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工程設計 > 建築設計培養計劃

建築設計培養計劃

發布時間:2020-12-20 00:10:47

❶ 像UA國際這種建築設計事務所,在公司內部對年輕的設計師有什麼培養計劃嗎

對於應屆畢業生他們公司都會指定帶教人,而且能當帶教人的一回般都是所長或總監答等在一線參與設計和管理,非常有經驗的師傅來傳幫帶。
對於所有設計師,他們都會定期不定期的安排來自技術管理部和研發中心的專項技能培訓,包括項目管理培訓,創新能力培訓,設計專項培訓,規范和設計流程培訓等等方面。
再有就是UA國際還會組織UA論壇,UA沙龍,UA講堂,西瓜會,設計作品展,內部設計競賽等形式,會邀請內部和外部明星設計師,交流和共享最新最實用的設計成果和經驗。

❷ 搞建築設計應注重哪方面的培養

多年來,有關建築教育的種種問題,不時觸動國內建築界敏感的神經。 建築學在近50年,以極快的速度向前發展,各種新技術、新理念也影響著建築學的發展,並給建築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未知性和可能性。兩種建築教育思想的碰撞也經常發生。 一方面,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建築教育思想固若金湯;另一方面,注重實踐、獨立思考、懷疑精神、批判意識以及綜合分析能力培養的新思潮紛至沓來…… 如果畫家陳丹青「辭職事件」沒有引起你的注意,那麼,張永和的「出走」足以觸動你的心弦了吧?如果這些「以身示教」的教書先生們還不夠吸引你的目光,那麼,近日在上海舉辦的青蒲建築師論壇上,世界著名建築大師磯崎新、馬清運等人為建築教育現身說法,是否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以「創新與責任」為主題的青浦新城大師講壇日前在上海落幕。這個素有水鄉文化特色的建築群吸引了國內外建築設計大師的眼球。講壇上,張永和、馬清運、磯崎新等國際著名設計師拋出了一個懸而未決的老話題—中國建築教育。此話的一出,即刻在業內引發強烈反響。 傳統教育「游擊」校園 當後現代主義、歐陸風情等洋設計風靡大江南北的時候,當保羅·安德魯、雷姆·庫哈等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師走進中國建築工地的時候,國內一些持有傳統教育思想的建築學者們發出了批評的聲音:「中國已成為外國設計師的試驗場」。 近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洋設計作品驚現於城市的街頭巷尾,引發了不少追捧者和效仿者。隨之而來的是愈演愈烈的質疑與批判浪潮。北京某大學建築系教授首先發言:「學習西方的系統論,就等於做了洋奴!」 而另一位建築界知名人士指出,如果你想了解未來中國建築什麼樣,看看現在大學校園里建築系學生的效果圖就知道了。學生們的作品要麼簡單模仿國家大劇院,要麼照搬CCTV新大樓,除此毫無新意。這位人士憂心忡忡地表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 但建築界同時還存在另一種思潮:一位叫王韶寧的學者提出,中國建築教育缺乏創造力,除了教學體系的原因,中國學生的背景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首先,現行的招生制度篩選出一批具有較好理科素質的人進入建築系學習。學生往往在此之前並不知道建築是什麼,也不了解自己有無這方面的特長,發現自己不適合之後為時已晚。其次,學生們長期接受的都是一種應試教育,在這種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們的人文素質較差,知識面較窄,對事物的理解也較狹隘。而創造性是一種內在素質,它的培養要經過長期的潛移默化的持續教育,這種教育要從啟蒙時開始,並在後續教育中不斷孕育、發展,最終使一種創造性的萌芽變成建築的的專業素質,僅僅指望在建築系的5年就改變一個人的長期的思維方式是不現實的。 與西方的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有著勤奮、刻苦、智商高等諸多的優勢,但也有很嚴重的缺陷。他們往往在德育、美育方面較為薄弱,往往缺乏遠大志向,容易被一種低級的實用主義思想所腐蝕,只注重當前不注重長遠。 王韶寧認為在當今社會,對外界瞬息萬變的情況無動於衷,單純去保持「穩定」是沒有前途的。 與王韶寧有同樣看法的建築教育家齊康院士提出:「目前中國的建築教育還存在很多問題,與西方教育接軌的速度緩慢,在教學方法上有瑕疵,應在實踐上多下功夫。」 現代思潮「進攻」業界 有人說馬清運的建築很「荷蘭」,因為與他所受的西方教育有關。但在他的設計作品中,常常蘊含著的鄉土文化卻是中國特有的。一個問題擺在我們面前,如果中國建築教育不行,那麼是不是一定要去國外實踐呢? 在馬清運看來,最好的建築實踐在國內,而不在國外。他說:「真正的建築教育應該在平常的工作當中,只有通過對問題的發掘和解決才是建築教育真正開始的時候。」馬清運還談到,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具備搞建築的能力,也不能融入現代設計思潮的話,那麼去了也沒有用。在建築教育方面,馬清運希望做一些教育的移植工作。他說:「我相信一個生命體中的細菌會變成另外一個生命體中的防禦針,同樣,把一個系統的問題,注入到另外的系統中,從而成為這個系統的解決方法。建築教育應注重多方面的實踐和學習,而不應單純地停留在建築學方面。」 與馬清運有同樣看法的張永和也表示:「如果有人問我要不要去美國留學,我的答案很堅決,不去。」張永和說:「我不認為我受到的美國教育,教會了我蓋房子,給我提供了基本的准備。真正的建築教育應在實踐中體會。現在看來,整個歐洲的建築教育情況比我們要好得多,因為他們注重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應對思想摩擦 建築師要唱主角 張永和強調有實踐的建築教育,反對重理論而輕實踐的教學方法。他說:「4年的『中式』教育把大學生的創作靈感都同化了,他們畢業後仍舊什麼都不會。而10幾年過去了,中國的教育體制竟沒有多大變化。」張永和曾向北大校方建議,北京大學應像麻省理工學院一樣,在全球范圍內招聘下一任北大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任,因為「這樣北大可以集中國際智慧,促進建築學研究」。而對於這番苦心,中國建築界的的前輩們似乎不太熱情。 既然傳統教育思想有太多的缺憾,為什麼新思潮不能統領中國建築教育? 「這不是他們的錯」。說此話的是某市一位規劃局局長。他說:「畢竟,中國傳統建築教育已經存在幾十年,已經紮下了深厚的根基。新思潮想完全覆蓋傳統教育模式並非完全合適。傳統教育思想也並非全是本本主義,接受新的建築設計方法和建築教育思想是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 記者出身的雷姆·庫哈斯後來進入了建築行業,人們都說與他所受到的特殊的建築教育有關。雷姆·庫哈斯說:「我羨慕建築教育,因為這是我涉足的唯一的教育的領域。好的教育方法應注重培養建築師各個方面的能力,包括掌握其它文化領域的能力。我想這才是他們在未來能夠生存和設計好房子的辦法。」 當磯崎新在東大讀建築學博士的時候,他做出一個決定:不做教育者,做實踐建築師。與中國建築師觀點一致的磯崎新認為:「真正的建築教育,應是實踐的教育。」 誠然,在這場傳統與現代思潮的碰撞中,無論勝利的天平向誰傾斜,都不能否認一個事實:那些持有獨立思考、懷疑精神、批判意識的建築師才是未來建築變革中的主角。

❸ 裝設設計專業

我們學校有建築學院,設有藝術設計專業等。建築學專業業務培養目標: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用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建築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建築設計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項目策劃、建築設計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繪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l.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
2.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築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築歷史的發展規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為與建築環境的關系,與建築有關的經濟知識、社會文化習俗、法律與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建築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
4.初步掌握建築結構及建築設備體系與建築的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關系的基本知識,建築構造的原理與方法,常用建築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選用和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並具有一定的多工種間組織協調能力;
5.具有項目前期策劃、建築設計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繪制的能力,具有建築美學的修養。
主幹課程:
主幹學科:建築學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及原理、中外建築歷史、建築結構與建築力學、建築構造。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美術實習、工地實習、建築測繪實習、建築認識實習、設計院生產實習,一般安排40周。
修業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學位:建築學學士
相近專業:建築學 城市規劃 土木工程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 給排水工程 道路橋梁與渡河工程 希望可以幫到您。

❹ 城市規劃的培養方案

公共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 、公共管理 、語言基礎 、管理科學研究方法 、現代城市規劃管理的計量方法
學科基礎課:建築初步、建築設計基礎(一)(二)、視覺設計基礎、建築制圖、設計表現
專業課:建築設計(一)(二)(三)(四)、居住建築設計原理、公共建築設計原理、中外建築史、建築結構、建築構造、中外城市建設史、城市規劃初步、城市規劃設計、城市總體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城市設計、計算機輔助制圖、城市經濟學、城市生態學、城市地理學
選修課:建築行為心理學、結構選型、風景園林設計、GIS、建築物理學 序號 學校 本科合格有效期 碩士合格有效期 首次通過評估時間 1 清華大學 —— 2010.5-2016.5 1998.6 2 東南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3 同濟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4 重慶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6 天津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2006.6-2010.5碩士研究生教育不在有效期內) 2000.6 7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06.6-2012.6 2006.6-2012.6 2000.6 8 華中科技大學 2006.6-2012.6 2006.6-2012.6 本科2000.6
碩士2006.6 9 南京大學 2008.5-2014.5(2006.6-2008.5本科教育不在本有效期內) 2008.5-2014.5 2002.7 10 華南理工大學 2008.5-2014.5 2008.5-2014.5 2002.6 11 山東建築大學 2008.5-2014.5 —— 2004.6 12 西南交通大學 2010.5-2016.5 —— 2006.6 13 浙江大學 2010.5-2016.5 —— 2006.6 14 武漢大學 2008.5-2012.5 2008.5-2012.5 2008.5 15 湖南大學 2008.5-2012.5 —— 2008.5 16 蘇州科技學院 2008.5-2012.5 —— 2008.5 17 沈陽建築大學 2008.5-2012.5 —— 2008.5 18 安徽建築大學 2008.5-2012.5 —— 2008.5 19 昆明理工大學 2008.5-2012.5 —— 2008.5 20 中山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1 南京工業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2 中南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3 深圳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4 西北大學 2009.5-2013.5 2009.5-2013.5 2009.5 25 大連理工大學 2010.5-2014.5 —— 2010.5 26 浙江工業大學 2010.5-2014.5 —— 2010.5 附:最新高校城市規劃專業評估通過學校和有效期情況(2012年05月最新數據) 序號 學校 本科合格有效期 碩士合格有效期 首次通過評估時間 1 清華大學 —— 2010.5-2016.5 1998.6 2 東南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3 同濟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4 重慶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5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 1998.6 6 天津大學 2010.5-2016.5 2010.5-2016.5(碩士生有效期同上表格) 2000.6 7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2012.5-2018.5 2012.5-2018.5 2000.6 8 華中科技大學 2012.5-2018.5 2012.5-2018.5 本科2000.6
碩士2006.6 9 南京大學 2008.5-2014.5(2006.6-2008.5本科教育不在本有效期) 2008.5-2014.5 2002.7 10 華南理工大學 2008.5-2014.5 2008.5-2014.5 2002.6 11 山東建築大學 2008.5-2014.5 2012.5-2016.5 本科2004.6
碩士2012.5 12 西南交通大學 2010.5-2016.5 —— 2006.6 13 浙江大學 2010.5-2016.5 2012.5-2016.5 本科2006.6
碩士2012.5 14 武漢大學 2008.5-2012.5 2008.5-2012.5 2008.5 15 湖南大學 2008.5-2012.5 2012.5-2016.5 本科2008.5
碩士2012.5 16 蘇州科技學院 2008.5-2012.5 —— 2008.5 17 沈陽建築大學 2008.5-2012.5 2012.5-2018.5 本科2008.5
碩士2012.5 18 安徽建築大學 2008.5-2012.5 —— 2008.5 19 昆明理工大學 2008.5-2012.5 2012.5-2016.5 本科2008.5
碩士2012.5 20 中山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1 南京工業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2 中南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3 深圳大學 2009.5-2013.5 —— 2009.5 24 西北大學 2009.5-2013.5 2009.5-2013.5 2009.5 25 大連理工大學 2010.5-2014.5 —— 2010.5 26 浙江工業大學 2010.5-2014.5 —— 2010.5 27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 2011.5-2015.5 —— 2011.5 28 廣州大學 2011.5-2015.5 —— 2011.5 29 北京大學 2011.5-2015.5 —— 2011.5 30 福建工程學院 2012.5-2016.5 —— 2012.5 2012年底,教育部頒布實施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城市規劃專業改為城鄉規劃專業。

❺ 建築設計具體是干什麼列

建築設計(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築物在建造之前,設計者按照建設任務,把施工過程和使用過程中所存在版的或可能發生的問權題,事先作好通盤的設想,擬定好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方案,用圖紙和文件表達出來。作為備料、施工組織工作和各工種在製作、建造工作中互相配合協作的共同依據。便於整個工程得以在預定的投資限額范圍內,按照周密考慮的預定方案,統一步調,順利進行 。並使建成的建築物充分滿足使用者和社會所期望的各種要求。

❻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建築與規劃學院的建築學專業培養方案

一、人才培養目標:
貫徹學校的辦學指導思想,以培養「理論基礎堅實、實踐能力扎實、思想作風朴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突出建築學專業教育特點,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相關建築理論知識為主幹課,配以相關學科知識課程,注重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建築技術教育。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獲得建築師基本技能訓練,能夠從事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居住區規劃設計、室內設計以及相應科研、教學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專業基本要求
(一)本專業學生應掌握的基本知識
1.基礎理論知識
掌握建築學專業所必需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一門外國語的聽、說、讀、寫能力和專業外文書刊的讀、譯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
2.專業理論知識
掌握建築設計、城市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城市規劃的基礎理論和方法;掌握中外建築史的基礎知識、發展規律,了解當代主要建築學派的理論;掌握與建築設計有關的結構、材料、物理、設備、施工、管理等方面知識,了解其它相關學科的知識。
(二)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能力
1.思維能力:科學、辯證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豐富的形象思維能力以及一定的創新能力。
2.審美能力:具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對各種藝術作品、建築作品的賞析能力。
3.設計能力:掌握科學、理性的設計方法,以基本的設計理論為指導,具有較強的建築設計方案構思能力,初步的施工圖設計能力;具有根據不同使用要求和條件快速完成方案設計的能力。
4.表達能力:具有較扎實的建築表現能力。掌握應用建築平、立、剖面圖、透視圖、設計構思概念模型等多種表現方法,能在不同的設計階段應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掌握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建築表現一般方法;具有專業的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5.綜合能力:綜合建築基本理論、建築歷史、建築美學、建築技術、建築經濟、建築法規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過程中的運用能力;在專業知識基礎上,具有較強的個性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通過查閱文獻信息,了解專業發展動向和相關科技動態,初步具有科研能力;具有適應執業工作和一定的設計組織能力。
三、學制
一般為5年,並實行彈性制的在校學習年限3-6年或4-7年。
四、課程設置及學分分布
課程設置:總學時 2908學時(100%)其中:
公共基礎課686學時 占總學時23.59%
專業基礎課1004學時 占總學時34.53%
專業課 1122學時 占總學時38.58%
公共選修課 96學時 占總學時3.30%
五、主幹課程
美術、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構造、建築力學、建築結構、中外建築史、建築物理、城市規劃原理、住宅區規劃設計、城市設計、建築設備、建築施工、室內設計原理、計算機輔助設計等。
六、畢業要求
本專業學生規定總學分應達到262.5學分 其中:
必修課不應少於242.5學分
專業選修課不應少於9學分
公共選修課不應少於6學分
課外素質拓展不少於 5 學分
七、學位授予
建築學學士。
八、教學安排一覽表(見附件1)
九、實踐教學環節安排一覽表(見附件1)
十、課外實踐活動安排與要求
(1) 軍訓。安排在第一學期,連同入學教育集中在第1-3周進行,計1學分。
(2) 義務工作。在前4學期內利用學生課外時間隨機安排20學時,計1學分(校外參加志願者活動可計算在內)。
(3) 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調查與社會實踐。1-4 學期內完成,計3學分。
(4) 第二課堂與創新學分。由各專業自行確定1-2學分,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和其他形式進行創新和研究活動,培養其綜合能力。
(5) 課外科技活動。對參加經學校認定的校級及以上科技競賽,並獲得三等獎以上學生,根據參賽級別及獲獎等級,給予1-5學分獎勵

❼ 有人是學建築工程設計的嗎可以給我說下你們本科大學幾年學了哪些課程嗎還有學習的書叫什麼名字謝謝了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建築設計、城市設計、室內設計等方面的知識,能在設計部門從事設計工作,並具有多種職業適應能力的通才型、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建築設計、城市規劃原理、建築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基本理論與基本知識,受到建築設計等方畫的基本訓練,具有項目策劃、建築設計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繪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與能力:
1.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外語語言綜合能力;
2.掌握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獨立進行建築設計和用多種方式表達設計意圖的能力以及具有初步的計算機文字、圖形、數據的處理能力;
3.了解中外建築歷史的發展規律,掌握人的生理、心理、行為與建築環境的關系,與建築有關的經濟知識、社會文化習俗、法律與法規的基本知識,以及建築邊緣學科與交叉學科的相關知識;
4.初步掌握建築結構及建築設備體系與建築的安全、經濟、適用、美觀的關系的基本知識,建築構造的原理與方法,常用建築材料及新材料的性能,具有合理選用和一定的綜合應用能力,並具有一定的多工種間組織協調能力;
5.具有項目前期策劃、建築設計方案和建築施工圖繪制的能力,具有建築美學的修養。
主幹學科:

建築學
主要課程:

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及原理、中外建築歷史、建築結構與建築力學、建築構造。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
包括美術實習、工地實習、建築測繪實習、建築認識實習、設計院生產實習,一般安排40周。
主要實驗:
建築聲學、光學及熱學實驗等。
學年:
4年或5年
授予學位:
建築學學士

❽ 建築專業包括哪些

羅勒建築獵頭參考了一下相關的資料,建築專業具體如下:


1、建築學、土木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給排水、工版程管理、建權築工程(管理)、建築經濟管理、工程監理、工程造價、建築工程預決算、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交通土建工程、道路交通工程、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隧道(工程)、機場建設、渡河工程、地下工程。

2、城市地下空間工程、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房屋建築工程、建築設計(技術)、城鎮建設、礦井建設、建築工程技術、建築施工技術、水利水電建築工程、涉外建築工程、建設工程管理、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3、室內設計技術、中國古建築工程技術、歷史建築保護工程、環境藝術設計、園林工程(技術)、基礎工程技術、建築設備工程技術、建築電氣工程技術、市政工程(技術)、給排水工程(技術)、消防工程(技術)、空調工程、(城市)燃氣工程、供熱工程。

(8)建築設計培養計劃擴展閱讀

建築專業職業導向:建築師,城市規劃者,園林建築師,建築學史學家,畫圖預設職員,工業預設職員,施工項目經理。

從事工業與民用建築中的項目管理、工長施工員、預算員、材料員、質量員等生產操作、技術和管理工作。

❾ ucl土木工程里的建築設計與建築學院的建築設計有何不同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土地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它既指所應用的材料、設備和所進行的勘測、設計、施工、保養、維修等技術活動,也指工程建設的對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陸上,直接或間接為人類生活、生產、軍事、科研服務的各種工程設施,例如房屋、道路、鐵路、管道、隧道、橋梁、運河、堤壩、港口、電站、飛機場、海洋平台、給水排水以及防護工程等。土木工程是指除房屋建築以外,為新建、改建或擴建各類工程的建築物、構築物和相關配套設施等所進行的勘察、規劃、設計、施工、安裝和維護等各項技術工作及其完成的工程實體。[1]
中文名
土木工程
外文名
Civil Engineering
學科分類
0814
學科門類
工學
發展方向
工程橋梁設計、施工建設
快速
導航
課程設置培養要求基本要素基本屬性研究領域專業前景歷史進程開設院校國外申請區域性重點畢業要求職業分析從業領域概念區別
專業概述
本專業學習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岩土力學和市政工程學科的基礎。
課程設置
基礎課程
大學英語,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建築力學,結構力學,土木工程制圖,CAD等。
主要課程
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流體力學、土力學、建築材料、混凝土結構與鋼結構、房屋結構、橋梁結構、地下結構、道路勘測設計與路基路面結構、施工技術與管理。
專業網路教育
土木工程(道路與橋梁)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從事道路橋梁工程的設計、施工組織管理、經營等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結構力學A、結構設計原理(鋼結構)、基礎工程(道橋)、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流體力學、道路勘測設計、路基路面工程、鋼橋、混凝土橋、橋渡設計
土木工程(鐵道工程)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需要,具有扎實的技術基礎理論和必要的專業知識、較強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一定的分析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及工程設計能力,有初步的科學研究、科技開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鐵道工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主幹課程:結構力學A、結構設計原理(下)、基礎工程、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施工管理與概預算、線路工程、路基工程、橋隧工程、工程監理

❿ 學習建築設計應有哪些基礎

1、以建築設計課為主線
根據建築學的特點,我們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融入建築設計課主線中。將建築設計專業教育分為四個階段:
①初級設計階段:安排在1、2學期。主要專業基礎課程為「建築設計基礎」(192學時)、「建築概論」(16學時)等,主要目的是為建築設計打好基礎,培養設計意識。
②基礎訓練階段:安排在3、4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Ⅰ)(Ⅱ)」(共192學時)、「建築設計原理」( 64學時)。是建築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設計過程分解進行,再進行組合設計,初步培養學生的建築環境意識。
③技能提高階段:安排在5、6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Ⅲ)(Ⅳ)」(共168學時)、「建築法規」、「建築節能設計」、「中外建築史」等。培養學生處理單體和群體設計的能力,提高復雜建築和建築群體設計的能力,進一步培養環境設計的意識,熟悉相關知識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提高整體設計的能力。
④綜合拓寬階段:安排在7、8學期。主要課程為「建築設計(Ⅴ)」(96學時)、「城市規劃原理」(32學時)、「城市設計」(32學時)、畢業設計、建築實踐實習等。要求學生了解建築設計從立項到完成的全過程,熟悉建築師的職業特點,提高綜合應用知識的水平,強化CAD能力,進一步將專業技能的深化、拓寬。
2、突出環境意識的培養
結合建築設計主線,從建築設計入門階段開始培養環境意識;進入空間組合設計階段後,通過真實、熟悉的地段,訓練環境設計意識;通過特殊的群體空間設計進一步培養整體設計能力。
3、突出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的培養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普及,社會對建築師計算機水平的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CAAD已成為建築師的一項基本技能。我們分別開設了「計算機文化基礎」(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Ⅰ)」(48學時)、「計算機輔助設計(Ⅱ)」(32學時)等。通過基礎理論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使學生在「建築設計(Ⅴ)」、畢業設計兩個環節中應用CAAD知識,以保證學生在畢業後能夠直接應用計算機繪圖,從而保證畢業生的競爭力。
4、辦學目標問題
為了辦好建築學專業,我們制定了建築學專業的辦學目標,具體有以下幾點:
4.1思維能力 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正確的設計思維方法,提高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能力。
4.2設計能力 培養學生正確的建築設計方法,並能在實際設計中應用,使學生具備較強的建築設計能力,並初步培養施工圖設計能力。
4.3表達能力 培養學生具有扎實的基本表達能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4.3.1 繪圖能力 通過開設建築繪畫、畫法幾何即陰影透視、建築設計基礎、建築設計、建築表現技法等課程,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
4.3.2 模型製作能力 在1、2學期,通過「建築設計基礎」課程培養學生抽象空間模型製作的能力;3、4學期,安排工作模型的製作;5、6學期,開始要求學生製作建築模型。
4.3.3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 低年級課程設計要求簡單的構思說明,三年級結合課程設計進行數據分析、說明書的編制。畢業設計要求有完整的設計說明書和答辯,以增強語言與文字的表達能力。
4.3.4 CAAD能力 結合計算機基礎課程,要求學生從5、6學期開始接觸CAAD結合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以最終掌握CAAD技術。
4.4綜合技能
要求學生應將相關的知識綜合應用於建築設計中。較好的掌握建築設計的方法與理論、現代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理論,了解中外建築歷史與理論,了解與建築設計相關的人的行為和心理知識,掌握建築技術、建築設備、建築材料等方面的知識,以及有關的建築設計標准和規范。了解我國現行的基本建設程序和建築法規。

5、建築學專業課程設置
建築學專業課程分為以下幾類:
5.1 建築設計課
包括建築設計基本原理和建築設計方法
5.1.1建築設計基本原理
建築學專業注重基本原理的掌握與應用,採取兩種方式:一是單獨開設原理課,如一年級開設的建築概論;二是結合各種建築設計課講授不同類型和不同規模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設計的基本原理是建築設計的主要理論依據,這條主線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基礎、建築概論、建築設計原理、建築評析等。
5.2 建築設計過程與方法
建築設計過程和方法是培養學生綜合設計能力的重要前提,每個設計的過程分析、草圖構成、多方案比較,佔了相當大的學時。在3、4學期設計的入門階段,將建築進行分解,然後進行組合設計;在5、6學期,以空間組合特點分類進行;7學期,進行建築設計綜合訓練,以及集中性的實踐環節;8學期進行畢業設計。
主要課程:建築設計(Ⅰ)(Ⅱ)(Ⅲ)(Ⅳ)(Ⅴ)、建築師實踐實習、工地實習等。
5.3 相關理論知識
5.3.1建築歷史與理論
以講授建築理論為主,以史帶論,同時學習並掌握相關建築設計理論和方法。
主要課程:中國建築史、外國建築史、建築評析等。
5.3.2 建築與行為
為了建築設計能夠更好的滿足人們生理、心理需求,學生還必須掌握人類行為與建築設計方面的知識,通過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從多方面強化人的行為與建築設計的關系。
主要課程:環境心理學概論、建築與行為、審美心理學等。
5.3.5 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
從5、6學期的組團組合設計開始,設計課的安排重視建築與城市規劃與城市設計的關系。通過設計實踐,使學生逐步認識到建築設計與城市規劃、城市設計以及城市景觀之間緊密的關系。
主要課程:城市規劃原理、城市設計概論、城市生態學概論等。
5.3.4 建築經濟與建築法規
在建築設計課進行的同時,安排建築有關的規范、標准和有關的規定,通過設計實習熟悉他們在建築設計中的應用。
主要課程:建築法規、建築經濟概論等。
5.4 建築技術知識
5.4.1 建築結構
從二年級開始,設置建築結構課程,了解建築的受力體系和特徵,熟悉結構設置。高年級設置「建築結構選型」,進一步熟悉建築與結構的關系。在畢業設計中,通過結構教師的配合指導,對方案的結構形式和選擇進行較多的分析和討論。
主要課程:建築力學、建築結構、建築結構選型等。
5.4.2建築物理
在建築設計課程中要應用一些建築物理知識,所以我們開設了建築聲學、建築光學、建築熱工等方面的知識和相應的試驗、測試內容。並結合地域特點,在5學期開設了建築節能方面的課程,強調了建築節能這一前沿課題。同時要求學生掌握水、電、暖、訊等方面的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物理、建築節能設計、建築設備等。
5.4.3 建築材料與建築構造
除了開設相應的材料、構造課程以外,我們還通過工地構造實習使學生對建築材料和構造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
主要課程:建築材料、建築構造(Ⅰ)(Ⅱ)、建築裝飾構造與應用、構造與工地實習等。
5.4.4 建築的安全性
在建築設計基礎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建築的安全性要求應有基本的了解,並結合建築設計課的講授,掌握建築的有關規定、標准以及防火、疏散設計、無障礙設計等知識。
主要課程:建築安全性、建築法規等。
5.5 實踐環節
集中性的實踐環節是學生曾強感性認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所學的知識在實際設計中應用的重要一環。
主要課程:建築繪畫實習、建築表現技能訓練、建築測繪實習、構造與工地實習、建築師業務實踐等。
5.6 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
主要課程:計算機文化基礎、計算機輔助設計(Ⅰ)、計算機輔助設計(Ⅱ)等課程。

閱讀全文

與建築設計培養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社保賬戶變更說明 瀏覽:719
威遠縣嚴陵建築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瀏覽:797
鄂州住房公積金帳號 瀏覽:250
江都區建設局與引江棚戶區 瀏覽:717
揚州住房公積金比例 瀏覽:516
無業買社保還需要買公積金嗎 瀏覽:403
退伍軍人住房補貼新政策 瀏覽:385
工資5000深圳交社保後最後拿到多少 瀏覽:373
管城區城鄉建設和交通運輸局招聘 瀏覽:777
杭州濱江住房公積金 瀏覽:856
社保繳費基數有試用期工資嗎 瀏覽:377
建築工程城市規劃專業 瀏覽:656
現代設計建築設計 瀏覽:9
2014年天津社保繳納基數是多少 瀏覽:758
社保交基數高 瀏覽:275
南京社保卡每月返還多少 瀏覽:732
北京社保卡辦理點 瀏覽:827
黃陂前川衛生院生化分析儀中標公告 瀏覽:677
安徽和君建築工程有限公司亳州市 瀏覽:455
社保卡上沒有錄入繳費信息嗎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