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建築業產值規模屢創新高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建築業迅速發展,產值規模不斷擴張,一次又一次突破歷史高點。1956年完成總產值146億元,突破百億大關;1988年完成總產值1132億元,突破千億大關,1998年完成總產值10062億元,突破萬億大關;2011年完成總產值11.6萬億元,突破十萬億大關;2017年完成總產值21.4萬億元,突破二十萬億大關。2019年上半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7.2%。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㈡ 當前形勢下我國建築工程行業的發展趨勢
2、高質量發展迫需行業「革新」
「外牆保溫行業首先要解決『厚臉皮』問題,否則脫落傷人毀物事件可能會更加嚴重。」多名專家憂心忡忡地表示。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能源與環境檢測中心專業總工程師楊玉忠指出,近兩三年,有關外牆節能和保溫領域的標准變化非常大,隨著建築節能的要求提升,對建築保溫層的厚度就相應增加,比如近零能耗建築對外牆保溫的要求相當於從現在60mm~80mm厚提高到200mm以上,這給外牆外保溫的施工質量帶來更高的安全隱患。
「外牆保溫層越來越重,施工工藝提升不足,保溫節能與安裝牢固之間出現沖突。」山東建築大學孟揚教授說,「現在的外牆保溫層每個平方米接近20公斤,固定的要求也會加高,但很多工人在現場習慣於原來比較簡易的操作,難免發生一些局部固定不是很到位的情況。」
如何走出建築外牆保溫工程的亂象和困局?唯一出路就是「牆材革新」。目前,各地相繼加大對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的投入,通過產學合作、創新研發與實踐應用,逐漸打破建築外牆保溫工程僵局。需要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隨著建築保溫材料迭代更新,國家應加快對相關政策、法規的完善和調整,給新材料施展功夫搭台,不能總在原來的幾種保溫牆材上打轉轉兒,對技術成熟、已經取得市場認可的新材料要盡快推廣使用。國家還應對研發和生產外牆保溫新材的企業給予政策鼓勵和資金支持,推動形成行業爭先研發創新的良好態勢。
同時,要盡快落實建築質量終身追責制。形成誰開發誰負責,誰生產誰負責,誰建築誰負責,誰監管誰負責,誰驗收誰負責的責任追究體系,強化各部門的責任意識,推動新材料、新產品的推廣使用。
不久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印發了《全國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目錄(2020年版)》,將外牆保溫材料列入全國重點工業產品監管目錄。要求「在安全評估基礎上,根據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高低,分類採取加強監督抽查、生產許可、執法打假、認證認可、風險監測、缺陷產品召回等措施。」相信,這將倒逼保溫牆材行業,加快產品和技術的革新。
㈢ 建築行業發展前景如何
建築業增加值分析
2018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增速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10個百分點。
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3%。2019年上半年,我國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466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5%,增速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8個百分點;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09%。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建築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㈣ 為什麼說建築行業的發展空間大
2018年中國建築業增加值超6.18萬億元
2018年,全年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61808億元,比上年增長4.50%,增速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2.10個百分點。
經初步核算,2019年上半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450933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6.3%。2019年上半年,我國建築業實現增加值27466億元,按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5.5%,增速低於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8個百分點;建築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6.09%。
2011-2019年H1中國建築業增加值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建築業市場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㈤ 中國的建築行業在走下坡路了嗎,建築行業的萎靡會有
中國建築行業的興起是得益於改革開放,加快了各個城市的建設以及建築材料行業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包括建築機械,以及輔材等行業,增加了就業崗位,特別是在一線的農民工大軍,雖然一線農民工作條件艱苦,但確實為千萬的家庭的生計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我的父親就是農民工大軍中的一員,我深有體會的,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父親每年都是一年回來兩次,那就是農忙和過年;記得很小的時候總是盼望著父親從遠方的城市回來,那時候年幼,那時候的盼望,不是想父親,而是因為父親每次回來會帶點好吃的。後來長大了才真正體會到了一切,那一切都是不言而喻的。在廣大農村來說由於人多地少,單單種地已經無法滿足每個家庭的正常開支,尤其農民工的子弟的上學所需的費用。如果沒有這樣的機遇,那麼會有多少農村孩子上不起學,這個數字不用想是非常龐大的。
本圖片來自網路圖庫
本圖片來自互聯網
本圖片為作者自己拍攝
同時,建築行業的興起,以及各種機遇涌現出了一大批因為在建築行業投身而發家致富的人,就是人們常說的小老闆,包括工程承包,建築材料供應,建築機械租售等領域。也有一批因為各種漏洞而投機取巧而發財的人,不過這批人不是倒掉,就是憑借豐厚的資金早就投身其它領域了!
回看當下,由於近十年的大力建設,尤其是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摩天高樓拔地而起,城市的建設已經接近飽和,以及國家政策的變化,好多建築行業面臨嚴峻挑戰,業務量的大大減少,以及在建工程的資金問題。眼下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可以說是邁向一個新的台階,對傳統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到底是好是壞,暫且比討論,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國家也積極響應畢業大學生創業,尤其四咱們90後,但是對於沒有任何資金基礎的廣大青年同志,靠什麼來創業呢?傳統行業已經被一些老前輩們所佔據甚至某些行業是被壟斷的,如果90後再想著往傳統行業去擠我們會有老前輩那樣的機遇嗎?時代不同了,一些大佬們總是拿他們那時候的條件來跟當今條件相比來激勵廣大有為青年,的確那時候的條件艱苦,需要有理想,有決心,有目標的人才能取得成功,但是那時候畢竟好多行業基本上是處在一種缺失的狀態,就如同開礦一樣,開過的地方就很難再開采出金子了。如今大家都紛紛湧入互聯網領域,但是大家都考慮著在做同一件事情,都想去鶴立雞群,到底誰會有高低呢?又會有多少機遇呢?這已經用九死一生已經無法來形容了!但是的確有好多成功的有志青年,輕而易舉在就做出了一番成績,但是很輕易就成功了,想到過它很容易就會失去了呢?就如同曇花一現。個人認為互聯網創業的黃金時間已經過去了,如今90後只是盲目照搬當今做的不錯的一些互聯網企業的模式,這是行不通的。沒有創新的思維,以及一些創新的互聯網模式,即使成功了也只是曇花一現。
不管怎樣到底建築行業的下滑是必須的,這只是一個階段,度過這個階段,相信建築行業的改革會相繼到來,如果建築行業不自己尋求新的階梯,新的發展方向,只能坐以待斃。想讓一個行業永遠倒下,這時不可能的,新型建築行業會卷土而來。到底是怎樣的終究還是會怎樣,有些東西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個人是無法改變的,真正的改變是怎樣的,也許沒有人會預料得到,我們只要走好當下,規劃好當下,所有的就交給時間吧!
㈥ 目前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發展前景是什麼
目前中國的建築發展前景主要是高層樓房的建築,因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買樓房居住,這是中國的形式所驅,所以我覺得為了適應這一潮流,目前中國建築設計行業的發展前景主要是高層樓房的建築。
㈦ 我國建築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建築業主要受宏觀經濟增長及固定資產投資等因素所驅動。受國內宏觀經濟調控影響,短期內建築業增長有所放緩,但從長期看,在國內城市化進程加速以及國際承包業務逐漸成熟的大背景下,我國建築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近期行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建築業屬於充分競爭行業。受宏觀調控、建材價格上漲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短期內建築業成本呈上升趨勢,盈利能力將有所下降。
關注細分的鐵路建設行業。中國經濟總量龐大,行業發展不均衡。
盡管國家從宏觀總量層面實施經濟調控,但對於那些總體發展落後於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瓶頸行業,國家將會加大政策扶持。從目前看,我國鐵路運輸及鐵路基礎設施不足已經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加大鐵路基礎設施建設是國家「十一五」規劃的重點內容。
行業主要風險因素。原材料價格上漲、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國際金融危機、國家對房地產的調控、以及人民幣升值因素將對公司利潤增長帶來負面影響。
一、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一)宏觀經濟和固定資產投資是行業發展的首要驅動因素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對建築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從2002年以來,我國建築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率始終保持在5%以上。建築業總產值從1985年的675.10億元增加到2006年的50,019億元;增加值由1980年的195.5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14,014億元。
(1)國內GDP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2.399億元。
我們對1995年—2007年的GDP與建築業的總產值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建築業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的高度相關,相關度達0.9985。回歸分析顯示,國內GDP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2.399億元。
(2)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基本決定了建築業的國內市場規模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07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7,413.91億元,比上年增長25%。建築業總產值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拉動下,也出現了較大增長。
我們同樣採用1995年—2007年的數據,以FAI作為解釋變數,建築業總產值為被解釋量,兩者的散點圖,兩個變數之間存在比較明顯的線性關系,其決定系數為0.989。回歸分析表明,FAI每增加10個億,可以拉動建築業總產值4.3億元。
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0年,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
(二)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化是行業發展的具體驅動力量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從國際經驗來看,發展中國家在步入發達國家的征途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是發展的必經階段。通常來看,大多數發達國家基本要經歷將近30年的建設時期才基本形成相對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我國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從1990年代中後期才真正開始,按照30年乃至40年的平均建設周期來看,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僅僅處於建設中前期階段。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甚至更大。據世界銀行數據分析,我國目前無論是公路還是鐵路通車里程,距離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尚有較大距離,即便與其他亞洲發展中國家相比也有差距,我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將是土木工程建築業業的主要市場之一。「十一五」規劃(2006-2010年)中,中央政府將計劃投入3.8萬億人民幣用於交通基建投資,比「十五」期間增長73%。
(2)房地產建築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進程也大大加快。據研究,中國的城市化率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將拉動GDP增長兩個點以上,同時增加1600萬城鎮人口。如果按人均20平方米計算,將新增住宅需求3.2億平方米。
預計中國城市化率加速增長期將持續到2020年,屆時中國城鎮人口將占總人口的65%。
與現有城市人口相比,意味著未來10年內將有1.6億左右的增新城市人口,其所帶來的住宅、交通、公用建築等基礎設施的需求無比巨大。
近兩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土木建築行業的主要市場。
二、建築業近期盈利能力有所下降(一)經濟增長步伐放緩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步伐放緩,能源、糧食等初級產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外部經濟環境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
一季度國家統計數據顯示,國內生產總值(GDP)61,491億元,同比增長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穩中有升,增速為25.9%,同比加快0.6個百分點,但目前宏觀調控政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固定資產投資過熱的局面得到進一步改善,固定投資增速將會逐步放緩。1-4月,我國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697億元,同比增長21.0%,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保持。我國出口3,059億美元,增長21.4%,同比回落6.4個百分點,實現貿易順差414億美元,同比減少49億美元。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所減弱。數據顯示,「三駕馬車」對經濟拉動作用有所降低,我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已經開始顯現。現階段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點仍然是通過雙緊縮的宏觀調控政策限制投資過熱和通貨膨脹。
(二)成本上升給建築企業盈利能力帶來變數
(1)建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
2007年10月份開始,鋼材的價格持續上漲。2008年2月份以來,鐵礦石漲價65%,建築鋼材價格較2007年漲幅明顯。受雪災的影響,我國今年前兩個月累計水泥產量為1.4億噸,同比下降2.80%,供給的減少導致水泥價格的上漲。2008年,我國建築原材料上漲的局面不斷加劇,春節以來國內建築材料的漲幅普遍在20%- 40%左右。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較去年同期增長8.2%,漲幅比去年同期加快5.4個百分點,連續第五個月創下三年以來的月度新高。其中,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2%,汽油、柴油、原煤價格分別上漲11.0%、11.8%、24.1%,能源價格漲幅突出。煤炭成本約占水泥生產成本的40%- 50%,鐵礦石和煤炭構成了建築鋼材生產的主要成本,而原材料和能源價格的提高,使建築材料價格漲幅不斷增加。
(2)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
隨著建築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建築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加大了對建設工程安全方面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完善了安全生產法規和技術標准等相關制度的建設,使建築業的勞動力成本有所上升。2008年新的《勞動法》開始實施,增加了建築企業用工的隱性成本。
2007年,我國經濟進入通貨膨脹的上升通道,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4.8%,漲幅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物價增長、通脹水平提高必然帶動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加。
(3)建築企業議價能力較低,成本上漲必將減少行業利潤。
建築企業施工總成本中原材料約佔50%-60%,人工成本約佔5%-10%,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勞動力成本不斷提高,建築企業成本大幅上升,對於建築行業利潤有很大影響。雖然目前開口合同在建築行業佔主流地位,建築企業有一定的二次議價能力,但建築業的上游建材行業具有較強的成本轉嫁能力,而作為建築業下游的基礎設施、房地產等行業具有很強的議價能力,生存在兩者之間的建築企業,其利潤降低將成為不爭的事實。
三、鐵路建設行業機會凸顯
(一)我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
隨著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國進入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時代,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更是成為發展重點。
上世紀80-90年代,我國借鑒美國交通運輸發展模式,將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列為發展的重點,而對鐵路建設投資相對不足,我國人均鐵路里程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鐵路運力明顯不足。為了解決我國鐵路建設滯後的問題,國家加大了鐵路投資力度,使我國鐵路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黃金發展階段。
(二)「十一五」期間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加大
在「十一五」規劃中,國家對交通基礎設施投資高達3.8萬億,比「十五」期間增長73%。
「十一五」期間,鐵道部的投資預算為1.25萬億,相當於「十五」計劃的四倍多。《鐵路「十一五」規劃》提出,將新建17,000公里鐵路線,包括7,000公里客運鐵路專線;將8,000公里現有鐵路升級提速;將15,000公里鐵路線升級為電氣化鐵路;將國內高速鐵路線的總里程延長到20,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底,將國內鐵路網路的營業總里程延長到90,000公里。
(三)鐵路建設投資規模將有所提高
我國鐵路建設投資規模空前高漲,2006年我國鐵路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552.75億元,較2005年增長76.4%,2007年完成的鐵路基本建設投資高達1,772.1億元,較2006年增長14.1%。
我國鐵路投資規模在2005-2006年快速增長後,投資增速有所減緩。
按照《鐵路「十一五」規劃》目標,2006-2010年,我國鐵路投資12,500億,年均投資2,500億,當前我國鐵路投資規模與「十一五」發展規劃要求仍有一定差距。2008年初鐵道部披露,今年我國鐵路全年計劃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000億元,新線鋪軌4,415公里,復線鋪軌3,405公里。雖然相關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鐵路投資增速有所減緩,但未來幾年鐵路投資規模仍將保持穩步增長,隨著我國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的發展,鐵路投資資金不足的局面將逐步得到改善,鐵路建設高速發展的局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