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設計理念怎麼寫
設計說明也就是設計理念,寫好設計說明,並在文字中表達的自己獨特的設計想法是優秀快題設計的必備要素。然而很多人對於設計說明的長篇大論不知所措。主要為以下三個部分:
注意事項:
1.利用大小表現空間感,大小相同的東西,由於遠近不同產生大小的感覺,近大遠小。在平面上一樣,面積大的我們感覺近,面積小的覺得遠。
2.利用重疊表現,平面上一個形狀疊在另一個形狀之上,會有前有後、上下的感覺,產生空間感。
3.利用陰影表現,影的區分會使物體具有立體感覺和物體的凹凸感。
4.利用間隔疏密表現,細小的形象或線條的疏密變化可產生空間感,在現實中如一款有點狀圖案的窗簾,在其卷著處的圖案會變的密集,間隔小,越密感覺越遠。
② 學心理學還是建築設計
建築設計很好找工作的
而且很有意思的
但是學的時候很累很辛苦
不過很掙錢的
建築設計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
而且近幾年分數很高
可能不是特別好考的
③ 宿舍設計:探討如何從設計上減少自殺的發生
物理抄上為自殺者設置障礙,在享有充分人人設自由的情況下是沒有可能的。這個問題基本是心理問題,建築設計恐怕解決不了。
補充回答:看了您的問題補充,覺得您的想法還是很人性的。關鍵是建築的形式解決不了心理的問題,不管是外廊式還是內廊式。您說自殺者從相同地方跳樓自殺,同樣還是一種心理效仿作用。如果要從建築上做點什麼,不如考慮在環境和裝飾等方面下下功夫,比如增加些娛樂空間和設施、色彩處理等,使生活在其中的人有親切感和留戀心理,也許更好些。
④ 設計心理學從感知分析是什麼意思··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嘻嘻 麻煩了···
設計心理學從感知分析是什麼意思··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嘻嘻 麻煩了···
感知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第六感官等。
用視覺舉例:
當人坐在遊艇上駛近鷺江道海濱時觀看整體夜景,視距逐漸變短的過程,也是讓建築物細部照明變的越來越清晰,燈光變的越來越耀眼凸顯的過程,燈光顏色以黃色為主,高層建築漸漸脫離在視角之外作為底層建築的夜景陪襯,以底層建築裝飾為中心夜景,在此基礎上呈發散狀態,人的視覺中心主要集中在視角范圍以內的中心底層建築夜景。 通過對行人的采訪和問卷分析知,行走在鷺江道上,人在距夜景觀10米時的視距相對比較清晰,視覺中心可以聚焦於鷺江道低層裙房較為突出的夜景觀,從而充分感知夜景觀。然而為了看到這些景緻,我們必須是在距離建築物至少15米以外的空曠地帶,在建築物下的街道上,根本是不能觀察到的。而據資料分析人在1-10米的視野范圍內,有因為不被注意或者不能注意到而不能帶到其本身所設計的作用。十米之外的夜景觀由於距離,若不具有特殊的特點來吸引人們的關注,由於干擾或者注意力等問題也並不能受到關注。因此,行人若要更好的欣賞鷺江道上的景緻必須在距離夜景觀一定視線距離的情況下,且夜景觀須具有一定特色,能夠吸引行人的關注。這便對視距有一定的要求。
你這個題目不完整。 聽覺的話也是如此。 不過設計心理學大多都是視覺。
⑤ 行為心理學在住宅空間設計的應用
行為心理學在住宅空間設計的應用:
運用風水形勢說淺析現代城市住宅外部空間
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scjz200706030.aspx
運用了風水理論中"形勢"說的豐富內涵,對現代城市住宅的外部空間進行分析,從而提出除西方建築理論外,風水"形勢"說也是我們研究和分析現代城市住宅外部空間的科學理論.
作 者: 潘琴 張倩 李志民
作者單位: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學院,陝西西安,710055
刊 名: 四川建築
英文刊名: SICHUAN ARCHITECTURE
年,卷(期): 2007 27(6)
分類號: TU-05
關鍵詞: 風水 形勢 城市住宅 建築外部空間
機標分類號: TU9 TU2
機標關鍵詞: 運用風水理論城市住宅外部空間科學理論建築理論內涵
基金項目:
DOI: 參考文獻(9條)
1.王其亨 風水理論研究 1992
2.蘆原義信.尹培桐 外部空間設計 1985
3.彭一剛 建築空間組合論 1998
4.程大錦.劉叢紅 建築:形式、空間和秩序 2005
5.格列高里.彭聃齡 視覺心理學 1986
6.馮紹群 行為心理學 2003
7.俞孔堅 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 1998
8.劉管平.李少雲 外部居住環境的視知覺及表現 1996(4)
9.朱家瑾.黃光宇 居住區規劃設計 2000
⑥ 綠色設計。壞境藝術設計。設計心理學,建築學的名詞解釋。謝謝。我會加分的哦
綠色設計(GreenDesign)也稱生態設計(EcologicalDesign),環境設計(DesignforEnvironment),環境意識設計(EnvironmentConsciousDesign)。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內,著重考慮產品環境屬性(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維護性、可重復利用性等)並將其作為設計目標,在滿足環境目標要求的同時,保證產品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質量等要求。綠色設計的原則被公認為「3R」的原則,即Rece,Reuse,Recycle,減少環境污染、減小能源消耗,產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環或者重新利用。
環境藝術設計:環境藝術(Environment ART)有著寬廣的內涵,除了包括為美化環境而設計的「藝術品」外,還應包括「偶發藝術(Happening ART)」、「地景藝術(Land ART)」以及建築界所稱的「景觀藝術(Landscape)」等。也就是說人們所耳聞目睹的一切事物都是環境構成的要素。如: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人工創造的建築、市政設施、招貼廣告,甚至人們自身的日常行為,如服飾、購物、休閑、運動等都是環境中的景緻。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建築學:從廣義上來說,是研究建築及其環境的學科。在通常情況下,以及按其作為外來語所對應的詞語(由歐洲至日本再至中國)的本義,它更多的是指與建築設計和建造相關的藝術和技術的綜合。因此,建築學是一門橫跨工程技術和人文藝術的學科。建築學所涉及的建築藝術和建築技術、以及作為實用藝術的建築藝術所包括的美學的一面和實用的一面,它們雖有明確的不同但又密切聯系,並且其分量隨具體情況和建築物的不同而大不相同。
⑦ 讀建築學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作為被調劑到建築學的學生,其實剛入學時,還算比較忐忑的。不過這幾年讀下來,也是有苦有甜。
一.讀建築需要什麼
精力. 既要跑東跑西的實地調研,也要沒日沒夜的畫圖改圖;手繪出圖與電腦制圖的掌握,意味著要熟練使用素描水彩馬克,也要能用各種電腦軟體;既要擁有天馬行空的創造力想像力又得滿足規范,符合審美。
總結一句,雖然讀建築可能苦點累點,但無論是你當下經歷的還是以後回味的,都會是一段歡樂的時光。
⑧ 論文:住宅室內設計與居住行為
住宅室內設計行為心理因素分析
摘要:
隨著我國建築業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建築物的室內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陳舊、單一的室內設計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居住需求。在此背景之下,住宅的室內設計應當與時俱進,緊跟室內設計的發展趨勢,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將人們的行為心理因素與住宅室內設計相結合,以確保室內設計的整體效果達到最優。文章簡要分析室內設計與行為心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並在此基礎上分析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
關鍵詞:
行為心理因素;住宅室內設計;關系;影響
室內設計是對住宅的室內環境進行整體化、創造性分析,並提供設計方案。以往的室內設計通常將住宅室內環境的各項因素納入設計考量,較少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但是,這種室內設計目前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對住宅設計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室內設計也應當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最終的設計效果,還可以對室內環境進行合理改善。
一、室內設計概述
室內環境主要指建築環境的內在空間,室內設計也就是以建築物的主要用途為基本點,運用現代化的設計手段與相應的美學理論對建築物的內部環境進行裝飾設計,以保證建築物內部環境的舒適性與美觀性,滿足人們的基本生活需求。在此理念下,室內設計可以劃分為住宅類室內設計、公共建築物室內設計等。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根據不同的建築物屬性將物質性與精神性原則相結合。室內設計涉及不同的設計技術,如照明技術、色彩技術、裝飾技術等。當前,隨著人們對於室內環境的新需求,住宅室內設計除了要考慮建築物本身的特點之外,還要考慮到用戶個人的心理因素、行為因素、精神因素等。
二、人們對於室內設計的新需求
1.自然設計
當前,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更想與大自然進行親密接觸。在此背景下,人們在住宅室內設計方面也比較傾向於自然設計,要求設計師採用純天然、無污染的設計材料,為住宅營造一個綠色、自然的環境。住宅室內設計中自然設計的代表就是北歐設計,也被稱作斯堪的納維亞設計。這種類型的住宅室內設計主要為用戶營造舒適的居住環境,在色彩和材料的選擇方面都力求自然,為用戶營造出回歸自然的環境氛圍,讓用戶在住宅內感受到自然的氣息。
2.個性化設計
以往的住宅室內設計往往千篇一律,比較單一,無法體現出用戶的個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室內設計也迫切要求革新,用戶更希望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體現出居住者的個性,避免與其他室內設計存在雷同之處。在此背景之下,很多設計師在設計中加入斜面設計、曲面設計等多種表現手法,此外,還可以利用多樣的色彩或玻璃鏡面等進行設計,力求使設計具有較強的個性。
3.行為心理設計
以往的建築室內設計很少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從而經常導致用戶對住宅環境產生不滿。在此背景下,現代住宅室內設計要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每個用戶對於環境的需求都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設計師在室內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應當根據不同用戶的內在行為心理因素為其進行設計。
三、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
在分析了人們對於室內設計的新需求之後,設計師就應當根據這些需求進行針對性的住宅室內設計。其中,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比較重要,對於整體設計環境的舒適度等方面有一定要求。住宅室內設計如果沒有考慮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就很容易造成室內環境無法滿足用戶的真正需求,從而導致兩者出現脫節。行為心理因素對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時間效應
在建築物的室內環境中,用戶對於住宅室內設計的要求通常具有時間效應,這主要指用戶對於住宅室內設計中的景物與空間體驗具有較強的時間性。設計師如果不了解用戶的這一心理特點,就很容易造成後續的室內設計工作與用戶需求脫節。隨著用戶對於室內環境設計的要求不斷提高,行為心理因素對於室內設計的時間效應體現得相對比較明顯。很多用戶對於當初比較喜歡甚至「一見鍾情」的室內設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出現厭煩的現象,導致用戶對於建築室內設計產生不滿情緒。在此情況下,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就要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室內設計緊密結合,在空間規劃的過程中注重時間效應。如,放置一些綠色植物或花卉,讓用戶隨著植物、花卉的生長變化感受空間的變化,從而獲得一些新鮮的體驗。利用這種設計手法,用戶的心理行為因素與室內設計得到了緊密的聯系,保證了設計整體效果的同時,也避免了用戶在一段時間後對室內環境產生厭煩或不滿。
2.刺激要素
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對於住宅室內設計的影響還表現在刺激要素等方面。這是因為室內設計的外界因素具有較強的刺激性,會給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室內設計師應當在設計過程中根據用戶本人的行為特點與心理特點進行設計。設計師可以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住宅環境緊密結合,利用不同的色彩與相應的裝飾品進行設計。淺藍色可以讓用戶在激動的狀態下變得平靜,如果用戶本人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容易出現心理波動或患有高血壓等疾病,應避免過於激動,將藍色大面積地用於室內設計中將取得較好的設計效果。橙色和黃色比較溫馨,如果用戶在外界的刺激下經常感到身心疲憊或食慾不振,在選擇色彩時著重應用黃色或橙色將取得較好的設計效果。在室內設計過程中,應用不同種類、不同顏色的裝飾物,可以保證刺激要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效果。使用動態造型的裝飾物可以使住宅環境變得更具活力,也可使用流線型裝飾物使呆板的住宅環境得以活化。在住宅環境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用戶行為心理因素中的刺激要素,才能真正保證住宅環境設計的整體效果。
3.知覺密度
在住宅室內環境設計工作中,知覺密度方面的設計也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設計師在此環節的設計時需要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與其結合。住宅室內設計中的知覺密度,需要設計師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建築物的整體房屋設計、室內環境設計等進行綜合考量。在設計卧室時,一些用戶比較喜歡較大的卧室空間,而一些用戶更看重卧室環境的私密性與功能性,這就體現出用戶對於室內設計的不同知覺密度,需要設計師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合理設計。此外,在傢具的設計與布置方面,傢具的大小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也有較大聯系,設計師應當在此基礎上結合具體環境的知覺密度進行傢具的設計與擺放,以取得最優的室內設計效果。
4.空間效應
除了上述三點主要內容外,設計師對住宅室內環境進行設計的時候,更需要考慮空間效應,這對於用戶的最終滿意度具有重要的影響。建築物內部的室內空間形態要根據具體要求的不同產生相應的變化,不同類型、形態的空間會給用戶帶來不同的心理感受,也會給用戶的個人情緒帶來較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設計師就需要充分考慮用戶關於空間效應的行為心理因素,將其運用到具體的室內設計中。
(1)室內空間主要形式
室內空間的主要形式可以分為矩形形式與折線形式。矩形的室內空間,長度、寬度、高度等比例並不相同,其形狀也具有不同的樣式與特點。較窄的矩形空間會給用戶帶來積極、向上的感覺,使用戶產生興奮、激昂的情緒;細長的矩形空間可以給用戶帶來強烈的期待感;橫向的矩形空間則會讓用戶有一種較為開闊的感覺。除了矩形空間之外,折線形也是室內空間的主要形式之一。折線形的室內空間主要有三角形、多邊形、扇形等不同種類。其中,三角形是設計師比較常用的一種幾何形式,可以給用戶帶來比較強的擴散感與運動感。
(2)空間的高低與大小
室內空間環境的高低、大小主要取決於建築環境內部的使用功能,其具體的大小、高低會根據功能的不同而具有變化特徵。大空間主要是指室內環境的空間具有較大尺度。需要注意的是,大空間的室內環境一般並不適用於住宅環境,設計師多將其應用於禮堂、教堂、大廳等公共環境。與大空間相對的小空間一般比較適用於住宅室內環境的設計,小空間的尺度與用戶的個人尺度有較強的適應性,空間相對比較緊湊。小空間會給用戶帶來親切感與溫暖感,讓用戶覺得安心、平靜,對於室內環境的設計工作具有比較積極的作用。空間的高低對於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也有比較大的影響。如果室內環境的空間高度相對較高,用戶就會產生空曠感與孤獨感;如果室內環境的空間高度過低,用戶又產生壓抑感。因此,設計師在進行住宅室內設計時,需要參考用戶的心理因素與行為因素,對住宅室內的空間高度進行合理調整與設計,以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住宅室內環境的空間效應與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之間存在緊密聯系,需要設計師將兩者結合,以保證最終的設計效果。
結語
住宅室內設計對於用戶而言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居住需求,還可以使住宅的整體環境變得更加和諧、統一。在新的背景下,人們對於住宅的室內設計有了新的需求。因此,現代住宅的室內設計在傳統設計的基礎上還需要結合用戶的行為心理因素,以滿足用戶多元化的需求。這樣,現代住宅室內設計就會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對其未來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者:姚佐英 秦玉 單位:廣東省城市建設技師學院 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樊沐佼,朱珠.行為心理因素對室內設計的影響.藝術與設計(理論),2010(4).
[2]王潔.淺談住宅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設計原則.大眾文藝,2010(4).
[3]任然.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探討.大眾文藝,2010(11).
[4]徐波,盧曉萌.環境心理學在住宅室內環境中的應用.傢具與室內裝飾,2010(9).
[5]郭克景.淺析影響室內設計的心理因素.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3).
[6]盧曉萌,徐波.住宅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與行為.傢具與室內裝飾,2011(5).
[7]喬芳.室內設計中的人性化思考.現代裝飾(理論),2013(1).
[8]郭甲潤,王小倩.論環境心理學在住宅室內空間設計中的運用.美與時代(上),2015(4)
⑨ 學心理學還是建築設計
樓上的不知道就不要誤人子弟了,心理學和建築兩個選擇起來很簡單的。
趣味回性:心理答學肯定是更有趣味性,也可能興趣也更高。不過建築也很有意思,如果學建築設計,你就相當於一個藝術家了。
就業:心理學就業困難,工資低,這是明擺著的,雖說將來的發展前途可能會廣闊,但是估計沒有個五六十年,心理學熱不起啦。
給你的建議:不知道聽說過建築心理學沒,這是一門學科但是在中國沒有獨立的教授,只能作為應用心理學下的一個小科目。目前搞建築心理學的人都是建築出身,也必須由建築出身,因為搞心理的搞不了建築,而搞建築的可以搞心理。心理學是一門依靠其他學科發展的學科,也就是說你應當學習建築,當你有一定的發展之後再來學習心理學。
心理學的很多分支都是由其他專業的人來開拓的,比如體育心理學、犯罪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的計算機模擬等等,心理學難度較低,容易上手,而且你一旦在某學科發展的好,你都會不自覺的轉向心理學,就像我們老師說的,每個人都是半個心理學家。一旦你在某一領域精通了,你就會關注這個領域與人的關系,這時候你就在研究心理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