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事業單位參加社保意味著什麼
事業單位參加社保意味著:一般事業單位都是視同繳納的,不扣社保錢,但除非是事業單位企業編制,如果企業編制就會扣個人社保錢。一、事業單位的工資待遇和各種福利是相當好的 。二、社會保險是國家強制性要求購買的一種保險,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建立社會保險基金,目的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享受保險待遇。我國《勞動法》《社會保險法》都明文規定,用人單位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明顯具有國家強制性的特點,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拒絕承擔該項法定義務。
② 社保關系從企業轉到事業單位怎麼辦手續
那要看你去事業來單位是自參加什麼保險了
事業單位在編的,那麼不參加保險的,原來的交費時間視同工齡,將來根據工齡和檔案工資核定退休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里的錢封存,將來視同退休金的一部分發給你
企業的那種保險,沒什麼變化,就好像從一個企業到另一個企業那樣
事業單位的保險,那麼就需要由事業單位社保管理機構給你開類似接收函的東西,再去原來企業參保的社保辦理轉移手續
③ 現在,事業單位的社保都包括哪些方面
是很齊全。1養老保險不是社會統籌,所以不用自己交錢。將來發退休金。2醫療保險全包,能報95%以上。3工傷保險可以交,但收益可能更大4失業保險可以不交,估計失業的可能性不大
④ 事業單位社保和企業社保不同之處是什麼
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社保交納的百分比是一樣的。但是事業單位是有預算定額的相對較少,企業就沒有還可以交納補充養老金,應該說好的企業比事業單位交的多,差的企業有可能就只交最低的社保金了。目前退休養老金是根據在職基本工資計算的另外再加上個人養老金交納部分這兩塊計算發放的。
企業繳納的社保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而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前,視同繳費年限期間應當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由政府承擔。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出現支付不足時,政府給予補貼。
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主要是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其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這三種險是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的保費,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完全是由企業承擔的。個人不需要繳納。這里要注意的是「五險」是法定的,而「一金」不是法定的。
國務院日前公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7月1日起施行。條例規定,國家建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的正常增長機制。事業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依法參加社會保險,工作人員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條例提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再次從法律層次發出信號,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並軌」已箭在弦上。也就是說,從7月開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個人從不繳費、退休卻拿較高退休金的歷史將終結。
另外,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也是強制的,符合繳存條件(外省市城鎮常住戶口職工、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者除外)的單位和個人必須根據住房公積金的相關法律法規依法繳納住房公積金。事業單位公積金為單位與職工各繳一半,但也有不一樣的,有單位交的多。要看公積金中心審批後同意單位怎麼交。
事業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由財政部門核定收支後,在預算或者費用中列支,事業單位住房公積金是由市政府直接管理。機關事業單位公積金月繳存基數計算為:在職公務員(含參照):國標工資+工作性津貼+生活性補貼+第十三個月工資;事業人員: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
拓展資料:
社會保險計劃由政府舉辦,強制某一群體將其收入的一部分作為社會保險稅(費)形成社會保險基金,在滿足一定條件的情況下,被保險人可從基金獲得固定的收入或損失的補償,它是一種再分配製度,它的目標是保證物質及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的穩定。
在我國,社會保險 (Social Insurance) 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參考來源:網路 社保 網頁鏈接
⑤ 今天聽同事說昨晚新聞聯播報道,機關及事業單位職工退休金將納入社保,是真的嗎
《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14日公布,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將繳納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這一比例與企業職工一致。
⑥ 最新事業單位社保並軌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並軌,從2014年10月開始個人交保險
2015年1月14日,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從2014年10月1日起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同時決定,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准,再次提高全國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准。養老金並軌正式啟動,這意味著近4000萬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將告別「免繳費」時代。
改變
人手發放一張社保卡
此次國務院明確養老金「並軌」在全國范圍同步實施,機關與事業單位同步改革,這意味著全國所有按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體制內人員」,總數近4000萬的龐大群體都將啟動改革。
長期以來,這部分人及其單位不繳納養老保險,退休後養老吃的是「財政飯」。而改革將改變這一局面:今後這些人群將參照企業等消族城鎮從業人員繳納養老金,並將發放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從單位養老轉向社會化養老。
繳費
職業年金個人需繳工資4%
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後領取:
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職業年金
計算:
每月工資5000,得繳600
公務員小明除去津貼、補貼等,每個月繳費工資是5000元,改革前單位和個人都不用繳費,小明退休後照樣有養老金。改革後,小明每月要繳納養老保險400元。
職業年金方面,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這樣,小明又要繳200元,加上基本養老保險的400元,一共繳600元,這筆錢是從小明的月收入中扣除的,將進入小明的養老金個人賬戶。連同單位繳費部分,退休後按月發放。
領取
2014年10月1日是關鍵點
改革自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因此10月1日成為領取養老金的關鍵點。
10月1日前已退休的
繼續按照國家規定的原待遇標准發放基本養老金,同時執行基本養老金調整辦法。
10月1日後參加工作、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
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和職業年金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友漏月數根據本人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10月1日前參加工作、10月1日後退休、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
按照合理銜接、平穩過渡的原則,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長短發給過渡性養老金。具體辦法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指導實施。
10月1日後退休、個人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
其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處理和基本養老金計發比照《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若干規定》執行。也就是說,可以選擇按規定補繳一些錢,然後享受養老金;或者直接轉入一種養老保險體系,拿比較低的養老金。
注意:還有過渡性養老金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說,「逐步過渡」政策主要是兩條:一是他們在改革前的沒有實行個人繳費的工作年限確定為「視同繳費年限」,將來退休時在發給基本養老金的同時,再依據視同繳費年限好橋爛長短等因素發給過渡性養老金。
二是設定一定期限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實行養老待遇的新老計發辦法對比,「保低限高」,這樣,基本可以保證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待遇
退休領多少錢與職稱無關
一直以來,一些機關和事業單位往往存在退休前突擊提升職級、職稱的情況。隨著改革推進,這種情況可能有所改變。
這是因為,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按照職工退休最後一個月工資一起發,並隨著機關事業單位工資調整進行調整。而改革後,將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准。這意味著,小明即使退休前沒有被提拔,但由於他的繳費年限長,也可能比他的上司領的退休金要多。這也是一個重大變革,有利於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顧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障待遇調整機制。
此外,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必須實行全國統一工資制度,由於工資結構不同,機關事業單位按照基本工資配發的退休金與企業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水平相當,但是加上按照機關津補貼和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發的退休生活補貼,機關事業單位退休金就高於企業基本養老金。如今,這一因素不復存在。
更關鍵的是,同樣年齡退休的,計發月數相同,所以繳費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樣個人賬戶積累的,退休越晚,計發月數越少,即除數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這就是「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意思。
這些改革要點也不可忽略—
個人賬戶:
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
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離休人員:
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仍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離休費,並調整相關待遇。
關系轉移:
參保人員在同一統籌范圍內的機關事業單位之間流動,只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轉移基金。
參保人員跨統籌范圍流動或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在轉移養老保險關系的同時,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隨同轉移,並以本人改革後各年度實際繳費工資為基數,按12%的總和轉移基金,參保繳費不足1年的,按實際繳費月數計算轉移基金。
轉移後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個人賬戶儲存額累計計算。
籌資機制:
各級社會保險征繳機構應切實加強基金征繳,做到應收盡收。各級政府應積極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社會保障資金投入,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同時為建立職業年金制度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
解讀
職業年金是否強制實施不好說
對於《決定》的印發,吉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蔡向東表示,改革後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繳費模式與企業基本養老保險是一樣的。其中的區別,主要體現職業年金上。《決定》中明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蔡向東認為,「應當」在這里還不能理解為「必須」性的「強制」。因此,職業年金是否能強制實施,實施的具體辦法等還得看之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財政部如何制定。
蔡向東說,實際上,當前企業職工除了強制實施的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外,也還有企業年金制度,只不過該制度對企業來說不是強制實施的,而是企業根據本身的經濟效益和人才發展戰略來決定是否實施以及實施的規模。2012年末全國有5.47萬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根據國家工商總局網站消息,截至2013年3月底,我國實有企業1374.88萬家,這說明建立企業年金的企業佔全部企業的比例還不到0.4%。
⑦ 事業單位社保問題
你在青海國企不是有<<職工養老保險手冊>>嗎?把它保管好就行啦,它就好回比你的"養老存摺"。答到新單位單位會給你從新辦理養老保險"本"的,等你退休時,兩"本"合一,累積計算你的工齡、社保繳納積數來計算你的退休工資的。希望你能知曉。祝你工作順利!
⑧ 事業單位社保問題
不需要,也不允許你補繳。進入單位後從頭開始由單位繳納即可。
⑨ 廣州事業單位社保新聞
從機關事業單位辭職了就沒有所謂幹部身份了,就要按照社會保險來算內了,只要不是違規違紀等情況容被辭退,一般自己辭職的在機關事業單位的工作年限算作視同繳費年限的。
在哪裡領取退休金是看你在哪裡辦理退休手續的,跟戶口沒有絕對的關系,以個人身份參保的人員,一般只能在戶籍地參保。
如果你去廣州是有用人單位的,那麼用人單位是需要給你在廣州繳納社保的。如果你是存在非勞動關系的,那麼社保需要你自己繳納,一般來說還是參加戶籍地的社保的。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⑩ 事業單位社保
一:我跟你的情況是一樣的,也是之前在私企工作,後來考取事業單位,所以我的回答應該對你來說有點意義。
二:如果你不補齊中間差的部分,不影響你現在的就職,也不影響你現在事業單位給你繼續繳納保險,保險這塊是可以間斷著交的,你之前6月前都交保險,現在10月再開始新單位繼續交,中間空著,你的事業單位不管前面那三個月想接著交是可以交上去的。
三:如果你補齊中間差的幾個月,補的就是養老保險。
1:這直接影響的是你的工齡,很多城市的事業單位是根據工齡決定你的工資水平的。
但是你只差3個月,具體要看你之前保險的繳納情況,這么比方,你之前工作,繳納保險是2009年6月到2010年6月,你的工齡就是一年,如果你繳納保險補齊了,是2009年6月--2010年10月,那麼你的保險是一年零4個月,你的工資就根據這個一年零4個月來發,工資可能差不了多少,但是,假設你之前工作年限是1年零6個月,現在差4個月就滿兩年,那麼你補上的話你的工齡是兩年,工資和一年多可能差的就稍微多一點。具體要看你實際的情況。
2:補齊三個月的養老保險,可能你以後就可以早3個月領退休金。現在國家規定的是男的滿60歲退休,女的55歲退休,但是我們這種單位有個退二線的問題,比如我們單位就是,工齡滿20年就「可以」要求退二線,那麼就是說影響的就是一個是2030年6月可以退,一個是2030年10月可以退,這個對我來說比較重要,不知道你有沒有參考價值,而且各地和各單位的要求和情況不同。
3:除了影響工資以外,主要還是工齡。你如果補了這部分保險,那麼你以後拿養老金的時候就因為這三個月要稍微多一點點,但是只有三個月總體影響不是很大。這就跟到銀行存錢一樣,你現在補了, 錢存的多三個月,老了就多拿一點點錢。當然,這個錢很有限。不過對於我來說,我是情願年輕時把東西都搞完整了比較好,免得以後政策變了改革什麼的,對我有影響。就比如以後萬一政策說是工作經驗滿20年的,養老金漲百分之十,那你「萬一」就差這么三個月的話你後悔不後悔,所以我個人覺得這都是不好說的,是未雨綢繆,都完整了以後不會後悔。
4:不過你這只有三個月的差,總體對你的影響都不會很大。
三:上面有的人說的工齡是重新計算的,確有其事,這是因為很多城市勞動部門和人事部門工作不相通所造成的。比如你明明不是大學應屆畢業生,你在外面單位上了兩年班,但是你的檔案等手續,就是人事局部分的手續你什麼都沒辦,那麼對於錄用你的單位去人事局給你辦手續的時候,對方依舊把你當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的人來辦理,那麼你到這種單位依舊要走一個錄用應屆畢業生的程序,要進行一年的試用,重新開始計算工齡。人事局不認勞動局那邊的保險,只認他們自己部分的手續。我的手續辦的時候就遇到了這種問題,後來還是再三去人事局說明情況,提供證據等等,好不容易才搞成功的。如果你不懂這個部分,他們是不會主動給你去查你的保險的。其實你的保險繳納記錄都會存放在你的檔案里,但是人事局的人未必仔細去看,你懂嗎?如果你不帶工齡,你不仔細跑這個程序,你多一年的試用期,工資一年都差一大截(試用一年只拿正式工資的百分之八十)而且你的工齡重新算,對你個人在單位的發展是很有影響的,以後一直都是從這一年才開始算工齡。不過很可笑的是,你的養老金和退休對方又還是參考保險,因為是勞動部門辦理。所以我個人認為哪怕是差三個月,我反正是補齊了,你自己根據你具體的情況考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