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農村住房建設
每個地方政策都不一樣,不過現在農村住房建設已經在慢慢的統一管理,比如我們這邊,農村建房也需要辦理規劃許可證。
你那個宅基地的手續太不完整了,才到村一級,如果鎮里發現你這塊地是規劃控制區,可以不讓你建的,建議還是到鎮里辦手續,如果有必要,三級手續也去辦理了吧。不然後續要是鎮里有什麼規劃影響到了,說不定你建到一半人家就不讓你建了。
㈡ 為什麼全國都在搞農村房屋測量 農民就不知道是做什麼的呢
農村房屋測量主要是到農村測量農民的宅基地並且記錄相關的房屋數據,做好現階段的普查工作,這些對農村、農民都是有好處的。
國家啟動對鄉村房屋丈量的目的,是對我國農人住宅現狀做開始普查,其普查周期大約在10年一次,但是這一次的大普查,有著特殊的意義。
1、測量房子是為了拆遷問題。
農村裡的房子雖然也是按照一定的規模進行建造的,但是這些房屋通常都比較散,並不會特別集中的建在某一處。
如今城鎮建設越來越接近我們的生活,很多村莊都實現了新農村的景象,為了統一規劃,如果當地需要修建鐵路、機場等公共設施的話,可能有些居民的房屋進行拆遷。
而拆遷房屋是會有補助的,政府會參考原房屋的面積大小、裝修等方面的因素,給這些拆遷戶撥款。
在靠近公路、鐵路、大路的地方集中蓋樓房,讓老百姓都住上新的小樓房,而那些以前的老房子會被推掉用來耕地。
不過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經常會涉及到一些財產和經濟糾紛,所以政府對房屋測量是為了備案,防止一些別有用心的村民鑽政策的空子,乘機建房、漫天要價。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派人去農村實地測查了,村裡人看到這個都莫名的高興,他們以為自己的房子要被佔了,這樣就能得到大量的補償款,可等了好久一直沒有消息,仔細一問其實並不是。
2、測量房子是為了建檔需要。
在農村,建房子雖然是比較自由的,但是政府還是會進行相應的調查。從開展土地調查的工作以來,很多農村的土地成了最主要的調查對象。政府會派人到農村去測量房屋,房屋的面積、構造等都會進行詳細的記錄,並且進行存檔。
當這些房屋信息有了變動之後,也會相應的跟進,這樣的工作規避了很多的問題,建檔之後也保護了村民的房屋信息安全。
因為之前的宅基地管理系統不夠規范,農村出現了很多非法佔用或者閑置沒人住的情況,另外更嚴重的是一戶多宅的情況,進行地籍調查同時要測量出各家的界限和使用面積以便備案,如果之後出現有新增的建築物,會調查核實,其次也是為國家城鄉一體化建設政策推動鋪路。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更好的促進鄉鎮發展,提高農村生活水平,大力鼓勵農民進城居住,國家會在城市統一安排房子給農戶居住,而宅基地按面積和住房面積補錢,而對於依然選擇在農村居住的村民,政府就會把原來廢棄的房子推掉,集中建設新農村。
(2)全國農村住房建設系統擴展閱讀:
新農村建設的背景:
2005年10月8日,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1、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建設,主要指在全面發展農村生產的基礎上,建立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2、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治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民民主素質教育的基礎上,切實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和農村法制建設,引導農民依法實行自己的民主權利。
3、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文化建設,主要指在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體現農村地方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4、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社會建設,主要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農村公共事業投入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農村的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加強農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以期實現農村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願望。
㈢ 中國農村宅基地面積規定的標準是多少
每個省市的宅基地標準是不一樣的,內蒙古農牧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積的標准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根據《土地管理法》規定:
一、農村宅基地用地標准:佔用農用地每處不超過200平方米(0.30畝),佔用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每處不超過233平方米(0.35畝)。
二、農村村民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以申請宅基地:
(一)因子女結婚等原因確需分戶,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來人口落戶本村,成為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沒有宅基地的;
(三)因發生或者防禦自然災害,實施村莊和集鎮規劃以及進行(鄉)鎮村公共實施和公益事業,需要拆遷的;農村居民申請宅基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年齡未滿十八周歲的;
(二)原有宅基地的面積已經達到規定標准或者能夠解決分戶需要的;
(三)出賣或出租住房的。
(3)全國農村住房建設系統擴展閱讀
各大地區有關宅基地面積的規定各有差異,具體如下:
華北地區
1.河北
佔用農用地每處不超過200平方米(0.30畝),佔用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地每處不超過233平方米(0.35畝)。
2.山西
(一)平原地區人均耕地在0.067公頃以下的,每戶住宅用地不得超過133平方米。
(二)人居耕地在0.067公頃以上,在平川地上建住宅的,每戶用地不得超過200平方米;在山區薄地上建住宅的,可適當放寬,但最多不得超過266平方米。
3.內蒙古
農牧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積的標准由自治區人民政府另行規定。
4.北京
村民每戶建房用地的標准,由各區、縣人民政府根據本行政區域的情況決定,但近郊區各區和遠郊區人多地少的鄉村,最高不得超過0.25畝;其他地區最高不得超過0.3畝。
1982年以前劃定的宅基地,多於之後標准規定的,可以按每戶最高不超過0.4畝的標准從寬認定,超過部分按照鄉村建設規劃逐步調整。
5.天津
村民在城市發展控制區以外地區自建住宅用地,有條件的,應當統一規劃建設;沒有條件的,且本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六百六十七平方米的,每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一百六十七平方米;本村人均耕地面積在六百六十七平方米以上的,每戶用地面積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
㈣ 在未來幾年內關於中國新農村建設,會發展到什麼樣的程度特別是在家庭住宅建設方面會朝哪方面發展請教
這東西不好說,要看你們的地理位置,你們的經濟條件,村民的態度,最主要的是,你們當地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態度,黨中央是會大力推廣新農村建設的,就看你們當地對新農村建設的看法了。這種事 涉及太廣,不好妄下結論。求採納,求好評
㈤ 請問有知道農村規劃建設,農村住房統一建設會實現嗎,需多長時間:
這是需要時間的,農村規劃是一個需要規劃,整理和安排,不是短時間就能實現的,是有過程的逐步實施循序漸進,相信國家大力投入會很快的實現。
㈥ 你對農村住房統一規劃建設怎麼看呢
最近這些年,國家對於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也取得了非常不錯的效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推進農村安置房建設,實現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搬遷居住。有不少農民從老家的老宅基地上搬到了新的統一規劃的小區中,非常滿意,但也有一些人並不是特別願意從老宅基地中搬出來。這是為什麼呢?
另外,新農村集中建設的小區通常都是樓房,而且也沒有電梯,有一些老人雖然能夠安置到1樓,但是也有一些人沒有辦法完全解決樓層問題。這對於農村人來講,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年人來說,生活非常不方便。上下樓比較辛苦,如果自己無法行動的話,可能就只能常年窩在家裡,這對身體健康也非常不利。
㈦ 農村建房歸哪個部門管,農民蓋房要找哪些人批准
我國《土地管理法》明確提出,農村村民住宅用地,需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佔用農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
農村村民申請宅基地的報批程序是怎樣的?
以長沙為例, 長沙規定,從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受理建房申請,至發放《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許可證》,審批時限控制在20個工作日,縣(市、區)可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限。具體申報宅基地程序如下:
(1)村民申請宅基地,首先應向村集體經濟組織提出書面申請。經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在本集體經濟組織內張榜公示7個工作日。公示期滿無異議的,由申請者向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提交用地申請和相關材料,相關材料包括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村民建房的審查意見(包括是否召開村民代表會議表決同意建房、表決結果是否在本村公示7日以上、是否符合「一戶一基」政策等)、村集體經濟組織關於申請建房村民屬於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證明材料等。
(2)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實地審查申請人員是否符合建房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擬建房位置是否避開地質災害易發區和隱患點,是否做到耕地佔補平衡等,並經鄉(鎮、街道)相關部門初審後上報鄉鎮(街道)人民政府核准,符合條件的發放《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申請表》。
(3)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收到村民提交的《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申請表》後,上報至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經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審核後報縣(市、區)人民政府批准。宅基地經依法批准後,由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核發《村民住宅建設用地許可證》。
(4)房屋開工建設前,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應到實地放樣定樁。涉及切坡建設的必須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准,並承諾按要求採取防護措施。
(5)房屋竣工後30日內,村民應向所在地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申請驗收;鄉(鎮、街道)國土資源所實地檢查是否按批準的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是否對原宅基地拆除到位;驗收合格後,村民應當向國土資源部門申請不動產登記。
㈧ 一年前提交了農村住房建設申請,為什麼一年多了還沒有審批下來
你好如果一年前提交了農村住房建設申請,一年多了還沒有審批下來,因為審批周期太長等等吧
㈨ 農村住房改造政策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2006]1號文件和"十一五"規劃《綱要》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農村建設作出了進一步部署.目前,全國上下已經形成了關心,支持和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潮,一些地區也總結出了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總體上看,新農村建設開局良好,進展順利.但是也要看到,當前新農村建設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特別是一些地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偏差,沒有抓住發展農村生產力這個根本;一些地方脫離當地農村實際水平,超越農民承受能力,工作上急於求成,盲目攀比,搞形式主義,出現了重復建設,投資浪費等苗頭性問題;個別地方還存在著借新農村建設之名,違背農民意願,隨意調整農民承包地和宅基地等損害農民權益的現象,這些傾向和做法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發展改革委作為各級政府的經濟綜合管理部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肩負著重要職責,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結合宏觀調控和投資管理職能,切實加強對新農村建設的指導,大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 在農村住房改造過程中,浙江省按照「宜改則改、宜遷則遷、宜並則並」的思路,因地制宜多形式開展。具體到每家每戶拆不拆、建不建、遷不遷的問題,則充分尊重農民自身意願。 一些基礎幹部,熱衷於搞小洋樓,不考慮農民自身生產,生活需要,熱心政績工程,盲目攀比,甚至有個人利益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