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房建設 > 住房保障廣州模式

住房保障廣州模式

發布時間:2021-01-02 05:30:00

Ⅰ 廣州地鐵以前的安檢模式

繼2015年9月實施常態化安檢後,廣州地鐵正式發布安檢升級消息:經市政府同意,廣專州地鐵將於2017年10月10日起屬逐步升級安檢工作,在所有地鐵站按照「人走安檢門、物過安檢機」的原則實施安檢。 廣州地鐵集團宣傳部部長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廣州地鐵實施安檢升級,法規有要求、群眾有呼聲、模式力求精準化、措施力求人性化,其根本的目的是更好地維護廣大乘客的出行安全、更好地維護地鐵運營的安全有序,希望廣大乘客自覺配合地鐵安檢,共同打造「平安地鐵」。 在地鐵站實施安檢是國家法律的明確要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三十四條明確規定:重點目標的管理單位應當依照規定,對進入大型活動場所、機場、火車站、碼頭、城市軌道交通站等重點目標的人員、物品和交通工具進行安全檢查。而公安部、交通運輸部也在《關於切實加強城市公共交通安保工作的通知》中明確要求,要在地鐵車站安裝X光機和安檢門,建立常態安檢制度,實行人、物同檢。 隨著社會發展和安全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地鐵客流的不斷增長,實施安檢升級顯得十分重要。安檢升級後將能更好地為廣大乘客的安全出行提供保障,有效維護地鐵運營環境的安全有序。

Ⅱ 廣州居家養老三種新模式有哪些

廣州推廣網格式養老 試點提供「喘息服務」
昨日下午,廣州市民政局召開新聞通氣會,公布「十二五」末期以及廣州建設養老服務業綜合示範點工作重點。
廣州將全面推廣居家養老三種新模式,即醫養結合、引進社會化運作以及加大政府購買。同時,首次提出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務」,包括為失能半失能長者提供臨托服務,為其家人提供專業照料指導,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實質性支持。
廣州市民政局福利處負責人介紹,廣州市於2005年啟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試點,2007年起在全市全面推廣實施。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和發展,「10分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圈」正逐步成型,全市共建有153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146個居家養老服務部、1460個星光老年之家、1113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24個居家養老服務示範中心、120個日間托老服務機構、32所老年大學,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文體康樂、康復保健、心理慰藉、緊急援助等養老服務。
這位負責人表示,為穩步推進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將面向全市推廣三種新模式,分別為醫養結合、引進社會化運作以及加大政府購買。她說:「我們不強求哪個社區用哪一種模式,我們希望社區依照自身情況綜合運用,只要是有利於居家養老發展的,我們鼓勵創新。」她特別指出,隨著廣州市社區網格化工作的鋪開和深入,網格式養老服務在越秀區等地已有成功經驗,將更快地覆蓋到全市各個社區。
失能老人享「喘息服務」
在昨日的通報會上,廣州市民政局首次提出為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喘息服務」。該服務在京滬等地已開展試點。而在廣州,將依靠現有的居家養老服務資源,為失能半失能長者提供臨托服務,為其家人提供專業照料指導,為老人及其家人提供心理和實質性支持。
「『喘息服務』顧名思義,就是讓患病、失能等老人及其家人,有機會喘口氣。」這位負責人解釋,在「421家庭」越來越普及的情況下,「喘息服務」變得尤其重要。她指出,全國各地都不時有長年患病長者遭家人遺棄的新聞見諸報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失能半失能長者及其家庭在社區當中沒有得到強而有效的支持。據粗略估算,目前廣州市有25萬~40萬失能失智老人。
「家中老人生病了,有人給你專業醫療建議,有人教你專業護理知識,在你實在累得不行的時候,有臨托、日托暫時照顧老人,或者有義工來幫你暫時看護。如果病情嚴重,你認為難以面對,我們的社工會給你心理的支持。」這位負責人如此描繪實現「喘息服務」之後,失能失智老人及其家庭獲得的具體支持。
明年制定政府購買目錄
廣州市民政局福利處負責人還向記者透露,廣州市有意加大政府購買為老服務的力度,擴大受惠面。最快明年,廣州市民政局將聯合市財政局等單位,制定廣州市購買為老服務目錄,並且在現有的分散評估機制上,建立嚴格的第三方監督評估機制。
這位負責人還特別指出,除嚴格的准入制度之外,還將對承接服務的運營主體進行全方位評估考核,建立退出機制,推動市場服務優勝劣汰進程。
數據
截至去年底,廣州老年人口已達133.04萬,占戶籍人口的16%,比全國同期水平(14.9%)高出1.1個百分點。預計老年人口還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
居家養老三種新模式
1.社區醫養結合
該模式主要是整合社區養老與基層醫療衛生在場地、人力、服務等方面的資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將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無縫對接,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檔案,開展預約診療、轉診轉介、預防保健、上門診視、家庭病床、健康咨詢等個性化服務。
個別位於中心城區但利用率不高、競爭力不強的醫院將引導其轉型為老年養護院、護理院,面向失能老人、醫院轉介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
2.引進社會化運作
鼓勵支持各區(縣級市)、街鎮引入市場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合資合作等方式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居家養老設施的運營管理和服務提供。
今後,將落實各項扶持優惠政策,鼓勵支持更多醫療衛生、護理康復、社會工作、養老機構等專業機構進入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值得關注的是,廣州將利用好毗鄰港澳和CEPA政策的優勢,引入港澳台養老服務先進經驗、資金、服務機構等,拓展和豐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3.加大政府購買
目前,居家養老服務的政府購買項目主要為民政兜底。這位負責人在通報會上明確,將適時擴大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對象范圍,逐步提高政府購買服務標准,將社區醫療服務、鄰里互助養老等逐步納入政府購買服務范圍。今後,在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中,將引入市場機制,拓展自費服務,讓有支付能力的老人享受個性化居家養老服務。此外,還將加大財政投入,確保市、區兩級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於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Ⅲ 廣州和浙江這兩地方的經濟模式有什麼不同

1.引論:對我國經濟地方化與市場化的一般性評注 我國乃泱泱大國,地廣人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發展路徑各異。這決定了經濟學者必須避免對我國國情一概而論,任何整體描述或者藉助均值進行描述易於流於空洞無義,因此應在經濟分析中因區域而論,即採取「地方主義」(Regionalism )分析範式(Herrmann-Pillath,1995年,前言第30-31頁)。也正是出於同樣的原因,胡鞍鋼博士在最近的一次杭州講話中把我國的情況歸納為「一個國家,四個世界」——所謂四個世界,乃指浦東之類為第一世界,浙江之類為第二世界,農村地區為第三世界,邊遠山區為第四世界。 改革開放以來,中央政府把部分行政和經濟管理權力下放給地方政府,這才有了地方的相對獨立行為主體地位,有了地方的相對獨立行為主體地位,才也為地方之間的橫向競爭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縱向競爭之加劇埋下了伏筆。通過權力的地方化(localization),一部分原有國有企業的管理權和控制權轉入了地方政府手中,形成了地方政府作為地方國企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regional property rights of local governments )(何夢筆,2000年,第1頁)。 另外一個方面,80年代鄉鎮企業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異軍突起。鄉鎮企業為我國的經濟高速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本文的語境中,鄉鎮企業是指廣義的鄉鎮企業概念,即「除了包括鄉(鎮)、村集體經濟組織建立的企業外,還包括農民聯戶辦和戶辦企業,以及各層次的聯營企業、中外合資企業和農村股份制(含股份合作制)企業」(唐忠等,2000年,第3頁);鄉鎮集體企業是指內含集體股份、其份額大到鄉鎮村足以控股或者對其經營活動(包括利潤分配)行使各種干預的企業[2].但是,鄉鎮集體企業雖則屬於民營企業范疇,其產權制度是一種集體產權制度,實際上可以與地方政府的國企產權制度相比擬。在本文中,我們把鄉鎮集體企業的集體產權制度稱作為鄉鎮村的「地方產權制度安排」。與地方政府作為地方國企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一樣,鄉鎮村作為鄉鎮集體企業集體產權主體的「地方產權制度」都是企業產權的「地方化」形態。 我國的「抓大放小」戰略實際上是把我國的中小國有企業通過各種形式的改制推向市場,實行「民營化」(包括私有化)、「市場化」(指任何政府控製成分或程度的減少),其目的在於提高效率。我國鄉鎮集體企業的改制也是沿著通往市場化的同樣邏輯理路進行,實現同樣的目的。 本文主要考察我國的諸種經濟發展模式,著重關注「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以這些模式為切入點,本文將從側面(而非正面)證實兩個判斷。判斷之一為:經濟領域的「地方化」現象要被「市場化」所取代。 判斷之二是:隨著我國引入競爭機制,地方之間的競爭加劇,各種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加劇,而治理結構較差的企業一般來說成本(包括內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如支農成本)較高,治理結構較好的企業的經營成本較低。企業之間的競爭在某種程度上也表現為治理結構的競爭,即制度競爭。在競爭壓力下,治理制度差的企業淘汰出局或者虧損的可能性更大。我國企業大量改制的動力也源於此。 從上述判斷出發,作者在本文中正面提出並初步論述五個方面的命題:(1)"浙江模式"的本質是"自組織經濟模式";(2)"浙江模式"具有可擴展性;(3)"蘇南模式"具有過渡性;(4)晚清文化傳統中的近代化因素對中國經濟發展諸模式有著整合作用(陳建軍);(5)"浙江模式"很可能是"哈耶克擴展秩序(extended order)模式"或者"自發秩序(spontaneous order )模式". 2.我國諸種經濟發展模式盤點 一般來說,所謂「溫州模式」,就是以發展個私經濟為主的發展模式;所謂「蘇南模式」,就是以發展鄉鎮集體企業為主的模式。浙江的整體發展可以總括為「浙江模式」,它是「溫州模式」的更新和擴展模式。其原因是:「溫州模式」在不斷變遷之中,逐漸得到規范,脫去了過去「坑蒙拐騙」形象;浙北地區原來學習「蘇南模式」,目前又重新皈依改良後的「溫州模式」;近年來浙江鄉鎮集體企業和國有企業改制已基本完成,又走在了全國的前頭。 過去許多人熱衷於討論「浙江之路」尤其是「溫州之路」到底姓社姓資的問題。事實上,這種討論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早在半個世紀前,弗萊堡學派代表人物歐肯就拋棄了往往引入誤入歧途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經濟兩分法,而是對經濟現象採取創造性的形態學分析(morphological study )理路(歐肯,1995年中文版,第5頁)。他把經濟現象分為兩種理想類型,其一即為交換經濟,其二即為統制經濟或稱集中領導的經濟(比較歐肯,同上,第106-122頁)。所謂交換經濟,是指「整個社會經濟是由兩個或多個個別經濟組合起來的經濟,其中每個個別經濟(馮注——指企業和家戶)都提出和執行自己的經濟計劃」(梁小民,1996年,第123頁)。對於歐肯,理想的「交換經濟」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理想的經濟秩序則是一種競爭秩序。 還有一種「江浙模式」的提法產生較晚,最早是由浙江社會科學院的研究者於90年代初提出來,而對之最為具體的分析是由陳建軍完成的(陳建軍,2000年,第3頁)。陳考察了1978-1993年間江蘇和浙江的工業化路徑,之所以把江蘇和浙江的經濟發展歸納為「江浙模式」,理由是兩者都有著這樣的特點:主要依靠區域內部或國內的資金積累和轉移,對外資依賴性較小(從而區別於外資依賴性很大的「珠江模式」或者後來演化而成的「華南模式」),主要依託國內的銷售市場,由此帶動非國有企業,帶動經濟發展,全面推動地域經濟的市場化和高速增長(陳建軍,2000年,第19頁)。兩者的大文化背景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華人文化,都有商業文化傳統。陳的觀察期較早,故而不能涵蓋後來的發展。 「浙江模式」中企業所有權構成和「蘇南模式」是不一樣的,前者以私人產權為主,後者以集體產權為主。在浙江,即使過去有許多鄉鎮集體企業,其中也有許多實屬假集體、「紅帽子」企業。改制之後浙江的私人產權特徵越發明顯,而始於1998年的「一次改制」後的蘇南集體產權卻以另外的形式(「不可分配給個人的集體股」)存續。近年來亞洲金融危機成為一種試金石,「浙江模式」的生命力經受住了考驗,「蘇南模式」遭遇嚴峻的挑戰。從這一角度看,分頭探討「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要比籠統討論「江浙模式」妥當,除非我們不區分經濟運作中的政府行為和市場行為。 3.對「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本質特徵的甄別和認識 本文對「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的內涵作一重新梳理,關鍵目的在於對兩種模式的本質區別作一強調。我認為,既應從產權結構、又應從市場和政府在兩地經濟發展的作用角度去把握「浙江模式」和「蘇南模式」的本質,從而區別於一般的區分方法。 「浙江模式」本質上是一種市場解決模式、自發自生發展模式和自組織(self-organizing)模式(比較馮興元,2000年),在其中,政府的作用雖則重要,但起著促進性的、輔助性的、倡導性、主持性的作用,而不是經濟管理作用。政府的經濟促進作用不同於經濟管理作用。

Ⅳ 垃圾分類模式有什麼廣州現在實施了哪種模式

垃圾分類模式分為定點不定時投放、定點定時投放和專袋投放,定點不定時專是就是誤屬點誤時的,專袋投放就是每個垃圾袋都帶有二維碼識別。

廣州現在實施了兩種垃圾分類模式—誤點誤時和定點定時垃圾分類模式,專袋投放現在還未推廣,不過推廣破袋投放,就是投放餐廚垃圾的時候,要破袋投放,而垃圾袋是投入其他垃圾的垃圾桶。

每種模式都使用不一樣的垃圾桶

以下是定點定時垃圾分類模式圖

Ⅳ 什麼叫廣州模式

即具有廣州特色的模式,走廣州的發展路線。。。

Ⅵ 廣州人的消費模式

廣州主要為食,每月大部份錢都是花在吃方面的。

Ⅶ 廣州的高考模式是什麼

2010的高考模式是3+大綜合。即語文數學英語各150分,理綜(物理化學生物),文綜(地理政治歷史),語文2個半小時,數學英語2個小時,綜合2個半小時。

Ⅷ 三舊改造的廣州模式

在城中村改造方面,將確定符合廣州實際的城中村改造規劃指引,用於指導具體各村改造方案的編制。目前這一指引正在編制中。
指引中確定了城中村改造的4種模式,這也將是未來廣州138條城中村改造可以套用的模式:
一是公開出讓融資實施全面改造,也被稱為獵德模式。
獵德村改造採取公開出讓融資實施全面改造的模式,於2007年拍賣融資46億元啟動改造。目前已經基本建成新獵德村(安置區),由37棟高層住宅、一所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和一所幼兒園組成,總建設用地13.1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68.7萬平方米,集中遷建祠堂、整治河涌,延續歷史文脈。
二是自行改造、協議出讓融資實施全面改造,例如林和村。
位於天河區廣東火車東站邊上的林和村,人口共約2416人,總用地面積為69470平方米,原有各類房屋共計583棟。林和村採取自行改造,協議出讓融資的方式實施全面改造。目前房屋已全部拆平,計劃3年內可建成回遷。
三是滾動開發實施全面改造,例如花地村。
位於荔灣區芳村地區的花地村,位於白鵝潭經濟圈核心區域,村戶籍人口3366人,改造用地面積44.4公頃,建築面積46.13萬平方米。花地村採取「搬積木」滾動式的方式進行全面改造,總投資約20億元。花地村第一期改造項目於2008年7月動工,目前已經基本完成,為第二期的改造安置提供騰挪空間。

Ⅸ 廣州模式是什麼

工業+服務業

閱讀全文

與住房保障廣州模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