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十八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提出的具體要求有:
一、堅持制度確立的科學性
民生需求是一個內容多元、相互聯系的動態系統。為此,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深入研究民生需求,不斷調整和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涵蓋的領域和內容,以保證制度體系的科學性、公平性和可持續性。
二、要實現民生保障體系化
在內容設計上要形成體系,實現民生保障由單項突破轉向整體推進。對涉及面廣、事關群眾長遠利益、短期內又無法全面解決的民生問題,本著「統籌考慮、系統設計、整體推進」的原則,建立統一,規范,可持續的民生保障體系。
三、要實現制度建設的法制化
法律具有剛性約束性,可以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根本保障,特別是能夠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教育、就業、醫療等方面的權利,也可以為處在社會劣勢地位的弱勢群體提供特殊保障,使他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更有尊嚴。
四、要盡快實行制度定型
現階段,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的首要任務,要將社會保障制度上升到國家立法規范的層面,進一步明晰政府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主導責任,並根據責任分擔原則進一步明晰政府、企業、社會以及個人的社會保障責任。
堅持多層次化和社會化原則,在政府主導下完善保障體系、健全監管機制和全面實現社會化,使整個社會保障制度長期穩定、協調發展。
五、要突出重點,優先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當前,擴大就業、增加收入、教育公平、住有所居、社會保障這五個方面,是保障與改善民生的重點,因而也應作為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的重點。
(1)保障性住房探索擴展閱讀:
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需要著重考慮的現實問題:
一、推動經濟跨越發展,使民生保障有雄厚的經濟支撐
經濟是基礎,只有經濟快速發展、財力不斷增加,民生保障才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支撐,才能使人民過上更好生活。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做大做強工業經濟,進一步壯大經濟總量,增強經濟實力。
二、積極打造民生財政,新增財政向民生項目傾斜
財政是保障與改善民生的重要政策手段和財力保障,雄厚的財政實力對完善保障與改善民生至關重要。將新增財力集中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社保、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公共安全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保障與改善民生,最重要的是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眼下,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一個問題是增加收入的問題,因此,要重點考慮如何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深入十八大: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體系
㈡ 公司交五險一金,那麼家裡(農村)醫保什麼的還用不用交
公司交五險一金,家裡可以不用交了。因為醫保和農合報銷比例不一樣,交五險更好。
農村合作醫療交費低,保障低,如果到市級醫院治療,一般能報銷20%左右。 社保醫療交費高,保障高,同樣能報銷60%左右。 醫療費的上漲太快,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上社保醫療比較好。
農村合作醫療屬於自願參加。五險一金是指用人單位給予勞動者的幾種保障性待遇的合稱,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還有住房公積金。
「五險」指的是五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和住房公積金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
(2)保障性住房探索擴展閱讀:
五險一金辦理:
(1)社保、公積金開戶
企業需要在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去社保局及公積金中心辦理社保、公積金開戶。社保開戶後會拿到《社保登記證》,公積金開戶後會取得單位公積金登記號。
(2)增減員
單位每月都必須把企業新增的員工添加進單位的五險一金賬戶中,並把已經離職的員工從賬戶中刪除。社保、公積金賬戶為兩個獨立的賬戶,增減員工的操作在兩個賬戶中都必須進行。
(3)確認繳費基數
單位每月需要為員工申報正確的五險一金繳費基數,以確保五險一金的正常繳納。五險一金的繳費基數以員工上年度平均工資或入職首月工資為准。
(4)五險一金繳費
如果企業、銀行、社保/公積金管理機構三方簽訂了銀行代繳協議,則五險一金費用將在每月固定時間從企業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當然企業也可以選擇通過現金或者支票的形式前往五險一金管理機構現場繳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