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在建築工地做事復雜嗎夏天最熱的時候和冬天最冷的時候最難做嗎
平時也不好做。室外作業總是滄桑。
㈡ 現在建築業真的很難做嗎
是的,前段時間房地產泡沫,開發商大肆建房,而導致如今房子供應大於需求,所以現在建築行業活少
㈢ 2018年建築行業哪些證書最難考
建築行業高含金量證書很多,但是難考的證書也不少,那麼建築行業哪些證書最難考呢?根據報考條件來判斷考試難度:報考條件要求很低(中專可報考),考試很簡單。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3-5)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相對較容易。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4-6)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有一定難度。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4-6)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難度很大。報考條件要求高(本專科相關專業+(5-8)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通常非為基礎+專業考試,需考2年,報名限制多,專業考試要求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出具證明),考試難度極大。建築職業資格證書種類多,每年都有很多考生奔赴一建、二建考場。大家都知道,考試難度都很大,建築行業眾多證書里哪些證書價值最高,考起來最難?今天就由新大渝人力小編給大家解析一下:根據報考條件來判斷考試難度:報考條件要求很低(中專可報考),考試很簡單。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3-5)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相對較容易。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4-6)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有一定難度。報考條件要求一般(本專科相關專業+(4-6)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考試難度很大。報考條件要求高(本專科相關專業+(5-8)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通常非為基礎+專業考試,需考2年,報名限制多,專業考試要求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出具證明),考試難度極大。證書價值的決定因素:1.屬性區別注冊類證書的含金量要高於職稱類證書。注冊類證書大致有:注冊建築師、注冊結構師、注冊電氣工程師、注冊公用設備工程師、注冊化工工程師、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環保工程師、注冊環評工程師、注冊建造師、注冊監理工程師、爆破工程師、土木工程師、注冊造價工程師、全國造價員、注冊咨詢工程師等專業。2.報考門檻報考門檻高的證書的含金量要高於報考門檻低的證書,這是與證書的含金量成正比的。3.持證數量持證數量主要是由參加考試的人數跟考試通過率來決定,考試通過率又引進了考試的難度系數。簡而言之就是難度越大的考試通過率越低,同時也是最值錢的。4.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大,你就是吃嘛嘛香,當市場需求不斷縮減,或者是市場已經處於飽和狀態,那你的證書就不值錢了。找工作可上中外人才網我們不僅關注眼下,更注重證書人的未來。報考條件要求高(本專科相關專業+(5-8)年年工作經驗可報考,通常非為基礎+專業考試,需考2年,報名限制多,專業考試要求有資質的勘察設計單位出具證明),考試難度升級,通過率很低。一級建造師報考條件:1、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專科學歷,工作滿6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4年。2、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大學本科學歷,工作滿4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3年。3、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雙學士學位或研究生班畢業,工作滿3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2年。4、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碩士學位,工作滿2年,其中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5、取得工程類或工程經濟類博士學位,從事建設工程項目施工管理工作滿1年原文引自:www.400gk.com/news-id-355.html
㈣ 發不發高溫津貼成企業「良心」活 多重影響津貼難拿
「藿香正氣水隨便喝,高溫津貼從來沒見過。」進入三伏天,太陽毒辣辣得著實不好受,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橋西區某小區門口,保安老劉站在陽傘下,並不感覺比傘外清涼。
老劉今年63歲,從郊縣來市區打工的這幾年裡,在建築工地當過工人,給樓盤項目發過傳單,一年前干起了小區保安,可從來沒有從僱主手裡領過高溫津貼。
「之前壓根不知道有這么個津貼,今年聽孫子說才知道,可咱乾的就是這個曬日頭的活兒,老闆不主動給,咱也不能主動要啊,」老劉無奈地對《法制日報》記者說,「現如今,找個工作多不易啊。」
像老劉這樣對高溫津貼只聽過沒見過的人不在少數。目前,盡管發放名目、標准等差異很大,但全國已有28個省份制定了高溫津貼或防暑降溫費標准。然而,記者在石家莊市、邯鄲市等地調查發現,尚有大量戶外勞動者沒有拿到高溫津貼。
相關專家表示,由於宣傳普及不到位,很多勞動者並不清楚可以領取高溫津貼,加之相關政策缺乏剛性和細則,出於對經濟效益的考慮,大批企業單位選擇規避這些政策,勞動者實際上難以維權,致使高溫津貼政策落實出現尷尬:一邊「紙上畫餅」,一邊「紙上清涼」。
標准不一相對偏低
7月下旬,一場暴雨過後,河北多地迎來高溫悶熱的「桑拿天」,中南部氣溫達到35℃以上,局地超過40℃,日間地表溫度更是達到50℃以上。高溫天氣不僅影響居民生活,更成為戶外勞動者生命健康的嚴重威脅,「燒烤模式」拷問著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工作能力和民生關懷。
作為目前影響最大的高溫立法,2012年出台的《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對高溫天氣與高溫補貼作出明確規定,對勞動者高溫作業導致中暑的權利保護也進行了明確,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在35℃以上高溫天氣從事室外露天作業以及不能採取有效措施將工作場所溫度降低到33℃以下的,應當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
按照該辦法規定,高溫津貼標准由省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並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已有28個省份制定了高溫津貼或防暑降溫費標准。
在各省份制定的政策中,有地方將其稱為高溫津貼,有的稱為防暑降溫費,還有省份將高溫津貼和防暑降溫費明確區分。如廣西、貴州明確提出兩者不能重復發放;天津規定應當在發放防暑降溫費的基礎上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陝西則明確防暑降溫費最高每人每天15元,高溫津貼為每人每天25元,符合條件的二者都可以拿。
在發放方式和標准上,各省份由於自然地理條件不同,對領取高溫津貼的月份也有不同規定,計發方式有的按月發放,有的按天計算,河北則是唯一規定按小時計算的省份。
2015年7月,河北省人社廳、省安監局、省衛計委、省總工會聯合下發《關於發布夏季高溫津貼試行標準的通告》,明確河北省高溫津貼發放標准。其中規定,從事室外露天作業的勞動者每人每小時(含加班加點)1.5元;沒有防暑降溫設備或有防暑降溫設備但達不到降低工作場所溫度效果的室內勞動者每人每小時1元。
河北要求用工場所在河北省行政區域內的企業、事業單位、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用人單位從2015年開始向勞動者(包括非全日制用工)發放夏季高溫津貼,並明確工作性質在室外與室內來迴流動交替或主要作業時間在室外者,視同室外作業。也就從那時起,在某國內知名快遞公司石家莊分公司擔任快遞員的李慶拿到了自己職業生涯的第一筆高溫津貼。
「發工資的時候發現比自己算的多出來快200元,一打聽才知道是高溫津貼。」李慶告訴記者,他工作的快遞公司是石家莊快遞行業首家發放高溫津貼的單位,他很欣慰,但是現在回頭想想,感覺這高溫津貼發放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李慶查詢得知,河北的高溫津貼規定夏季高溫津貼標准以作業環境為依據並以實際出勤作業時間確定。「達到規定溫度的時間才算,按小時計算,並且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勞動者每天工作時間按8小時計算。這樣一來,我們快遞和環衛等工種,每天實際工作時間都在8小時以上,35℃和34℃的室外環境也差不多,但只能有限地拿到高溫津貼。」李慶說。
高溫津貼標准偏低也是李慶略感不滿的地方。「跑一天還拿不到10塊錢補貼,咬牙多送幾個郵件就出來了。相對於這幾年工資、物價一個勁兒的上漲,高溫津貼還是有點低。」李慶說。
事實上,河北的高溫津貼標准在各省份中並不算最低,部分地區的標准已經多年未漲。廣東目前的高溫津貼標准為每人每月150元,這一標准從2007年開始至今都未調整;河南省的高溫津貼標准為每人每工作日10元,這一標准也是2008年就已制定的。
「高溫津貼是崗位津貼,是一種勞動補償,其調整還是應該與工資掛鉤。未來地方政府有關部門要建立並完善一套科學合理的調整機制,並進行細化。」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多重影響津貼難拿
相對於大多數勞動者,李慶能夠及時拿到按規定發放的高溫津貼,其實屬於幸運的。雖然不少企業已嚴格落實高溫津貼制度,但部分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的高溫津貼仍然「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老劉受雇的單位是石家莊一家規模較小的物業公司,當他聽孫子說有高溫津貼這回事的時候,心中著實欣喜。可當他進一步了解後,卻被澆了一頭冷水。且不說公司願不願意支付這筆錢,他這個臨時工根本就沒和公司簽訂勞動合同,當然也不會有高溫津貼,而他已經63歲,按照國家規定,60歲以上的勞動者並不能簽訂正常的勞動合同。
而更多的情況是,相關企業故意逃避義務,不給員工發放高溫津貼,或者以防暑降溫飲料等充抵高溫津貼,甚至一些建築工地違反《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在氣溫達到40℃以上時仍不停工,強制要求勞動者高溫天露天作業。
在邯鄲市一家專門承攬商家戶外品宣活動的公司,業務員金浩告訴記者,公司給他們這些戶外工作多的員工每月多發100元津貼。「我們也曾問過公司為啥一個月就發100元,公司說辦活動的時候會給我們買礦泉水和飲料,這都屬於高溫津貼。」金浩說。
在石家莊做環衛工的王師傅去年領到了高溫津貼,但單位規定,想要領取高溫津貼必須干夠3個月。「環衛工人員流動比較大,有的環衛工干一段時間就走了,還有一些工人本身就是專項活動中臨時招人,很多人干不夠3個月,根本拿不到高溫津貼。」王師傅告訴記者,就算發高溫津貼也很不規范,有的時候按月給,有的時候夏天過了一次性給。「即使領不到補貼,大多數環衛工也不會去找單位討說法,為了百八十塊錢不值當。」
實際上,由於相關高溫法規對高溫補貼規定額度較少、細則不明確、處罰力度小,加之缺乏監察和處罰手段,個別用人單位不遵守法規,缺乏對勞動者的關愛,高溫補貼未能得到有效落實。
「目前高溫天氣的勞動保護主要依靠勞動監察部門、工會組織監督,監督管理工作比較乏力,懲處方面的欠缺,使得用人單位違法成本較低。此外,勞動者在企業面前較為弱勢,不敢更不會主張權利,都是高溫政策難落地的重要原因。」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江濤說。
明確約束加強監管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黃某2014年11月到某公司當保安,公司每年7月至9月將30元高溫津貼隨工資一並發放給保安。黃某認為公司沒有足額發放高溫津貼,於2015年11月申請勞動仲裁。經勞動部門仲裁,該公司確實未能足額發放高溫津貼,應支付給黃某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的高溫補貼差額410元。該公司不服,向法院起訴。今年6月,南寧市興寧區法院一審判定,黃某有資格獲得足額高溫補貼,該公司要支付給黃某310元的高溫補貼差額。
像黃某這樣「強出頭」的員工畢竟是少數。雖然不少職工知道自己應該有高溫津貼,但迫於職業壓力,許多人不願意申訴,使得高溫津貼發不發全憑企業的「良心」,勞動者的弱勢地位與被動,使個別用工單位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更加有恃無恐。而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相關立法的缺失和職能部門執法的疲軟。
勞動法規定,在高溫季節,用人單位有義務為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條件,保障勞動者身心健康,但沒有明確對應的法律責任。《防暑降溫措施管理辦法》中也並未明確違反相關規定後的刑事法律後果。河北《關於發布夏季高溫津貼試行標準的通告》規定企業因支付夏季高溫津貼而增加的支出納入工資總額,但卻沒有相關規定明確企業不執行高溫津貼政策的懲處。
「國內高溫立法既含糊籠統又非常滯後,相關懲處力度太小,企業違法成本太低。」陳江濤介紹,一些地方出台了企業不按規定發放高溫津貼的懲罰措施,例如《廣東省高溫天氣勞動保護辦法》中就明確,未向勞動者發放高溫津貼的,由縣級以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給予補發;逾期未改正的,處2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罰款。然而,即使按照《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的規定,逾期不改的處2000元以上2萬元以下的罰款,由此形成的違法成本也嚴重偏低,無以形成威懾和促進作用。
「高溫津貼是『把手伸到企業內衣』的政策,必須要有強有力的措施。」陳江濤說,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用工單位的監督與審查,加大執法力度和抽查力度,對沒有落實高溫津貼相關規定的用人單位給予嚴格處罰,並實施公示曝光或者黑名單制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支振鋒認為,高溫維權要有法所依,就要把相關的權利義務法律化,今後可以考慮將高溫津貼等高溫勞動保護措施列入勞動法,提高其執行效力。同時,要明晰監管責任,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保證政策的剛性和權威性。
發放夏季高溫補貼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問題,離不開制度的保障和剛性約束,要通過政府、企業、職工及社會組織多方共同努力,形成一套科學合理的調整和監督機制,避免政府部門「文件關懷」、勞動者「紙上清涼」,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讓每一位勞動者真正能從國家高溫津貼制度中受益。
㈤ 建築工程很難學嗎
不難學:
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分析
隨著城市建設和公路建設的不斷升溫,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形勢近年持續走高。找到一份工作,對大多數畢業生來講並非是難事,然而土木工程專業的就業前景與國家政策及經濟發展方向密切相關,其行業薪酬水平近年來更是呈現出管理高於技術的傾向,而從技術轉向管理,也成為諸多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職業生涯中不可避免的瓶頸。如何在大學階段就為「錢」途做好准備,找到正確的職業發展方向呢?
木土工程專業大體可分為道路與橋梁工程與建築工程兩個不同的方向,在職業生涯中,這兩個方向的職位既有大體上的統一性,又有細節上的具體區別。總體來說,土木工程專業的主要就業方向有以下幾種:
工程技術方向
代表職位:施工員、建築工程師、結構工程師、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等。
代錶行業:建築施工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路橋施工企業等。
就業前景:就像我們看到身邊的高樓大廈正在不斷地拔地而起、一條條寬闊平坦的大道向四面八方不斷延伸一樣,土木建築行業對工程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不斷增長。2004年進入各個人才市場招聘工程技術人員的企業共涉及到100多個行業,其中在很多城市的人才市場上,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的人才需求量已經躍居第一位。隨著經濟發展和路網改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土建工程技術人員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需求量還將不斷上升。再加上路橋和城市基礎設施的更新換代,只要人才市場上沒有出現過度飽合的狀況,可以說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一直有著不錯的就業前景。
典型職業通路:施工員/技術員-工程師/工長、標段負責人-技術經理-項目經理/總工程師。
年薪參考:施工員/技術員:1.5萬~2.5萬元;工長:2.5萬~4萬元;技術質量管理經理:4.5萬~7萬元;項目經理:5萬~10萬元;
專家建議:隨著我國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不斷完善,土建行業工程技術人員不但需要精通專業知識和技術,還需要取得必要的執業資格證書。工程技術人員的相關執業資格認證主要有全國一、二級注冊建築師、全國注冊土木工程師、全國一、二級注冊結構工程師等。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執業資格認證均需要一定年限的相關工作經驗才能報考,因此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即使走上工作崗位後也要注意知識結構的更新,盡早報考以取得相關的執業資格。想要從事工程技術工作的大學生,在實習中可選擇建築工地上的測量、建材、土工及路橋標段的路基、路面、小橋涵的施工、測量工作。
設計、規劃及預算方向
代表職位:項目設計師、結構審核、城市規劃師、預算員、預算工程師等。
代錶行業:工程勘察設計單位、房地產開發企業、交通或市政工程類**機關職能部門、工程造價咨詢機構等。
就業前景:各種勘察設計院對工程設計人員的需求近年來持續增長,城市規劃作為一種新興職業,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深入,也需要更多的現代化設計規劃人才。隨著咨詢業的興起,工程預決算等建築行業的咨詢服務人員也成為土建業內新的就業增長點。
典型職業通路:預算員-預算工程師-高級咨詢師。
年薪參考:預算員:1.5萬~3萬元;預算工程師:2.5萬~6萬元;城市規劃師:4萬~7萬元
建築設計師:4萬~10萬元;總建築設計師:25萬元以上。
專家建議:此類職位所需要的不僅是要精通專業知識,更要求有足夠的大局觀和工作經驗。一般情況下來說,其薪酬與工作經驗成正比。以建築設計師為例,現代建築還要求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這些都需要建築設計師擁有扎實的功底以及廣博的閱歷,同時善於學習,並在實踐中去體會。目前,市場上對建築設計人才大多要求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具有一級注冊建築師資質,並擔任過大型住宅或建設工程開發的設計。此類職位也需要取得相應的執業資格證書,如建築工程師需要通過國家組織的注冊建築師的職業資格考試拿到《注冊建築師資格證書》才能上崗,預算工程師需要取得注冊造價師或預算工程師資格。另外,從事此類職業還需要全方面地加強自身修養,如需要熟悉電腦操作和維護,能熟練運用CAD繪制各種工程圖以及用P3編制施工生產計劃等,有的職位如建築設計師還需要對人類學、美學、史學,以及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建築精華有深刻的認知,並且要能融會貫通,鍛造出自己的設計風格。這些都需要從學生時代開始積累自己的文化底蘊。實習時應盡量選取一些相關的單位和工作,如房地產估價、工程預算、工程制圖等。
質量監督及工程監理方向
代表職位:監理工程師
代錶行業:建築、路橋監理公司、**工程質量檢測監督部門。
就業前景:工程監理是近年來新興的一個職業,隨著我國對建築、路橋施工質量監管的日益規范,監理行業自誕生以來就面臨著空前的發展機遇,並且隨著國家工程監理制度的日益完善有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典型職業通路:監理員—資料員—項目直接負責人-專業監理工程師-總監理工程師。
年薪參考:現場監理員:1.8萬~2.5萬元;項目直接負責人:2.5萬~4萬元;專業監理工程師:3萬~5萬元;總監理工程師:4萬~8萬元。
專家建議:監理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因此也是一個與執業資格制度結合得相當緊密的行業,其職位的晉升與個人資質的取得密切相關。一般來說,監理員需要取得省監理員上崗證,項目直接負責人需要取得省監理工程師或監理員上崗證,工作經驗豐富、有較強的工作能力。專業監理工程師需要取得省監理工程師上崗證,總監理工程師需要取得國家注冊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證。木土工程專業的大學生想要進入這個行業,在校期間就可以參加省公路系統、建築系統舉辦的監理培訓班,通過考試後取得監理員上崗證,此後隨工作經驗的增加考取相應級別的執業資格證書。在實習期間,可選擇與路橋、建築方向等與自己所學方向相一致的監理公司,從事現場監理、測量、資料管理等工作。
公務員、教學及科研方向
代表職位:公務員、教師
代錶行業:交通、市政管理部門、大中專院校、科研及設計單位。
就業前景:公務員制度改革為普通大學畢業生打開了進入**機關工作的大門,路橋、建築行業的飛速發展帶來的巨大人才需要使得土木工程專業師資力量的需求隨之增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行業的競爭一般較為激烈,需要求職者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
年薪參考:高校教師:2.5萬~4.5萬元;中等專業學校教師:1.8萬~3萬元;普通公務員:2萬~3.5萬元。
專家建議:想要從事此類行業,一方面在校期間要學好專業課,使自己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另一方向特別要注意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個人綜合素質的培養,使自己具備較高的普通話、外語、計算機水平和較好的應變能力。
㈥ 最近兩年中國建築業為何這么難老闆嚴重拖欠工資,社保。工人拿到勞動仲裁書卻難執行。形成一紙空文。
抄如有這種情況發生,你要與其他一同被拖欠工資的工友們一起,搜集和保留對方拖欠工資的具體事實和確鑿證據,派代表到當地有管轄權的勞動監察部門反映和投訴,請他們幫助你們催討被拖欠的工資。如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或你們對其結果不滿意的話,就向法院起訴處理。要注意保持冷靜和剋制,不要以過激的行為和對方發生其他沖突事件。
找勞動監察部門幫催討工資,成本低、時間短、手續簡便,是催討被拖欠工資的首先選擇。
㈦ 建築工地多少度算高溫施工
35℃以上的天氣。
高溫作業(work in hot environment)指有高氣溫、或有強烈的熱輻射、或伴有高氣濕(相對濕度≥80%RH)相結合的異常作業條件、濕球黑球溫度指數(WBGT指數)超過規定限值的作業。包括高溫天氣作業和工作場所高溫作業。
高溫天氣指地市級以上氣象主管部門所屬氣象台站向公眾發布的日最高氣溫35℃以上的天氣。高溫天氣作業是指用人單位在高溫天氣期間安排勞動者在高溫自然氣象環境下進行的作業。工作場所高溫作業是指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WBGT指數≥25℃的作業。
(7)高溫建築業最難擴展閱讀
高溫天氣應對方法
1、要注意在戶外工作時,採取有效防護措施,切忌在太陽下長時間裸曬皮膚,最好帶冰涼的飲料;
2、要注意不要在陽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從外面回到室內後,切勿立即開空調吹;
3、要盡量避開在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這一時段出行,應在口渴之前就補充水分;
4、要注意高溫天飲食衛生,防止胃腸感冒;
5、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規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強免疫力;
6、要注意對特殊人群的關照,特別是老人和小孩,高溫天容易誘發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和小兒不良症狀;
7、要注意預防日光照曬後,日光性皮炎的發病。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等症狀,應用涼水沖洗,嚴重者應到醫院治療;
8、要注意出現頭暈、惡心、口乾、迷糊、胸悶氣短等症狀時,應懷疑是中暑早期症狀,應立即休息,喝一些涼水降溫,病情嚴重應立即到醫院治療。
㈧ 建築施工最難做的環節是哪個地方
我個人認為最抄繁瑣的管理層襲面的,在整個施工周期中我們需要建立企業動態管理制度,實施現場行為與建築市場兩場聯動管理,要強化企業和執業人員在施工現場行為管理,確保建築工程質量安全,這樣才能讓整個施工順利進行下去,所以施工管理很重要
希望能幫到你.
㈨ 長期氣候高溫乾燥對建築物(混凝土)有什麼影響
你所知道的,室內長期乾燥會掉牆皮,因為牆皮其實不屬於結構,牆皮叫裝飾面層,而且是因為粘結性不好和超過使用年限才會脫落的,磚砌建築耐火性很高。
屋頂的漏水問題是因為開裂,同樣是因為年限和結構本身的問題,建築物也是有保質期的,現在的主要樓房同樣會出現漏水,也是因為裂縫問題,這個不會影響到安全性,除非你這個房子本來就沒有做好,這樣的話負責人是要坐牢的。
房價不會短期大幅度貶值,這樣會造成經濟嚴重衰退,所以即使要降也會得到國家控制,不炒房是沒有影響的,目前最能影響房價的事情是國家是否會建立房產稅制度。
好好的樓房不會變成危樓,因為設計使用年限居民樓是50年,建成後50年內出問題負責人坐牢,超過50年會對房子本身作出評估然後再安排。
高溫乾燥改變混凝土的性質是在混凝土尚未凝固的前提下,加速混凝土的收縮和開裂,對質量和使用都有影響;在達到強度後,高溫開裂同樣會對結構產生影響,這個影響時間跨度會非常長,主要是影響構件開裂,對強度的影響比較小,不會影響正常使用。
還有,你認為的高溫和溫室氣體排放其實沒有什麼關系。。你如果關心這件事,就去了解下什麼叫小冰河期和大冰河期,人類再怎麼作都對大自然產生不了什麼嚴重後果,而且城市乃至更高科技和組織的建築群才能使人類活得更健康,更久。你認為的自然環境,不能帶給人更多利好,反而是限制了發展,不過可以建造森林城市,這樣也許能夠滿足你對自然的嚮往,但是如果建成了森林城市,那肯定也是擁有財富,知識,權力和代表性的人群才能居住的。
最後,對人類生活環境影響比較大的是水而不是溫度,除非溫度達到人無法生存的地步。高溫可以保護人居住地的時長,因為細菌、病毒和其他真菌都幾乎不耐高溫,沒有水更是難以生存,而人類可以耐比較高的溫度並利用工具來大大加強這種能力,所以你不要太操心了。。
生財之道,建築行業的話你可以去考慮做裂縫處理和房屋漏水,當然你面臨的競爭也會很多,或者你有機會可以開發更優秀的建築材料,這樣你肯定會財源廣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