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知名校園學校建築設計事務所知名校園學校建築設計公司知名學校建築設計案例
找同濟大學去,他們可以算得上知名校園學校建築設計事務所。
❷ 如何利用功能分析進行建築平面的組合設計
如果感覺不知道的太多
就針對具體問題找答案吧
不要求急功近利~
我覺得能照顧到一下就行了
基地同城市道路的關系及其位置對建築相應的要求。基地同城市道路的關系有三種:
1 、基地面臨交*路口。要求建築具有一定標志性,並有一定面積的綠化和休息空間。
2 、基地面臨主要道路。立面處理最為重要,可入口,停車,但在城市主幹道上不宜開入口和停車場,因為會降低車輛行駛速度。
3 、基地面臨次要道路。立面處理可稍簡化,適合入口停車並宜退讓紅線較大距離,以使對行人不會造成太大的壓力。
4 、基地面對著道路。建築適宜有一定的層次感,通常使用的手段是在建築上開口。
5 、道路需要疏浚。當道路轉折角度過大,視線不便時,需考慮使一部分基地作為舒緩道路的過渡部分,有適當面積的鋪地及不遮擋視線的綠化,以滿足人行交通。
建築與周邊舊有建築的關系。
1 、建築同周圍建築圍合成庭院。
2 、建築遮擋舊有建築。
3、 透過建築能看到舊有建築。
4 、建築同舊有建築在高度上或形式處理上的統一或對比。
停車場的設置。
停車場一般應位於城市次要道路邊上或L型道路的交*埠。
快速建築設計的設計過程:內部功能分析和外部環境分析。
內部功能分析
1、功能組成;動靜,公私分類;面積方塊圖;空間的特殊需要;門廳,樓梯間,衛生間的大小,數量,位置;注意是否有面積過大的房間。
2 、根據建築密度和基地面積估算出一層面積和層數,並在總平面圖上確定建築的主次入口,停車位置和基本流線,並按比例畫出建築的基本布局。
3、功能流線圖。
4、層高和結構形式,柱網布局。
外部環境分析
1、城規要求:建築密度50%,容積率,高度控制,綠化率,入口要求,消防疏散要求,日照間距。
2、地形地貌分析。
平整地形建築布局可適當靈活扭曲,復雜地形建築布局宜完整簡潔。
十字路口或缺角地形中建築處理宜為鋸齒型或弧型,城市邊角料地形中不宜多實際功能。
坡地地貌依據其起坡角度的大小,可採取全埋,半埋,架空等不同的處理方式;建築與等高線一般有平行和垂直兩種關系;根據落差的大小可選擇跌落半層,一層;落差應結合停車場等功能進行有效利用。
臨水地貌應注意兩點原則:建築平面舒展,立面輕盈;建築可適當延伸至水面並與水面產生關系。
3、基地周邊環境景觀,視線,雜訊分析。
4、基地周邊原有建築物的高度,布局,立面及屋頂形式 。
5、基地內部原有綠化,遺址等要素分析。
6、基地所在地的氣候和風土傳統。
建築造型分析
1、辦公樓與旅館立面處理外窗較為規律化,可通過窗的設計和突出局部構架使構圖活躍。
2、博物館,展覽館類建築主要依*天窗採光,故外立面較實,可通過對天窗造型;運用片牆,構架;牆體內陷做洞口處理;具厚重感的體塊咬合;牆面突出片牆或凹進做側窗;牆面做影壁;建築與水結合等手法進行活躍化。
博物館,展覽館的用窗常用形式主要有天窗,高窗,側窗,局部有高角窗處理,由於功能的文化性需要,經常有局部與大片玻璃幕牆對比的運用。
3 、綜合體建築的處理沒有固定原則,依據氣候,位置,功能的不同可運用牆體,虛構架,廊道,窗等建築元素進行活躍。
常見問題:
1 、平面中易忘指北針,剖切符號,主次入口,室內外不同地平的標高,房間名稱,樓梯指針,
消防樓梯,室外台階,通高線,上層懸挑的投影虛線,在2層以上平面中若能看見屋頂,要將屋頂打格同室內空間區分開來。有要求時需進行無障礙設計和電梯設計以及停車位設計,室外地磚一般到1500X1500左右。
2 、剖面中易忘畫女兒牆,室內外高差,標高,梁線,不宜畫陰影和材質表現,可畫人表達尺度。
3、總平面中易忘指北針,主入口標識和標層數,宜打陰影,並應與平面圖方向一致。(避免理解混亂)
4 、立面處理形式感應較強,多用虛實對比,突出的片牆和框架,隔柵,遮光板,百葉窗以及各式的窗(橫豎條窗,大小點窗,方窗圓窗,側窗,天窗,高窗,玻璃幕)雨蓬等突出。光影關系應強烈,適當輔以綠化,時間充裕時應將建築外輪廓線加粗,並畫出材質(木,磚,石,塗料,鋁板,玻璃,混凝土等)
5 、2000M2以下的建築樓梯間一般不多於4個(特殊需要除外),衛生間不多於3個,樓梯間和衛生間合並設置時位於入口或建築端部,位於入口時宜與人流進入方向一致,盡量不使樓梯中間平台正對大廳和入口。(視覺效果差)分開設置時常位於主體功能之間,形體上可做凹進處理。
6 、建築形體布局常用的有一字型,L字型,T字型,十字型,工字型,王字型。設計時按功能靈活使用,比如工字型的一邊可扭轉或改變形狀。
7 、流線宜簡潔通暢,景觀豐富。
8 、透視圖畸變不宜過大造成變形。透視圖背景是天故比軸側圖方便繪制。
9 、樓梯間一般3M X 6M左右,衛生間(男女合計)6M X 6M左右,蹲位900X1100,應至少配有公共盥洗室。
10 、單間面積較大時,需考慮獨置或置頂以及疏散。
建築設計手法筆記
建築設計手法
手法的涵義:建築形象的構圖、建築形象的氣質、以及通過什麼方法達到形態的和諧性,手法比技巧抽象和有情趣,它貫穿於立意構思到細部處理。
建築設計手法的基本內容:立意性手法:通過什麼素材和手法,表現什麼意境和思想。解決心理需求、情態和審美的內涵。如空間的緩沖處理、空間的延伸作用、形態的人情味。布局性手法:將意具體化,把形式轉化為形象。如將建築語言化、符號化,產生眾所周知的共識性符號,然後納入自己的作品中,門窗、檐部、欄桿、踏步等。〔把朦朧、抽象的想法落實到具體的建築形象,首先要善於思考,即形象思維,或稱視覺思維,心目中的建築形象,既包括歷史和現實的,也包括自己萌發出來的形象。〕單體處理手法:布局完成後要研究具體形象的細節安排,如門窗要考慮比例、高低、大小、前後、明暗、色調,材質。細部處理手法:細部即細小處、局部,室內裝飾視距近、對象具體,細部很重要,尤其材質、色澤、轉折、過渡、收頭更為重要。
建築造型設計手法實例:古希臘波賽頓神廟(正三角形的穩定)。日本京都人臉住宅(明喻)。美國紐約利華大廈(垂直與水平裙房的比例、高層下端內縮收頭、高層頂端的收頭)。美國科羅拉多州空軍士官學院教堂(尖三角隱喻飛機,群體的秩序感、韻律感)。蘇州拙政院香洲(仿船坊,由平台、廊亭、外廊、內廳組成,整體比例確當、既分又合、虛實-全虛、半虛、實-處理有序、高低錯落)。
幾何分析
把建築抽象為最簡單的基本形體,研究其形式關系,這就是幾何分析法。是一種從大處著眼的方法。
黃金分割:直角三角形直角邊比2/1,以短邊長截鈄邊,鈄邊剩下長度截長直角邊,交點兩側比為黃金比。此比構成的矩形最和諧。
古典主義三段式:檐部、柱廊、基座之比為1/3/2。
幾何分析實例:北京故宮太和殿(等邊三角形的下半部疊兩個圓形)。美國芝加哥西爾斯大廈(九宮母題,漸次減少方柱體)。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位於國會前廣場三角地,貝聿銘大膽把它安排成兩個平面為三角形的建築,用塊體的切割、挖補、移位的手法設計立面。
建築形象的輪廓線:上海外灘建築群、巴黎埃菲爾鐵塔、阿爾及爾英雄紀念碑、北京人民英雄紀念碑、西安小雁塔、印度泰姬陵,都是拋物線、圓尖頂外隱含圓尖線。
建築的軸線
中軸線或視覺重心線。把握軸線是很有用的設計手法。
對稱軸線:特徵是莊重、雄偉、空間方向明確,有規則。性質1:左右物對於對稱軸線的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越強。性質2:限定物的自對稱性越強,軸向強度反而減弱。
非對稱軸線:一般與建築形象的重心相一致。
軸線的暗示:1、用功能性的牆體、坡道。2、用形的有序排列,如柱列、窗。3、線型連續的點列。4、牆面漏窗。5、形的軸向暗示。
軸線的轉折手法:軸線的交叉、轉折、過渡較難。處理方法為1、作暗示性的飾物,起指路標作用。2、加強主要軸線的強度。比如說作起首處理。
軸線的起訖及收頭:上海魯迅公園魯迅墓建築,墓碑形似終端,但實際軸線未終了,應在墓碑後處理過渡物,如用松林,正如天王殿,正面是彌勒,後面是韋馱,就避免了造成軸線終結。
建築的虛實處理
虛和實即物質實體和空間,牆、屋頂、地面實,廊、庭院、門窗虛。虛又可以引伸到實牆的凹面,因為凹面增加了陰影和空間,而實又可以引伸到凸面。
建築立面的虛實法則 左右的虛實法則是對稱性的,左虛右實和左實右虛等價。分幾種節奏關系:大虛大實、小虛小實,以實為主和以虛為主都可以。隨機的、似對稱非對稱的較難把握。上下關系的虛實是不等價的。一般說,上下的虛實可以用三段式來處理。羅馬斗獸場,三層虛的連續拱圈上是一層實牆,顯得有一定視覺重量,立面形象完整,券間牆都作倚柱,其凹凸和陰影的作用,也增加了形象的虛的成分。某體育館頂有一個寬大的尾蓋,把原來外面的空間放在里外之間,增加了層次。
空間和實體的關系 1、空間為虛,實體為實,虛因實而生,實之目的是虛。2、構成空間的實體,因其大小、位置、形狀、質地等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構成空間的視覺能量。3、空間之應用,必須用實體來限定和表達。實例:上海教育會堂中庭空間,用水池切入,實樓梯聯繫上下,玻璃引入街景。中國園林一般一面緊,一面松。上海商城入口,既封閉,又通透。杭州西湖小瀛洲水中有島,島中有水,虛中有實,實中有虛。
建築群的虛實分析 北京的傳統民居是組織了外實內虛的空間。現代居住區將密集的住宅做成開放式,然後與公園相鄰,空間結構是公園(公共空間)-中庭(半公共空間)-小路(半私密空間)-住宅(私密空間)。蘇州網師園東部為多進式布局的居住性建築,中軸線規劃,密集,中部為園林主體,水池形成大空間,為了增加層次,將水池東南角和西北角做成港灣形式,以小橋分割,西部以一牆之隔引向建築,牆下一廊,引入的院子以池水和建築收頭。杭州玉泉以兩個觀魚池為中心,組織起兩個院落,以景區之空始到建築之實,又到魚池之空結束。西泠印社把山頂空間圍起來,但圍而不閉,宜於遠眺,疏密有致。
建築的層次
層次與造型 [距離的遠近不同產生景物的層次,沒有層次,景物一覽無余,也就沒有情趣了。歐陽修蝶戀花寫道,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增加層次的手法有,設圍欄物、改變地面材料、改變地面或空間的高度、使用傢具圍護、使用玻璃隔斷。大凡層次處理,一定要注意格式塔法則,即凡事都應當注意自身的形狀,不但注意實的、使用部位,還要注意空的、不使用的部位。單視場:一眼望去能見到數個層次的。桂林榕湖飯店四號樓入口內庭院,門斗到門廳,門廳通過大片玻璃看到內院,內院又有水池、綠地、廊、樓梯,進入內院又須轉彎抹角。廣州白雲賓館入口小院與門廳有大片玻璃相連,視線通透,院子中小橋、水池、廊、山石林木盡收眼底,一座小平橋把水池分成兩個,大的方正,小的曲折,更覺生動[兩個空間形態,如果是視覺層次的,有兩種做法,要麼完全一樣,要麼完全不一樣]。上海某別墅客廳,在客廳可見餐廳和門廳,形成三聯空間,使客廳與門廳間有過渡,廁所在客、餐之間的廊邊,既有暗示,又隱蔽,客廳餐廳間用高低步、對柱分隔。崑山中國銀行底層空間,中庭和營業廳用柱子分隔,中庭與門廳用不同層高處理,中庭與後部,用柱又用不同層高區別。多視場:多視點感受時的建築形象,從入口到出口沿線都能感受到,有如展覽館內的人不斷改變視角。此時人對空間的層次感受,以記憶的形象為主,輔以邏輯思維完成。多視場層次,不可能讓每一空間都有強烈個性,只須使人記住流線,即層次的結構,也就突出了要記住的主要空間。多視場的層次,設計在關系。一組空間,有大路、小路,有亭子、草地,大路讓人快行,小路讓人慢步,亭子用於休息,草地可以隨意,空間形態與功能是一致的。蘇州留園的入口非常巧妙。上海魯迅陳列館,進廳後向右參觀,一路三折到休息廳,上樓亦如是。大型江南私家園林蘇州拙政園,空間構圖必須注意多視野層次。拙政園原東部是明王心一歸田園居,西為張氏補園。從原來中部腰門入院較為合理。長弄堂從東北街到頭是腰門,開門見山,以山障景,造成非視野層次,繞過假山,豁然開朗,是個十分豐富的單視野層次,可見到遠香堂、南軒、荷風四面亭、池水、小山、見山樓、香洲等;可供選擇的路有三條;園中還有園,東南角的枇杷園、西部之園都自成一體。還有更小的層次小庭院,如海棠春塢、玉蘭堂,層層深入,其趣無窮,這就是空間層次手法。小滄浪是單視野層次觀景佳處,通過小飛虹(廊橋)可見荷風四面亭,屬典型空間層次手法。
建築層次的運用 用多層次來解決私密功能要求,如住宅、辦公中的經理室(經過秘書室到經理室)。還可以解決有聚有分的功能要求,如展覽館建築,不封閉空間,只起隔擋作用;美國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空心圓形建築,玻璃頂,人乘電梯上,沿螺旋形展覽空間走下來;洛杉磯海特旅館中庭是美國建築師波特曼的共享空間理論的典型表述,在一個大空間里,劃分出限定不太強烈的小空間,產生空間層次效果,體現當代社會的交往精神。空間層次還可以用來解決深度感要求。住宅的空間性質和關系比較單一,空間不大,處理時不能大手大腳,應該精打細算。起居和餐廳在一起時,要適當作一些暗示以交代分隔,有大空間需要時則可以合二為一。[有的空間對內是外部空間,對外是內部空間,這被稱為重置空間。][有的空間分隔用的手法很特殊,比如把一個西方古典式的門廊倒置、斜放,非同一般,不但有了層次,還令人激動,這被稱為手法主義。]廣場是沒有頂蓋的建築,也有層次問題。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廣場,起始於一個長方形廣場,然後是一個正梯形,再加一個橢圓形,然後是教堂。效果是氣勢非凡,有利於遠看的教堂視覺形象。美國聖地亞哥霍頓廣場,三大塊,用廊式符號化了的分隔來處理,上下內外都有交織,有分有合,十分有機。現代廣場空間層次手法有多種形式,廊、綠化、雕塑,還向高度方向發展,使用下沉廣場、天橋、樓廊等,使空間更多樣。
收頭方法
一個形體的邊界,或起始,或終止,或轉折,進行處理使之有一個完美的交代,這就是收頭。基本法則為:形象終止要有交代。不理想的形象要設法隱蔽。不同的材料平面交接要用凸凹縫。不同的材料立體交接,陰角可直接交接,陽角處理要用線腳、凹槽、壓條把陽角轉變為陰角。近年來,建築形象上多用空架子表述形式,作為收頭,有的不合邏輯,顯得虛假。有的建築形象由地面鑽出來,好像沒有作完,就是沒有在地面上作收頭。兩個立方體相貫,需要有咬合部,不能面面相貼。坡屋頂的相貫也要咬合,這樣才符合邏輯。窗和洞口在面上通過對位關系,確定收頭之處,如果邊界與邊界的位置含混不清,其形態就不會好看。幾種材料的交接最好不要作平接,要有凹凸處理,不能凹凸處理作凹線也行。
建築的尺度
建築形式以多大尺度為合適,建築的內部形象尺度如何統一,是相當重要的問題。建築的尺度以人的尺度為基準。人的基本尺度是:站高1700、頭頂距目120、重心高1000、垂手指尖至地700、兩手距1700、舉手高2100、肩寬500、坐小腿高440、坐肘高660、坐頂高1320。人的空間要求並不是越大越好,而是適度,6平方米以下適合1人書房,6-12平方米適合4人以下交談,12平方米以上可供5人以上活動。人與人的空間關系的參照:相好者的空間距在兩臂內(1.5米),不識者在四臂外,排斥者在六臂外。日本的席為空間單位,一席2平方米,兩個人的情感空間是四席半,9平方米最理想。建築尺度反映在建築體量、內部空間尺度和建築空間場-建築物、空間、人之間的統一關系。宗教建築之所以祟高,是以大的空間壓倒心靈,要有升騰感,高度要超過人的20 倍。上海南京東路建築的高大是因為路狹的原因。對建築的尺度判斷來源於人的經驗:認知部件門、窗、台級、檐部、欄桿、陽台等大小基本固定的局部形象上。有一些巨大體量的建築,不能用窗來作尺度參照,就要完全取消熟知的建築構件和心理模式,得以用車、人來參照,千萬不能似是而非,令人難以捉摸。同一建築形象中,尺度要統一,德國萊比錫的聯軍紀念碑(戰勝拿破崙)拱門巨大,門下的台階不是台階,高達一層樓,使建築尺度混亂,人們不覺其偉大,只覺其巨大。建築與環境的尺度應當統一,特別是風景名勝區,杭州西湖周圍的高層建築,體量與西湖不協調,顯得西湖小了。不同的形狀和大小的場空間,對人的影響可以用等值線表示,內側一面的房角、門、窗、飾物的影響要大一些。內部空間一般較外部空間小,視場收,視距近,還要親切可人,處理手法有:室內空間太高,可把牆角降低作圓角;空間太低,可以把牆角向內移,作圓角。適宜的高度與面積的關系是:H=lg(S+1),如果是走廊,S=16.18*寬。卧室、書房、閱覽室等需要靜的地方,高度宜低,一般為2.5米,就寢、寫字還可更低。跳層大廳一般不宜太狹,寬至少不小於高度。
空間的組織
空間的眼即建築的關鍵空間。公共建築中一般為路線相交的門廳,園林建築中一般是院子,住宅中是起居室,飯店裡的餐廳,賓館里的中庭。空間的組成由圍(可以有缺口,更生動)、覆蓋(有關懷、保護作用)、凸起(如台、壇)、凹入(有隱藏、安全感)、設立(如碑,空間邊界不確立)、地面材料不同等七種構成方式。空間的類別有並置(性質相同排比)、重置(大套小,前套後)、主從(一主數從)、賓主(兩個空間性質不同,地位相近,最好有一個過渡空間)、順序(有順序關系)、綜合性(多種關系)六種空間。空間的組合手法一是每個單體空間形式的選取,二是這些空間怎樣組織。實例:麻省理工學院宿舍(並置,蛇形彎曲,單元並列);客廳里沙發圍出的一圈(重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賓主,秘書處和會議廳間用門廳過渡)。空間既要分隔,又要流通,分平面和立體兩方面。平面實例:美術館;金魚廊;杭州玉泉;上海豫園。立體:兩層合一不宜太狹小,寬不小於高,上下層的高寬比最好一樣,不宜太扁,如太深感覺較差,上下之間流通部分最好作曲線形狀,有動勢,並用吊燈或其它有形之物(樓梯欄桿、觀光電梯)溝通上下。空間的方向性即導向性:長方形長為主向;正方形、正六邊形、正八邊形有靜止感;圓形有運動感又有旋轉的感覺;直角三角形有四個方向作公共空間較好;非直角三角形有六個運動方向有來去匆匆的感覺。實例:體育館作成圓形,適合觀看比賽,圓形有向心的興奮性,但開會不宜;帳蓬結構空間自由多變,宜於展覽會、運動場、健身房、候機樓及文娛游樂場。
建築形態的意象構思
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建築形象不含其他意義,建築形象只要符合自身的藝術法則的要求-變化和統一、均衡和穩定、比例和尺度、節奏和韻律,以及層次、虛實、方向性。二是認為建築形象要反映文化,表達某種意義,表現船帆、飛翔。形的基本心態:立方體靜穆、理性、方直;長方體理性、劃一、有方向性;柱體確定性、嚴肅性、紀念性、祟高性;錐體和棱錐穩定性、永恆性;圓柱體如果高大,運動感強烈,嚴肅性減弱。建築形體是由以上這些母體構成的。而建築設計的文化有一些是由象徵符號如蝙蝠、魚,隱喻如黑瓦白牆中黑喻水以避火,文字如匾額、楹聯等表現的。西方古典手法:古希臘古羅馬用柱式(陶立克平直,喻男性美;愛奧尼奧帶卷渦,喻女性美;科林斯帶藻葉,來自科林斯一位少女的墓碑,少女的奶媽把祭籃放在長有茛菪草的碑頂,到了春天茛菪草伸出籃子,沿著它成長起來,成了渦卷形的曲線)、柱廊、山花、水平檐部、連拱。中世紀用尖拱,拱中向上升騰,用尖塔,用作成拉丁十字的平面象徵耶穌受難。文藝復興時期形上多用圓和正方,強調水平構圖。文藝復興以後的古典主義強調嚴格的比例關系。中國古典手法:長期穩定不變,宮殿高大,開間11間,飾物多;宗教建築中的塔又是樓閣,又高聳入雲,既世俗又至高無上。民居都是分進布局,顯示內向。園林布局自由,強調人的個性,樹姿順其自然,池水則求靜。現代建築手法:形象從原來的建築抽象出來。表現出為人的情態。賴特說我喜歡抓一個想法,戲弄之,直至最後成為一個有詩意的環境。
建築方案設計的運作
有人喜歡從內容出發,有人喜歡從形式出發。前者缺少創造性,不是建築創作,立體不會好,但是基礎。後者常用,對基地和設計手法對象都要熟。還有一種是構成式的,以一個體系為出發點,作各種變換,形成方案,難度較高。第四種是意象性的,把某意念投射到某種形象上,讓人聯想,一經點破,越看越象,如聶耳紀念碑-琴台-耳字,這需要建築師的自我修養。一般要經過主體分析、環境構思、個性創造幾個環節。
❸ 著名全國旅遊規劃大師 景區旅遊規劃案例
戴帆(DAI FAN),共振城市規劃集團的創始人和規劃總監, 當代國際最具影響力的旅遊與文旅規劃大師之一,被譽為「世界級文旅城市規劃大師」,定義「21世紀世界頂尖城市」的全球權威,「世界文旅區」概念之父。曾榮獲環球設計大獎,亞洲設計大獎,IAI全球設計大獎評委,入選美國福布斯最具影響力建築設計師榜單。
❹ 國外有哪些比較好的訪客中心設計的例子希望專家能列舉幾個。
根據我們搜集的資料我們挑選出了幾個比較經典的設計案例來給大家分享:
Hardangervidda遊客中心
挪威的這座建築包括咖啡廳、餐廳、紀念品商店、辦公室和教學房間。它坐落在山腳下,外形簡潔,屋頂模仿地勢起伏,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屋頂下一面石牆穿越整個建築。室內有兩個壁爐,光線幽暗,隔聲性能很好。建築對場地、木材、石頭、火、食物、山體和動物都做出了回應,與已有的遊客中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牆面和屋頂採用木材建造,面積達1500平方米。3.5X4米的柱網在很大的廳堂內營造了親切宜人的空間。每個節點都採用不同的安裝角度,經過物理模型實驗後傳入電腦,在工廠預制出後現場組裝。
愛爾蘭巨人之路遊客中心
「巨人之路」在 1986 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認定為世界遺產。這一景觀位於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西北約 80 公里處大西洋柏賈恩茨考斯韋海岸,在高達 110 米的斷崖上,可見無數石柱突起。總長 8 公里的海岸線上呈正六角形、共計 4 萬根的石柱由陸地向海里綿綿延伸,形成一條石頭甬道。如此排列有序的石柱,不禁讓人懷疑這不是天然雕琢而是人工有意堆積而成。其景觀似巨人所造,故稱「巨人之路」。
2003 年 4 月,英國北愛爾蘭企業、貿易與投資部和環保部共同發起了一場設限的國際競賽,向所有歐盟成員國的建築師徵集「巨人之路」( Giant's Causeway )遊客中心的設計方案。競賽採用單一階段模式進行,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建築師協會( UNESCO-UIA )相關的國際競賽規范接軌,獲得了 UIA 的核准。本次競賽旨在為這一著名的景觀建造一個與之匹配的世界一流的遊客設施,它既要擁有卓越的建築品質,又必須突出環境敏感性,並與該地景觀有機融合。 建築的設計方案將具備環境與財政可持續性,以適應當地社區未來之和諧發展。 要求參賽者必須在 1800 平方米的土地上完成多種設施區域的規劃整合,包括:教育設施(內含永久與臨時展區、教室、劇院等)、零售商店、餐飲設施、旅遊資訊中心、相關配套服務設施和管理區。此外還要設計一個停車場並規劃出與各處新設施相連接的交通路線。參賽者在提供遊客中心設計方案的同時,亦獲邀對室外公共空間和適於受保護風景區採納的交通模式提出相關建議。總言之,項目的設計必須綜合考慮場地獨特的自然特徵,保證建築的環保性能、易於維護性以及可持續發展性,這也是競賽評選的參照標准。
由芬蘭建築師 Juhani Pallasmaa 領導的競賽評審團於 2005 年 8 月 21 至 26 日在貝爾法斯特舉行會議,從提交的 201 件作品中擇優遴選,於 10 月 11 日由愛爾蘭秘書長宣布獲獎情況。評委會對參賽作品豐富的建築表現形式、卓越的品質以及對項目主旨和目標的創新演繹給予了極高的贊譽。
一等獎獲獎得主是愛爾蘭都柏林 Roisin Heneghan, Heneghan Peng 建築事務所
簡介:來自愛爾蘭本土的 Roisin Heneghan , Heneghan Peng 建築事務所憑借最契合競賽各項要求的優秀設計方案摘下本次競賽一等獎的桂冠。其設計的遊客中心是一座龐大的紀念碑式建築,它以素樸而不張揚的姿態靜靜的矗立於天地之間,具有與環境互動的特質,充分表現了項目的內涵與宗旨。設計方案以展現建築的簡潔和優雅為主線,依照場地的地形施於規劃。整個項目座落在一面覆草的緩坡上,其中開辟出一塊地作為停車場。建築在外觀設計上與景觀的地形要素互為呼應,具有龐大的規模和宏偉的氣勢。而建築師頗為成功的一個要素是避免了建築對自然環境的干擾,保持了這一海岸斷崖上氣勢磅礴的著名景觀及地平線的視覺完整性。
旅遊訪客中心是旅遊目的地在進行設計時一個不可忽略的方面,訪客中心在旅遊目的地的發展中占據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有關旅遊訪客中心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的相關的知識的話可以登錄我們的公司的網站——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網站,或者是直接與我們聯系進行咨詢!
❺ 適應當地氣候的現代建築設計案例有哪些
這三本書都是圖文並茂的,認真讀完會對你幫助很大
現代建築設計案例
作者回: 瓊斯 編
建築工業
出版年答: 2005-1
頁數: 252
ISBN:
世界建築大師名作圖析
中國建築工業
譯者: 湯紀敏
出版年: 1997年01月
頁數: 298 頁
ISBN:
歐洲現代建築解析
作者: 丁沃沃 / 馮金龍 / 張雷
: 江蘇科學技術
出版年: 1999-9
頁數: 236
ISBN:
❻ 活潑的辦公建築立面設計案例
辦公樓建議不能設計成活潑的立面,因為使用性質確定了建築設計的取捨及表皮。
❼ 中國設計師的涉外建築設計案例
樓主說的中國建築設計師,是指在中國大陸執業的華人設計師?還是包括在海外執業的華人回設計師?
要是指前者答,估計應該是沒有,即使包含後者,也屬鳳毛麟角。我知道的有:
1、紐約長老教會醫院:
設計師:貝聿銘考伯弗里德建築師事務所的黑鍵(北京人,畢業於清華大學));
2、法國巴黎盧浮宮擴建工程、美國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東館、美國波士頓肯尼迪圖書館、卡達杜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設計師:貝聿銘(祖籍蘇州,生於廣州,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50年前加入美國籍);
❽ 頂尖的學校建築設計事務所頂尖學校建築設計公司學校建築設計案例
近年來,全國高校建設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隨著現代教育理論的更新,也促進校園規劃設計觀念的改變,對大學校園規劃和建築設計提出更新的要求。採用什麼樣的模式,建設什麼樣的校園是校方和規劃設計部門共同關心的問題。 ①注重交往空間和環境的整體設計 現代教育理念認為,大學不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知識,更著重於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習的形式和場所不再局限於課堂上,而是擴展到整個校園中。學生們除了在課堂上學習之外,在教室外的庭院中以及一切活動場所中相互交流都是獲取知識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徑。因此,對話、交流、沉思乃至休憩,這些課堂以外學生更為自主的活動變得大為重要。 為了順應教育內涵的變化,新校園規劃設計應著重加強校園交往空間(交流共享空間)設計,在校園內為師生提供多層次的親切宜人的學習、交流和思考的場所,並通過各種層次交流環境的潛移默化,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設計師的關注焦點從僅僅注重建築的單體結構轉換到建築與環境上來,把校園環境作為一個整體,實現規劃、建築、景觀的整體化設計,創造「建築之間和諧一致而不失各自的特色,建築與環境相互呼應,融為一體」的整體校園形象。在這里,建築只是主角之一,作為空間環境的構成要素。強化群體空間場所的感染力,加強環境和空間特色的創造。 ②注重校園中心區規劃設計,使之成為個性鮮明,有凝聚力的共享空間 在校園交往空間中,校園中心往往是處在主入口,主軸線上,由主體建築,主要空間(廣場)和主要景觀組成,是學校的行政教學中心,人流交往(禮儀)中心,資源信息及景觀中心,是整個校園的資源共享和環境共享空間,在某種意義上講代表著校園的形象,統帥整個校園使之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校園中心區設計是學校設計的重中之重。 ③建築集中化、綜合化 建築集中化、綜合化是當今築發展趨勢之一,打破傳統的學科分界,集合教學研究空間,集合信息傳輸、貯存管理等系統使之集中化、集體化。減少資源重復,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變分散為集中使之共享、公用。 ④自然與建築的和諧 一個全新的校園建設必然給生態環境帶來深刻影響,同時具有鮮明特徵的自然環境也對校園的空間氛圍產生強烈的作用。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充分利用地形,使建築與地形巧妙結合,融於山水自然環境中。 ⑤注重校園的地域性、文化性及個性創造 校園的地域性、文化性及個性是校園場所精神的實質
❾ 北京三磊建築設計有限公司的經典案例:
寧夏亘元國際中心大廈(Ningxia Genyuan Marriott):
作為西北地區第一高樓,寧夏亘元國際中心大廈的地標位置毋庸置疑。216米高的建築體量被分成兩個部分,建築形體挺拔有力,裙房由主體向兩側自然延伸。正立面、背立面的概念被弱化,從任何角度看,亘元國際中心大廈都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寧夏亘元國際中心大廈由亘元酒店、萬怡酒店、寫字樓和商業功能共同組成,在頂層設有豪華的景觀餐廳,可以俯瞰銀川市區、欣賞享有塞上江南美譽的黃河濕地景觀和巍巍的賀蘭山脈。以「騰龍飛天」之勢將神華寧煤集團總部辦公樓群統領為一體,與對面凱賓斯基酒店辦公樓遙相呼應,確立了城市軸線。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Yinchuan Han Meilin Art Gallery):
銀川韓美林藝術館的基地位置位於賀蘭山岩畫風景區內,賀蘭山下,毗鄰果園。它將成為岩畫景區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岩畫參觀流線的結束點,表達出現代藝術與傳統和大自然的對話,。
項目的核心要點是體現對這塊充滿自然氣息與承載人類文明歷史場所的尊重。邀請人們去發現自然與建築的連接,跨越時空的藝術連接;激發參觀者探索的興趣,設計獨具特色的互動與展示相結合的參觀流線;感受歷史、藝術、自然與現代精神的對話與交融。
建築設計靈感源於我們對賀蘭山蒼茫雄壯的感動,以及對當地居民因地制宜建造房屋方式的傳承。用簡練的雕塑感的體量關系來表達對場地的尊重,材料選用當地毛石的砌築方式,力求建築空間與周圍環境地貌的融合。藝術館建築形體嵌入場地,空間錯落有致。功能分為公眾參觀的展覽區與韓美林先生的創作生活區。規矩方整的主展廳與更開放、空間更豐富的互動展區有機結合為一體。不僅在空間尺度上予人不同的感受,更融合了對韓老師藝術作品的不同調性的理解。在多元化空間中引入日光與山景,真正做到空間功能與空間形態的完美結合。
北京晴翠園別墅小區會所(Green Park Club):
會所位於溫榆河西岸,蜿蜒而至的溫榆河在這里變寬,河中小島覆蓋著密集的樹木。會所既是獨立站立的物體、又彷彿在和自然對話.
在這種容納性極強的場地中,根據會所服務的人群,建築被賦予了多元文化,風格的碰撞、時空的交融、傳統與現代的相遇,彷彿講述著一個既古老又現代的故事。
結合地勢,會所由坡上的西面直接進入首層,地下一層的陽光餐廳則位於東側的河岸之上。建築主體由南北兩個體塊組成,紅色的亭泥磚砌成的厚重牆體構成會所主體,戲劇性的斷開並填充完全透明的玻璃,構成凝固與實體交融的流動空間。光線被精心引入中庭和室內。
娛樂室、健身房、更衣室、地下一層的酒吧、陽光餐廳、游泳池、閱覽室、屋頂花園,為人們提供多樣的服務和不同的空間感受。陽光餐廳中的植物向外延伸至露天咖啡平台,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使大自然的景觀與室內完全融為一體。
准格爾旗黃河召主題酒店(Yellow River Hotel of Jungar Banner):
該項目位於准格爾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黃河上中游的鄂爾多斯高原東端,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蒙晉陝三省交界帶。
由於基地所處環境極為特殊,通過分析場地條件及建築在特殊環境下所應獨具的特質,從以下五點生成建築設計概念,最終做出與場地結合最為合理的有效設計方案。
標志性:根據准旗未來旅遊業的策劃和發展,它將是准格爾旗富有標志性的建築物。
融合:鑒於基地處於沙漠、濕地和河流差異性較大的地貌合為一體的環境,由此建築如何與周圍的環境發生聯系並融合是至關重要的。
強化:沙漠荒涼而廣袤無垠的環境,使我們選擇了簡潔並富有力量感的建築語言。
視線:通過特有的視線設計以幫助人們了解環境,完好地實現建築的功能,體現其存在於特定場地中的特殊意義。
觸感:通過不同體量的空間組合和不同材料的使用,來感知空間的多樣性,並予人以豐富的建築空間體驗。
萬科鷺湖(Lake Side):
一千五百年前,陶潛將人生哲學映射到歸隱田園,與山水為伴的境界。項目秉承師法自然,與環境相融合的設計理念,通過對場地周邊環境的研究解讀,明確以大地肌理作為規劃設計模板,形成豐富的規劃肌理,同時結合用地進行的住宅布置使得多餘的邊角用地成為公共景觀綠地,為居住者提供了交流、遊憩的場所,提升了住區的整體居住生活品質。
建築借鑒荷蘭現代建築風格,以灰色體塊為基底,白色陽台為橫向聯系;灰白色系體塊上擱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坡屋頂小屋,構成了別墅區整體淡雅清新的基調。本色質朴的紅色陶瓦、木瓦及金屬質感的鋁板體系為莊重典雅的灰白基調帶來些許的活躍與驚喜,並將三層高的建築分解,使之降至宜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