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用建築工程中,外牆玻璃幕牆原材料,或者施工過程中,或者施工結束,都要做什麼試驗
要做材料檢測(包含石材含水率,強度等、鋼材、鋁材等、化學錨栓拉拔試驗,密封膠的相容試驗、環氧樹脂結構膠的試驗)、四性試驗(水密、氣密、風壓、平面內變形等)
B. 民用建築施工圖分為哪幾種
一般民用建築施工圖分為建築施工圖、結構施工圖、設備施工圖。
建築施工圖由基內本圖和詳圖兩容部分構成,基本圖包括總平面圖·平面圖和剖面圖等。作用是作為新建房屋定位施工放線土方施工及總平面布置的依據。
結構施工圖包括結構布置平面圖,構件詳圖。作用是用作放灰線刨槽支模板綁鋼筋澆灌混凝土安裝梁板柱編制預算和安排施工計劃的依據。設備施工圖包括給排水施工圖、暖通施工圖、電氣施工圖 。
C. 一般的民用建築在施工過程當中陽台的高度如何選擇是最好的
是陽台本身的高度還是陽台欄板的高度,陽台的高度和建築物的層高有密切的關系,層高大,陽台也就越高,陽台欄板的高度規范是有規定的,按照規范規定,陽台欄板的高度不得小於1.2米。
D. 民用建築施工測量的基本原則有哪些
一、程序上「由整體到局部」。
二、步驟上「先控制後碎部」。
三、精度上「由高級到低回級」。
建築施工測量是研究答利用各種測量儀器和工具對建築場地上地面的位置進行度量和測定的科學,它的基本任務:
1、對建築施工場地的表面形狀和尺寸按一定比例測繪成地形圖。
2、將圖紙上已設計好的工程建築物按設計要求測設到地面上,並用各種標志表示在現場。
3、按設計的屋面標高、逐層引測。
(4)民用建築的施工順序擴展閱讀:
為了保證各個建(構)築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都符合設計要求,施工測量也應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的原則。
即在施工現場先建立統一的平面控制網和高程式控制制網,然後,根據控制點的點位,測設各個建築物的位置。施工測量的檢核工作也很重要,因此,必須加強外業和內業的檢核工作。
E. 如何安排一般民用混合結構建築的施工順序
基礎土方開挖、築基礎、扎地圈樑鋼筋支地圈樑模板、澆地圈樑混凝土、扎構造柱鋼筋、砌磚砌體、澆構造柱混凝土、支二層板模板、扎二層板鋼筋、澆二層板混凝土這樣行環施工直到屋頂。
F. 簡單點的多層民用建築的施工流程誰說給我聽一下,通俗易懂一點,從剛開始到完工,謝謝。
按施工步驟:基礎→主體→屋面→內裝修→室內設備管道:
1、地基與基礎。開挖基坑(基槽)專→做基礎→回填。屬
2、主體結構。要看是什麼結構形式,磚混、鋼筋混凝土、鋼結構等,磚混結構:砌磚→澆築構造柱、圈樑→現澆(預制)頂板;鋼筋混凝土簡單:綁扎鋼筋(柱、梁板)→支模板(柱、梁板)→澆築混凝土→填充牆;鋼結構:加工、安裝鋼柱→加工、安裝鋼梁、鋼架→屋面板。簡單來說就是這樣。
3、屋面。分剛性、柔性屋面,水泥砂漿、混凝土屬於剛性屋面;卷材、防水塗料等屬於柔性屋面。
4、裝飾與裝修。分幾部分:地面、牆面、門窗安裝等。
5、設備管道包括:電纜電線、燈具安裝;給排水管道器具;通風空調設備與管道安裝;暖氣;消防等。
G. 民用建築安裝有哪些要求
(1) 熟悉抄,會審圖紙,圖紙是工襲程的語言,是施工的依據,開工前,首先應熟悉施工圖紙,了解設計內容及設計意圖,明確工程所採用的設備和材料,明確圖紙所提出的施工要求,明確電氣 工程和主體工程及其它安裝工程的交叉配合,以便及早採取措施,確保在施工過程中不破壞建築物的結構,不破壞建築物的美觀,不與其它工程發生位置沖突。
(2) 熟悉和工程有關的其他技術材料,如施工及驗收規范,技術規程,質量檢驗評定標准及製造廠提供的技術文件,即設備安裝使用說明書,產品合格證,試驗記錄數據表等。
(3) 編制施工方案。在全面熟悉施工圖紙的基礎上,依據圖紙並根據施工現場情況,技術力量及技術裝備情況,綜合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的編制內容主要包括:
1) 工程概況
2) 主要施工方法和技術措施
3) 保證工程質量和安全施工的措施
4) 施工進度計劃
5) 主要材料,勞動力,機具,加工件進度。
6) 施工平面規劃
H. 民用建築施工放樣的主要工作包括哪些
1、收集控制點資料,對控制點進行復測或檢核,如不能滿足放樣要求,要進行補設內或加密控制點。容
2、對放樣數據進行內業計算,做好放樣資料數據准備。根據要放樣的精度及點的密度,選擇放樣測量方式,如使用全站儀、水準儀還是RTK,或者鋼尺等。
3、現場測量放樣、釘樁。
I. 民用建築中防雷是怎麼施工的
防雷接地系統施工
1)防雷接地工藝流程:建築物基礎鋼筋接地→接地電阻測試→隱蔽驗收→柱內主筋引下線→隱蔽驗收→屋面避雷帶。
2)質量要求:利用主鋼筋作引下線時,按設計要求找出主筋位置,不得少於兩根,用油漆作好標記,上下鋼筋採用搭接,焊接長度為主鋼筋直徑的6倍,並應雙面焊接,不做防腐處理。
J. 民用建築高層住宅需要做什麼施工方案
(轉的)
滅火器的數量怎麼計算?相關規定:《建築滅火器配置設計規范》GB 50140-2005
6 滅火器的配置
6.1 一般規定
6.1.1 本規范1990年版、1997年版均規定在一個滅火器配置場所內配置的滅火器數量不應少於2具,全面修訂時將「配置場所」改為「計算單元」,這樣不僅更符合本規范的編制意圖,而且比較合理。
本條規定還考慮到在發生火災時,若能同時使用兩具滅火器共同滅火,則對迅速、有效地撲滅初起火災非常有利。同時,兩具滅火器還可起到相互備用的作用,即使其中一具失效,另一具仍可正常使用。英國國家標准也規定對普通樓層,每層滅火器的最少配置數量為2具。
6.1.2 本條規定每個滅火器設置點的滅火器配置數量不宜多於5具,這主要是從消防實戰考慮,就是說在失火後可能會有許多人同時參加緊急滅火行動。如果同時到達同一個滅火器設置點來取用滅火器的人員太多。而且許多人都手提1具滅火器到同一個著火點去滅火,則會互相干擾,使得現場非常雜亂,影響滅火,容易貽誤戰機。況且一個設置點中的滅火器數量太多,亦有滅火器展覽之嫌。而且為放置數量過多的滅火器而設計的滅火器箱、掛鉤、托架的尺寸則會過大,所佔用的空間亦相對較大,對正常辦公、生產、生活均不利。
6.1.3 住宅樓的公共部位應當配置滅火器。當住宅樓每層的公共部位的建築面積超過100m2時,需要配置1具1A的手提式滅火器;這是最低的要求:即目前可按照每100m2配置1具1A手提式滅火器的基準執行。
7.2 計算單元
7.2.1 滅火器配置設計的計算單元應按下列規定劃分:
1 當一個樓層或一個水平防火分區內各場所的危險等級和火災種類相同時,可將其作為一個計算單元。
2 當一個樓層或一個水平防火分區內各場所的危險等級和火災種類不相同時,應將其分別作為不同的計算單元。
3 同一計算單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區和樓層。
7.2.2 計算單元保護面積的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建築物應按其建築面積確定;
2 可燃物露天堆場,甲、乙、丙類液體儲罐區,可燃氣體儲罐區應按堆垛、儲罐的佔地面積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