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的社保是重哪一年開始的呀
我國於1988年前後試行養老保險制度,開了社會保險制度的先河。
1991年6月26日實施的《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文件),標志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式施行。
本人原創《社會保險法規政策大全》:
一、社會保險是國家舉辦的公益性互濟性的社會保障。
1.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2.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二、社會保險險種:
1.養老保險;2.失業保險;3.醫療保險;4.工傷保險;5.生育保險。
三、繳費基數: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共同繳納社會保險費,以勞動者所在省份上一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有的地方是40%-300%)為繳費基數。
四、單位參保的險種和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費:單位繳納20% ,個人繳納8% 。
2.失業保險費:單位繳納2% ,個人繳納1% 。
3.醫療保險費:單位繳納8% ,個人繳納2% 。
4.工傷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5.生育保險費: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
五、個人參保的險種和繳費比例:
1.養老保險費:個人繳納20% 。
2.醫療保險費:個人繳納5% 。
3.生育保險費:個人繳納1%(部分地區)。
六、退休領取社保養老金要同時具備2個條件:
1.參保人的實際繳費年限在10年(1998年9月30日及以前參加工作的)或15年(1998年10月1日及以後參加工作的)以上;
2.參保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達到退休年齡而繳費年限不足的,繼續繳費直至繳足方可退休)。
七、現行法定退休年齡:
1.女:單位參保的工人50歲;管理人員55歲。個人參保的一律55歲。
2.男:一律60歲。不分工人,管理人員,單位參保,個人參保。
3.特殊工種: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特別繁重體力勞動或者其他有害身體健康工作的工人,常年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原地區和常年在攝氏零度以下的冷庫、生產車間等低溫場所工作的工人,可以提前退休(女工人45歲,男工人55歲)。
4.因病或非因工緻殘:由醫院證明並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可以提前退休(簡稱病退,女45歲,男50歲)。
八、影響養老金多少的3個因素:
1.退休時上年度省平工資(省平工資每年都在增加,養老金也就逐年水漲船高。所以,退休時間越晚,養老金越多);
2.本人繳費年限(包括實際繳費年限和視同為繳費年限。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
3.個人賬戶儲存額 (繳費金額越多,養老金越多)。
九、醫療保險待遇:
1.一般疾病醫保:
a.門診費用不能報銷。
b.住院費用報銷80%左右,個人承擔20%左右。
2.慢性疾病門診醫保:門診費用可以報銷,報銷比例同上。
3.大病住院醫保: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同上。報銷封頂金額二十萬元左右(部分地區三十萬元)。
十、其他保險待遇:
1.失業保險待遇:繳納失業保險費滿1年、非因本人意願中斷就業、已辦理失業登記並有求職要求的失業者,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2.工傷保險待遇: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包括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機動車事故傷害的職工,享受工傷醫療待遇;致殘的享受傷殘待遇。
3.生育保險待遇:女職工產前檢查和生產的費用,由社保按比例報銷;同期參保的丈夫有一周的陪護假,假期工資由社保支付。
十一、保留、轉移、退保、繼承:
1.保留:因停保、參軍、出國留學、判刑等情況的社會保 ... 展開全部>
B. 我國社保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1951年
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
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監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這一制度運行良好。
1966年後,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從保險理論的角度看,這一改變是一種退步,因為它違背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前提。
(2)社保局那年成立擴展閱讀:
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根據財政、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所建立的保障職工基本醫療需求的社會保險制度。
所有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私營企業等)、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其職工,都要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由基本醫療保險社會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構成。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賬戶構成。
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其中:單位按8%比例繳納,個人繳納2%。用人單位所繳納的醫療保險費一部分用於建立基本醫療保險社會統籌基金,這部分基金主要用於支付參保職工住院和特殊慢性病門診及搶救、急救。
C. 我國社保是從哪一年開始的
1951年。
政務院公布了《勞動保護條例》,標志著新中國的社會保險體系的建立,其保障對象是企業職工,保險項目包括疾病、負傷、生育、醫療、退休、死亡和待業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退休辦法遵循的是1952年12月公布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退休處理暫行辦法》。
從20世紀50年代初到1966年期間,社會保障制度有基金、有管理、有監督,基金的收集、管理和監督是分立的,在人口老齡結構輕且經濟發展較快的情況下,這一制度運行良好。
1966年後,社會保險制度轉變成企業保險制度。從保險理論的角度看,這一改變是一種退步,因為它違背了保險大數法則的前提。
(3)社保局那年成立擴展閱讀
我國社保參保率
在中央降低社保費率繳費比例後,參保人數增長緩慢的現狀仍給當期養老金支出帶來壓力。
中國社科院的調研數據顯示,受人口老齡化和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等影響,2046年開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繳費人數下降趨勢將加快,到2050年參保人數約19846.1萬人,年均減少約5.78%。
在傳統現收現付制度模式下,在職者當期繳費用於當期退休者待遇支付,隨著參保人數的減少,養老金獨立運行的壓力增大,在此背景下,依靠財政補貼將不可避免。
財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中,財政補貼為16777億元。這意味著,在當前體制下,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運轉還遠達不到獨立運行的條件,依靠財政補貼也將是常態化。
「只要中國經濟穩步增長,財政收入能夠穩定,整個社會的保障體系就不會出現大問題。」2019年3月20日,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D. 中國的社保是那一年開始有的
我國於1988年前後試行養老保險制度,開了社會保險制度的先河。
1991年6月26日實施的《國務院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1991〕33號文件),標志我國社會保險制度的正式施行。
拓展資料: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在原有設計被明顯放棄的情況下,卻始終缺乏長遠性的總體考慮。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宏觀審視,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政策的當務之急。
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在原有設計被明顯放棄的情況下,卻始終缺乏長遠性的總體考 慮。在一定程度上,對整個中國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宏觀審視,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社會政策的當務之急。
面對上述任務,要建立健全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就需要選擇以法規建設構建總體框架、以探索實踐完善各項制度的基本路徑,大致要經過制度整合、探索實踐和完善法規三個步驟。
網頁鏈接網路
E. 農村社保從那年開始的
答,農村社保是2012年開始收取每年100元,現在每人增加300~400元左右!這是國家給農村居民沒有繳納養老保險金的人,將來居民60歲後給予每月生活費的補助!
F. 養老保險從哪一年開始實施的
我國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後分別於1958年和1978年作過兩次修改。
1997年國務院回頒布《關於建答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國發[1997]26號),我國建立了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了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了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
(6)社保局那年成立擴展閱讀:
為降低企業成本,增強企業活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等有關規定,經國務院同意,從2016年5月1日起,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區、市),將單位繳費比例降至20%;
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高於9個月的省(區、市),可以階段性將單位繳費比例降低至19%,降低費率的期限暫按兩年執行。具體方案由各省(區、市)確定。
截止2016年7月6日,全國有21個省市區符合降低企業養老保險費率條件,其中上海由21%降到20%,其餘20個省市區是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海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西藏、新疆、甘肅和寧夏。
G. 社保從哪年開始交
社保是從1999年出台的《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不過各省、市和行業的內繳納時間都不一容致,最早的1992年,國企基本上是1994年就開始繳納。
社會保險是一種為喪失勞動能力、暫時失去勞動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損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補償的一種社會和經濟制度。社會保險的主要項目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