政治中心區,國際花園城市典範,中國現代化的縮影。南昌市政府堅持勇於創新、求真務實的精神,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以國際化思路結合本地特色探索城市發展新模式,高起點規劃建設基礎設施,高標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服務業,打造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新城區,努力建設成為國際區域性經濟、金融、貿易中心。
短短10年間,紅谷灘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從阡陌農田到高樓林立、從冷僻鄉間到繁榮市區,成為中國矚目的現代化新城,被譽為「南昌現代化的縮影」,中部的象徵。 296棟建築參與聯動表演,營造全長八公里的一江兩岸燈光秀。這次靚麗的南昌夜景創下世界紀錄。10月22日晚,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認定南昌一江兩岸燈光秀為目前世界上最多建築參與的固定性聲光秀。該記錄此前保持者是香港維多利亞港的幻彩詠香江鐳射燈光音樂秀,南昌用60萬個光源打造出了獨一無二的燈光微電影。
南昌一江兩岸亮化工程通過「閣」、「塔」將南昌歷史與現代銜接起來營造出白天有滕王高閣美景,晚上有景觀燈光靚景的「一江兩岸、閣塔相輝」的獨特景觀。一江兩岸亮化工程推出後,先後有5部卡通動漫版燈光微電影在南昌夜景中上演,吸引大批遊客觀看
紅谷灘街頭的固定式腳踏車上安裝上的感測器,踩踏的速率可通過電腦轉化為信號,來控制對面兩棟大樓的4個外立面上的燈光,燈光隨著騎車人運動量的變化而變化……這樣的人機互動燈光秀,市民皆可嘗試你自己帶來的燈光秀頻率,南昌市紅谷灘新區在世茂廣場前就開辟了這樣的體驗點,受到市民尤其是年輕群體的廣泛好評。
㈣ 南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用房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老城區社區
9、老城區社區用房建抄築面積應不少於150平方米,並採取置換、購買、新建等方法逐步達到300平方米以上。
10、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新建的社區用房,國土、規劃等部門應按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要求規劃及劃撥土地。
11、對原經批准自建的臨時建築作為社區用房,並符合城市規劃要求的,可按程序向房管、國土部門申請權屬登記,產權歸當地政府。
12、已正常使用的社區用房因各類建設需要拆建的,由建設部門統一協調,按照「拆一還一」的原則,由拆建單位負責在原社區區域內整體還建或購置。
㈤ 南昌一條地鐵線即將進行延伸,分兩段建設,何時開建呢
如今說到江西,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其省會城市南昌。南昌被稱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是我國革命的英雄城市。南昌作為江西省的省會城市,發展機遇多,如今也是發展越來越好。大家都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建設,因為人們出行需要交通建設,各行各業的發展也需要交通建設,所以說交通建設很重要,可以說交通是眾多促進經濟發展因素中的重中之重。
南昌地鐵1號線東延工程和北延工程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南昌地鐵線路網,緩解地面交通壓力,方便人們出行,使沿線區域人們去往機場更方便,帶動沿線區域經濟增長。所以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南昌地鐵1號線北延工程和東延工程的建設呢?
㈥ 滁槎規劃
航空城
洪都產業區
北區效果圖, U( i5 r& j" `2 b
在南昌東北部瑤湖區域,河道交織,植被茂盛。承載著南昌人航空夢的航空城就坐落於此。航空城規劃面積25.67平方公里。記者了解到,2015年,航空城完成洪都產業區建設,並實施整體搬遷,三年再造一個洪都。
記者蔡文靜文/圖W2 }, J# m' z
承擔大飛機研製任務廠房全部開建
建設進展——
承擔大飛機研製任務廠房全部開建7 p5 F) 1 j# A1 ^. A$ p7 w
南昌航空城洪都產業區總佔地約15000畝,包括北區(加工製造區、民機裝配區)、南區(裝配綜合區、非航空民品區、通用航空區)和試飛區。備受關注的南昌航空工業城一期建設目前進展順利,廠房建設施工包括大部件裝備廠房、鈑金廠房、表面處理廠房等,均完成主體施工。
「2011年10月10日,建築面積40542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的航空城首個廠房開建。」據介紹,首個開建的是洪都商飛大部件裝配廠房。此外,在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整個航空城要建8條一級主幹道,包括天祥大道東延伸段、航空路、學苑北路、光伏路、生態科技園規劃二路、生態科技園規劃三路、生態科技園規劃四路、生態科技園規劃五路,全長29.033公里,道路寬度20-50米。到目前為止,投資金額34億元的航空城兩條主幹道和20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已經啟動了建設。
截至目前,承擔大飛機研製任務的各主要生產廠房全面開工建設。北區一期項目中大部件裝配廠房等處於工程收尾階段;北區二期項目中洪都商飛行政大樓等已開工建設。
打造中國的「西雅圖」
未來展望——0 s2 G7 m* K. f: `
打造中國的「西雅圖」. R' X$ J/ ^6 O+ r( [8 e
據了解,投資總額達300億元的南昌航空工業城將分三期建設。相關人士表示,工業城將成為以航空產業為主體,相關產業為依託,航空運營與服務、航空教育、文化、博覽、運動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城區,將成為國產大飛機主供商。
專業人士分析,項目完工後,南昌將成為國際航空轉包生產基地和大飛機零部件研發、製造基地。通過大力引進大飛機項目以及航空相關產業,在2016年以前將其打造成為大飛機研製生產基地和國際航空轉包生產基地。
隨著南昌航空產業上升為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南昌航空工業城項目不僅開啟了南昌工業產業發展的新航程,同時也承載著拉動江西工業化的發展,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希望。
2012年,江西明確提出,加大對南昌航空工業城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力度,全力支持航空城路網、麻丘鎮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南昌航空工業城等重點工程建設,力爭到2020年航空製造等五大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500億元。; P9 x# P5 S$ g' B' l
如今,南昌正孕育著一個航空夢想:打造中國的「西雅圖」。通過大力引進國際航空轉包項目、大飛機零部件製造項目以及航空相關產業,在2015年左右打造成為國際航空轉包生產基地和大飛機零部件研發製造基地,使之真正成為一個航空產業突出、相關產業蓬勃發展,功能齊全、配套合理、環境優雅、經濟繁榮、城區社會和諧的新型現代化衛星城市。
南昌航空城洪都產業區著力打造大飛機主力生產基地、國際航空轉包生產基地、通用航空發展基地、教練機生產基地。航空城洪都產業區建設後,將極大提升洪都公司科研生產綜合能力,使洪都公司在行業中進位趕超,為南昌市航空產業發展打造核心增長極奠定良好基礎。
㈦ 江西南昌紅谷灘規劃
000年,南昌規劃區面積為105平方公里,到2009年,規劃區面積達到350平方公里,擴增3.3倍。隨著五大組團的發展,南昌城市規劃區面積將達到500平方公里,比2000年擴增395平方公里,擴增4.8倍。
南昌的「山江湖」綜合開發戰略,山為梅嶺、江為贛江、湖為鄱陽湖。依託於南昌的綜合開發戰略,山體、江景、湖景住宅將會成為下一輪的住宅開發的更大熱點。
南昌奏響「西進曲」
按照「一江兩岸、南北兩城、雙核擁江、組團開發」的原則,南昌跨江發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隨著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低碳時代、高鐵時代和地鐵時代的到來,南昌進一步拉開陣勢、拉大城市發展框架。
今年4月,為使南昌市「山江湖」綜合開發戰略更加完善,九龍湖組團發展規劃經南昌市規劃委員會審議並原則通過。該組團位於贛江以西、城市二環與高速西外環之間地域,將充分利用和保護現狀的山、水、林,保持園林綠地規模和生態廊道,建設成為南昌都市圈的副中心。
據了解,九龍湖組團位於贛江以西、城市二環與高速西外環之間地域,處於新建縣和紅谷灘新區交接部。在總體布局方面,將分為兩片、五區。兩片為生活片和生產片,其中生活片生活環境優越,順接紅角洲,布局生活和生產服務配套功能;生產片則臨高速、鐵路、國道布局工業生產和物流市場等產業功能。五區為西客站商貿居住綜合區、九龍湖生態綜合區、望城生活配套綜合區、望城物流產業發展區和外商投資工業區。
在公共服務中心方面,則按「一主兩副多星」模式來規劃。一主為西客站站前城市副中心;兩副為濱江片區中心、望城片區中心;多星則根據各功能組團或居住鄰裡布局相應等級的配套服務中心。
紅谷灘西擴在即
公元675年,纓冠初成的少年才俊王勃登臨滕王閣,被豫章十景所環抱的紅谷灘廣闊草舟所吸引,詩意迸發,留下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的千古絕唱。南昌瀕臨贛江,由於受基礎設施等條件的限制,一直以來城市建設主要依託舊城向南拓展,百萬人口聚集於昌南。紅谷灘,與南昌老城區隔江相望的一片沉寂了2000餘年的荒蕪灘塗,印記著數代人揮之不去的夢想。
2000年1月,融歷史與未來、人文和自然於一體的紅谷灘中心區4.28平方公里的規劃方案出台;4月底控制性詳細規劃報請市委、市政府審定通過;7月11日紅谷灘中心區開發建設正式破土動工;11月8日行政中心、會展中心、接待中心六大建築全面封頂,2002年5月15日正式成立的城市新區。紅谷灘新區由紅谷灘中心區、鳳凰洲、紅角洲三大片區組成,區域面積50餘平方公里,規劃建設用地面積40餘平方公里,規劃人口40餘萬。
紅谷灘中心區將建成以行政辦公和居住為主,融文化、商務為一體的城市新型中心區;鳳凰洲片區為以居住為主的城市生活新區;紅角洲片區定位為教學、科研、旅遊、體育和高級商住區。
如今的紅谷灘新區已是高樓聳立,繁花似錦,綠樹成蔭。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環境、快速便捷的交通網路、日趨完備的基礎設施、高起點的規劃定位、走進崛起的紅谷灘新區,處處涌動著現代化大都市的勃勃生機與活力。崛起的紅谷灘新區正以花園城、生態城、環保城、濱江城的風采和特色魅力,展示著英雄城南昌的新形象,引領城市建設與發展的新潮流。
紅谷灘經過10年的打造,配套、交通、商業和綠化等各方面已經初步走上成熟。南昌整個城市的重心隨著市政府的遷移,也在轉移。紅谷灘也隨著各宗土地的完全開發,地塊已經非常稀缺,城市的發展,迫使紅谷灘西擴,隨著會展路和紅灣公路的對接,西擴有了基礎。這必然會形成以紅谷灘會展路為中軸,以八一大橋和南昌大橋為兩翼的西擴發展格局,紅谷灘西擴其實已經開始。
紅谷灘西擴,帶來的也是紅谷灘樓市的向西延伸,紅谷一品 (論壇 新聞)恰好在紅灣公路和會展路的中心位置。從紅谷灘發展格局來看,這是一個利好,整個區域發展格局在擴大。對於項目本身來講,項目將完全融入紅谷灘核心發展地帶,在未來的發展中,其投資潛力和升值空間是不可限量的。
㈧ 南昌市高新開發區昌東鎮滁槎拆遷規劃是什麼
選擇 你的選擇沒有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