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設計的好民用建築要加電梯.
最明顯的區別,加電梯後樓板上會有個上下貫通的洞啊,怎麼可能不修改。
地基也會有影響,電梯在最底層有個底坑,比室內地面底一米多,必須要在基礎部分反映出來。
『貳』 建築層高超過多少米需設電梯
《住宅設計規范》明確寫明的: 4.1.6 七層及以上的住宅或住戶入口層樓面專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屬度超過16m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 註:①底層作為商店或其它用房的多層住宅,其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築物的室外設計地面高度超過16m時必須設置電梯; ②底層做架空層或貯存空間的多層住宅,其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築物的室外地面高度超過16m時必須設置電梯; ③頂層為兩層一套的躍層住宅時,躍層部分不計層數。其項層住戶入口層樓面距該建築物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不超過16m時,可不設電梯; ④住宅中間層有直通室外地面的出入口並具有消防通道時,其層數可由中間層起計算; 另外《辦公建築設計規范》也規定了: 4.1.3 五層及五層以上辦公建築應設電梯。
『叄』 《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和《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里對電梯的設置要求不一樣,以哪個為准
是老規范了,已經調整。
1、原國家標准《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標准》GB/T 50340-2003和行業標准《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JGJ 122-99同時廢止。
2、GB 50340-2016《 老年人居住建築設計規范》,2017年7月1日實施。第5.4.1條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3、《養老設施建築設計規范》GB50867-2013第3.0.7條二層及以上樓層設有老年人的生活用房、醫療保健用房、公共活動用房的養老設施應設無障礙電梯,且至少一台為醫用電梯。
4、二規范之間並無沖突,擔架梯可以配置無障礙梯功能。GB 50340-2016同時要求:十二層及以上老年人居住建築電梯不應少於二台,其中一台應配置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一是老年居住設計,一是公建養老設計,使用功能不一,後者當然成本高啦。。
『肆』 建築設計中,電梯需要考慮採光嗎
不需要,電梯都是使用電光源,只有外置觀光電梯可能會有採光但不是規范要求
『伍』 多少層建築需要設電梯
*《住宅設計規范》
4.1.6:七層及以上或入口屋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m以上必須設。註:室外設計地面起計,包括底層商店、架空、躍層、中間層。
4.1.7: 十二層以上不應少於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老年人建築設計規范》
4.1.4:四層及四層以上應設電梯。
4.4.6:轎廂沿周邊離地0.90m和0.65 m高處設介助安全扶手。
*《綜合醫院建築設計規范》
3.1.4:
一、四層以上門診、病房樓應設,且不少於2台,病房樓高度超過24m,應設污物梯;
二、供病人使用的電梯和污物梯,應採用病床梯。
三、電梯井道不得與主要用房貼鄰。
3.1.6:三層以下無電梯的病房樓以及觀察室與挽救室不在同一層又無電梯的急診部均應設坡道其坡度不宜大於1:10,防滑措施。
*《療養院建築設計規范》
3.1.2超過四層應設置電梯。
*《圖書館建築設計規范》
4.1.4:四層及四層以上設有閱覽室的圖書館宜設乘客電梯或落貨兩用梯。
*《文化館建築設計規范》
3.1.6:五層及五層以上設有群眾活動、學習輔導用房的文化館應設電梯。
*《檔案館建築設計規范》
3.1.5:查閱檔案、業務和技術用房設計為五層和五層以上時就設電梯,超過二層的檔案庫應設垂直運輸設備。
*《辦公建築設計規范》
3.1.3:六層及六層以上辦公室應設電梯。建築高度超過75m的辦公建築電梯應分區或分層使用。
*《宿舍建築設計規范》
3.5.3:居住層距入口層地面高度大於20m時,應設電梯。
*《旅館建築設計規范》
第3.1.8條 電梯。一、二級旅館建築3層及3層以上,三級旅館建築4層及4層以上,四級旅館建築6層及6層以上,五、六級旅館建築7層及7層以上,應設乘客電梯。
二、乘客電梯的台數應通過設計和計算確定。
三、主要乘客電梯位置應在門廳易於看到且較為便捷的地方。
四、客房服務電梯應根據旅館建築等級和實際需要設置,五、六級旅館建築可與乘客電梯合用。
五、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現行的《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
*《商 店 建 築 設 計 規 范》
第3.1.4條 位於三層及三層以上的一級餐館與飲食店和四層及四層以上的其他各級餐館與飲食店均宜設置乘客電梯。
*消防電梯設置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6.3.1:下列高層建築應設消防電梯:一類公共建築高度超過32m的其它二類建築,塔式住宅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和通廊住宅。
6.3.2: 高層建築每層消防電梯的設置數量:≤1500m2設1台 ≥1500 m2,≤4500 m2設2台>4500m2設3台
6.3.3: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1. 消防電梯宜分別設在不同的防火分區內。
2.消防電梯間應設前室,其面積:居住建築不應小於4.5㎡;公共建築不應小於6.00㎡。當與防煙樓梯間合用前室時,其面積:居住建築不應小於6.00㎡;公共建築不應小於10㎡。
3. 消防電梯間前室宜靠外牆設置,在首層應設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經過長度不超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4. 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應採用乙級防火門或具有停滯功能的防火卷簾。
5. 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於800kg。
6.消防電梯井、機房與相鄰其它電梯井、機房之間,應採用耐火極限不低於2.00h的隔牆隔開,當在隔牆上開門時,應設甲級防火門。
7. 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應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確定。
8. 消防電梯轎廂的內裝修應採用不燃燒材料。
9. 動力與控制電纜、電線應採取防水措施。
10. 消防電梯轎廂內應設專用電話;並應在首層設供消防隊員專用的操作按鈕。
11. 消防電梯間前室門口宜設擋水設施。
*電梯數量計算(z)
電梯數量估演算法 一,高層辦公樓按每3000-5000平米一部客梯進行估算,而服務梯(貨梯,消防梯)按客梯數的1/3-1/4進行估算。
二,高層旅館電梯數量估算一般取決於客房的數量,常按每100間標准間一部客梯進行估算,服務梯數按客梯總數的30%-40%進行估算。
三,高層住宅:18層以下的高層住宅或每層不超過6戶的19層以上的住宅設2部電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電梯,18層以上(高度100米以內)每層8戶和8戶以上的住宅設3部電梯,其中一部兼做消防電梯。
電梯交通數量計算
1)12~12層以上的高層住宅,電梯不能小於2台.每層住40人,層數為24層以上時,應設置3台.每層住40人層數為35層以上時,應設置3台.單元式高層住宅每單元只設置一捕電梯時,採用聯系通廊.
2)旅館的工作/服務電梯台數等於0.3~0.4北客梯數.消防電梯要滿足"高規"要求.住宅的消防電梯可與客梯合用.消防電梯的速度V>=H/60>=1.5M/S,容量R.=11人(800KG)
3)醫院住院捕宜增設1~2台供醫護人員專用的客梯,與病床電梯分開設置.>3層的門診樓應社長1~2台電梯.
a)計算所需要電梯的台數 N=KPT/240R
b)確定客梯集中率(每5分鍾輸送乘客率)K 辦公樓(同時上班 K=25%~16%)(不同時上班 K=16%~12.5%) 旅館(K=12.5%~5%) 住宅(K=5%)醫院(K=22%)
c)計算使用電梯的總人數P
辦公樓(P=辦公樓有效使用面積/10=0.55*總面積)
旅館(P=床位+宴廳人數)
住宅(P=3.5*總戶數)
醫院(P=1.1床位數)
d)計算往返一周總的運行時間T
辦公樓T=2H/V+1.25(F+1)(V+3.5)+2R
旅館 住宅 醫院T=2H/V+1.25F(V+3.5)+3R
e)確定電梯的速度V
辦公樓 旅館V>=H/30或V=(0.1~0.125)n n:電梯行程總層數
住宅 醫院V=1~2.5 f)計算每班電梯預計停站數F 公式比較復雜,我一般就採用n~0.9n
g)確定電梯額定人數R (為了能消防共用條件,我一般選>11人)
『陸』 為什麼在建築設計中,住宅樓在18層一般設置一部電梯,18層以上設置兩部電梯
因為根據《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規定:對於單元式高層住宅18層及以下,每單元設置一部電梯內需消防電梯,超容過18層的住宅,每單元也是可以設置一部電梯需消防電梯,18層以上部分需要每層做聯系廊即可。
『柒』 建築設計問題,五層行政辦公樓需不需要設置電梯
五層行政辦公用房應設置乘客電梯。
1、《辦公建築設計規范》(JGJ67--2006),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專
4.1.3 五層及五層以屬上辦公建築應設電梯。
4.1.4 電梯數量應滿足使用要求,按辦公建築面積每5000m2 至少設置1台。超高層辦公建築的乘客電梯應分層分區停靠。
2、2014年11月2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黨政機關辦公用房建設標準的通知》【發改投資[2014]2674號】
第三十三條 五層及五層以上的黨政機關辦公用房應設置乘客電梯,辦公用房的辦公區域不應設置自動扶梯。
『捌』 請問建築設計時電梯井道參考的標準是什麼
建築規范里有推薦的通用尺寸,也有各個廠家提供的具體參考樣本。
標准就是沒有標准。因為各個廠家的東西,不同規格不同型號,要求都不一樣,看你自己選了。
『玖』 建築設計中,住宅在18層一般設置一部電梯,18層以上設置兩部電梯
2011版《住宅設計規范》對部分內容進行了調整,對住宅規劃作出了更嚴謹、更科學、更安全、更人性化的規定。其中就對電梯的配置做了詳細規定說明:
電梯配置的相關規范規定:
《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1999)規定:十二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於兩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認為一台電梯服務60-90戶是適宜的。
《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45-95)規定:消防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於800kg,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應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確定。
《深圳市民用建築設計技術要求與規定》規定:在方案階段,住宅可按下表初步確定電梯數量、額定容量及速度。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高層住宅,其電梯數不應少於2台。每層住40人、層數為24層以上時,應設3台電梯;每層住40人、層數為35層以上時,應設4台電梯。
在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階段,電梯數量應經計算確定。電梯的服務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乘客平均等候時間不宜超過120秒,發梯間隔時間不宜超過60秒。
(對配置一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的解讀:目前,我國高層住宅不斷增加,老年人口急劇上升。這種規定是考慮到如心腦血管等疾病患者在搶救和運輸時必須平躺的要求,如果走樓梯的話會耽誤搶救時間,因此,規定在兩部電梯中必須有一部能夠容納擔架。)
『拾』 建築物設計時考慮哪些電梯對建築物的影響因素
一、建築設計施工時對電梯機房的基本要求
1)機房應當專用,不得用於電梯以外的其他用途,但可設置空調、採暖器、火災探測器和滅火器。機房內也不能安裝其他設備,如通信設施等,有可能對電梯控制系統產生電磁干擾。
2)電梯機房應設置窗戶,當機房室內溫度過高時能開窗通風降溫。但窗戶的形式和位置應合理,盡量遠離電梯主機和控制櫃。筆者曾經處理過多起雨水從百葉窗飄入電梯主機和控制櫃,影響電梯安全運行的案例。
3)主機旋轉部件的上方應有不小於0.3米的垂直凈空距離,和機房地面高度不一並且相差大於0.5米時,應當設置樓梯或者台階,並且設置護欄,保護電梯安裝和維保作業人員的安全。
二、建築結構中電梯井道的要求
1、電梯頂層空間應滿足國家標准要求。
當電梯對重完全壓在它的緩沖器上時,井道頂的最低部件與下列部件的距離:a與固定在轎廂頂上的設備的最高部件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不包括2)所涉及的部件),不應小於0.3 + 0.035V2(V為電梯額定速度)。h與導靴或滾輪、曳引繩附件和垂直滑動門的橫梁或部件的最高部分之間的自由垂直距離不應小於0.1 + 0.035V2。
2、在建築設計中,要注意電梯生產廠家井道布置圖的標注。
一些國外的電梯公司較為注重建築的節能環保,在標注電梯井道高度尺寸時,都是以最小的要求尺寸標注,尤為重要的是,這些尺寸都是井道結構內尺寸,建築設計人員如果不注意,按照外尺寸標注建築設計圖紙,兩者正好相差了一層樓板的厚度。往往就是這個尺寸,導致很多電梯在驗收時,電梯頂層空間不符合國家標準的要求。
3、對於觀光電梯,可以採用部分封閉井道,但必須保留一定的圍壁,保障電梯的安全運行。
轎廂和井道壁之間的距離也是有要求的,轎廂與而對轎廂入口的井道壁的間距不大於0.15米,如果轎廂裝有機械鎖緊的門並且門只能在開鎖區內打開時,則上述間距不受限制。
對於一些鋼結構觀光建築,很多電梯不能達到這個距離要求,導致空間過大留下安全隱患。有兩種解決辦法:一種方法是在井道壁上加裝隔板使這個距離減小到合格要求,不過這會極大地影響觀光建築的美觀;另一種方法是轎廂門本身帶有機械鎖緊裝置,這種辦法要在電梯選型配置的時候提出來,否則,待電梯出廠後,無法進行改造加裝。
4、在裝有多台電梯的井道中,不同電梯的運動部件之間應設置隔障。 如果這種隔障是網孔型的,則應該遵循相關規定。這種隔障應至少從轎廂、對重(或平衡重)行程的最低點延伸到最低層站樓面以上2.50米高度。寬度應能防止人員從一個底坑通往另一個底坑。如果轎廂頂部邊緣和相鄰電梯的運動部件(轎廂、對重(或平衡重))之間的水平距離小於0.50米,這種隔障應該貫穿整個井道。其寬度應至少等於該運動部件或運動部件需要保護部分的寬度每邊各加0.10m。另外,井道應適當通風,這對於無機房電梯尤為重要,有利於井道內主機和控制櫃的散熱,防止控制櫃或主機過熱保護。
三、建築結構中的電梯底坑要求
1、電梯底坑安裝的是緩沖器,當電梯失速蹲底時,緩沖器是電梯最後一道安全保護裝置。
由於底坑檢修人員安全作業空間尺寸的要求,緩沖器必須通過基座安裝在底坑地面上。根據筆者調查,目前90%以上的電梯緩沖器基座都是混凝土結構,而其中幾乎所有的混凝土基座都是由電梯安裝單位自行施工澆築,非土建相關專業人員施工,混凝土基座質量和承載能力都很難得到保證。因此,土建設計和施工單位要重視基座的澆築施工,保證混凝土基座能夠承受緩沖器的設計載荷。
2、對重下方空間防護。
如果對重之下有人能夠到達的空間,應當將對重緩沖器安裝於一直延伸到堅固地面上的實心樁墩,或者在對重上安裝安全鉗。這個空間包括:車庫、儲藏室和積水坑等等。如要加裝對重安全鉗,必須在電梯選型配置時提出來,需要額外安裝對重限速器和安全鉗,並且要求對重導軌也是實心導軌,能承受相應的設計載荷。 對於一些儲藏室、積水坑等空間,可直接澆築混凝土實心樁墩來解決,然而對於一些地下車庫及過道,這個問題就十分棘手,如若澆築實心樁墩,則會影響過道通行,從而影響整個地下車庫的設計施工。 從建築結構承載的角度來說,採取一定的結構設計,可以避免直接澆築實心樁墩,也可以滿足承載要求,但這一做法並不被電梯相關的標准認可,因此,碰到此類問題時,必須在建築設計時給予考慮。
3、應注意底坑滲水、漏水的防水施工,如果不在建築施工時就加以解決,等到建築交付使用後修修補補很難徹底解決問題。
電梯故障和相關事故統計分析表明,很多都是由於底坑積水,或環境潮濕,引起電梯安全迴路上的電氣元件故障導致的。潮濕也會導致電梯金屬結構件的腐蝕,降低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另外,一些設計和施工單位為節省成本,直接利用地勢位置較深的電梯底坑作為積水坑,避免了挖掘施工積水坑,人為地營造一個較為潮濕的底坑環境,從設計施工上就給電梯留下了安全隱患。因此,必須杜絕把積水坑設置在電梯底坑內。
四、電梯抗振設計要求
電梯主機是旋轉部件,不斷地啟動、運行、停車,難免會產生振動和雜訊。一般比較常見的是兩類振動雜訊問題:一類是機房附近樓層的振動,這類振動由主機直接產生,通過建築結構傳遞到機房下1層-2層,此類問題可以通過一定的減震措施來解決。另一類是中間樓層產生的振動雜訊,這部分樓層離機房位置較遠,不是由主機直接產生的,而是建築結構共振引起的。另外,電梯運行時,導靴和導軌之間高速接觸難免產生振動和雜訊,緊鄰井道的房間會受到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夜間,極大地影響住戶休息,這方面的投訴也屢見不鮮。因而井道最好設置在遠離卧室的位置,或者通過樓梯走廊等使井道和房間隔開。
我國電梯相關的國家標准和電梯監督檢驗中,只考慮電梯運行時機房內部雜訊、電梯運行時轎廂內部雜訊以及開關門時的雜訊是否符合相關標准,建築物內部其他區域由電梯產生的振動和雜訊則不在檢測范圍內。因此在建築設計與施工中,應與電梯生產廠家合作,事先考慮如何減振減噪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