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員工在本公司發工資,但個稅和社保在別的公司交,請問這個員工的工資可以體現在外帳的工資表上嗎
可以提現的,只要寫清楚是代扣社保就可以了
2. 員工在總公司繳納社保,可以再分公司開工資,申報個稅嗎
原則上不可以,涉及勞動合同跟誰簽定,而且2019年開始,社保由稅務局代征,所以,工資和保險是要到同一稅局報送的
3. 公司法人在別的公司開工資交社保,在本公司發工資的話還需要交社保、個稅嗎
按理說,如果這個人在你們單位是專職,就應該上社保。但是如果在別的單位已內經上了,不上也是可以的。容至於個稅,如果在兩處取得的收入都是工資薪金,那麼有兩種做法:
1、其中一家公司將工資匯給另一家公司,由另一家工資合並發放,並按合計數繳納個稅
2、兩家工資分別發放並各自計稅,其人需要自行去稅 務 所補繳與合並計稅的差額部分
4. 計提工資、發放工資、繳納個稅和社保的會計分錄怎麼做的
計提工資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發放工資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其他應付款-社保(個人)
其他應付款-公積金(個人)
應交稅費-個稅
銀行存款/庫存現金
繳納個稅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個稅
貸:銀行存款
計提五險(公司部分)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五險
計提公積金(公司部分)會計分錄:
借:管理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住房公積金
交社保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五險
其他應付款——五險
貸:銀行存款
交公積金會計分錄:
借:應付職工薪酬-公積金(企業部分)
其他應付款-公積金(個人部分)
貸:銀行存款
(4)社保在外部繳納本公司發工資個稅擴展閱讀:
應付職工薪酬的賬務處理:
企業按照有關規定向職工支付工資、獎金、津貼等,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企業從應付職工薪酬中扣還的各種款項(代墊的家屬葯費、個人所得稅等), 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其他應收款」、「應交稅費——應交個人所得稅」等科目。
企業向職工支付職工福利費,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科目。
企業按照國家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企業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向職工給予的補償,借記"應付職工薪酬",貸記「銀行存款」、「庫存現金」等科目。
5. 社保外包的公司,在發工資和交個稅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用人單抄位繳納社會保險的總襲原則:
用人單位應當自成立之日起三十日內憑營業執照、登記證書或者單位印章 ,向當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十五日內予以審核,發給社會保險登記證件;
用人單位的社會保險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或者用人單位依法終止的,應當自變更或者終止之日起三十日內,到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辦理變更或者注銷社會保險登記;
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未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核定其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後,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按照規定結算。
6. 在本公司交社保的員工可以在其他公司代交個人所得稅嗎
國家對在兩處以上有薪金收入的人員是這樣處理的:
只要其中一家公司交社保就可以了,工資該怎麼做怎麼做,個人所得稅也是,是多少就報多少。(目前都是全員全額申報)
社保如果不是在你公司繳納的就直接填0就可以了。不影響報稅。
局端的處理方式;
1.如果兩處工資都到達納稅標准(目前2000)則各個公司交報各個公司的稅,稅局分別扣除。
2.如果兩處都未達到納稅扣除標准,則在兩家公司申報後,匯總,再對匯總的薪金按個人所得稅標准算稅,而扣稅是默認在工資較多的那家公司扣除。
(6)社保在外部繳納本公司發工資個稅擴展閱讀:
為加強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完善代扣代繳制度,強化代扣代繳手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以下簡稱稅法)及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以下簡稱征管法)及實施細則和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特製定本辦法。
根據2016年5月29日《國家稅務總局令 第40號》,《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暫行辦法》全文廢止。
扣繳義務人在代扣稅款時,必須向納稅人開具稅務機關統一印製的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並詳細註明納稅人姓名、工作單位、家庭住址和居民身份證或護照號碼(無上述證件的,可用其他能有效證明身份的證件)等個人情況。
對工資、薪金所得和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因納稅人數眾多、不便一一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經主管稅務機關同意,可不開具代扣代收稅款憑證,但應通過一定形式告知納稅人已扣繳稅款。
納稅人為持有完稅依據而向扣繳義務人索取代扣代收稅款憑證的,扣繳義務人不得拒絕。扣繳義務人應主動向稅務機關申領代扣代收稅款憑證,據以向納稅人扣稅。非正式扣稅憑證,納稅人可以拒收。
7. 公司員工在其他公司已交社保,就職公司只發工資沒交社保,這樣可以嗎工資個稅該怎麼申報呢
一般來說是誰用工誰交社保的,但有些會有這樣的情況,比如老一代版有協保的也是這種情權況,那麼首先要員工出具在其他公司繳納社保單的證明,其次自己的單位也要做好相關的備份手續,這種情況下的最好是由對方單位派遣過來比較好,以免日後發生勞動糾紛,如果確實做不到要麼不用工要麼雙方做好手續並明確責任,有條件的用工單位可投意外商險,盡量減少上下班意外事故責任,工資個稅按實申報
8. 請問 在自己的公司交社保,分別去另外兩家公司上班拿工資 可以嗎 怎麼繳稅 財務能查到信息嗎
在自己的公司交社保,分別去另外兩家公司上班拿工資是可以的。不過只能一家企業交社保。交個人所得稅可以選擇其中一家合並申報。
如果不想讓另外一家企業知道,就只能一家企業報一家企業的個人所得稅,另外一家就不申報或者按照勞務費申報。財務能查到信息的,只要知道近幾個月報稅情況就能在年申報系統查到個人的全年交稅總額。
(8)社保在外部繳納本公司發工資個稅擴展閱讀:
n 月末結轉
一個會計期間結束後,本模塊將把損益表科目余額自動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借貸方當中,生成相應的會計憑證,同時處理該憑證登賬業務,系統設置了三項結轉方式,用戶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對結轉方式的增加與修改。
n 期末結賬
到期末將所有的會計核算科目的借貸方累計發生額及多欄帳明細科目累計發生額進行結轉,並作為期初數參加下一會計期間的核算。系統提供反結賬的功能鍵:對已結賬的會計期間憑證進行修改時,要進行反結賬後才可修改。
n 憑證查找
根據財務業務的特點,系統設置了憑證查找功能,並提供了多條查找條件供用戶選擇,既方便了用戶,又提高了查找速度。設置的查詢條件有:按憑證日期,憑證編號,會計科目,科目代碼,摘要等條件進行查詢。
n 憑證查看
用戶可從中查看憑證的匯總表,也可根據未審核或未登帳的憑證列表,進而檢查憑證。
n 憑證向導中個體業主的賬目管理
根據國家財政制度,個體企業建賬的需要,系統提供對應的模塊,方便個體業主的財務建賬與製表。業主只需輸入收支金額,系統即可自動生成憑證,賬簿與報表。
9. 我公司給員工在外地交社保,那在本公司報個稅的時候,可以扣除社保代繳嗎
公司給員工在外地交的社保,那在本公司報個稅的時候可以扣除社社保代繳的,因為現在全國已經聯網,社保是和你的工資在一起扣掉的
10. 同時在多家企業上班怎麼繳納社保怎麼繳納個稅
社保只要在一處繳納即可,個稅也要合並到一處 進行納稅申報。
個人取得兩處及以上工資、薪金所得,應固定一處單位,攜帶個人身份證及復印件、發放工資、薪金的合同及發放證明,於每月15日前,自行向固定好的單位所在地稅務機關合並申報個人所得稅,多退少補。
也就是說,兩處及以上發放工資的, 不應分別兩處報稅,應合並到一處報稅, 並固定向其中一處的地稅機關進行申報納稅。
個人所得稅繳納方式如下:
1、個人所得稅法規定,對從兩處或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的納稅人,應將其每月取得的兩處或兩處以上的工資先合並到一起,再按規定扣除2000元,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2、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第九條、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三十六條的規定,納稅人從中國境內兩處或者兩處以上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應於取得所得的次月十五日內,選擇並固定在其中一處任職受雇單位所在地的主管地稅機關辦理自行納稅申報。
3、申報時填制《個人所得稅兩處或兩處以上工資、薪金所得納稅申報表》。將各處取得工資、薪金所得合並後,按稅法規定的稅率計算出應納稅額,送去單位發放時代扣代繳的個稅額後,為自行申報補繳個稅款。
(10)社保在外部繳納本公司發工資個稅擴展閱讀
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
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後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