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營改增後甲供材該如何進行稅務處理
甲乙雙方的稅務處理
甲方的稅務處理。房開企業對建築業企業的甲供,既包括對工程總承包企業甲供,也包括對專業分包企業的甲供,還包括對勞務分包企業的甲供。
在差額模式下,房開企業自行采購材料、設備和動力,交由乙方施工,甲供部分的價值與施工方提供的建築服務價值一道,共同構成作為開發產品的不動產的開發成本,並通過銷售環節實現資金迴流,實現一個完整的經營循環。
在總額模式下,房開企業以工程總承包合同的形式將不動產的建造交由乙方,但為了保證工程質量和功能等原因,合同中約定材料設備動力的采購由甲方負責,然後交由乙方施工,乙方的經營額范圍包括材料設備和建築服務,甲方在工程計量和結算時,將甲供部分的價值從乙方已完工工程量中扣回,其實質相當於以材料設備等抵頂所欠乙方工程款。
房開企業作為甲方的稅務處理,主要問題在於建築服務及材料設備等進項的處理,按照《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增值稅徵收管理暫行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第18號公告)的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自行開發的房地產項目,適用一般計稅方法的,其進項稅額不適用分期抵扣的規定,可以全額當期抵扣。
對於建築服務,無論是差額模式還是總額模式,乙方均有權選用簡易計稅方法,當然也可以選用一般計稅方法,在甲方選用一般計稅方法的前提下,只要取得乙方開具的建築服務合規扣稅憑證,均可以全額抵扣進項稅額(11%或3%)。
對於作為甲供對象的材料、設備、動力等,在差額模式下,甲方采購時取得合規扣稅憑證可以全額申報抵扣,材料設備等用於房地產建設工程時,進項稅額不需要轉出;在總額模式下,甲方采購時取得合規扣稅憑證可以全額申報抵扣,移交給乙方用於房地產建設工程時,屬於甲方向乙方有償轉讓貨物的所有權,應按照規定計提銷項稅額,並向乙方開具增值稅發票。
乙方的稅務處理。乙方作為建築服務銷售方,其稅務處理的問題在於甲供部分是否計入銷售額。
根據《全面推開營改增業務操作指引》第215頁的表述,在差額模式下,甲供材與建築業企業無關,不屬於建築業企業的稅基;在總額模式下,甲供材屬於建築業企業的稅基,選用一般計稅方法時,建築業企業可憑甲方開具的扣稅憑證抵扣進項稅額,選用簡易計稅方法時,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❷ 營改增後甲供材工程的稅率是多少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附件二:2.一般納稅人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築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❸ 營改增後對甲供材有什麼稅收規定
根據2016年3月23日,財政部、國稅總局頒布的《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版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權2016〕36號)相關規定,增值稅的計稅方法有兩種,包括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稅率分別是11%和3%,一般計稅方法進項可以抵扣,簡易計稅方法進項不可以抵扣。
一般納稅人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築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
甲供工程,是指全部或部分設備、材料、動力由工程發包方自行采購的建築工程。增值稅計算應視不同情形而定。
乙方是一般納稅人,適用一般計稅方法,增值稅稅率是11%,銷項稅額為總價款÷(1+增值稅稅率)×增值稅稅率。此外,乙方采購的石材可以按規定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乙方是一般納稅人,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依據財稅〔2016〕36號及相關規定,一般納稅人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築服務,可以選擇適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甲供工程,指全部或部分設備、材料、動力由工程發包方自行采購的建築工程。簡易方法增值稅徵收率是3%,應繳納增值稅為總價款÷(1+3%)×3%。此外,乙方采購的石材不得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
乙方是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徵收率是3%,稅務處理同情形2。
❹ 甲供材料建築業發票的開具
甲復供材料,無論財務上如何制核算,施工方均需繳納營業稅。並且甲供材有很多問題,建議將甲供材開票給施工方,由施工方開全額給建設方,這樣,便於跟決算核對。施工方開具的建築業票就是包含甲供材在內的。你的三個問題均解決。又能保證甲供材質量。
具體,建設方購進甲供材,做預付款處理
借:預付賬款——施工方
貸:銀行存款
❺ 建築業營改增甲供材料包括哪些內容
甲供材沒有官方定義的范圍,是甲方認定的幾種建築材料,可以一個、也可以是若干項。
❻ 請問房地產開發企業採用甲供材要注意交什麼稅
房地產開發企業「甲供材」的財稅處理
一、房地產開發企業「甲供材」的概念
所謂「甲供材料」建築工程,是指由基本建設單位提供原材料,施工單位僅提供建築勞務的工程。因此,房地產開發企業「甲供材」建築工程,是指由房地產開發企業(以下稱甲方)提供原材料,施工單位(以下稱乙方)僅提供建築勞務的工程。「甲供材」產生的原因是甲方從材料質量和成本效益角度出發,防止建築乙方在材料上做文章,擔心不能確保建築材料質量,影響住房和自身的聲譽。一般材料占商品房建造成本的30%~40%。
對於甲供材的稅務處理,在稅法上是比較明確的。但對甲供材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一直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這就帶來了開發票的問題,以及隨之而來的稅收問題。
二、「甲供材」的相關稅收政策規定
甲供材征稅主要是如何徵收營業稅的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2號令)第七條規定,「納稅人的下列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和貨物的銷售額,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貨物銷售額不繳納營業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一)提供建築業勞務的同時銷售自產貨物的行為;(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第十六條規定,「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築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稅法之所以這樣規定,主要是防止納稅人將「包工包料」的建築工程,改為以基本甲方的名義購買原材料,從而逃避營業稅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第52號令)沒有明確規定裝飾工程中甲供材要不要並入營業額徵收營業稅。而根據2006年8月17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以清包工形式提供裝飾勞務徵收營業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6]114號文的規定:「納稅人採用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裝飾勞務,按照其向客戶實際收取的人工費、管理費和輔助材料費等收入(不含客戶自行采購的材料價款和設備價款)確認計稅營業額」。上述以清包工形式提供的裝飾勞務是指,工程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和設備由客戶自行采購,納稅人只向客戶收取人工費、管理費及輔助材料費等費用的裝飾勞務。因此,除了裝飾勞務以外的「建築業」的甲供材(包括甲方提供設備的情形)需要並入乙方的計稅營業額徵收營業稅。
三、甲供材的賬務處理及其稅務處理
(一)甲供材的賬務處理
甲供材產生的問題主要是在於不同的會計處理上,由此衍生出來甲供材如何開發票及稅收問題。在現實的會計處理中有以下兩種處理方式。
建設單位市場購入材料時的會計處理:
借:工程物資XX萬元
貸:銀行存款XX萬元
建設單位將材料提供給施工方用於工程。在將材料提供給施工方時,在目前實務中有以下兩種處理方式:
1、方式一:
(1)建設方發出材料時:
借:預付賬款XX萬元
貸:工程物資XX萬元
(2)施工方收到材料時
借:工程物資XX萬元
貸:預收賬款XX萬元
(3)施工方將工程物資用於工程時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XX萬元
貸:工程物資XX萬元
這種會計處理的依據是,根據國家關於工程造價的相關規定,在工程中,無論材料由誰提供,工程總造價中都要包括全部的材料價款,在總造價確認的情況下,建設方在支付現金給施工方時是做預付賬款處理,同樣,建設方將材料給施工方時也應作為預付賬款處理,只不過付的是實物。
2、方式二:
(1)建設方發出材料時:
借:在建工程 XX萬元
貸:工程物資XX萬元
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是直接計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後將材料用於工程時就不做任何會計處理了。
這種會計處理的依據是,建設方認為其所購物資給施工方就是用於本單位的工程,因此在發出材料時直接計入在建工程是符合規定的。
(二)甲供材的稅務處理
以上兩種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帶來不同的的施工方建築業發票的開具問題:
1、方式一下的發票開具及營業稅處理
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是通過預付賬款核算的,沒有進入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應按含甲供材金額開具建築業發票,並全額繳納營業稅。
此種方式施工企業按含甲供材金額開具建築施工發票給建設方並確認收入,但甲供材由於是建設方購買提供給施工方的,施工方無法取得發票入成本。採用這種核算方法需要事先徵得稅務機關的同意,以免施工企業加重企業所得稅負擔。
2、方式二下的發票開具及營業稅處理
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就直接計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最終開具建築業發票時,只能按不含甲供材金額開票,如果按含甲供材金額開票就會導致甲供材料在建設方重復計入成本的情況。但是根據營業稅的相關規定,無論怎樣開票,甲供材都要並入施工方的計稅營業額徵收營業稅,即施工方都必須按含甲供材的金額繳納營業稅,負稅義務與方式一一致。
需要注意的是,甲供設備、裝飾勞務中的甲供材料計稅方式與上述規定有所差別。
四、「甲供材」的賬務和稅務處理例解
[案例]:
某房地產開發企業委託一個建築單位修建廠房,工程總造價為1200萬元,其中含甲供材為200萬元。
(一)甲供材的賬務處理
1、建設方對於甲供材的賬務處理
(1)建設方(甲方)從市場購入材料時:
借:工程物資 200萬元
貸:銀行存款 200萬元
這里假設建設方(甲方)非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取得的是普通發票,然後,該企業將這200萬的材料提供給施工方(乙方)用於工程。
(2)在建設方(甲方)將材料提供給施工方(乙方)時:
①方式一:
建設方發出材料時:
借:預付賬款 200萬元
貸:工程物資 200萬元
這種會計處理的依據是,根據國家關於工程造價的相關規定,在工程中,無論材料由誰提供,工程總造價包括全部的材料價款,且在工程總造價的核算中,所有的材料都要提稅後計入工程總造價,即工程造價是含稅價。在總造價確認的情況下,我們將工程的總造價作為建設方應該支付給施工方的工程價款。建設方在支付現金給施工方時是做預付賬款處理,同樣,建設方將材料給施工方時(就是我們所說的甲供材)也應作為預付賬款處理。只不過一個付的是現金,一個付的是實物,在不存在其他誤差的情況下,該企業無論是支付現金還是實物,最終
預付賬款總結算價款的金額應該1200萬元。
②方式二:
建設方發出材料時:
借:在建工程200萬元
貸:工程物資200萬元
這種會計處理的依據是,建設方認為,我買的物資給施工方就是用於我的工程,因此在發出材料時直接計入我的在建工程是符合規定的。
從相關的法律法規看,目前對於甲供材究竟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問題,還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在企業實務的會計處理中,有些建設單位發出甲供材是採取的第一種方法,有些就是採取的第二種方法。因此,從會計核算角度而言,只要能為會計信息的第三方提供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兩種會計處理方法都是可以接受的。
2、施工方對於甲供材的賬務處理
(1)方式一的賬務處理:
①施工方收到材料時
借:工程物資200萬元
貸:預收賬款200萬元
②施工方將工程物資用於工程時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 200萬元
貸:工程物資 200萬元
③施工方按工程進度確認合同毛利,主營業務收入和主營業務成本:
借:工程施工──合同毛利/主營業務成本
貸:主營業務收入
(2)方式二的賬務處理:
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就直接計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後將材料用於工程時就不做任何會計處理了。
(二)甲供材的發票開具
以上兩種會計處理方法就帶來的下一步的施工方建築業發票的開具問題:
1、方式一的發票開具
在該模式下,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是通過預付賬款核算的,沒有進入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應該按1200萬開具建築業發票,並按1200萬繳納營業稅。
2、方式二的發票開具
在該模式下,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就直接計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最終開具建築業發票時,只能按1000萬開票,如果按1200萬開票就會導致200萬材料在建設方重復入成本的情況。但是根據營業稅的相關規定,無論施工方是按1000萬開票還是按1200萬開票,甲供材都必須要並入施工方的計稅營業額徵收營業稅,即施工方都必須按1200萬元徵收營業稅,這個和方式一是一樣的。
(三)稅收風險提示
從理論上而言,對於施工方,無論建設方如何進行會計處理,他的稅收負擔是不變的,只不過是根據建設方的會計處理的不同,開票金額有所不同罷了。但現實中的情況是,由於營業稅是一個流轉稅,流轉稅的可轉嫁性決定了施工方所要繳納的營業稅,最終實際是轉嫁到建設方身上的,至少是部分的轉嫁。因此,對於建設方而言,他傾向於採用第二種會計處理方式,在這種會計處理方式下,建設方直接將甲供材計入工程成本,這樣就不需要施工方開票了。由於稅務機關監管的原因,這部分不開票的甲供材,施工方也一般不會去主動申報繳納營業稅,而且建設方甚至在進行工程預算確定工程造價時,對這部分甲供材就沒有提稅並入工程總造價。從這個角度考慮,建設方更傾向於第二種會計處理方式。但在這種會計處理方式下,施工方承擔了很大的風險。我們知道。無論建設方會計處理如何,施工方是甲供材營業稅的納稅義務人,如果稅務機關發現了問題,要求施工方補稅的話,施工方只有繳納,甚至還會承擔偷稅而被處罰的風險。無論和建設方如何處理,都必須就甲供材繳納營業稅。至於甲供材沒有提稅的問題,施工方應自己和建設方協商或向相關工程管理部門尋求解決方法。
(四)稅務處理分析
1、方式一的稅務處理分析
在方式一的情況下,施工企業按1200萬開具建築施工發票給建設方,按1200元在賬面上確認收入,但對於200萬這部分的甲供材,由於材料是建設方購買提供給施工方的,發票的抬頭肯定是開給建設方,且在建設方入賬的,對於這部分材料,施工企業無法取得發票,也就無法入成本。對於這部分,施工企業在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如何扣除是一個大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出現了以下兩種處理方法:
(1)施工方對於甲供材發票入成本的問題,由雙方在工程結束,決算報告出來後,施工單位憑工程決算報告和建設方提供的購買材料的發票清單計入施工方工程成本,並允許在稅前扣除。
(2)部分國稅機關認為這是轉售業務:即建設單位外購物資轉售給施工企業,施工企業最後開總的發票向建設單位結算,對建設單位應徵收增值稅,至於進項稅款當然能夠得到抵扣。這樣,施工企業就能取得材料的發票了,但是建設方則必須對材料的銷售繳納增值稅。我們認為,這種處理方法是非常錯誤的。建設單位購買的材料給施工方最終還是用於建設單位自己的工程,實際上是一種自用行為,不能視為轉售業務徵收增值稅。但是在實務中,第一種處理方法往往得不到某些稅務機關的認可,他們機械的認為只有取得發票才能入賬,其實根據《企業所得稅扣除管理辦法》規定,企業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只要是真實的,並取得了合法有效憑證就可以稅前扣除。這里合法有效憑證不是僅指發票,在這種情況下,施工企業取得的工程決算報告和建設方提供的購買材料的發票清單也應視為合法有效憑證,況且是真實發生的。為了避免與有些稅務機關不必要的爭議,一些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建設單位,在購買材料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並申報抵扣,隨後按原價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給施工方,這些沒有差額也不要繳納增值稅。但在實務中,大多數單位並不願意按這種方式進行處理。
2、方式二的稅務處理分析
在方式二的情況下,由於建設方在發出材料時是直接計入了工程成本,因此,施工方在收到材料以及以後將材料用於工程時就不做任何會計處理了。這時,施工方按1000萬開票,也就不存在200萬甲供材無法取得發票入成本的問題。同時,考慮到稅務機關監管不到位的原因,這種會計處理方法還能少繳部分甲供材的營業稅,對兩方都有利。但是,施工方也要知道,這種情況下,自身承擔了很大的風險,如果稅務機關發現了,施工方必須要繳納甲供材營業稅,甚至要按偷稅進行處罰,同時由於甲供材在工程造價時沒有和建設方按規定提稅,最終只能是自己承擔。
(五)結論
由於目前相關法律法規對於甲供材如何進行會計處理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從某種角度講,以上兩種模式都是可以的。
從稅務機關的角度講,他們更傾向於採取第一種模式,這樣能很好的將甲供材納稅收監管的范圍。因此,有些稅務機關明確規定,對於工程,建設方不允許直接憑商業發票入工程成本,必須取得建築業發票入工程成本。否則按未取得合法有效憑證,這部分成本不能提取折舊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當然,這種規定是否合理有待商榷。但這確實是一種好的監管方法。
從企業的角度而言,如果不考慮稅務監管不到位而產生的避稅問題,方式一也是比較好的。因為,建設方在發出甲供材時,材料並沒有立即用於工程,只是從建設方保管轉至施工方保管。從會計處理看,如果建設方將材料發出時,就直接計入工程成本,但實際上材料還沒有用於工程或全部用於工程,只是就計入在建工程會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而且,如果採用方式二,施工方在收到材料和發出材料不進行如何會計處理,不利於在工程中對甲供材的使用和監督管理。因此,方式二既不符合會計核算的要求,也滿足不了實際管理的需要。但考慮稅務監管不到位而產生的避稅問題,方式二似乎更優。但我們說過了,這種情況下,風險主要是由施工方承擔了。
既然模式一對稅務機關有利,在不考慮稅務監管不到位而產生的避稅問題,對企業也有利,那麼我們就要很好的解決方式一下產生的如何處理施工企業甲供材入成本的問題。我們認為採用施工企業根據工程決算報告和建設方提供的購買材料的發票清單入成本是完全合情合理,也是合法的,實務上大部分稅務機關對這種處理也是非常認可的。按轉售模式,由建設方向施工方材料銷售發票,從原理上講就是錯誤的,在實務中是不可取的。
❼ 施工企業甲供材的會計及稅務處理是什麼
一、稅務處理:
《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 除本細則第七條規定外,納稅人提供建築業勞務(不含裝飾勞務)的,其營業額應當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設備及其他物資和動力價款在內,但不包括建設方提供的設備的價款。
第七條 納稅人的下列混合銷售行為,應當分別核算應稅勞務的營業額和貨物的銷售額,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繳納營業稅,貨物銷售額不繳納營業稅;未分別核算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應稅勞務的營業額:
(一)提供建築業勞務的同時銷售自產貨物的行為;
(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其他情形。
故按條例執行,則施工企業的甲供材不論會計上如何處理,一律應作為營業稅計稅基數計繳營業稅.
二、會計處理可有兩種方法,實務中可選擇其一之作操:
1.甲乙施工合同總價不包含甲供材,其甲供材稅金由甲方承擔,納稅申報按稅局要求,或由甲方以代扣代繳形式申報納稅,其稅金及附加作為甲方在建工程成本歸集;或由乙方申報納稅,而稅金由甲方承擔以工程款形式劃入乙方,這樣乙方工程結算收入由合同總價和甲供材稅金兩塊組成,具體操作方案視當地稅局處理辦法而定(好像聽說目前不再由甲方代扣代繳了)
2.乙方領用甲供材時,憑領料單(含數量、單價、金額)通過應收帳款記帳,並作為工程結算收入開票、繳納稅金及附加,其稅金及附加作為工程結算稅金及附加抵減乙方當期損益。
❽ 營改增後,建築甲供材料如何計算稅金
按照國稅總局2016第17號公告和財稅2016第36號附件一的規定,建築甲供材項目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式,應交增值稅=工程款÷(1+3%)×3%
❾ 建築施工企業營改增甲供材怎樣處理
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後,甲供工程即甲供材不再計入建築企業的稅基,且可以選擇簡易計稅方法,稅負可大幅降低。因此,建築企業對此要做好營改增後甲供材的稅收處理和風險防範。
甲供材不作為收入的一部分之後,可能會影響下一步相應收入的確認,也就是收入規模可能會比以前有所降低。其實降低是兩個層面的:一是甲供材這一方面;二是增值稅和營業稅之間的稅制轉換。稅制變化,因為營業稅是價內稅,增值稅是屬於價外稅,增值稅的收入要進行價稅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