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建築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的建築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的 ,年齡稍大的建築工人 而未來的建築行業發展 就需要我們去鋪設 首先要求我們要敬業,有熟練的技術,肯吃苦,能堅持,國家在倡導工匠精神,如果每一個建築業農民工,都有做匠人的意識,在建築行業,精益求精,必定會成長為新時代倍受歡迎的建築工人,我們 還是要發揚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師傅帶徒弟,經驗豐富的老把式帶剛剛涉足行業的年輕人,這樣有利於迅速尋找挖掘人材,因材施教,迅速成就人才。這樣我們的建築行業才會蓬勃發展!
Ⅱ 我國建築業發展情況、規模、領域、問題、需求
對建築業現狀的剖析及其未來的預測 建築業分為「狹義建築業」和「廣義建築業」,狹義建築業主要包括建築產品的生產(即施工)活動,廣義的建築業則涵蓋了建築產品的生產以及與建築生產有關的所有的服務內容,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築材料與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施工及安裝,建成環境的運營、維護及管理,以及相關的咨詢和中介服務等等,反映了建築業整個經濟活動空間。文中所談的建築業是狹義建築業。其實,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觀經濟形勢相關性和政策敏感性,這決定了建築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會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及各項經濟指標。各項數據表明,未來幾年裡—— 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為10.9%,全年增幅預計不低於10%。而且,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建築、零售銷售等基本面情況總體保持良好,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很強。據專家預測,截至2010年的未來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官方制定的7.5%的目標。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0年,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具體說來,未來建築業熱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鐵路建設。「十一五」期間將是中國大規模鐵路建設時期,鐵路部門計劃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人民幣。今年作為「十一五」的第一年,鐵路建設已經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621.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其中鐵路基建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613.64億元,同比增長2倍。可以預見,我國鐵路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隨著鐵路投資的放開,以及參與鐵路建設項目資質限制的松動,鐵路建設市場將成為建築企業另一個充滿機遇的細分行業市場。 公路建設。按照交通部已經確定的公路水路交通發展2020年以前的具體目標和本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國道主幹線和國家重點公路組成的骨架公路網,建成東、中部地區高速公路網和西部地區八條省際間公路通道,45個公路主樞紐和96個國家公路樞紐;到201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萬多公里;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50多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萬公里以上。因此,未來10-20年,應是我國路橋建設持續、穩定發展的時期。 城市軌道建設。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完成的報告顯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目前,在國內40多座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經有30多座城市開展了城市快速軌道的建設或建設前期工作,約有14個大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方案,擬規劃建設55條線路,長約1500公里,總投資5000億元。在「十一五」規劃中,未來全國特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通車里程將超過1500km,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水運港口建設。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港口、特別是沿海港口建設,一直保持著一個較快的發展趨勢。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規劃的港口建設相繼開工,呈現出一片港口建設熱潮,而且投資規模都以百億元、千億元人民幣計算,水運港口建設方面逐漸呈現出建設規模大,投入資金豐富等特點。據了解,未來5年,交通部將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對長江航道和內河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規模的水運港口建設,以及對現有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專業化改造,將為建築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市場。 城市建設。首先,從城市化率來看,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只有31%,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根據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中國人口增長的綜合分析,可以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左右,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約1.5個百分點。其次,從我國城市的功能分區看,我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區並不合理,為了使城市土地價值最大化,必將對功能區重新劃分,而這將導致現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產。近兩年,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過熱的購房需求有所降溫,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建築行業企業應重點關注的細分行業市場之一。參照我們過去二十餘年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可能達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戶現有城鎮居民還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膽斷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盡管房地產商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產業將處於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經顯現,未來包括火電、水電、核電在內的能源建設仍將持續,水、電、氣等的能源調度工程也將全面展開並繼續投入。同時,「十一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國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發水電,加快發展核電,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穩妥地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合作,積極利用國際能源市場增加和保障供應,以保障「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高速的經濟增長態勢及「十一五」期間國家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還會更多建築市場熱點,例如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等。未來幾年,施工企業將會在建築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顯身手。 建築業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從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要想在時代舞台大顯身手,還需要正視——
Ⅲ 2016年全國建築業企業經濟指標概況統計
你說的這個數據太龐大了,去統計網站看一下,另外要搜索各省的建築協會或建築業的網站。
這個工程很不容易的,要不你有沒有認識建築行業的會計,只提取一個單位其中一年的數據即可。
Ⅳ 面對2016年建築業現況有什麼想法
智能建築指通過將建築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根據用戶的需求進行最優化組合,從而為用戶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人性化建築環境。智能建築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其技術基礎主要由現代建築技術、現代電腦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現代控制技術所組成。
近年來,我國智能建築的普及率逐年攀升,至2011年,我國智能建築建設投資佔新增建築建設總投資的比例為17%左右。一般普通建築的智能化投資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我國普通建築中,智能化投資比重約為總投資的3%左右。而我國建築智能化的市場規模已達到每年4000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我國建築業產值的持續增長推動了建築智能化行業的發展,智能建築行業市場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後,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長態勢發展,2012年市場規模達到861億元。我國智能建築行業仍處於快速發展期,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領域的延伸,未來幾年智能建築市場前景仍然巨大。
未來,隨著我國建築行業發展不斷推進、科技發展不斷進步,以及節能減排成為大趨勢,建築智能化行業的發展進程也將進一步加快。預計到2015年國內建築行業總產值能夠達到266597億元,建築智能化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316.4億元。
Ⅳ 2016中國建築施工行業信息化發展報告講了啥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半年報,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6868億元,同比增長7%,對經濟形勢總的判斷為:緩中趨穩,穩中向好。上半年經濟4個亮點:一是商品房銷售由負轉正,全國同比增長3.9%,其中6月增長16%;二是大眾創業局面進一步發展,1~5月全國新登記企業同比增長22.9%,注冊資本增長45%;三是就業形勢較好,上半年新增就業718萬人,半年完成全年目標的71.8%;四是互聯網等新型業態發展迅速,上半年網上銷售同比增長39.1%,增速高於全社會商品零售增長28.2個百分點。第一方面:建築行業面臨轉型三大方向方向一:「互聯網+」催生智能化建築在「互聯網+」浪潮下,建築行業出現一個新詞——智能建築。只有兩張床大小的迷你卧室,電鈕一按自動轉換成一間智能公室;房屋牆體開裂了,塗上納米「創可貼」,裂縫即強勁彌合……擁抱互聯網的建築,就是這么的「潮」!隨著信息化技術和水平的提升,BIM(建築信息模型)、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技術、雲計算等,都可以打破傳統發展模式。而這些技術手段都是通過「互聯網」實現,進而作用於建築行業,提高行業信息化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嫁接「互聯網+」是智能建築發展的熱門趨勢。智慧建築是集現代科學技術之大成的產物,而「互聯網+」理念的植入,為「智慧建築」大廈的構建提供了無限可能。因此,智能建築是建築行業未來的必定趨勢,從國家層面到各地,均已把智慧建築納入智慧城市建設的高度予以重點推廣。目前,我國智慧建築市場產值已超過千億元,並且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長,未來市場可達數萬億元。雖然國內智能建築發展火熱,但智能建築行業還處於混亂局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建築各方配合不默契。配合不同類型的建築項目有著不同的智能化要求。2、系統集成商的水平不高。智能建築市場主要在建築領域要有針對性地開發,滿足工程各種要求。怎樣把好的東西用好,要有設計、規劃、施工、監理、驗收一整套的流程,在這當中,與系統集成商的水平相關,系統集成商要與建築領域相關部門很好結合。3、缺乏原創產品。我國建築智能市場正處於成長期,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逐漸提高。低端市場的競爭將日趨激烈,規模較小不具備核心能力的廠商將會被淘汰;高端市場的增長將超過行業平均水平,但對進入者的資金實力和技術能力都將提出很高的要求。未來本土一些具備較強資本實力和技術能力的企業將能充分分享行業的成長,獲得較快的發展。總結一句,雖然目前智能建築發展局面較為混亂,但國家大力倡導的節能建築、綠色建築都與智能建築聯系密切。在市場自發需求和政策鼓勵的推動下,我國建築智能化市場前景還是十分樂觀的。方向二:現代化建築工業轉型3D列印是絕對不能缺席的「狠」角色除了自動化設備與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築行業轉型,還有一個「狠」角色是不能忽略,它就是3D列印。3D列印進入建築行業的最初表現形式是建築模型,此類模型或用來為客戶展示房屋樣式,或被擺在家中當做藝術品欣賞,雖創意十足,但卻是3D列印在該行業中最低級的應用。隨著技術進步,如今3D列印實體房屋已被證明其可行性,一些3D列印實體房屋也陸續在世界各地出現。從技術角度講,用3D列印技術製造一棟實體房屋有兩種方式:一是列印出各房屋部件再進行後期組裝;二是直接列印出成型房屋,後期僅需按要求安裝門窗等即可。總體而言,由於3D列印結構是一層一層建立起來的,因此,無論上述哪種方式,都允許工程師在建築材料、建築結構改造等方面有的發揮餘地。如果說後期組裝是3D列印建築目前可行的模式,那麼,一次性列印實體房屋將是未來主流發展趨勢。第一,傳統房屋成品都是通過人工修砌、機械切割等方式製造而出,站在房屋設計者角度,或許會在精度和美觀度方面有所偏差,而3D列印機由電腦操控,只要有數據支撐,便可將任何復雜的設計模型快速、精確地製造出來;第二,3D列印可滿足客戶個性化、定製化的需求,同時大大降低製造門檻和時間周期;第三,3D列印可極大節省人力成本及材料成本。由於摒棄鋼結構,目前3D列印房屋主要材料來自混凝土、塑料等,部分材料甚至可用回收廢料代替。此外,3D列印建築的高可行度,為科學家「建築智能化」構想提供了良好基礎。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在3D列印技術的引領下,建築產業由「建造房子」向「製造房子」模式轉變已成趨勢。但是有一點筆者需要提出,3D列印建築只是剛剛誕生,還缺少必要的安全和質量的規范。能否替代傳統的房屋建築方式,還有待時間的檢驗。方向三:無人機、機器人開啟建築自動化筆者之前看到一段小視頻,視頻內容是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研究人員操縱幾架無人機搭建起一座長7.3米能支撐一個普通成年人體重的繩橋。視頻顯示,這些底部安裝線軸的無人機能把繩繞在腳手架橫豎兩根桿的交叉處,還能牽著繩穿梭在腳手架之間,編織成一張網,也可以說是一座繩橋。它們有時單獨施工,有時兩架無人機一起編織繩橋。這個視頻主要是為了告訴大家,無人機完全可以獨立實現全部的建築行為,雖然暫時的建築成果承重能力有限,但這已經足夠說明無人機的應用潛力。事實上,無人機最為關注的發展潛能在於其替代部分人類工作的可能性。諸如建造繩橋這種,存在一定危險性和困難性的工程,無人機的存在顯然成為了建築工作者的福音。建築專家認為,能飛行的機器比傳統建築機器有很多優勢,尤其是,他們能到達空間任何一點並能飛進或環繞任何已有的物體。除了無人機,機器人是建築行業的另一個福音。有了機器人的存在,建築施工即將進入到新時代。筆者可以先給大家說個機器人在建築行業的應用案例。在美麗的香港維多利亞港灣,香港新世界大廈正拔地而起,但這座大廈的外防護架與傳統的竹竿腳手架不同,它採用的是一種全新的能夠自動提升的全金屬腳手架——由國內企業自主研發、世界首創的建築施工防護機器人。這種新型建築防護施工機器人不僅性能優越、安全可靠、提升迅速,而且操作簡單,每層提升兩個人就可以搞定,節省了大量人力,這對人工費很高的海外市場來說,僅此節省的就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經濟社會效益十分顯著。事實上,建築施工防護機器人已在迪拜、新加坡、澳門及國內等中心城市多個項目成功使用。在建築行業,砌磚機器人也是「神」一樣的存在。那些在烈日下工作的砌磚工人非常的辛苦,而隨著砌磚機器人的出現,並開始大量投入應用,使他們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第二方面,房經濟發展的趨勢第一,2015年國家經濟政策助推投資力度加大,對2016年建築市場十分有利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主要體現在4個「轉向」上:1.增長速度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2.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益型集約增長;3.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4.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4個「轉向」帶來的陣痛就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投資增速放緩,反映到建築業就是項目減少、工程難接、資金緊張。業內人士都知道有投資就有建築業,2015年以來國家根據4個「轉向」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經濟政策,現舉例如下:4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國人民銀行六部委發布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法》,把整個基礎設施領域向民資敞開,使民營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特許經營有了制度保障。該文件是對推進PPP模式(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重要制度設計,是促進PPP模式發展的配套制度。6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大重點領域有效投資,決定進一步強化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會議決定實施三年計劃,改造各類棚戶區1800萬套、農村危房1060萬戶。近3000萬套房子再加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沒有5000億元投資是干不下來的,這可全是政府投資,對於以房建為主的建築企業應該是利好消息。去年,外資在中國直接投資創紀錄,達到1196億美元,而同時中國對外投資也首次超過千億美元,達到1029億美元。不管是外資對內還是中資對外,涉及到的大量項目都與建築業有關。今年1~6月,我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4139.3億元(摺合675.4億美元),同比增長9.7%,在國內建築業總體下滑的情況下,海外工程承包取得了不錯的業績。6月30日,國家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按照國務院要求,推出4個新的重大工程包,分別是城市軌道交通、現代物流、新興產業和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以城市軌道交通為例:2015年~2017年計劃新開工68個項目,「十三五」將新增城市軌道交通3500公里,需投資2.8~3萬億元。預計到2020年,北京、上海、廣州、深圳要形成較為完善的軌道交通網路;南京、重慶、武漢、成都形成軌道交通基本網路;南通、石家莊、蘭州等城市建成軌道交通骨幹線。其他城市軌道交通建設也將加快,使我國軌道交通總體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7月11日,媒體報道,國資委率87家央企進河北,意向投資1.6萬億元,京津冀經濟圈將成一片建設熱土。7月12日,媒體報道,北京通州區擬2年建成北京行政副中心,年內投資1600億元。建築企業必須關注這樣的市場信息。7月2日,國務院批復「南京江北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這是長三角繼上海浦東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後第三個國家級新區。據悉,江北新區在2015年中國·南京金秋經貿洽談會簽約項目達1300億元,江蘇省政府決定投資1200億元進行相應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新建10條過江隧道並且全部實行免費通行。消息出來後,7月2日~12日江北樓盤銷售新房3000套。8月3日,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部、公安部和銀監會七部委聯合頒發《關於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採用PPP模式吸引民資有效利用地上和地下資源,建設停車場,解決停車難問題,這無疑又是建築業的一大商機。8月10日,國務院公廳公布《關於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的指導意見》,把地下管廊建設作為履行政府職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這又是建築業的另一商機。9月14日,國家發改委召開電視電話會議,全面部署促投資穩增長工作。會議要求,把促投資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著力推進十項重大舉措,加大投資力度,保持投資和經濟穩定增長。這十大舉措中前六項都與加大投資有關。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俗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加了3個不同的關鍵詞,即發揮出口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發揮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關鍵」作用。為拉動經濟增長,2015年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經濟政策,特別是加大投資力度,發揮其對經濟增長拉動的「關鍵」作用,將為與投資關聯度非常緊密的建築業帶來福音,今年下半年及2016年全年建築業必將迎來大好發展機遇。第二,加強對建築業的領導,提升建築業的產業地位去年9月4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召開了全國工程質量治理兩年行動電視電話會議,陳政高部長在會上強調兩年行動主要抓六項工作。一年時間過去了,這六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積極向前推進,多年形成的建築市場混亂局面得到了遏制,高強度的專項治理初步建立了適應建築市場監管和服務的體制機制,有利於建築業下一步的改革發展。從去年7月到9月,住房城鄉建設部下發了10多個文件,一改過去召開建設工作會議、把建築業放在眾多方面工作之中一帶而過的做法,不僅有針對性研究質量治理、市場整頓,而且把建築業的改革和發展放到了重要議事日程上,這不能不說是建築業的一件幸事。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建築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不僅沒有要國家投資,而且消化了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這個有著4600萬從業人員的龐大行業必須認真研究,切實加強領導。住房城鄉建設部計劃下半年召開全國建築業發展大會,並且將以國務院的名義為建築業頒發指導改革與發展的文件,這將是繼1984年國務院為建築業專門發文件以來,時隔31年專門為建築行業發文件,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建築行業的發展和對建築業加大領導力度的決心。在建築業「營改增」重要關口,國務院主要領導兩次親自批示,也足以表明對建築業稅改政策的落實和減輕建築企業負擔的關心。這些信息釋放出一個信號:政府必須對建築業加強領導。建築業已經失去了太多的機遇。建築企業搞房地產本應是順理成章、優勢互補的轉型升級,上世紀80年代有關主管部門一道行政命令,不準施工企業從事房地產開發,扼殺了建築企業的「生財之道」;2009年國家為克服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出台10大行業振興規劃,建築業「名落孫山」。由於建築業沒有產業地位,作為第二產業相應的產業政策,如稅收減免、貸款優惠等也一概享受不到。實踐證明,要實現建築業穩定健康的發展,對國民經濟作出更大的貢獻,一味地強調「監管」而缺失對發展的引導和領導是片面的,應該「加強領導」與「加強監管」並重,只要對行業發展加強領導了,有些監管工作矛盾反而能在發展中迎刃而解。江蘇是全國公認的建築大省,之所以能夠多年走在全國前列,筆者認為是與江蘇省政府一直關心和重視建築業發展分不開的。早在上世紀70、80年代,當人們還在擔心被扣上「資本主義尾巴」帽子的時候,在省政府支持下,各市縣組織成建制隊伍,以「建築民兵師」名義,赴大慶、新疆參與建設。在計劃經濟年代,省政府協調鐵道部,為輸送江蘇建築工人開通「民工」專列,省主要領導外地出差都要分別視察江蘇在深圳、上海、北京的建築工地,看望建築工人。進入新世紀,省政府每5年出台一個關於建築業改革發展的文件,指導建築業發展,特別是2015年7月1日,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專題研究建築業的工作,財政廳、發改委、商務廳等相關部門一把手都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關於《全省建築業發展情況的匯報》,李學勇省長對建築業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有關部門表態,要在建築產業化和走出國門方面給予政策支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為貫徹落實省政府常務會議精神,制定了今後一個時期的「十個一」工作方案,推動建築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和綠色施工,推動建築業企業全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鞏固江蘇建築「鐵軍」品牌,以不斷提升境內外建築市場的競爭力和佔有率。政府一系列的政策和舉措,支持了江蘇建築業從2006年以來各項指標位居全國首位,「十二五」以來每年增速始終保持在15%以上,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小編認為,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大、建築業發展越困難,就越是要加強對建築業的領導,提升建築業的產業地位。因為,建築業是眾多行業中既不要國家投資,卻又能帶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的行業。在當前形勢下,建築業要抓住改革發展契機,主動適應新常態。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中國建築業在整個宏觀經濟進入新常態的形勢下,要把提升建築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作為行業發展的重心、把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推進發展方式轉變作為工作重點,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2016年打下堅實基礎。相信隨著各項投資政策和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行業發展的扶持政策落地生根,2016年中國建築業的形勢一定是燦爛的。
Ⅵ 2016年中國建築業的形勢一定是燦爛的,為什麼
因為大中華一定是向前發展的,整個社會都會越來越好
Ⅶ 建築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建築業產值規模屢創新高
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大規模進行,建築業迅速發展,產值規模不斷擴張,一次又一次突破歷史高點。1956年完成總產值146億元,突破百億大關;1988年完成總產值1132億元,突破千億大關,1998年完成總產值10062億元,突破萬億大關;2011年完成總產值11.6萬億元,突破十萬億大關;2017年完成總產值21.4萬億元,突破二十萬億大關。2019年上半年,全國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0.2億元,同比增長7.2%。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智能建築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Ⅷ 半年過去了,建築業發展如何,來這里看最新數據
對建築業現狀的剖析及其未來的預測
建築業分為「狹義建築業」和「廣義建築業」,狹義建築業主要包括建築產品的生產(即施工)活動,廣義的建築業則涵蓋了建築產品的生產以及與建築生產有關的所有的服務內容,包括規劃、勘察、設計、建築材料與成品及半成品的生產、施工及安裝,建成環境的運營、維護及管理,以及相關的咨詢和中介服務等等,反映了建築業整個經濟活動空間。文中所談的建築業是狹義建築業。其實,無論是狹義還是廣義,建築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不可避免地具有宏觀經濟形勢相關性和政策敏感性,這決定了建築企業在制定戰略的時候,會密切關注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動態及各項經濟指標。各項數據表明,未來幾年裡——
建築業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一直呈高速增長態勢,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上半年我國經濟增長為10.9%,全年增幅預計不低於10%。而且,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狀況來看,我國的工業生產、建築、零售銷售等基本面情況總體保持良好,這意味著中國經濟未來幾年繼續快速增長的潛力很強。據專家預測,截至 2011年的未來幾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有望超過官方制定的7.5%的目標。根據我國未來固定資產投資的狀況,對未來建築行業需求總量做出的預測是:到2011年,建築業總產值(營業額)預計將超過90000億元,年均增長7%,建築業增加值將達到15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左右。具體說來,未來建築業熱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鐵路建設。「十一五」期間將是中國大規模鐵路建設時期,鐵路部門計劃續轉和新安排建設項目達200多個,其中客運專線項目28個,建設總投資12500億元人民幣。今年作為「十一五」的第一年,鐵路建設已經呈現出如火如荼的局面。據了解,今年上半年我國完成鐵路基本建設投資621.9億元,同比增長1.9 倍。其中鐵路基建大中型項目完成投資613.64億元,同比增長2倍。可以預見,我國鐵路新一輪大規模建設即將展開,隨著鐵路投資的放開,以及參與鐵路建設項目資質限制的松動,鐵路建設市場將成為建築企業另一個充滿機遇的細分行業市場。
公路建設。按照交通部已經確定的公路水路交通發展2020年以前的具體目標和本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公路基本形成由國道主幹線和國家重點公路組成的骨架公路網,建成東、中部地區高速公路網和西部地區八條省際間公路通道,45個公路主樞紐和96個國家公路樞紐;到2011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0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5萬多公里;到2020年,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250多萬公里,高速公路達到7萬公里以上。因此,未來10-20年,應是我國路橋建設持續、穩定發展的時期。
城市軌道建設。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委員會完成的報告顯示,現在我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目前,在國內40多座百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已經有30多座城市開展了城市快速軌道的建設或建設前期工作,約有14個大城市上報城市軌道交通網規劃方案,擬規劃建設55條線路,長約1500公里,總投資5000億元。在「十一五」規劃中,未來全國特大城市的地鐵和輕軌通車里程將超過1500km,投資總額超過2000億元。
水運港口建設。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港口、特別是沿海港口建設,一直保持著一個較快的發展趨勢。今年,各地按照「十一五」規劃的港口建設相繼開工,呈現出一片港口建設熱潮,而且投資規模都以百億元、千億元人民幣計算,水運港口建設方面逐漸呈現出建設規模大,投入資金豐富等特點。據了解,未來 5年,交通部將進一步拓展資金渠道,擴大水運建設資金規模,加大對長江航道和內河港口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大規模的水運港口建設,以及對現有碼頭泊位的大型化、專業化改造,將為建築行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遇和市場。
城市建設。首先,從城市化率來看,目前我國城市化率只有31%,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根據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和中國人口增長的綜合分析,可以預測,未來20年內,中國城市化水平將提高到60%左右,這意味著城市化率每年需提高約1.5個百分點。其次,從我國城市的功能分區看,我國目前很多城市的功能分區並不合理,為了使城市土地價值最大化,必將對功能區重新劃分,而這將導致現在很大一批城市住房資源的重新優化配置,很多需要配套和重建。
房地產。近兩年,為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投資增速過猛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過熱的購房需求有所降溫,但從投資總量上看,房地產市場的建設需求仍是建築行業企業應重點關注的細分行業市場之一。參照我們過去二十餘年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以及住房改造速度,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可能達到35平方米,即平均每戶現有城鎮居民還要增加10平方米多。因此,可以大膽斷言,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盡管房地產商可能面臨重新洗牌的局面,但房地產業將處於穩定發展的黃金時期。
能源建設和能源調度工程。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能源不足的矛盾已經顯現,未來包括火電、水電、核電在內的能源建設仍將持續,水、電、氣等的能源調度工程也將全面展開並繼續投入。同時,「十一五」規劃將進一步加大國內煤炭、石油、天然氣的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發水電,加快發展核電,鼓勵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積極穩妥地開展國際能源資源合作,積極利用國際能源市場增加和保障供應,以保障「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
除了上述種種之外,高速的經濟增長態勢及「十一五」期間國家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還會更多建築市場熱點,例如冶金、化工、電子工程等等。未來幾年,施工企業將會在建築大舞台上一展英姿,大顯身手。
建築業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從業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然而,要想在時代舞台大顯身手,還需要正視——
好好乾,這個是長久的,中國房地產火熱呢!
記得採納我的答案哦,謝謝o o
Ⅸ 2016年以及未來的建築行業發展趨勢怎麼樣會越來越差嗎
建築行業的主要工作,房建,基礎設施建設
大部分地區房地產庫存接近飽和,還需要消版化;基礎設施權逐步完善,速度必然趨緩;建築行業規模無法持續擴張
建材價格降低,勞動力成本增高,也會導致利潤減少
行業的不景氣又會帶來產業的過度競爭
現階段建築業整體比較混亂,在後期必然要出現一系列的規范化,壓縮違規操作產生的收益,又會淘汰大批企業以及資金出逃
總之建築行業發展沒有向好的發展動因,會越來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