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建築給排水工程中,水質的污染原因及防止方法有哪些
建築給排水工程中,水質的污染現象和原因有5點:
1.管網污染:管道老化腐蝕、滲透造成污染;
2.迴流污染:非飲用水等液體倒入生活給水系統,污染水質;
3.貯水過程污染:貯水池製作材料、防腐材料選擇不當;
4.微生物污染:水在貯水池中停留時間過長,余氯耗盡,微生物繁殖使水變質;
5.建築內部的給水系統設計不合理、施工安裝管使用、維護不當容易造成水質污染
水質污染防止辦法:
1.飲用水管道與貯水池(箱)不得布置在易受污染處,非飲用水管不得從貯水設備中穿過。設在建築物內的貯水池(箱),不得利用建築本體結構如基礎、牆體、地板等,作為池底、池壁、池蓋,其四周及頂蓋上均應留有檢修空間。埋地飲用水池周圍10m以內,不得有化糞池、污水處理構築物、滲水井、垃圾堆放點等污染源,周圍2m以內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當達不到要求時,應採取防污染的措施。
2.貯水池(箱)若需防腐,應採用無毒塗料;若採用玻璃鋼製作時,應選用食品級玻璃鋼為原料。其溢流管、排水管不能與污水管直接連接,均應有空氣隔斷裝置。通氣管和溢流管口要設銅絲或鋼絲網罩,以防污物、蚊蠅等進入。
3.貯水池(箱)要加強管理,池(箱)上加蓋防護,池(箱)內定期清洗。飲用水在其中停留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應採取加氯等消毒措施。在生活(生產)、消防共用的水池(箱)中,為避免平時不能動用的消防用水長期滯留,影響水質,可採用生活(生產)用水從池(箱)底部虹吸出流,或池(箱)內設溢流牆(板)等措施,使消防用水不斷更新。
4.生活飲用水管道應避開毒物污染區,當受條件限制不能避開時,應採取防護措施。
5.非飲用水管道工程驗收時,應逐段檢查,以防飲用水管道與非飲用水管道誤接;非飲用水管道上的放水口(水龍頭等)應有明顯標志,並應採取防止誤用和誤飲的措施。
② 談談水污染的影響與防治
水體中的污染物,根據它們的性質,可以概括為下列幾類: 1、病原體污染: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等,常含有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蟲。這類污水如不經過適當的凈化處理,流入水體後,即會通過各種渠道,引起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及血吸蟲病等。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紙和食品工業污水中,含有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質素等有機物。這類物質隨污水進入水體後,在微生物對它們的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含氧減少,從而影響魚類和其它生物的生長繁殖。當水中的溶解氧耗盡後,水中的有機物即產生厭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氫等,使水體出現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營養污染物:造紙、皮革、食品、煉油、合成洗滌劑等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含有氮、磷、鉀等營養物,如果大量的這類污水排入水體,使營養物質增多,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這類物質多呈紅色,稱「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覆蓋水面,附在魷類肋上,使它們呼吸困難。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化替產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魚貝類中毒死亡,並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4、石油污染物:多發生在海洋中,主要來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採油、油船壓艙水以及陸上煉油廠和生化工廠的廢水。 5、劇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氰化物、氟化物和難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它們大都來自礦山、治煉廢水,它們都富集在生物體中,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 6、放謝性污染,這是由於放謝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 7、鹽類污染,各種酸鹼鹽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含鹽量增加,影響水質。 8、熱污染,發電站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大量熱水排放水體,使水溫增高,水體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與繁殖。
水污染的現狀令人觸目驚心,所帶來的危害非常巨大。據統計,目前我國符合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僅佔10%,基本符合標準的佔20%,不符合飲用標準的達70%。以地下水為飲水的城市,90%以上的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污染逐年加重。如在蘇南地區16個飲用池中,已檢測出154種有機污染物,其中幾十種化合物超標。工業廢水中有機物排放量,特別是化合物量逐年增加,流經主要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的河流已經成為排污的污水塘。 自然水系遭受著嚴重污染,城市供水渠道也同樣堪憂。地下自來水管道多為鑄鐵管,年久失修,水箱蓄水池長期不清洗,無人看管,防腐塗料不合格,泄水管或溢水管直接與下水道相連,雨水倒灌或閥門失靈等原因都會造成滴、冒、漏、滲等污染。 高層樓房「二次水污染」是一個長期潛在的問題。(通常居住在城市高層樓房6層以上的居民並非直接飲用自來水,而是汲取樓房水箱里儲存的自來水。)有關方面的數據顯示,我國高層樓房的二次供水水箱的飲用水有80%以上的不符合飲用水標准,大腸桿菌、氨氮和亞硝酸鹽等超標明顯。《中國衛生信息報》曾報道:「最令人擔心的是高層建築的儲水箱,管理不到位、清理不及時,幾乎在每個城市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尤其是夏季高溫,這里簡直成了細菌、蚊蠅滋生的溫床,有的水中居然能放出活生生的紅蟲!有的儲水箱里落水而死的老鼠泡得比貓還大。」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生活在高層樓房中,而二次供水的水質隨之將會影響越來越多居民的健康。因此,杜絕高層樓房「二次水污染」是一件不容忽視的大事!居民已經喝了幾十年的自來水(或地下水)為什麼現在就不能繼續喝? 1、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大地受到污染的程度也愈來愈嚴重,被自然界凈化的地下水已不復存在,更不適合直接飲用。目前地下水常見的污染來源有: 1)工業廢水及其他工業廢棄物; 2)農業用的農葯、肥料隨著灌溉水滲透到地下; 3)家庭污水、糞池及排水設施; 4)其他污染物經河流、湖泊滲入; 5)垃圾掩埋及其他污染物之滲漏; 6)海水入侵。 而我國現在的河流污染也是十分嚴重,原來我們的河裡有魚有蝦,現在我們已很少看到。工業發展導致大量的工業廢水直接排入河川,使河流水質遭受空前的污染。 2、根據專家的分析,十八歲前正在發育的青少年,肝臟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從小就喝不幹凈的水,對其下一代的危害很大。老年人由於排毒機能衰退喝不幹凈的水,對身體的侵害更深。
雜質分類 解決法案
不溶性 沉降、過濾
固體 夾出來
可溶性 蒸發
液體 蒸餾
微生物 加殺毒葯物
生活用水的凈化
某些農村,利用明礬溶於水後生成膠狀物對雜質的吸附,使雜質沉降來達到凈水的目的。注意:
1.製作過濾器時濾紙和漏斗壁之間不要留有氣泡,否則會影響過濾速度,(簡稱「一無」)而且濾紙邊緣要低於漏鬥口。
2.過濾時,盛渾濁液體的燒杯口要緊靠玻璃棒,使液體沿玻璃棒流入過濾器。玻棒下端輕輕斜靠在三層濾紙的一邊,以免弄破濾紙。過濾器中液體要低於濾紙邊緣,否則,液體就會從濾紙和漏斗壁之間流下,達不到過濾的目的。漏斗下口要緊靠下面燒杯的燒杯壁,使濾波沿燒杯壁流下,不會向四周飛濺,而且提高過濾的速度。以上即為過濾操作中的「一無、二低、三靠」。
過濾得到的濾波仍渾濁的可能原因有:
①濾紙破損;②液體高於濾紙邊緣;③承接濾液的燒杯不幹凈等;
處理方法:對仍然渾濁的液體應再次過濾,直至澄清為止。
可以用到的凈水物品還有砂石、活性炭、蓬鬆棉、紗布等。
說明:
如果用活性炭層進行過濾,不僅可以濾去不溶性物質,還可吸附掉一些溶解的雜質,除去異味。
硬水及其軟化
概念: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軟水。
使用硬水的危害:①用硬水洗滌衣物既浪費肥皂,又不易洗凈,時間長了會使衣物變硬;②鍋爐用硬水,易使爐內結垢,不僅浪費燃料,且易使爐內管道變形、損壞,嚴重者可引起爆炸。
檢驗硬水、軟水的方法:
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攪拌,若水中不易起泡沫的為硬水,反之是軟水。
軟化硬水的方法:
①煮沸硬水,可使部分可溶性鈣鎂化合物沉澱析出,從而降低水的硬度;②實驗室根據水的雜質的沸點不同,用蒸餾法獲取蒸餾水。③暴曬等
高級凈水機
五級濾芯配置:PP纖維濾芯、顆粒活性炭、壓縮式活性炭、RO濾膜、後置椰殼活性炭
各級濾芯作用:
1、反滲透膜(RO)
反滲透薄膜分離純凈水是依靠給水壓力梯度所產生的凈驅動力、實現水分子在膜分離過程中的逆向滲透過程,進而完成對給水水源的全面凈化。
2、初級濾芯(PP)
熔噴聚丙烯超細纖維整體濾芯(簡稱PP濾芯)有效的攔截自來水中大於等於5微米的泥沙鐵銹等雜質。
3、二級濾芯(UDF)
顆粒活性碳濾芯(簡稱UDF濾芯)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有效除去水中的余氯、異味,顏色及有機膠體物等。
4、三級濾芯(CTO)
壓注式活性碳濾芯(簡稱CTO濾芯)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有效除去水中的余氯、異味,顏色及有機膠體物等。
5、四級濾芯(小T33)
後置式活性碳濾芯(簡稱小T33濾芯)深層次去除異味,進一步改善口感使之更加鮮美爽口、衛生安全。
一種新的污水處理技術——MSBR法
概述
MSBR(Modified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改良式序列間歇反應器,是C.Q.Yang等人根據SBR技術特點[1~3],結合傳統活性污泥法技術,研究開發的一種更為理想的污水處理系統。MSBR既不需要初沉池和二沉池,又能在反應器全充滿並在恆定液位下連續進水運行。採用單池多格方式,結合了傳統活性污泥法和SBR技術的優點[4~5]。不但無需間斷流量,還省去了多池工藝所需要的更多的連接管、泵和閥門。通過中試研究及生產性應用,證明MSBR法是一種經濟有效、運行可靠、易於實現計算機控制的污水處理工藝。
MSBR的基本組成
反應器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曝氣格和兩個交替序批處理格。主曝氣格在整個運行周期過程中保持連續曝氣,而每半個周期過程中,兩個序批處理格交替分別作為SBR和澄清池.
MSBR的操作步驟
在每半個運行周期中,主曝氣格連續曝氣,序批處理格中的一個作為澄清池(相當於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作用),另一個序批處理格則進行以下一系列操作步驟
步驟1:原水與循環液混合,進行缺氧攪拌。
在這半個周期的開始,原水進入序批處理格,與被控制回到主曝氣格的迴流液混合。在缺氧和豐富的硝化態氮條件下,序批處理格內的兼性反硝化菌利用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以原水及內源呼吸所釋放的有機碳作為碳源,進行無氧呼吸代謝。由於初期序批處理格內MLSS濃度高,硝化態氮濃度較高,因此碳源成為反硝化速率的限制條件。隨著原水的加入,有機碳的濃度增加,提高了反硝化的速率。來自曝氣格和序批格原有的硝態氮經反硝化得以去除。另外,該階段運行也是序批處理格中較高濃度的污泥向曝氣格迴流的過程,以提高曝氣格中的污泥濃度。
步驟2:部分原水和循環液混合,進行缺氧攪拌。
隨著步驟1中原水的不斷進入,序批處理格內有機物和氨氮的濃度逐漸增加。為阻止在序批處理格內有機物和氨氮的過分增加,原水分別流入序批處理格和主曝氣格。使序批處理格內維持一個適當的有機碳水平,以利於反硝化的進行。混合液通過循環,繼續使序批處理格原來積聚的MLSS向主曝氣格內流動。
步驟3:序批格停止進原水,循環液繼續缺氧攪拌。
此後中斷進入序批處理格的原水。原水在剩下的操作中,直接進入主曝氣格。這使得主曝氣格降解大量有機碳,並減弱微生物的好氧內源呼吸。序批處理格利用循環液中殘留的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以硝化態氮作電子受體,繼續進行缺氧反硝化。由於有機碳源的減少,缺氧內源呼吸的速率將提高。來自主曝氣格的混合液具有較低的有機物和MLSS濃度。經循環,把序批處理格內的殘余有機物和活性污泥推入主曝氣格,在此進行曝氣反應降解有機物,並維持物質平衡。
步驟4:曝氣,並繼續循環。
進行曝氣,降低最初進水所殘余的有機碳、有機氮和氨氮,以及來自主曝氣格未被降解的有機物和內源呼吸釋放的氨氮,並吹脫在前面缺氧階段產生的截留在混合液中的氮氣。連續的循環增加了主曝氣格內的微生物量,同時進一步降低序批處理格中的懸浮固體,降低了MLSS濃度,有利於其在下半個周期中作為澄清池時,減少污泥量以提高沉澱池的效率。
步驟5:停止循環,延時曝氣。
為進一步降低序批處理格內的有機物和氮濃度,減少剩餘的氮氣泡,採用延時曝氣。這步是在沒有循環,沒有進出流量的隔離狀態下進行。延時曝氣使序批處理格中的BOD5和TKN達到處理的要求水平。
步驟6:靜置沉澱。
延時曝氣停止後,在隔離狀態下,開始靜置沉澱,使活性污泥與上清液有效分離,為下半個周期作為澄清池出水做准備。沉澱開始時,由於仍存在剩餘的溶解氧,沉澱污泥中的硝化菌繼續硝化殘余的氨,而好氧微生物繼續進行好氧內源呼吸。當混合液中氧減少到一定程度時,兼性菌開始利用硝化態氮作為電子受體進行缺氧內源呼吸,進行程度較低的反硝化作用。在整個半周期過程中,此時序批處理格中上清液的BOD、TKN、氨、硝酸鹽、亞硝酸鹽的濃度最低,懸浮固體總量也最少,因此該序批處理格在下半個周期作為沉澱池,其出水質量是可靠的。在這一步,可以從交替序批處理格中排放剩餘污泥。
第二個半周期:步驟6的結束標志著處理運行的下半個循環操作開始。通過兩個半周期,改變交替序批處理格的操作形式。第二個半周期與第一個半周期的6個操作步驟相同。
MSBR法的主要運行特點:
(1)MSBR系統能進行不同配置的設計和運行,以達到不同的處理目的。
(2)每半個運行周期中,步驟的數量和每步驟所需的時間,取決於原水的特性和出水的要求。這里介紹了6個運行步驟,但所需總的步驟可以被系統設計者所選擇。常常可以在實際運行中減少,以便使運行過程簡單化。例如,步驟1和步驟2能通過延長步驟1和減少步驟2的時間來合並這兩步為一步。增加步驟1的時間則增加序批處理格有機碳的量,這使得在不進原水的缺氧混合時間需要更長,以平衡步驟3。也可以增加步驟,進行更多的缺氧
③ 水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1)介水傳染病
介水傳染病是指通過飲用或接觸受病原體污染的水,或食用被這種水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的疾病。介水傳染病的病原體是細菌、病毒、原蟲。他們來自人畜糞便、生活污水、醫院以及畜牧屠宰、皮革和食品工業廢水。介水傳染病發生的原因主要是:水源受病原體污染後,未經妥善處理和消毒即供居民飲用;處理後的飲用水,在輸配水和貯水過程中,由於管道泄漏,出現負壓,重新被病原體污染,稱為二次污染。
(2)化學性中毒
氰化物:主要來自於煉焦、電鍍、選礦、化工及合成纖維等工業排放的廢水。氰化物急性和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中樞神經系統症狀。氰化物在體內酶的作用下可轉變成硫氰酸鹽,後者能抑制甲狀腺聚集碘功能,影響甲狀腺激素的合成。
硝酸鹽:水中硝酸鹽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施肥後的徑流和滲透,以及大氣中的硝酸鹽沉澱、土壤中含氮有機物的降解等。硝酸鹽在體內外被還原成亞硝酸鹽,後者可使血紅蛋白氧化成高鐵血紅蛋白,發生急性中毒;還可以轉變成N-亞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
酚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主要來自於糞便污染和工業廢水,如焦化廠、煤氣發生站及化工、造紙、紡織印染廠等排出的廢水。酚類化合物急性中毒可出現腹瀉、口腔炎、黑尿等,慢性危害表現為記憶力減退、頭昏、失眠、貧血、皮疹等。酚類污染水體後,可使水出現異味、異臭等。
水體中受到鎘、汞、鉻、鉛等金屬的污染,都可以引起急性、慢性及遠期危害。
(3)其他危害
飲水氯化消毒的同時,會產生一系列氯化消毒副產品,動物實驗證明這些副產品具有致突變和(或)致癌作用,有的還有致畸性和(或)神經毒性;水中受含氮、磷的生活污水污染,可造成湖泊等的富營養化,大量藻類繁殖,水質惡化;高層二次供水的水質污染,可使飲用者感到惡心、嘔吐、腹脹,嚴重的甚至發生介水腸道傳染病或慢性危害;許多內分泌干擾物排放到水環境、造成飲用水中內分泌干擾物的污染,其健康危害不容忽視;天然水環境中某些元素含量過高或過低可引起地方性疾病。
④ 建築工地如何防止施工廢棄物污染
一、提高建築施工隊伍的環保意識
在建築工程施工中,提高施工隊伍的環保意識是實現文明施工,防範各種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在對國內建築施工隊伍定期進行環保教育和培訓的同時,還應將環境保護列為建築企業的主要管理項目,與進度、質量、成本、安全等管理項目有機結合。在建築施工中,對於各崗位操作人員的監管要符合相關工藝和技術標准,尤其是要注重對環境污染防範措施的研究,在企業內部樹立良好的環境保護氛圍,從而推進全員環保意識的提高。
二、強化環境污染的動態管理
在建築施工的環境污染問題防範中,應注重動態管理模式的強化,即針對各種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分別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
三、建築施工過程中環境污染問題的防治措施
1、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第一,凡需進行混凝土、砂漿等攪拌作業的現場,必須設置沉澱池。排放的廢水要排入沉澱池內經兩次沉澱後,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線或回收用於灑水降塵,未經處理的泥漿水,嚴禁直接排入城市排水設施和河流;第二,施工現場臨時食堂的污水排放控制,要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產生的污水經下水管道排放要經過隔油池,平時加強管理,定期掏油,防止污染;第三,施工現場要設置專用的油漆和油料庫,油庫地面和牆面要做防滲漏的特殊處理,使用和保管要專人負責,防止油料的跑、冒、滴、漏、污染水體;第四,施工現場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溝等水處理構築物,對施工期廢污水應分類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質,作相應的處理後排放。
2、空氣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
首先,施工現場垃圾要及時清運,適量灑水,減少揚塵。高層或多層施工垃圾,必須搭設封閉臨時專用垃圾道或採用容器吊運,嚴禁隨意凌空拋灑造成揚塵。同時,對場地容易起塵的原材料進行遮蓋。經過採取措施後,可以有效地減少70%的起塵量,從而大大降低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其次,施工現場的攪拌設備,必須搭設封閉式圍檔及安裝噴霧除塵裝置;最後,運輸車輛不應裝載過滿,並盡量採取遮蓋、密閉措施,減少沿途拋灑,並及時清掃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築材料,沖洗輪胎,定時灑水壓塵,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揚塵;另外,還應首選商品混凝土,進行現場攪拌砂漿、混凝土時,應盡量做到不灑、不漏、不剩、不倒;混凝土攪拌應設置在棚內,攪拌時要有噴霧降塵措施;施工現場要設圍欄或部分圍欄,縮小施工揚塵擴散范圍。施工期間產生的粉塵污染主要決定於施工作業方式、材料的堆放及風力等因素,其中受風力因素的影響最大。
3、雜訊污染的具體防治措施
第一,從聲源處降低雜訊,選用低雜訊的施工機械設備和施工工藝,如選用低雜訊的振搗器、風胡、電鋸;改變垂直振打式為螺旋、油壓、噴注式打樁機,以液壓工具代替氣壓工具等;第二,對於施工現場強雜訊機械,如攪拌、電鋸、電刨、砂輪胡等要設置封閉的機械棚,以減少強雜訊的擴散;第三,加強施工現場的管理,特別要杜絕人為敲打、尖叫、野蠻裝卸現象,最大限度地減少雜訊擾民;第四,合理安排施工作業時間,禁止夜間進行高雜訊施工作業。
4、固體廢棄物污染的防治措施
首先,盡量採取措施從源頭上減少建築垃圾的產生,例如盡量採用預制構件,減少施工階段建築垃圾的產生。盡可能准確地計算材料用量,以減少施工廢料產生;其次,優化施工組織設計,減少施工階段建築材料的浪費,減少建築垃圾的產生;最後,建築企業應該派遣專門的人員對建築施工和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進行管理,對施工現場進行及時的清理,各種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應該及時的運出施工和生活區域,對有用物品進行回收再利用,減少不必要的浪費,節省了建築的材料成本。對於生活垃圾還應該進行分類收集,並運往垃圾處理站進行處理,防治造成白色污染等。
⑤ 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施工過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
(l)禁止將有毒有害廢棄物作土方回填。
(2)施工內現場攪拌站廢水,容現制水磨石的污水,電石(碳化鈣)的污水必須經沉澱池沉澱合格後再排放,最好將沉澱水用於工地灑水降塵或採取措施回收利用。
(3)現場存放油料,必須對庫房地面進行防滲處理,如採用防滲混凝土地面、鋪油氈等措施。使用時,要採取防止油料跑、冒、滴、漏的措施,以免污染水體。
(4)施工現場100人以上的臨時食堂,污水排放時可設置簡易有效的隔油池,定期清理,防止污染。
(5)工地臨時廁所、化糞池應採取防滲漏措施。中心城市施工現場的臨時廁所可採用水沖式廁所,並有防蠅滅蛆措施,防止污染水體和環境。
(6)化學用品、外加劑等要妥善保管,庫內存放,防止污染環境。
⑥ 建築工程施工項目職業危害防治和措施
職業危害防治措施與監督檢查
一、 目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保護勞動者健康及其相關權益,促進企業的經濟發展,實現公司所確定的職業健康安全目標,特製定本措施。
職業病:是指企業的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接觸粉塵、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職業病危害;是指對從事職業活動的勞動者可能導致職業病的各種危害、,職業病危害因素包括:職業活動中存在的各種有害化學、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其他職業有害因素。
二、 適用范圍:
公司所屬各單位和個人在從事接觸粉塵、電氣焊、建築防水、防腐保溫、油漆作業等有毒有害作業時均應執行本辦法。
三、 防治方針:
職業病的防治工作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各單位應當為勞動者創造符合國家職業衛生標准和衛生要求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並採取措施保障勞動者獲得職業衛生保護。
四、 職業病危害種類:
根據企業經營和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確定本單位的職業危害為六大類:
1、生產性粉塵的危害:在建築行業施工中,材料的搬運使用、石材的加工。建築物的拆除,均可產生大量的礦物性粉塵,長期吸入這樣的粉塵可發生矽肺病。
2、缺氧和一氧化碳的危害:在建築物地下室施工時由於作業空間相對密閉。狹窄。通風不暢、特別是在這種作業環境內使用內燃機和燃燒器,耗氧量極大,又因缺氧導致燃燒不充分,產生大量一氧化碳,從而造成施工人員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
3、有機溶劑的危害:建築施工過程中常接觸到多種有機溶劑,如防水施工中常常接觸到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噴漆作業常常接觸到苯、苯系物外還可接觸到醋酸乙酯、氨類、甲苯二氰酸等,這些有機溶劑的沸點低、極易揮發,在使用過程中揮發到空氣中的濃度可以達到很高,極易發生急性中毒和中毒死亡事故。
4、焊接作業產生的金屬煙霧危害;在焊接作業時可產生多種有害煙霧物質,如電氣焊時使用錳焊條,除可以產生錳塵外,還可以產生錳煙、氟化物,臭氧及一氧化碳,長期吸入可導致電氣工人塵肺及慢性中毒。
5、生產性躁聲和局部震動危害:建築行業施工中使用的機械工具如鑽孔機、電鋸、震搗器及一些動力機械都可以產生較強的躁聲和局部的震動,長期接觸躁聲可損害職工的聽力,嚴重時可造成躁聲性耳聾,長期接觸震動能損害手的功能,嚴重時可導致局部震動病。
6、高溫作業危害;長期的高溫作業可引起人體水電解質紊亂,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可造成人體虛脫,昏迷甚至休克,易造成意外事故。
五、防護措施:
(一)作業場所防護措施:
1、各單位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識別、確定本單位的職業病危害種類,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
2、在確定的職業危害作業場所的醒目位置,設置職業病危害告知警示標志。
3、施工現場在進行石材切割加工、建築物拆除等有大量粉塵作業時,應配備行之有效的降塵設施和設備,對施工地點和施工機械進行降塵。
4、在地下室等封閉的作業場所進行防水作業時,要採取強制性通風措施,配備行之有效的通風設備,進行通風,並派專人進行巡視。
5、對從事高危職業危害作業的人員,工作時間應嚴格加以控制,並有針對性的急救措施。
(二)個人防護措施:
1、加強對施工作業人員的職業病危害教育,提高對職業病危害的認識,了解其危害,掌握職業病防治的方法。
2、接觸粉塵作業的施工作業人員,在施工中應盡量降低粉塵的濃度,在施工中採取不斷噴水的措施降低揚塵。並正確佩帶防塵口罩。
3、從事防水作業,噴漆作業的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施工,施工前要檢查作業場所的通風是否暢通,通風設施是否運轉正常,作業人員在施工作業中要正確佩帶防毒口罩。
4電氣焊作業操作人員在施工中應注意施工作業環境的通風或設置局部排煙設備,使作業場所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濃度控制在國家衛生標准之下,在難以改善通風條件的作業環境中操作時,必須佩帶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5進行躁聲較大的施工作業時,施工人員要正確佩帶防護耳罩,並減少躁聲作業的時間。
6、長期從事高溫作業的施工人員應減少工作時間,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的飲用水,並佩帶好防護用品。
7、從事職業危害作業的職工應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定期進行身體健康檢查,單位應將檢查結果告之本人,並將體檢報告存入檔案。
六、安全檢查:
1、企業對生產中的安全工作,除進行經常的檢查外,每年還應該定期地進行二至四次群眾性的檢查,這種檢查包括普遍檢查、專業檢查和季節性檢查,這幾種檢查可以結合進行。
2、開展安全生產檢查,必須有明確的目的、要求和具體計劃,並且必須建立由企業領導負責,有關人員參加的安全生產檢查組織,以加強領導,做好這項工作。
3、安全生產檢查應該始終貫徹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群眾,邊檢查,邊改進,並且及時地總結和推廣先進經驗。有些限於物質技術條件當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應該定出計劃,按期解決,必須做到條條有著落,件件有交待。
⑦ 水污染及危害
(一)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是指排入水體中的污染物超過了水體的自凈能力,從而導致水體水質惡化的現象。造成水體污染的原因,有自然的和人為的兩個方面。通常所說的水體污染,均指人為污染。人為污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對水體的污染,它包括生活污水、工業廢水、農田排水未經處理而大量排入水體所造成的污染。
凡使水體的水質、生物質、底泥質量惡化的各種物質均可稱為水體污染物或水污染物。根據對環境污染危害的情況不同,可將水體污染物分為以下幾個類別:固體污染物、生物污染物、需氧有機污染物、富營養性污染物、感官污染物、酸鹼鹽類污染物、有毒污染物、油類污染物、熱污染等。
1.固體污染物
固體物質在水中有3種存在形態:溶解態、膠體態、懸浮態。
2.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是指廢水中的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的生物體。主要包括病毒、病菌、寄生蟲卵等各種致病體。此外,廢水中若生長有鐵菌、硫菌、藻類、水草及貝類動物時,會堵塞管道、腐蝕金屬及惡化水質,也屬於生物污染物。
生物污染物主要來自城市生活廢水、醫院廢水、垃圾及地面徑流等。病原微生物的水污染危害歷史最久,至今仍是危害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重要類型。
3.需氧化有機污染物
廢水中能通過生物化學和化學作用而消耗水中溶解氧的物質,統稱為需氧污染物。絕大多數的需氧污染物是有機物。有機物的共同特點是:這些物質直接進入水體後,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為簡單的無機物質——二氧化碳和水,在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大量有機物質能導致氧的近似完全的消耗,需氧的魚類和浮游動物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死亡。
水體中耗氧有機物的測定,常用化學需氧量(COD)和生物需氧量(BOD)來描述。
4.富營養性污染物
富營養性污染物是指可引起水體富營養化的物質,主要是指氮、磷等元素,其他尚有鉀、硫等。此外,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維生素類物質、熱污染等也能觸發或促進營養化過程。水中營養性物質,主要來自化肥,隨著農業排水進入水體,其次,來自於人、畜、禽的糞便及含磷洗滌劑,此外,食品廠、印染廠、製革廠、炸葯廠等排出的廢水中均含有大量氮、磷等營養性物質。
過多的營養物質進入天然水體,將使水質惡化、影響漁業的發展,危害人體健康。
5.感官性污染物
廢水中能引起異色、渾濁、泡沫、惡臭等現象的物質,雖無嚴重危害,但能引起人們感官上的極度不快,被稱為感官性污染物。
6.酸、鹼、鹽類污染物
酸鹼污染物主要由工業廢水排放的酸鹼以及酸雨引起。酸鹼污染物使水體的pH發生變化,破壞自然緩沖作用,消滅或抑制細菌及微生物的生長,妨礙水體自凈,使水質惡化、土壤酸化或鹼化。
酸與鹼同時進入同一水體,從pH角度,酸、鹼污染因中和作用而自凈,但會產生各種鹽類,又成了水體的新污染物。無機鹽的增加能提高水的滲透壓,對淡水生物、植物生長都有影響。在鹽鹼化地區,地面水、地下水中的鹽危害土壤質量,酸、鹼、鹽污染造成的水的硬度增加。
7.有毒污染物
廢水中能對生物引起毒性反應的物質,稱為有毒污染物,簡稱毒物。工業上使用的有毒化學物已經超過12000種,且每年以500種的速度遞增。大量有毒物質排入水體,不僅危及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而且能在食物鏈中逐級轉移、濃縮,最後進入人體,危害人的健康。
廢水中的有毒污染物可分為無機毒物、有機毒物和放射性物質3類。
無機毒物,包括金屬和非金屬兩類。金屬毒物主要為汞、鎘、鎳、鋅、銅、錳、鈷、鈦、釩等,輕金屬為鈹。非金屬毒物有砷、硒、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亞硝酸鹽等。重金屬能被生物富集於體內,有時還可被生物轉化為毒性更大的物質(如無機汞被轉化為烷基汞)。
有機毒物,大多是人工合成,難以被生化降解,毒性很大。在環境污染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有機毒物包括農葯、多氯聯苯、稠環芳香烴、芳香胺類、雜環化合物、酚類、腈類等。許多有機毒物有「三致效應」(致畸、致突變、致癌)和蓄積作用(通過食物鏈體內富集,危害人體健康)。
放射性物質,廢水中的放射性物質主要來自鈾、鐳等放射性金屬的生產和使用過程,如核試驗、核燃料再處理、原料冶煉廠等。其濃度一般較低,主要會引起慢性輻射和後期效應,如誘發癌症、對孕婦和嬰兒產生損傷、引起遺傳性傷害等。
8.油類污染物
油類污染物包括礦物油和動植物油。它們均難溶於水,在水中常以粗分散的可浮油和細分散的乳化油等形式存在。漂浮在水面上的油形成一層薄膜,影響大氣中氧的溶入,從而影響魚類的生存和水體的自凈作用,也干擾某些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油脂類污染物還能附著於土壤顆粒表面和動植物體表,影響養分的吸收和廢物的排泄。油污染主要是工業排入、海上採油、石油運輸船隻的清洗及油船意外事故等造成。2010年5月5日,美國墨西哥灣原油泄漏,生態環境嚴重影響(圖6-14,圖6-15)。
圖6-14 墨西哥灣在原油污染的海水中掙扎的海鳥
圖6-15 墨西哥灣原油污染帶
9.熱污染
廢水溫度過高而引起的危害,稱為熱污染。
(二)水污染的危害
水污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
1.危害人體健康
水污染直接影響飲用水源的水質。當飲用水源受到合成有機物污染時,將導致腹水、腹瀉、肝炎、胃癌、肝癌等疾病的發生。與不潔的水接觸也會染上如皮膚病、沙眼、血吸蟲、鉤蟲等疾病。廢水中的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即使數量不多,甚至難以檢測出來,但由於動植物的富集作用和人體自身的積累作用,仍然可以對人體造成致命的危害。
2.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江河湖泊中的水常是農田灌溉水源,一旦這些水體受到污染,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將污染農田土壤,被作物吸收並殘留在作物體內。一方面造成作物枯萎死亡,產量下降;另一方面,作物的品質也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污染物超標,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含量降低,使蔬菜產生異味等。
3.影響漁業生產
漁業生產與水質緊密相關。水污染而造成淡水漁場魚類大面積死亡的事故常有發生。一些污染嚴重的河段魚蝦已經絕跡。水污染還會使魚類和水生生物發生變異,有毒物質在魚類體內積累,食用價值大大降低。
4.制約工業的發展
很多工業(如食品、紡織、造紙和電鍍等)需要用水,水質的惡化將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如水質差的冷卻水會造成水循環系的堵塞、腐蝕和結垢,硬度高的水會影響鍋爐的壽命和安全。
5.加速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
水污染除了對水體中的水生生物有危害外,對水體周圍生態環境也有影響。污染後水體感觀變差,散發臭氣,水中的污染物對周圍生物產生毒害作用,生物死亡,造成生態環境的退化和破壞。
6.造成經濟損失
水污染使環境喪失原有部分或全部功能,造成環境的降級貶值,對人類的生存和經濟的發展都帶來危害,將這些危害貨幣化即為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如人體健康受到危害將減少勞動力,降低勞動生產率,疾病多發需支付更多的醫葯費,魚類減產或質量變差則直接造成經濟損失,生態環境的污染治理和修復費用都隨著污染的加重而增加。
(三)水質標准
目前,我國已經頒布的水質標准有水環境質量標准、排放標准等。
水環境質量標準的:《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海水水質標准》(GB3097—1997),《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GB5749—2006),《漁業水質標准》(GB11607—89);《農田灌溉用水水質標准》(GB5084—92)等。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5類:
Ⅰ類: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
Ⅱ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稀水生生物棲息地、魚蝦類產卵場等;
Ⅲ類: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魚蝦類越冬場等及游泳區;
Ⅳ類: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
Ⅴ類: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廢水排放標準的:《污水綜合排放標准》(GB8978—1996),《醫院水污染物排放標准》(BGJ48—83)和一些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如《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4—83),《甘蔗製糖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46—83),《石油煉制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3551—83),《紡織染整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准》(GB4287—92)等。
⑧ 水污染帶來的危害有哪些
據外國專家預測,如果人類仍保護目前的用水方式,到2000年全球內陸水將有一半以上是排放的污水,中國的淡水資源將有70%遭污染。由於地表、地下水源都遭到污染,到下一個世紀工業發達國家的一些大城市將可能出現不宜人類居住的危險!
水源污染後,給人類帶來的另一個威脅是,水中有害有毒物質通過生物富集,濃度越來越大,當人們吃了水中生物便引起中毒,危及人類身體健康。例如水中生物對汞的富集,可構成一個有害的食物鏈。當水中汞濃度為每年0.01微克時,浮游生物可富集1000倍,蝦可富集1萬倍,小魚可富集3萬~5萬倍,大魚可富集10萬倍。曾轟動一時的日本「水俁病」就是水中含汞量在食物鏈中逐級富集造成的甲地汞中毒事件。當人們長期吃了含汞的魚類,經過一二年的潛伏期,這種病才開始發作,迄今為止,日本有964人因患這種病而死亡。還有2842人被確認是水俁病患者,得到有關部門的賠償。水俁病不僅危及母親的生命,而且還會造成胎兒畸形。1988年春,轟動中國的上海甲型肝炎流行事件,也是由於居民食用了污染的毛蚶等貝類水產品引起的。
水資源的「熱污染」還會給生態平衡帶來新的問題。例如,美國和加拿大的五大湖區在70年代中期建有16座核電站。這些電站每天向湖區排放大量冷卻水,水量超過密西西比河的流量,這些水比湖中水溫度15℃,湖中魚類不能適應這個突然變化的溫度,繁殖受到影響。過去到五月才出世的昆蟲,由於環境變暖而提早出世,出世後找不到食物只能餓死。到了五月,以昆蟲為食的鳥類來到這里,也找不到食物,從而影響了有機質的分解。這就造成由長期歷史形成的特定食物鏈結構瓦解,湖泊生態系統失去平衡,生物量大減,假如人們靜待大自然逐漸去建立新的適應變化了的生態結構,那就要在很長的時間內忍受由此而遭到的損失。
由於生態系統遭破壞的連鎖反應,用水量增加,來水量減少,加上泥沙的淤積,莫說小河小湖,就是地球上的大江大河大湖也開始出現來水量減少甚至斷流乾涸苗頭。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60年代來水量為12.33億立方爐,1993年減至只有1.26億立方米,流程從1321千米縮短為1001千米,預計到下個世紀內這條河流將從地球上消失。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養育中華兒女幾千年之後,她的乳汁已快要被中華兒女們吸盡了,終於無可奪何地於1972年開始斷流,至1997年的26年中已發生斷流20年,而且越來越嚴重,斷流時間,由70年代21天發展到1997年226天,斷流里程到1997年已近700千米。
世界上最大的內陸湖——鹹海,30年來,水位下降了20米,湖面縮小2/3,預計在21世紀前半期內可能完全乾涸。中國東漢順帝5年(公元145年)始建的周長300多里的鑒湖水利工程,由於歷代的植被被破壞,水土流失,湖底淤高,在「活」了800年之後終於「死亡」。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一些著名湖泊不是「死亡」,便是湖面淤高縮小。《水滸》中的「梁山泊」的水面有800平方里,位於山東的大野澤之中,由於歷次黃河泛濫,人類的墾荒,水土流失,終於在1934年連同大野澤一起淤成平陸。羅布泊,蒙語為「匯入多水之湖」的意思,發源於新疆天山山脈,曾經是中亞地區最大的淡水湖,面積達3000平方千米,但羅布泊的滿湖汪洋之水,現在已被可怕的滿地鳥屍所代替,在本世紀羅布泊終於乾涸了。新疆的第二大湖——艾比湖也正在步羅布泊的後塵。號稱「千湖之省」的湖北江漢平原,1949年有大小湖泊1066個,到1998年只剩下182個,水面縮減3/4以上,目前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僅僅20年來,就被墾掉一半,現在每年有2100萬噸泥沙流入,使湖底每年淤高2~3毫米。洞庭湖比鄱陽湖淤淺的速度更快,加上40多年大面積圍湖造田,使湖面減少3/5,容積從1949年的293億立方米,降至現在的178億立方米。看來,中國這兩個最大的淡水湖,死亡的厄運難逃,只不過是時間的早遲罷了!有的專家給這兩上大湖「算命」說,它們最多還能「活」五六十年了。曾「四死一生」的白洋淀(620年代乾涸一次,70年代乾涸兩次,80年代乾涸一次),又於1988年8月復生,蓄水五億立方米,但接著污染的魔爪向它伸來,使1/3的水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復生之日,便是「病入膏肓」之時。據新華社發布的消息說,中國湖泊在40年裡已減少500個以上,湖面縮小133萬多公頃以上,損失淡水350億立方米。由於水土流失,泥沙淤積,解放後,全國興建的86000多座水庫,總庫容4300億立方米,現被泥沙淤積的庫容占近1/4。
江河、湖泊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它的污染、斷流和乾涸,將最終導致這一流域或地區人類文明的斷送乃至消失。
隨著水危機的加劇,更危險的是可能給人類帶來另一種災難——沖突和戰爭。全球有將近一半的陸地依靠跨國界的河流供水,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分享主要河流和湖泊的水源。為了爭奪水資源的控制權可能引發沖突和戰爭,就像過去爭奪石油控制權那樣。約旦國王海珊說:水爭端可能觸發他和以色列之間的戰爭。印度和孟加拉田在水資源的分配上也存在著潛在的沖突。在海灣危機中,水也可能成為一種武器,一旦再度爆發戰爭,土耳其可以通過切斷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水源打擊伊拉克。
水危機對人類來說,實在可怕,人類要想在地球上持續生存發展就必須設法努力避免這一滅頂之災的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