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保加利亞舊都的歷史,文化,風情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保加利亞中西部,地處四面環山的索非亞盆地南部。全國第一大城城市跨伊斯克爾河及其支流,面積167平方公里,人口近120萬。古稱「塞迪卡」。
索非亞是歐洲的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古稱「塞爾迪卡」,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7世紀為色雷斯人塞爾迪部落所建造並定居於此,迄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羅馬帝國時期,曾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羅馬皇帝圖拉真曾下令在這座城市製造羅馬帝國使用的貨幣,是羅馬帝國的要塞城市,並以溫泉享有盛名,全城有多處水溫在40℃左右的泉水湧出,迄今在市中心的巴爾干旅館仍保存有建於5世紀的羅馬浴室遺址。在查士丁尼大帝時代,索非亞是拜占庭帝國的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索非亞成為斯拉夫保加利亞國家的一部分,是巴爾干半島斯拉夫人的聚集區。1382年,奧斯曼人佔領索非亞,隨後奧斯曼帝國統治了500年之久。公元14世紀,因聖索非亞教堂而最後將城市名稱定為「索非亞」,在希臘語里,「索非亞」意為「智慧」。1879年,索非亞被定為首邑。1908年,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索非亞正式成為保加利亞的首都。
歷史上,索非亞曾經多次遭到毀壞。在奧斯曼人佔領時期,索非亞受到嚴重摧殘,全城眾多的古建築僅有兩座基督教早期建築倖存下來,一座是建於公元2世紀的聖喬治教堂,另一座是建於公元4世紀初的聖索非亞教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索非亞遭到空前的嚴重破壞,1.25萬個家庭的住宅被炸毀,機關企業受到破壞,全市幾乎每一個角落、每一座建築物都帶有戰爭斑痕。戰爭結束後,勤勞智慧的保加利亞人民在短時間內便醫治好了戰爭創傷,開始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位於巴爾干山區的索非亞盆地南部,維托沙山、留林山和洛贊山環繞四周,氣候溫和,綠樹成蔭,歷史上是從中歐到西亞的交通要沖。這座靜卧在青山綠嶺環繞中的城市,既具有現化都市的繁華景象,也有著美麗迷人的自然景色,因而,不僅在保加利亞,就是在全歐洲也享有「花園城市」的美稱。
索非亞的座右銘是「成長,但不老」(It grows, but does not age)。雖然城市一直在變化,但是保持了使她成為歐洲城市的文化和建築特點。
作為索非亞的象徵,市中心是「聖索非亞教堂」(the St. Sofia church)。其他建築和地方也是城市的象徵。最有名的紀念碑式的教堂是「聖涅夫斯基」(St.Al.Nevski)教堂。這是一座中央族長式獨立的保加利亞東正教教堂(Bulgarian Orthodox Church)。鍾樓高50.52米,中央部分以鍍金裝飾,頂部有一個純金十字架。保加利亞和俄羅斯的巧匠們製作了木雕、石制淺浮雕、教堂用品和聖像畫。「伊萬·瓦左夫」國家劇院(the National Theater 「Ivan Vasov」)在某種程度上講像是索非亞的第二個象徵。它按照20世紀初著名的直線式風格建成。「國家議會大廈」(the building of the National Assembly)、「國家美術館」(the National Gallery)、「國家民俗博物館」(the National Ethnographic Museum)表現了保加利亞人的審美觀。「國家美術館」收藏有12 000件藝術品。從遠處可看見的是由俄羅斯移民於1912-1914年建立的「俄羅斯教堂」(the Russian Church)。在「總統」(Presidency)及「喜來登飯店」(Sheraton Hotel) 的內院有一個「圓形建築」(Rotunda),於4世紀改造成「聖格奧爾基」(St.George)教堂。在城市的正中心是完整的羅馬文化遺留下來的建築群。「鮑里索瓦花園」(Borisova Garden)是索非亞市民喜愛的娛樂休閑好去處。還有城市花園、「國家劇院」前面的花園、原「王宮」(Royal Palace)後面的小花園。
在南面,索非亞的上方是這個城市的真正象徵——「維多薩山脈」(Vitosha Mountain)。這座山脈主要由花崗岩形成。獨特的自然風光被稱為「石河」(stone rivers),特別是在「金橋」地區(Zlatnite mostove area)。在這座山上還有極好的滑雪條件。
保國玫瑰油產量和出口都居世界第一,其中「玫瑰谷」的產量佔全國的1/4,在國際上頗負盛名。由於這種玫瑰只能在每年的5月中旬到6月中旬採集,因此,每年6月的第一個星期天,保加利亞都要在「玫瑰谷」舉行盛大的「玫瑰節」。
保加利亞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東北部,其居民絕大部分為保加利亞人之外,還有馬其頓、土耳其人。保加利亞的音樂雖然屬於南部斯拉夫的系統,但受古代希臘、拜占廷、奧斯曼(土耳其)的影響很深,呈現出復雜豐富的面貌。
2. 保加利亞有什麼特色文化
文學:
九世紀用斯拉夫文撰寫的東正教書籍被認為是保加利亞最早的文學創作,後來出現了民間口頭文學和民歌民謠收集編纂者。18世紀民族復興的啟蒙思想家帕伊西撰寫的《斯拉夫保加利亞史》是保加利亞第一部歷史文學作品,它對喚起人民的民族覺醒起了重大作用。在19世紀民族解放斗爭中涌現的許多著名革命家和文學家,他們不僅以自己的革命獻身精神載入史冊,同時以其不朽的詩歌、小說戲劇流傳後世。他們是:拉科夫斯基、波特夫、卡拉維洛夫等。稍晚一些時候,瓦佐夫以著名的長篇小說《軛下》和詩集《被遺忘者的史詩》反映和歌頌了保加利亞人民反抗土耳其奴役的英雄業績。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康斯坦丁諾夫、埃林·彼林、斯塔馬托夫和詩人雅沃羅夫寫出了不少揭露資本主義黑暗和丑惡的力作。20世紀30年代在蓬勃發展的工人運動中成長的作家有:詩人波良諾夫,文藝理論家基爾科夫,詩人斯米爾寧斯基、瓦普察洛夫,小說家卡拉斯拉沃夫等。現實主義作家約夫科夫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民主和人道主義傾向,又富有浪漫色彩和民族特色,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水平。1944年社會主義革命勝利後,社會主義文學迅速發展。50年代反對教條主義和公式化後,文學的發展更加豐富多彩。著名的作品有:迪莫夫的《煙草》,海多夫《山羊角》等。
藝術:
保加利亞有悠久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刻、建築、戲劇傳統。全國各地有風格各異的民間服飾和音樂舞蹈(霍洛舞)。20世紀30年代後,聲樂和交響樂發展較快。著名作曲家和歌唱家有:皮普科夫、庫特夫、加烏羅夫、烏祖諾夫等。保加利亞重視繼承和發展民間歌舞,「庫特夫」和「彼林」民間歌舞團享譽國內外。保加利亞定期舉辦國際青年歌劇歌手比賽、「瓦爾納之夏」音樂節、國際芭蕾舞比賽、布爾加斯民間藝術節、索非亞藝術沙龍等活動,這些活動都從不同程度上傳播了保民族民間文化並促進了國際文化交流。
保加利亞戲劇發源於19世紀民族解放運動中,1883年在保第二大城市普羅夫迪夫成立了第一個專業劇團。1904年索非亞建立了第一座劇院(瓦佐夫劇院)。20世紀初的著名作家瓦佐夫、雅沃羅夫等都寫過出色的劇本,如《流亡者》、《陞官圖》、《在維多沙山腳下》等。1948年建立高等戲劇學院。
保加利亞電影業始創於19世紀,當時主要拍攝記錄片。1944年後,反映社會主義建設和反法西斯斗爭題材的故事片以及根據保加利亞優秀文學作品改編的影片迅速發展,《警鍾》、《山羊角》、《太陽與影子》等數十部影片曾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保加利亞美術的起源同東正教的傳播緊密相聯。18世紀民族復興之前的美術珍品大多同宗教壁畫和雕塑有關。1896年成立國立美術學校。著名美術家有:迪米特羅夫大師、佩特羅夫、任多夫,漫畫家貝什科夫,魯塞夫、德波娃的版畫和油畫都具有鮮明的特色。18、19世紀興起的民族建築和木雕、裝飾藝術是保加利亞建築藝術的瑰寶,這些傳統在城市建設和住宅建築中得到了發揚。一些文化宮、紀念館、劇院及旅遊區建築特色展現了保建築藝術的民族風格和現代化水平。
語言與文字:
保加利亞語屬斯拉夫語系,與俄語和塞爾維亞語最接近。它是斯拉夫語系南支中受臨國和他國文化影響較深的一個典型。由於與希臘同屬一個宗教並是臨國,保語中的許多宗教詞彙來源於古希臘語;在保推翻奧斯曼統治後,大量俄語詞彙進入保軍事和政治領域;土爾其詞除了被廣泛用於保口語外,在文學作品中頻頻出現。在科技、醫學、法律和政治經濟學中拉丁語詞彙較多。另外,在藝術領域詞彙中法語和義大利語、在技術詞彙中德語的使用率均較高。隨著電腦的不斷推廣,英語詞彙也大量湧入。
保加利亞人使用的文字元號為基里爾字母。它是由基里爾和麥托迪兄弟於公元9世紀創造的。基里爾字母經歷了三次文字改革,第一次受19世紀上半葉復興運動的影響,進行了文字改革,去掉了10個過時的字母和字母組合,第二次是在推翻奧斯曼統治後,第三次改革是1945年,目前保字母剩下30個。保文藏書最多的是索非亞的「基里爾·麥托迪」國家圖書館。
人口與民族:
保最新統計數字表明,保境內人口為799萬。1989年之後,約有50萬人移民到西歐、北美和澳洲。保女性的平均壽命為74歲,男性的平均壽命為67歲。每年人口為負增長。
目前近1/4的保公民進入退休年齡,人口老齡化問題嚴峻。大多數人願意居住在城市,首都索非亞的人口超過15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1/5。
由於保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歷史原因,保境內少數民族較多,有土耳其人(80萬)、吉普塞人(50萬)、亞美尼亞人、希臘人、猶太人、阿爾巴尼亞人等,他們歷來與保人和平共處,未出現過民族緊張關系。
宗教:
自公元9世紀以來,保加利亞就以東正教為國教,即使在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的500年中,也保留了該宗教信仰。1953年5月選舉產生了總主教。還有伊斯蘭教徒、天主教徒和基督教徒。
3. 保加利亞三大城市是
索非亞: 保加利亞首都,人口120萬。位於索非亞盆地南部,維托沙山、洛贊山、留林山環列四周。索非亞古時名塞爾迪卡、斯雷德茨等。十四世紀開始因聖索非亞教堂而最後定名索非亞。公元前8至7世紀是古代色雷斯塞爾迪部落聚集地,後成為羅馬帝國要塞城市和拜占廷帝國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是斯拉夫保加利亞國家的一部分,是巴爾干半島斯拉夫人的集居區。公元1382年,奧斯曼人攻佔索非亞,1396年全部佔領保加利亞。此後的500年中,索非亞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908年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在奧斯曼人佔領期間,城市受到很大破壞。古建築中只有公元2世紀建造的聖喬治和公元4世紀建造的聖索非亞教堂存留下來。索非亞富有溫泉,早在羅馬時代,這里的溫泉就享有盛名,市中心和郊區有多處泉水湧出,水溫在40度左右。目前市中心還保存建於公元5世紀的的羅馬浴室。索非亞是聞名的花園城市,市區多林蔭大道、花園、草坪,郊區土地的46%是樹林。市中心為巴登貝爾格廣場,廣場四周有總統府、部長會議大廈、瓦佐夫劇院、國家美術館。廣場向東有著名的涅夫斯基教堂、議會大廈、索非亞大學,向西有中央銀行、中心百貨大廈等。市內公園有西郊公園、南郊公園,勃里索瓦公園等。市郊有潘恰列沃人工湖、伊斯克爾水庫、鍾樓、維多沙山、留林山、班基亞別墅區等景點。 普羅夫迪夫: 保加利亞文化古都,僅次於首都索非亞的第二大城市。位於馬里查河上游。公元前四世紀曾是馬其頓王國都城,十四世紀為重要的行政和軍事中心。1878年俄土戰爭後為東魯美尼亞首都。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埃迪爾內—一伊斯坦布爾的鐵路建成後,為中歐到小亞細亞通道上的重要貿易中心。城市地處中南部富庶的農業區,馬里查河把城市分為兩部分,主要工業區在北岸。從1933年起,普羅夫迪夫每年舉辦春、秋兩次日用品及工業用品國際博覽會。在市郊的山丘上,發掘出一座1500多年前古羅馬野外露天劇場,現已修復,為一半圓柱形希臘古典式建築,舞台高3.1米,有3500個大理石座位。 瓦爾納: 是保加利亞海濱城市和全國最大海港。位於保加利亞東北部的黑海瓦爾納灣北岸。早在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就在此定居,起名"奧德索斯"。公元6世紀後半葉,斯拉夫人從北部大批湧入,改名為"瓦爾納"。它長期為商業重鎮和海軍基地。市區由南向北伸展,呈"S"形。"S"形的底部是老城部分。建築風格嚴謹整齊,街道寬闊,經緯分明。坐落城邊的是狹長的海濱公園,長滿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S"形上半部,依山濱海之處,多為旅館,300張以上的旅館有100多家。瓦爾納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夏天平均溫度在26攝氏度左右。海面風平浪靜,海灘淺平遼闊,有"黑海明珠"之譽。瓦爾納沙灘長達10多公里。從南至北,依次是"康斯坦丁與埃倫娜"、"金沙灘"、"阿爾貝納"等幾個特色不同、美麗別致的避暑、療養地。其中「金沙灘"長4公里,這里沙粒細膩松軟,淺海區域寬闊,海底平坦干凈,是理想的海濱浴場。瓦爾納附近有一個引人入勝的石窟修道院,名"阿拉賈修道院",因各個石窟壁上都覆蓋著許多圖畫而得名。考古學家還在瓦爾納發掘出一系列建築於公元前4000年銅器時代的墓地,其中有數以百計的金器,包括金手鐲和君主的金手杖。
4. 保加利亞在哪裡首都是什麼
保加利亞共和國(保加利亞語: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Бъ回лгари答я)簡稱「保加利亞」。保加利亞是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東南部的一個國家,它與羅馬尼亞、塞爾維亞、馬其頓、希臘和土耳其接壤,東部濱臨黑海。
保加利亞具體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北面與羅馬尼亞接壤(多瑙河當邊界),東南面毗鄰土耳其和西南面希臘,西北面鄰接塞爾維亞(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員國)和西南面毗鄰馬其頓(以前南斯拉夫的成員國),東瀕黑海。面積111001.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378公里。東保加利亞濱臨黑海,多瑙河是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的界河。巴爾干山(意為「多山的地方」,在保加利亞境內稱為「老山」)將保加利亞分為北部的多瑙河平原和南部的色雷斯低地。(如圖)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sofia)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保加利亞西部,地處四面環山的索非亞盆地南部。是全國第一大城市,跨伊斯克爾河及其支流,面積167平方公里,人口125萬人(2012年)。古稱「塞爾迪卡」。索非亞還是一個旅遊勝地,是聞名世界的花園城市。
5. 保加利亞主要城市和景點有哪些
索非亞:
保加利亞首都,人口120萬。位於索非亞盆地南部,維托沙山、洛贊山、留林山環列四周。索非亞古時名塞爾迪卡、斯雷德茨等。十四世紀開始因聖索非亞教堂而最後定名索非亞。公元前8至7世紀是古代色雷斯塞爾迪部落聚集地,後成為羅馬帝國要塞城市和拜占廷帝國政治中心之一。公元809年是斯拉夫保加利亞國家的一部分,是巴爾干半島斯拉夫人的集居區。公元1382年,奧斯曼人攻佔索非亞,1396年全部佔領保加利亞。此後的500年中,索非亞被奧斯曼帝國統治。1908年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在奧斯曼人佔領期間,城市受到很大破壞。古建築中只有公元2世紀建造的聖喬治和公元4世紀建造的聖索非亞教堂存留下來。索非亞富有溫泉,早在羅馬時代,這里的溫泉就享有盛名,市中心和郊區有多處泉水湧出,水溫在40度左右。目前市中心還保存建於公元5世紀的的羅馬浴室。索非亞是聞名的花園城市,市區多林蔭大道、花園、草坪,郊區土地的46%是樹林。市中心為巴登貝爾格廣場,廣場四周有總統府、部長會議大廈、瓦佐夫劇院、國家美術館。廣場向東有著名的涅夫斯基教堂、議會大廈、索非亞大學,向西有中央銀行、中心百貨大廈等。市內公園有西郊公園、南郊公園,勃里索瓦公園等。市郊有潘恰列沃人工湖、伊斯克爾水庫、鍾樓、維多沙山、留林山、班基亞別墅區等景點。
普羅夫迪夫:
保加利亞文化古都,僅次於首都索非亞的第二大城市。位於馬里查河上游。公元前四世紀曾是馬其頓王國都城,十四世紀為重要的行政和軍事中心。1878年俄土戰爭後為東魯美尼亞首都。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埃迪爾內—一伊斯坦布爾的鐵路建成後,為中歐到小亞細亞通道上的重要貿易中心。城市地處中南部富庶的農業區,馬里查河把城市分為兩部分,主要工業區在北岸。從1933年起,普羅夫迪夫每年舉辦春、秋兩次日用品及工業用品國際博覽會。在市郊的山丘上,發掘出一座1500多年前古羅馬野外露天劇場,現已修復,為一半圓柱形希臘古典式建築,舞台高3.1米,有3500個大理石座位。
瓦爾納:
是保加利亞海濱城市和全國最大海港。位於保加利亞東北部的黑海瓦爾納灣北岸。早在公元前6世紀,希臘人就在此定居,起名"奧德索斯"。公元6世紀後半葉,斯拉夫人從北部大批湧入,改名為"瓦爾納"。它長期為商業重鎮和海軍基地。市區由南向北伸展,呈"S"形。"S"形的底部是老城部分。建築風格嚴謹整齊,街道寬闊,經緯分明。坐落城邊的是狹長的海濱公園,長滿各種熱帶和亞熱帶植物。"S"形上半部,依山濱海之處,多為旅館,300張以上的旅館有100多家。瓦爾納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夏天平均溫度在26攝氏度左右。海面風平浪靜,海灘淺平遼闊,有"黑海明珠"之譽。瓦爾納沙灘長達10多公里。從南至北,依次是"康斯坦丁與埃倫娜"、"金沙灘"、"阿爾貝納"等幾個特色不同、美麗別致的避暑、療養地。其中「金沙灘"長4公里,這里沙粒細膩松軟,淺海區域寬闊,海底平坦干凈,是理想的海濱浴場。瓦爾納附近有一個引人入勝的石窟修道院,名"阿拉賈修道院",因各個石窟壁上都覆蓋著許多圖畫而得名。考古學家還在瓦爾納發掘出一系列建築於公元前4000年銅器時代的墓地,其中有數以百計的金器,包括金手鐲和君主的金手杖。
6. 保加利亞在東歐的地位高嗎
東歐一般不是個地理而是帶點政治色彩的概念,大致包含這些子區域:
1,波捷匈斯四個地理上屬於中歐的國家,經濟較發達,地緣政治上波蘭比較重要,是地區大國,引領著所謂的新歐洲這些後入盟國家。個人感覺捷克其次,捷克有相當的文化和思想上的領先,工業基礎強於波蘭。
7. 保加利亞首都是哪
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Sofia)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位於保加利亞中西部,地處四面環山的索非亞盆地內。城市跨伊斯克爾河及其支流,面積167平方公里,人口近120萬。
索非亞古時名塞迪卡、斯雷德茨等,14世紀開始因聖索非亞教堂而最後定名為索非亞。1879年索非亞被定為首都。1908年保加利亞脫離奧斯曼帝國宣布獨立,索非亞成為獨立的保加利亞首都。
全市大體分為三個區:文化區,在市區東南部;工業區,在市區北部;商業區和行政機關,集中在中部。全市半數以上的勞動者從事工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全國15%的大型工業企業集中於此,工業產值佔全國的18%。主要工業項目有機械、金屬製造、冶金、電子、食品、紡織、橡膠、化工、造紙等,全國四分之三的印刷業也集中於此。
索非亞是一個風景迷人的旅遊勝地,是聞名世界的花園城市。它的街道、廣場、住宅區掩映在一片蔥綠之中,市區有多處林蔭大道、草坪和花園。建築物大都為白色或淺黃色,與繽紛的花木相映,顯得格外恬靜潔雅。街道上有許多花店、花攤,市民們普遍喜歡種花和贈花,最受歡迎的是經久不謝的石竹花、鬱金香和紅玫瑰。從索非亞廣場沿寬廣的、用陶瓷磚鋪成的俄羅斯林蔭大道前行到鷹橋,在這不到一公里的路上,就有4座美麗的花園。
索非亞有多處溫泉,水溫在40℃左右。市中心的巴爾干旅館,還保存有建於5世紀的羅馬浴室遺跡。除溫泉外,這里還有不少甘泉,為市民、遊客飲水而設的飲水店遍布全市。
索非亞在被奧斯曼帝國佔領期間,城市受到很大破壞,古建築物中只有兩座基督教早期建築——公元2世紀建造的聖喬治教堂和4世紀初建造的聖索非亞教堂留存下來。市中心廣場有季米特洛夫陵墓、政府大廈、民族畫廊,幾乎所有的大街都從中心廣場分支出去。廣場附近有革命博物館、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教堂等。教堂旁邊是保加利亞著名作家瓦佐夫陵墓,墓前立有他的胸像。
索非亞與外界交通方便,溝通亞德里亞海、中歐和多瑙河、裏海、愛琴海的重要交通線穿過山口或峽谷經過這里,是歐洲交通中心之一。
8. 各個國家的著名建築物(最好有圖片。)
我就講幾個國來家的供您參考。源
9. 保加利亞有什麼知名的大學
出國留學時,保加利亞有哪些大學和保加利亞大學名單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所關心的問題,以下是教育部認可的適合中國留學生的保加利亞大學名單。
10. 保加利亞的國家象徵
《親愛的祖國》(作詞作曲:茨維坦·拉多斯拉沃夫1863年-1931年)
歌詞如下:
巴爾干山聳雲空,藍色多瑙波濤涌,紅日高照色雷斯,彼林浮現紫霞中。
(合唱)親愛的父母邦,你是人間天堂,你的神采,你的美麗,永遠放光芒。 在2001年6月17日的大選中新組織的「西美昂二世國民運動」獲得42.7%的選票。其首領,保加利亞的末代國王西美昂·薩克斯科布爾格茨基宣布要在800天內明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此他要提高薪水,以及降低稅收率。此外許多人希望他的得選可以吸引外來投資。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亞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保加利亞與歐洲聯盟進行加入談判,希望能夠在2007年加入歐洲聯盟。歐盟已於2006年九月批准其於2007年一月加入歐盟。2007年1月1日正式加入歐盟。2012年2月,保加利亞加入申根區。 保加利亞的總統是全民直接選舉的,任期為5年,此後可以再連任一次。總統是國家首腦和軍隊最高指揮官。總統也是國家安全咨詢委員會的首席,他沒有立法的權利,但可以將一個法律駁回讓議會再次討論。通過多數決議議會還是可以讓該被駁回的法律生效。
總統羅森·普列夫內利耶夫(Rosen Plevneliev)。1964年出生於保「戈采·德爾切夫」市。1989年畢業於索非亞技術大學機械繫。多年在保及德國建築業工作,曾任多家建築公司總經理。2009年加入保公民黨經濟政策小組,同年出任保地方發展與建設部長。2011年10月當選總統,2012年1月就任。再婚,和第二任妻子育有三子。會講德語、英語。
總理普拉門·奧雷沙爾斯基。1960年2月出生,畢業於保加利亞國民和世界經濟大學投資和投資分析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9年曾擔任政府財政部長。2013年5月29日由社會黨和爭取權利與自由運動組成的執政聯盟提名並當選為總理。
議長米哈伊爾·米科夫(Михаил Миков)。1960年出生於西南部城市庫拉塔市,畢業於索非亞大學法律系,曾在法國進修人權專業,在美國進修課稅專業,在義大利參加反腐敗實習。曾擔任索非亞大學法律系刑法專業高級助教。第38、39、40、41屆國民議會議員,第42屆議員、議長。2008年4月-2009年7月出任謝爾蓋·斯塔尼舍夫內閣的內務部長。到2012年6月擔任保加利亞社會黨副主席。 2013年12月中旬訪華。 爭取歐洲進步公民黨(簡稱「公民黨」):在野黨。2006年12月3日正式注冊成立。該黨奉行基督教民主主義原則,努力推行基督教旨、家庭和民主價值觀。希望通過努力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團結、公正的社會,讓保加利亞更好地融入歐洲。在2013年5月份選舉中獲得97議席,成為議會第一大黨,但無法組成執政聯盟,組閣失敗。
保加利亞社會黨:執政聯盟黨。保第二大黨。前身是保社會民主工黨,成立於1891年8月2日。1919年5月25日二十二大改名為共產黨,並參加第三國際。1944年後連續執政47年。1990年2月保共十四大決定走民主社會主義道路,並於4月改名為社會黨。曾於1994至1997年、2005至2009年執政。2013年5月在選舉中獲得84議席,與爭取權利與自由運動聯合執政。現任黨主席:謝爾蓋·斯塔尼舍夫(Сергей СТАНИШЕВ)。
爭取權利與自由運動(Движение за права и свободи–ДПС):執政聯盟黨。1990年1月4日成立,是保土耳其族人的組織。1990年4月26日注冊為政黨。該黨主張民族平等,尊重所有人的權利與自由,通過制定正確的民族政策達到民族間的諒解與團結。1997年4月,該黨同其它小黨聯合組成救國聯盟參加大選,成為議會第三大黨。該黨於2001至2005年與「穩定與振興國民運動」(НДСВ)聯合組閣,2005至2009年與社會黨及「穩定與振興國民運動」黨聯合組閣。在2013年5月議會選舉中獲得36議席,位列第三,與社會黨組成執政聯盟。現任黨主席:阿赫邁德·多甘(Ахмед ДОГАН)。
「阿塔卡」聯盟(Национален съюз АТАКА):在野黨。2005年7月注冊成立,倡導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政治力量,擁有自己的電視台和報紙。在2013年5月的議會選舉中獲得23議席,不願意與任何其他議會黨組建執政聯盟。現任黨主席:沃倫·西德羅夫(Волен СИДЕРОВ)。
民主力量聯盟(Съюз на демократичните сили–СДС)(簡稱「民盟」):在野黨。1989年12月7日成立,建立時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包括16個政黨和組織。1991年10月分裂成「運動派」、「中心派」和「自由派」。同年10月各派單獨參加大選,「運動派」在大選中獲勝執政。1992年10月,民盟政府辭職。1994年12月,民盟召開會議,選舉經濟學家伊萬·科斯托夫為全國協調委員會主席。1997年2月,民盟召開第9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由政治聯盟改為政黨,科斯托夫連任黨主席。
振興保加利亞民主黨(Партия „Демократи за силна България」–ДСБ):在野黨。2004年5月30日成立,由原民主力量聯盟部分成員組建。現任黨主席:伊萬·科斯托夫(Иван КОСТО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