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建築工程成本管理
1、從成本管理源頭進行控制。
實施要點:應在協議中明確約定,按照施工進度與結算同期、同比例付款,以規避合同風險,對材料款、人工費、機械費支付履行資金計劃審批程序,嚴格程序管理,杜絕付款比例失調。
2、項目實施階段的成本管理
實施要點:加強施工現場協調工作,優化施工組織設計,避免出現因施工計劃不同和盲目調度造成窩工、機械利用率降低、材料積壓等增加成本的現象。項目開工前項目部應積極組織開展設計聯絡與對接,通過設計對接工作,使設計向著有利於施工、方便施工並使出圖進度、圖紙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特別是出圖順序與項目施工進度安排相匹配,避免逆工序的出現,同時減少因設計可能反復、變更等所造成的不必要損失。
3、項目後期的成本管理
實施要點:精心安排收尾工程,及時交付生產。項目後期,應堅持集中主要施工技術力量,積極處理由於不同原因所造成的施工尾項。主動、高效的做好項目收尾工作,保證實物交接的同時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貳』 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
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要以降低成本計劃、費用開支標准及范圍和財經紀律、法規、制度為准繩,對施工生產全過程進行控制。特別是嚴格「定額管理」是保證降低成本最有效的控制手段。
(二)工程項目部全過程的控制,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機械使用成本、其他直接費成本及現場管理費成本。
1.對人工費的控制,一是要按勞動定額合理使用勞動力;二是減少非生產用工和無產值用工;三是嚴格外包隊工資結算制度;四是認真執行各種工資實效。
2.對材料成本的控制,一是要加強計劃管理,實行實效儲備,減少積壓損失;二是要加強施工預算工料分析,以定額控制材料的使用;三是要加強文明施工生產管理,減少材料浪費和損失。周轉材料一是要按規定進行攤銷;二是減少使用數量,並注意維修、保管;租賃的要及時辦理退租手續。
3.施工機械的使用控制,一是提高施工機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二是合理配置和租賃,降低機械費用的支出,三是合理施工組織設計,減少二次搬運,在項目管理中實行工具定包。
4.工程水電等能源消耗要把好計量關,注意節約使用。
5.現場管理費的控制,一是控制和合理搭建臨時設施;二是壓縮非生產人員和非生產用工;三是嚴格執行開支標准,堵塞管理中的漏洞。
『叄』 如何控制在建築施工工程中的成本問題進行分析
一、成本分析與預測——用以確定項目成本控制的目標
成本分析與預測是成本控制計劃的基礎,目的是為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控制目標提供重要依據。主要依據中標價(數據),考慮各項目的實際條件、材料機械設備狀況、人員素質,再結合時下的市場價格等因素,對項目成本目標進行分析與預測。
二、成本控制與降低——圍繞項目成本目標確立成本控制原則
成本控制就是在實施過程中,對資源投入進行控制、對階段性成果進行考核與監督,並採取有效措施確保項目成本目標的實現,目的就是要合理使用「人、財、物、時」。
三、成本核算與考核——是項目成本管理過程監督與結果的考查評價
1.成本核算首先要確定核算對象,即中標簽約工程。是以建設項目設定的,一個合同就有一個相應的核算對象,為歸集和分配費用而確定的費用承擔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2.工程成本項目劃分基本上是直接費(即:人、材、機)、其他直接費、間接費用和其他間接費四大類費用,這與成本分析和預測的口徑大體一致,但每項費用都有其特定內容。
『肆』 建築施工成本控制的核心是什麼
核心是比較分析計劃值和實際值的偏差。
項目成本,就是指項目消耗和佔用資源的數量和價格的總和,在施工項目中,對項目成本的管理控制是公司降低成本的關鍵。構成項目成本的部分有:決策工作成本、設計成本、采購成本、實施成本等。
施工成本控制的步驟如下:
(1)比較
按照某種確定的方式將施工成本的計劃值和實際值逐項進行比較,已發現施工成本是否已超支。
(2)分析
在比較的基礎上,對比較的結果進行分析,以確定偏差的嚴重性及偏差產生的原因。這一步是施工成本控制工作的核心,其主要目的在於找出產生偏差的原因,從而採用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或減少相同原因的再次發生或減少由此造成的損失。
(3)預測
根據項目實施情況估算整個項目完成時的施工成本。預測的目的在於為決策提供支持。
(4)糾偏
當工程項目的實際施工成本出現了偏差,應當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偏差分析和預測的結果,採用適當的措施,以其達到使施工成本偏差盡可能小的目的。糾偏是施工成本控制中最具實質性的一步。只有通過糾偏,才能最終達到有效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
(5)檢查
它是指對工程的進展進行跟蹤和檢查,及時了解工程進展狀況以及糾偏措施的執行情況和效果,為今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施工成本是指在建設工程項目的施工過程中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的總和。建設工程項目施工成本由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組成。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施工過程中耗費的構成工程實體或有助於工程實體形成的各項費用支出,是可以直接計入工程對象的費用,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施工機械使用費和施工措施費等。
間接成本
間接成本是指為施工准備、組織和管理施工生產的全部費用的支出,是非直接用於也無法直接計入工程對象,但為進行工程施工所必須發生的費用,包括管理人員工資、辦公費、差旅交通費等。
現階段的施工成本控制進入了《IT階段》,金長風、廣聯達、翔實做為該領域的領航者,將工程材料,人工費,工程費用,按類、時間段、供應商,進行了細化分解。達到了精確控製成本的目的。項目部在這一平台上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加上早期開發的周材租賃軟體夠成了一項目部財物整體解決方案。
『伍』 建築工程成本控制的方法包括哪些內容
《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規范》(gb/t50326—2006)中有關項目成本管理的相關章節,根據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的特點,綜合目前建設工程項目成本管理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工程項目成本管理過程,
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全面成本管理責任體系、項目成本預測、項目成本目標、項目成本計劃、項目成本控制、項目成本核算、項目成本分析與考核、項目責任成本管理、項目成本管理案例分析等。
項目施工成本管理體系的特徵
特徵:
(一)完整的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的設計應包括管理層次、機構設置、職責范圍、隸屬關系、相互關系及工作介面等。
(二)明晰的運行程序
內容包括成本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工作手冊、管理流程、信息載體及傳遞方式等。
(三)規范的項目施工成本核算
(四)明確的成本目標和崗位責任
(五)嚴格的考核
考核包括施工項目成本考核和成本管理體系及其運行質量考核。
考核是全過程的實時考核。
「項目施工成本核算」是適應項目法施工管理模式下的施工企業進行成本管理體制改革的一種模式。
「項目施工成本核算」是施工企業在進行企業成本核算,對主營業務—工程施工的成本核算時,以承建的工程項目為基本核算對象,進行項目施工成本核算。
工程施工項目施工成本管理核算分為:兩級成本核算,企業的工程施工項目施工成本核算(工程成本核算)和項目經理部的工程施工項目施工成本核算(施工成本核算)。
三級成本考核:企業級、項目經理部、崗位級
『陸』 建築施工企業成本控制方法,各方面的。
一、事前控制——目標成本的管理
目標成本的管理主要包括確定目標成本和進行成本預測,參與經營決策、編製成本計劃,建立責任成本中心、實行成本歸口管理等內容。
對各項生產活動進行具體指導,限制和監督,及時發現偏差,採取糾正錯誤的措施,使各項具體的和全部的生產耗費控制在原來規定范圍內,確保規定的目標成本。
二、事中控制——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
成本計劃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工程項目從開工到竣工的生產全過程,成本計劃執行過程中的管理是對照成本計劃進行日常控制。其主要內容包括生產資料耗費的控制、人工消耗的控制和現場施工進度、質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費用的控制等內容。
三、事後控制——及時竣工結算、加強成本核算
技術資料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及時竣工決算和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1、技術資料的准備與竣工決算的管理
合同條款對工程竣工驗收有十分明確的界定,因此,要做好工程技術資料的收集、整理、匯總、歸檔,以確保工程竣工時技術資料的完整性、可靠性。技術資料是否齊全、是否及時交付甲方和歸檔,將影響工程的竣工決算。
2、加強應收帳款的管理
工程竣工後要及時進行結算, 以明確債權、債務關系。項目部要專人負責與業主方聯系,力爭盡快收回資金,對不能在短期內清償債務的甲方,通過協商簽訂還款計劃的協議,明確還款時間、違約責任等,以增強對債務單位的約束力。
(6)建築工程施工中的材料成本控制擴展閱讀:
實施施工企業成本控制的作用
施工企業在組織建築工程的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數量的建築材料、建築機械費用及人工、管理費用。
所有費用的總和,構成了該工程的生產成本。通過成本控制,可以發現施工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缺點和薄弱環節,以便總結經驗,克服缺點,提高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其次,實施成本控制不斷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和社會的積累的源泉。在預算造價已定的條件下,成本越低,企業的利潤就越多,加強成本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有利於改善施工企業的生產條件和職工的生活條件。
實行利稅後,稅後利潤全部留給企業,組成企業的新產品試制基金、生產發展基金、後備基金等各種基金。這些基金除了發展企業生產外,還改善了生產條件和職工福利。
降低工程成本是增加施工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之一,所以降低工程成本對節約投資增加企業積累提高職工收益都有利,因此必須重視施工企業的成本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