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深圳新政:非深戶社保1改3 二套房首付4成起
2016年3月25日10時50分左右,深圳市政府在線連夜發布《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完善住房保障體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意見》,主要包括多渠道增加住房供應、實行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完善購房政策、加強房地產金融風險防控等六條政策。
其中提到:深戶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深戶居民的家庭)限購住房2套;能提供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深圳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深戶居民家庭,限購住房1套。這意味著,非深戶「社保一年改三年」,「二套房首付比例最低四成」等新政最終落地。
非深戶社保繳納「一年改三年」
按照深圳2010年房產限購政策,在深圳市暫時實行限定居民家庭購房套數政策,深戶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深戶居民的家庭)限購2套;對於能夠提供在深圳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深戶居民家庭,限購1套。暫停在深圳市擁有2套以上(含2套)住房的深戶居民家庭、擁有1套以上(含1套)住房的非深戶居民家庭、無法提供在深圳市1年以上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深戶居民在深購房。
此次公布《意見》中明確:深戶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深戶居民的家庭)限購住房兩套;能提供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深圳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深戶居民家庭,限購住房1套。對境外機構和個人購房,嚴格按照有關政策執行。購房時間的認定,以在本市房地產主管部門信息系統網簽購房合同的時間為准。
增加住房供應完善保障房體系
《意見》提出,要加大住房供應力度,通過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盤活閑置土地、加大城市更新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從供給側加快住房有效供應,平衡供求關系。同時,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十三五」期間全市籌集建設40萬套、有效供應35萬套人才安居和保障性住房,進一步完善多渠道、分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
《意見》要求,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深圳市無房且近2年內無住房貸款記錄的,貸款首付比例仍繼續執行最低三成;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深圳市無房但近2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在深圳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執行最低四成。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銀監局指導各商業銀行分類調整個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各商業銀行應嚴格執行並進一步加強住房信貸風險控制。
嚴禁眾籌買房等杠桿配資業務
首付貸方面,《意見》指出,結合前期全市首付貸風險排查情況,繼續開展全市金融風險排查和專項整治,嚴禁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自律功能,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規范經營。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購房首付款的來源核查。
《意見》要求加強全市房地產行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推動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經營。推動全市誠信信息聯網,形成監管合力,實現行政監管與行業自律的聯動。堅決依法打擊和查處虛假「日光碟」、「捂盤惜售」、「陰陽合同」等違法違規行為,規范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經營行為。
深圳樓市新政亮點
1 增加住房供應
●加大住房供應力度,通過增加居住用地供應、盤活閑置土地、加大城市更新和棚戶區改造力度,從供給側加快住房有效供應,平衡供求關系。
2 差別化住房信貸
●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且近2年內無住房貸款記錄的,貸款首付比例仍繼續執行最低3成。
●對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近2年內有住房貸款記錄的或在本市已有一套住房但已結清相應住房貸款的,貸款首付比例執行最低4成。
3 完善購房政策
●本市戶籍居民家庭(含部分家庭成員為本市戶籍居民的家庭)限購2套住房
●能提供自購房之日起計算的前3年及以上在本市連續繳納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限購1套住房。
4 防控金融風險
●嚴禁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首付貸、眾籌購房、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
●行業協會應充分發揮自律功能,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小額貸款公司等規范經營。商業銀行應加強對購房首付款的來源核查。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3-2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
㈡ 目前深圳宅基地土地及房屋買賣有何新政策出台
您好,目前還沒有發現深圳有宅基地方面的新政策出台,國家層面有的,您可以參考一下:
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
國土資發〔2004〕23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廳(國土環境資源廳、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局、規劃和國土資源局),解放軍土地管理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土資源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以下簡稱《決定》)精神,切實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部制定了《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並經第9次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印發,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按照《決定》精神和本意見的要求,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和完善農村宅基地管理的具體辦法,於2005年3月底前報部備案。
二○○四年十一月二日
為切實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進一步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正確引導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合理、節約使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嚴格實施規劃,從嚴控制村鎮建設用地規模
(一)抓緊完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地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抓緊編制完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按照統籌安排城鄉建設用地的總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約用地、保護耕地的總原則,合理確定小城鎮和農村村民點的數量、布局、范圍和用地規模。經批準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予以公告。
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在已確定的村鎮建設用地范圍內,做好村鎮建設規劃。
(二)按規劃從嚴控制村鎮建設用地。各地要採取有效措施,引導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按規劃、有計劃地逐步向小城鎮和中心村集中。對城市規劃區內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應當集中興建村民住宅小區,防止在城市建設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遷」。對城市規劃區范圍外的農村村民住宅建設,按照城鎮化和集約用地的要求,鼓勵集中建設農民新村。在規劃撤並的村莊范圍內,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審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強農村宅基地用地計劃管理。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應納入年度計劃。省(區、市)在下達給各縣(市)用於城鄉建設佔用農用地的年度計劃指標中,可增設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的計劃指標。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的計劃指標應和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積掛鉤。縣(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新增耕地面積檢查、核定後,應在總的年度計劃指標中優先分配等量的農用地轉用指標用於農民住宅建設。
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各縣(市)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年度計劃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不得超計劃批地。各縣(市)每年年底應將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的計劃執行情況報省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備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規范審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辦法。各省(區、市)要適應農民住宅建設的特點,按照嚴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則,改革農村村民建住宅佔用農用地的審批辦法。各縣(市)可根據省(區、市)下達的農村宅基地佔用農用地的計劃指標和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的實際需要,於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區、市)或設區的市、自治州申請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經依法批准後由縣(市)按戶逐宗批准供應宅基地。
對農村村民住宅建設利用村內空閑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鄉(鎮)逐級審核,批量報縣(市)批准後,由鄉(鎮)逐宗落實到戶。
(五)嚴格宅基地申請條件。堅決貫徹「一戶一宅」的法律規定。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面積不得超過省(區、市)規定的標准。各地應結合本地實際,制定統一的農村宅基地面積標准和宅基地申請條件。不符合申請條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農村村民將原有住房出賣、出租或贈與他人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規范農村宅基地申請報批程序。農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應向本集體經濟組織提出申請,並在本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張榜公布。公布期滿無異議的,報經鄉(鎮)審核後,報縣(市)審批。經依法批準的宅基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應及時將審批結果張榜公布。
各地要規范審批行為,健全公開辦事制度,提供優質服務。縣(市)、鄉(鎮)要將宅基地申請條件、申報審批程序、審批工作時限、審批許可權等相關規定和年度用地計劃向社會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審批過程中,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場」。即:受理宅基地申請後,要到實地審查申請人是否符合條件、擬用地是否符合規劃等;宅基地經依法批准後,要到實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後,要到實地檢查是否按照批準的面積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審批中向農民收取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八)加強農村宅基地登記發證工作。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快農村宅基地土地登記發證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記發證到戶,內容規范清楚,切實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要加強農村宅基地的變更登記工作,變更一宗,登記一宗,充分發揮地籍檔案資料在宅基地監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實保障「一戶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實。要依法、及時調處宅基地權屬爭議,維護社會穩定。
三、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促進土地集約利用
(九)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縣市和鄉(鎮)要根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結合實施小城鎮發展戰略與「村村通」工程,科學制定和實施村莊改造、歸並村莊整治計劃,積極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理,提高城鎮化水平和城鎮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努力節約使用集體建設用地。農村建設用地整理,要按照「規劃先行、政策引導、村民自願、多元投入」的原則,按規劃、有計劃、循序漸進、積極穩妥地推進。
(十)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組織開展「空心村」和閑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戶多宅」的調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規劃、計劃和政策措施,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力度。農村村民新建、改建、擴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內空閑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廢棄地。凡村內有空閑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佔用耕地。利用村內空閑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須符合規劃。對「一戶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勵措施,鼓勵農民騰退多餘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後應退出舊宅基地的,要採取簽訂合同等措施,確保按期拆除舊房,交出舊宅基地。
(十一)加大對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的投入。對農民宅基地佔用的耕地,縣(市)、鄉(鎮)應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小組進行補充。省(區、市)及市、縣應從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耕地開墾費中拿出部分資金,用於增加耕地面積的農村建設用地整理,確保耕地面積不減少。
四、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嚴格執法
(十二)加強土地法制和國策的宣傳教育。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深入持久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宣傳土地國策國情和法規政策,提高幹部群眾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識,增強依法管地用地、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的自覺性。
(十三)嚴格日常監管制度。各地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動態巡查制度,切實加強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的日常監管,及時發現和制止各類土地違法行為。要重點加強城鄉結合部地區農村宅基地的監督管理。嚴禁城鎮居民在農村購置宅基地,嚴禁為城鎮居民在農村購買和違法建造的住宅發放土地使用證。
要強化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職能,充分發揮鄉(鎮)國土資源管理所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積極探索防範土地違法行為的有效措施,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對嚴重違法行為,要公開曝光,用典型案例教育群眾。
㈢ 樓市新政後深圳二手房成交轉跌,8月成交面積環比下滑15%
澎湃新聞記者 計思敏
在房住不炒、精準施策背景下,8月份各地樓市成交數據陸續出爐。深圳樓市在「7·15」樓市新政調控後二手房成交轉跌,環比跌幅15%。
9月2日,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數據顯示,8月份,深圳二手住宅過戶套數回落。數據顯示8月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數為11322套,環比下滑15.6%;成交面積為97.5萬平,環比下滑15.0%。從深圳全市來看,各區過戶套數普遍下跌。8月,深圳市各區二手住宅成交套數均下滑,下滑幅度普遍超過10%。鹽田和福田成交套數下滑幅度超過20%。龍崗依然是全市成交量最大的區域,成交套數環比下滑13.5%至3253套,佔全市成交的28.7%。從樣本房源的漲跌區間上來看,房源上漲和下跌的幅度均在10%之內。有64.0%的樣本房源價格上漲,37.0%的樣本房源價格下跌。樣本房源漲幅在5%~10%區間的佔比最大,為34%。從新房市場看,8月深圳新房住宅成交4076套,環比上升17.2%;成交面積為40.9萬平方米,環比上升17.4%。新房住宅供應繼續上升,整體去化表現較好,8月新房成交量也創今年新高。
從各區新房住宅成交面積來看,8月龍崗以17.01萬平的成交量位居第一,佔全市成交的41.6%;龍華成交面積為8.04萬平,佔全市成交的19.70%,位居第二;光明新區成交7.66萬平,佔比18.7%,位居第三。不過,羅湖區連續兩月零成交。從成交面積環比變動的情況來看,8月四區成交面積出現增長,六區成交面積出現下滑,羅湖區成交面積未出現變化仍為零。其中,龍華區成交量增長最為顯著,環比增長161.6%;福田區增長83.8%。而大鵬新區僅成交0.29萬平,下滑37.0%,降幅最大。深圳中原董事總經理鄭叔倫指出,從實時市場情況來看,新房市場整體氛圍較好,8月有15個住宅項目獲批預售,其中14個住宅項目開盤,整體開盤去化率超過六成。分區域來看,8月光明、寶安、龍華、龍崗和鹽田五個區域均有項目開盤入市,光明區的2個項目開盤去化為100%,是本月新房住宅去化率最高的區域。此外,寶安沙井片區和龍華民治片區的去化情況也很高,寶安沙井片區的2個項目開盤去化率為100%,龍華民治片區的2個項目整體開盤去化率為96%。
與新房不同的是,二手市場方面,市場氛圍趨冷。鄭叔倫提到,715新政對非普通住宅標准進行了調整,轉讓增值稅也從2年免徵更改為5年才免徵,直接影響了二手市場部分樓盤的交易稅費,增加了購房成本。在部分房源購房成本上升及新房供應增加的雙重作用下,二手住宅市場成交量大幅下滑。
今年7月15日,深圳住建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內容包括調整商品住房限購年限、完善差別化住房信貸措施、發揮稅收調控作用、細化普通住房標准、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推行房屋抵押合同網簽管理、加大二手房交易信息公開力度以及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7月30日,深圳市住建局又發布樓市調控「新八條」細則,明確嚴控中介機構掛牌價格,對於掛牌價格明顯高於所在樓盤合理成交價格的,中介機構不得受理並對外發布。政策出台之前已發布的,各區住房和建設局應督促中介機構及時下架。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指出,8月新房住宅推售面積環比增加1.5倍,且九月潛在計劃入市項目數量較多,預計未來新房成交會持續上升。二手市場方面,從中原指數來看,中原經理指數有所回升,說明經理人對後市看漲預期回升,從報價指數來看,本月報價指數出現了下滑,但依然維持在59%,說明業主信心較之前有所降低但依然堅挺。預計下月實時二手成交量依然偏低,下月的過戶量會繼續回落。
㈣ 深圳擬出新政:子女父母同住工資所得稅享優惠
未來五年,深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預計到2020年,深圳60歲以上戶籍人口數將從2015年年末的25萬人左右增加到2020年年末的40萬人,常住老年人口數將從49萬人增加到76萬人。如何應對這種形勢?
2015年12月8日,《深圳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稿)在深圳市民政局官網上徵集意見。意見稿中透露,深圳擬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譬如從其工資中先扣除贍養費,那子女的工資需要扣稅的份額就會減少,實現「贍養費用的稅前扣除」。
社區養老覆蓋率100%
意見稿中提到,深圳養老服務業的「十二五」規劃指標基本完成。目前,深圳實現了90%的老人由家庭照料輔以專門機構和人員提供上門服務,7%的老人由社區提供照料、康復、護理和娛樂等服務,3%的老人通過入住機構滿足專業照料需求,布局合理、種類齊全、功能完善的「9073」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此外,民政系統按時完成市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即到2015年年底,全市養老床位達到8000張以上,每個街道建成1家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也已覆蓋全市所有街道。
2013年,深圳出台了《深圳市養老設施專項規劃(2011-2020)》,明確規劃70塊養老設施用地,為進一步發展養老服務業用地預留了政策空間。以「規劃一批、建設一批、改造一批」的原則。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共有養老院31家,其中公辦22家、民辦9家,養老總床位8359張。全市共建成社區服務中心646家、社區星光老年之家916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61家,社區養老服務覆蓋率達100%。
住房養老或免徵房產稅
與新的形勢要求相比,深圳市養老服務業的基礎條件仍然薄弱,發展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時期,第一代來深建設者將同步步入老年,隨子女來深居住養老的外地老年人也將大幅增加,候鳥式養老特點突出,全市養老存在「斷崖式」養老壓力。
針對這種嚴峻的現狀,民政部門將繼續建設各種類型的養老機構,建立健全智能化養老服務網路,積極探索異地養老、醫養融合模式,打造養老金融創新平台、養老服務教育培訓平台、高科技老年產品研發製造平台、老年用品展示營銷平台、養老服務標准規范創制平台、新型現代化養老文化體系。到2020年,深圳將建設成為養老服務體系健全、產業質量規模領先、體制機制全面創新、社會活力充分激發的「國際老年友好型城市」。其中,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全市每千名戶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35張。
深圳還將探索老年人財產養老新模式,出台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對採用住房養老模式的老人有條件地免徵房產稅,同時,對以養老為目的的老人轉讓住房有條件免徵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值得一提的是,意見稿中提出:「將對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給予優惠政策,適度增加與老人居住在一起的子女的工薪所得稅費用扣除額,實現贍養費用的稅前扣除。」
提高養老服務人員薪酬
臨終關懷方面,深圳將出台政策支持社會建設臨終關懷醫院,鼓勵多種方式或在醫院增加臨終關懷床位300-500張,配置醫療器械、康復器具及專業醫護人員,提供醫療衛生及臨終關懷服務。入住護理型養老服務機構發生的符合政策范圍內的醫療費用,分別按照醫保相關規定報銷結算。探索將針對特定老年人的護理費用採取包乾等方式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對於被詬病的養老服務人員薪酬過低,民政部門將按照政府機構、社會化機構、產業化機構分類分級管理,制定、完善、落實養老服務專業人才等養老服務各類人員薪酬指導標准、工資上漲機制和崗位津貼制度,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整體待遇和地位。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5-12-10,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多房產信息
㈤ 買房需要什麼手續
以深圳為例:
1、購房者必須在深圳有連續五年以上的個人所得稅納稅證明,或者是在深圳有連續滿五年以上的社會保險證明。
2、購房者名下在深圳沒有其他房產,是屬於第一次購房。如果購房者已經結婚,那麼夫妻雙方在深圳都要沒有房產才有資格在深圳買房。
3、購房者能夠出示相關的身份證明,比如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等。
4、購房在在深圳要具有合法有效的暫住證。
5、如果購房者在深圳以外的其他城市貸款買過一套房屋,並且符合外地人在深圳買房的條件,在深圳再次貸款買房的話,房屋首付款要在百分之六十以上,貸款利率上浮百分之十。
6、如果購房者是深圳戶口的居民,以家庭為單位名下不能超過兩套住房,如果是外地戶口的家庭,名下只能擁有一套住房。
(5)深圳市住房建設新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著手准備買房前首先根據資金實力、還款能力等估算自己的實際購買力,並根據工作生活的需要,確定房屋的區位、面積、價格、樓層、朝向等。
2、挑選房源這一環節是准備工作的延續,可以從報紙、房展會、正規有品牌中的介機構或相關房地產網站上查詢,初選房源。實地看房這是一道比較復雜而且非常重要的工序。在專業經紀人帶領下,對要購買的房屋進行實地考察。要查看有關房屋的資料,如產權證,房主的身份證等,經過比較後定下該房。
3、談判簽定買賣合同確定目標後,就進入了和售房人實質性接觸的談判階段。談判簽訂買賣合同這一環節是購房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買賣雙方必須把自身的
㈥ "反彈過猛"後深圳出台樓市調控新政 嚴厲度超北京
由於住房供不應求,加之一二手房價格倒掛,上半年,深圳市房地產市場迅速升溫,出現近萬人「打新」的盛況。本著「房住不炒」的原則,深圳市今日出台了八條關於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新規定。
落戶三年還需疊加36月納稅或社保
7月15日上午,深圳市住房建設局聯合七部門發布《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文件調整了商品住房限購條件中的年限,深戶居民家庭、成年單身人士(含離異)購買商品住房須滿足兩個條件,即落戶本市滿3年以上,且購房之日前在本市連續繳納36個月及以上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夫妻離異的,任何一方自夫妻離異之日起3年內購買商品住房的,其擁有住房套數按離異前家庭總套數計算。
在差別化住房信貸方面,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無房但有商業性住房貸款記錄或公積金住房貸款記錄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60%;購房人家庭名下在本市擁有1套住房的,購買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購買非普通住房的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80%。同時政策對普通住房標准也進行了細化,規定享受優惠政策的普通住房應當同時滿足以下條件: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單套住房套內建築面積120(含本數)平方米以下或者單套住房建築面積144(含本數)平方米以下;實際成交總價低於750(含本數)萬元。
此外,對存量住房(即二手住房)交易計稅參考價格進行了更新,使計稅參考價格更接近市場價格。將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政策對交易價、評估價、登記價「三價合一」制度也進行了完善,規定房屋抵押合同應通過房地產信息平台進行網簽,未經網簽的房屋抵押合同不予辦理產權登記手續。同時,要加大二手住房交易信息公開力度,嚴厲打擊房地產市場違法違規行為。
針對上半年個別新房項目出現多人搶購的火爆局面,文件指出要加強熱點樓盤銷售管理。
為「反彈過猛」的深圳樓市打一針鎮靜劑?
上半年,深圳二手的房地產市場疫後飛速恢復,增速指標領先其他城市,價格價格上漲明顯,漲價房源佔比持續上升。諸葛找房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二手住宅成交43586套,累計同比達39.9%,增速大於北京(-5.8%)、上海(-8.4%)。截止到2020年6月,深圳二手住宅市場平均價格為69599元/平方米,上半年累計同比上漲8.0%。6月,深圳業主漲價房源佔比為54.6%,環比上升2.2個百分點,同比上升29.9個百分點。
「上半年總體來看,成交量跟過去其實差不多,只是疫情後的反彈,力度太猛,導致近期樓市有點過熱的態勢,所以才有今天政策的出台。」針對此次政策出台的背景,深圳中原地產總經理鄭叔倫對《華夏時報》記者如是分析。他認為,存量住房交易計稅參考價格更新、增值稅征免年限調整、普宅定義修訂、「三價合一」制度的完善,其目的都一致,即以增加交易成本從而達到壓抑成交的效果。
購房者張先生認為,這個政策比以前要嚴格。他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尤其是對購買豪宅的購房者,一些人之前花錢辦了深圳戶口,但是一直沒有交稅,這下資格也用不了了。而離婚三年內按照原家庭計算套數這條,則比北京目前的政策還要嚴格。」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對《華夏時報》記者說:「此政策出台,針對的是當前深圳樓市的新情況,即隨著落戶人口的增多,供求矛盾在增大,必須通過政策調控來緩解。」鄭叔倫也認為,縱觀這次的政策,首先是需求的管理,進一步提高購買住宅的門檻,立即可以把市場上有效需求降低。
針對貸款條件差別性的調整,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對《華夏時報》記者說:「這一政策明顯有利於自住改善型購房者,以往的嚴格「認房又認貸」信貸政策往往不利於自住型改善需求,這一調整是政策中的亮點,預計後續或有其他城市或地區也會跟進。而個人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到5年,將對二手房市場交易形成直接影響,轉讓稅負的增加,會減少二手市場的熱度,對於平抑二手房價格會起到一定作用。」張波說。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本次新政最關鍵的在於調整商品住房限購年限。但新政並未對居民購房套數做出進一步的限制,有助於深圳本地正常購房需求的穩步釋放。
針對普通住房標準的細化,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小嬙表示,這條政策在之前的普宅非普界定標准只有容積率、建築面積的基礎上增加了總價指標,明確界定750萬以上的為非普。由於深圳豪宅需要繳納豪宅稅,合理的界定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標准,能夠保障大部分群體對普通住房的需求,有效抑制非普通住房價格上漲。
當被問及下半年市場的發展時,王小嬙說:「在『房住不炒 因城施策』的原則下,市場過熱的城市仍會跟進收緊調控政策,但整體來看,在全國開發經營指標增速並未恢復到歷史同期水平背景下,下半年政策全面收緊的概率不大。「
㈦ 深圳樓市調控有什麼新政策
7月31日,深圳市發布樓市調控新政策,暫停企事業法人單位購房;居民家庭新購買專的一二手屬住房3年內限售;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七成。
此外,對購房人離婚2年內申請住房商業貸款或公積金貸款的,各商業銀行、市公積金中心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70%執行;若無房貸記錄且能提供離婚前家庭無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執行;若能提供離婚前家庭僅有1套住房證明的按貸款首付款比例不低於50%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