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工程竣工試驗檢測報告
施工試驗及見證檢測報告是根據設計要求及規范規定,對涉及安全使用功能的部位,構件或器具設備進行試驗,記錄試驗數據和計算結果,得出試驗結論。需藉助試驗設備和試驗室進行分析研究的試驗,應由有資質的實驗室承擔,並應出具有效檢測報告。如混凝土試塊抗壓強度試驗,鋼筋焊接試驗,幕牆後置埋件拉拔試驗等均應由有資質的試驗室出具檢測報告。而諸如衛生間蓄水試驗,潑水試驗,屋面蓄水試驗及潑水試驗等簡單直觀的試驗則應在監理的見證下,由施工項目技術負責人組織完成,形成施工試驗記錄即可。此記錄應由主要試驗人員,項目技術負責人,監理人員簽字後生效。
1.回填土試驗報告
回填土一般包括基槽、管溝、基坑、填方、場地平整、地面基層和地基局部處理回填的素土、灰土、砂和砂石。
回填土應根據設計提出的指標分層做試驗。如設計無要求,應按有關規范的要求進行試驗。
回填土試驗取樣有環刀及罐砂兩種方法。環刀法適用於粘性土;灌砂法適用於現場測定級配砂的密度。
回填土的密實程度由壓實系數或干密度表示。現場干密度由干密度試驗報告確定。壓實系數是現場干密度與最大幹密度的比值。最大幹密度由土工擊實試驗確定。
2.土工擊實試驗報告(見樣表C—031)、現場干密度試驗報告(見樣表C—032)
重要的、大型的或設計、規范有要求的填土工程,在施工前應對填料作擊實試驗,確定填料的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幹密度,並根據設計或相關規范要求達到的壓實系數,計算出控制干密度,用於指導施工操作。
回填土應分層壓實取樣,做現場干密度試驗,得出該層的現場干密度數值,如該層的現場干密度數值均大於或等於控制干密度,則說明該層壓實質量合格。否則,應重新施工壓實,重新取樣試驗直至合格方可進行下層填土施工。
現場干密度試驗報告的簡圖應按規范要求繪制,包括回填土取點平面、剖面示意圖,標明重要控制軸線、尺寸數字。剖面圖應標明分層厚度、回填土起止標高。
Ⅱ 建築工程資料樣本
全套資料;各地略有不同第一部分
開工前資料
1、 中標通知書及施工許可證
2、 施工合同
3、 委託監理工程的監理合同
4、 施工圖審查批准書及施工圖審查報告
5、 質量監督登記書
6、 質量監督交底要點及質量監督工作方案
7、 岩土工程勘察報告
8、 施工圖會審記錄
9、 經監理(或業主)批准所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
10、 開工報告
11、 質量管理體系登記表
12、 施工現場質量管理檢查記錄
13、 技術交底記錄
14、 測量定位記錄
第二部分質量驗收資料
1、 地基驗槽記錄
2、 基樁工程質量驗收報告
3、 地基處理工程質量驗收報告
4、 地基與基礎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報告
5、 主體結構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報告
6、 特殊分部工程質量驗收報告
7、 線路敷設驗收報告
8、 地基與基礎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9、 主體結構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0、 裝飾裝修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1、 屋面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2、 給水、排水及採暖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3、 電氣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4、 智能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5、 通風與空調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6、 電梯分部及所含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17、 單位工程及所含子單位工程質量竣工驗收記錄
18、 室外工程的分部(子分部)、分項、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
第三部分試驗資料
1、 水泥物理性能檢驗報告
2、 砂、石檢驗報告
3、 各強度等級砼配合比試驗報告
4、 砼試件強度統計表、評定表及試驗報告
5、 各強度等級砂漿配合比試驗報告
6、 砂漿試件強度統計表及試驗報告
7、 磚、石、砌塊強度試驗報告
8、 鋼材力學、彎曲性能檢驗報告及鋼筋焊接接頭拉伸、彎曲檢驗報告或鋼筋機械連接接頭檢驗報告
9、 預應力筋、鋼絲、鋼絞線力學性能進場復驗報告
10、 樁基工程試驗報告
11、 鋼結構工程試驗報告
12、 幕牆工程試驗報告
13、 防水材料試驗報告
14、 金屬及塑料的外門、外窗檢測報告(包括材料及三性)
15、 外牆飾面磚的拉拔強度試驗報告
16、 建(構)築物防雷裝置驗收檢測報告
17、 有特殊要求或設計要求的回填土密實度試驗報告
18、 質量驗收規范規定的其他試驗報告
19、 地下室防水效果檢查記錄
20、 有防水要求的地面蓄水試驗記錄
21、 屋面淋水試驗記錄
22、 抽氣(風)道檢查記錄
23、 節能、保溫測試記錄
24、 管道、設備強度及嚴密性試驗記錄
25、 系統清洗、灌水、通水、通球試驗記錄
26、 照明全負荷試驗記錄
27、 大型燈具牢固性試驗記錄
28、 電氣設備調試記錄
29、 電氣工程接地、絕緣電阻測試記錄
30、 製冷、空調、管道的強度及嚴密性試驗記錄
31、 製冷設備試運行調試記錄
32、 通風、空調系統試運行調試記錄
33、 風量、溫度測試記錄
34、 電梯設備開箱檢驗記錄
35、 電梯負荷試驗、安全裝置檢查記錄
36、 電梯接地、絕緣電阻測試記錄
37、 電梯試運行調試記錄
38、 智能建築工程系統試運行記錄
39、 智能建築工程系統功能測定及設備調試記錄
40、 單位(子單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檢驗所必須的其他測量、測試、檢測、檢驗、試驗、調試、試運行記錄
第四部分材料、產品、構配件等合格證資料
1、 水泥出廠合格證(含28天補強報告)
2、 磚、砌塊出廠合格證
3、 鋼筋、預應力、鋼絲、鋼絞線、套筒出廠合格證
4、 鋼樁、砼預制樁、預應力管樁出廠合格證
5、 鋼結構工程構件及配件、材料出廠合格證
6、 幕牆工程配件、材料出廠合格證
7、 防水材料出廠合格證
8、 金屬及塑料門窗出廠合格證
9、 焊條及焊劑出廠合格證
10、 預制構件、預拌砼合格證
11、 給排水與採暖工程材料出廠合格證
12、 建築電氣工程材料、設備出廠合格證
13、 通風與空調工程材料、設備出廠合格證
14、 電梯工程設備出廠合格證
15、 智能建築工程材料、設備出廠合格證
16、 施工要求的其他合格證
第五部分施工過程資料
1、 設計變更、洽商記錄
2、 工程測量、放線記錄
3、 預檢、自檢、互檢、交接檢記錄
4、 建(構)築物沉降觀測測量記錄
5、 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施工記錄
6、 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7、 施工日誌
8、 砼開盤報告
9、 砼施工記錄
10、 砼配合比計量抽查記錄
11、 工程質量事故報告單
12、 工程質量事故及事故原因調查、處理記錄
13、 工程質量整改通知書
14、 工程局部暫停施工通知書
15、 工程質量整改情況報告及復工申請
16、 工程復工通知書
第六部分必要時應增補的資料
1、 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包括分包)單位的資質證明
2、 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包括分色)單位的變更、更換情況及原因
3、 勘察、設計、監理單位執業人員的執業資格證明
4、 施工(包括分包)單位現場管理售貨員及各工種技術工人的上崗證明
5、 經建設單位(業主)同意認可的監理規劃或監理實施細則
6、 見證單位派駐施工現場設計代表委託書或授權書
7、 設計單位派駐施工現場設計代表委託書或授權書
Ⅲ 建築工程主要材料檢測報告有效期限
建築材料檢測抄:
本書是與企業合作襲,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與設計,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目標、項目為載體編寫而成的。通過本書學習,可以熟悉常用建築材料的基本性質與技術指標要求,同時具備建築材料檢測試驗員、見證取樣員的職業素質和崗位技能。
全書內容包括:建築材料與檢測基礎知識、砂石技術指標檢測、水泥主要技術指標檢測、混凝土外加劑和摻合料性能檢測、普通混凝土性能檢測、建築砂漿性能檢測、塊體材料質量檢測、建築鋼材及鋼筋焊件技術性能檢測、防水材料性能檢測、建築玻璃技術指標及檢測、建築石膏製品技術要求及檢測、建築塗料性能檢測,共十二個項目,採用了現行的標准、規范編寫,理論聯系實際,簡單實用。每個項目有小結和自測練習題來幫助學生鞏固學習效果。
本書為高職高專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土木工程檢測技術與土建類相關專業的材料檢測教學用書,也可作為工程技術人員、建築材料檢測崗位技能培訓的教材或參考書.
有效期看客戶的要求。一般的有效期是一年。無相應的國家文件規定有效期時長。
Ⅳ 建築工程檢測機構檢測報告內容有哪些
建築工程檢測機構檢測報告內容一般就是混凝土的強度,保護層厚度檢測、回彈還有板厚,首先做強度檢測和板厚,看是否滿足設計強度,都合格了,然後看裂縫的寬度和深度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2005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41號)第十四條:檢測機構完成檢測業務後,應當及時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經檢測人員簽字、檢測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簽字人簽署,並加蓋檢測機構公章或者檢測專用章後方可生效。
其他章都是非硬性規定,只有通過認證的企業才能蓋相應的章。
檢測報告上往往會帶有的這三個標識,其含義分別是:
CNAS標識:表明該機構已經通過了指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可。
CMA:表明該機構已經通過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計量認證。
CAL標識:表明該機構獲得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審查認可(驗收)的授權證書。
CNAS認可是由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實施的認可活動,是一種自願行為,任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實驗室均可申請認可。
產品出廠合格證是否只需要蓋本廠公章,沒有明確說明,但《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產品或其包裝上應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一方面是要求生產者要保證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是為了讓用戶、消費者辨明產品的質量。
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是生產企業為表示出廠的產品質量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經其質檢機構及檢驗人員檢驗合格而附於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合格證、合格印章等合格標識。因此,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不是哪個主管部門或上級單位批准發放的,而是生產企業自行製作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的形式主要有3種:合格證書、檢驗合格印章和檢驗工序編號印章。
Ⅳ 建築工程項目實例檢測報告(要圖紙)就實例也可以 拜託了大家!
二十五、 紅塵囂浮華一世轉瞬空。
Ⅵ 怎麼出具建築工程竣工質量驗收檢測報告
建設工程驗來收應由建設單自位(發包)組織施工、監理、設計、勘察、監督部門進行共同驗收統驗收意見滿足家規范規定監督部門依照施工、監理所編制施工資料、監理資料等發備案驗收證書同意備案即 工程滿足合格規定驗收程針建設、施工、設計、監理、勘察等所簽署竣工驗收意見表意見 連同 《備案證書》視 竣工驗收合格程序相關手續(能各區域監督主管部門要求整理模式同致都規范驗備案收手續)
Ⅶ 建築工程竣工驗收報告範文
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實習報告
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實習報告
不知不覺已經在單位實習一個多月了, 從開始的不了解到有所認識,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新知識,也開寬了眼界。這次實習是那麼的與眾不同。他全面檢驗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學習、生活、心理、身體、思想等等。是一塊試金石,檢驗我能否將所學理論知識用到實踐中去。關繫到我將來能否在這個充滿挑戰的社會順利的立足,也是我牢固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關鍵,所以,我對它也是百分百的投入!為了更好的開展以後的工作,特就實習期間的工作作個簡短的報告,也算是工作總結。報告中,將會談到對單位的認識和從實習部門的工作總結出的工作經驗,另外還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單位的認識
韶關市建築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成立於1983年,隸屬於韶關市建設局管理。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第三方公正監督檢測機構。該站於1991年通過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的計量認證,並於2002年按《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准則》的要求,建立了與國際接軌的適合本中心實際的全面質量管理體系,是廣東省同行業中首家按新標准准則的要求,通過計量認證復查的單位。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通過計量認證的檢測項目有24項,擁有質量工程監督、安全工程監督、建築材料檢測三個科室。主要承擔韶關市市政工程和建築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混凝土構件以及土工試驗、樁基檢測等測試檢驗項目以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督。現有檢測項目可基本滿足韶關市建設工程質量監督檢測的需要。現還正准備增加室內環境檢測項目。我站的質量方針是:公正,科學,准確,高效。質量目標是:按國際標准建立並不斷完善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力爭把我站建成國內建設行業一流的工程質量監督檢測機構。
工作總結
實習前期主要在質量監督科等科室學習各項常規質量監督檢測規范,先後主動了解了我站職能范圍、機構設置、人員編制等基本情況,並對人事教育、質監重點、現場取樣等工作深入學習。先後研讀了《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匯編》、《砌體工程施工技術規范》等書籍和「建築工程質量監督工作細則」、「建築工程常規材料及主體結構檢測的送檢要求」、「廣東省住宅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技術措施二十條」、「市政橋梁工程質量檢評標准」、「質量監督的工作流程」等材料,使他不但將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給排水採暖、通風空調、建築電氣、電梯、智能建築等方面的驗收規范通覽,而且對地基、砌體、混凝土、鋼木結構、屋面、地面、地下防水及裝飾裝修等工程的驗收規范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而結合我站工作綜合性較強的實際,這樣做也是必要的。
同時我還理論聯系實際,實習後期主動要求到建築施工現場去實踐鍛煉、了解學習,努力從多方面開拓自己的眼界。我先後去了「南楓*楓景園」、「金碧園」等小區實地觀看了建築電氣及智能建築系統。特別對安全防範子系統和地下停車場消防子系統印象特別深刻。同時我還積極學習現場監督檢測方法,包括有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鑽芯法檢測混凝土強度,灌砂法檢測壓實度試驗,道路彎沉檢測試驗,鋼結構超聲波探傷。 我還主動要求到其它各科室了解學習,善於從多方面拓展自己的視界。通過學習書面材料和與各科室人員的交流,全面地了解了我站科室的主要職能和重點工作,還協助完成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在工地實習時,帶我的華工向我仔細介紹了一下當前智能建築的發展狀況。九十年代初,中國也開始營造「智能建築」。報刊上有文章這樣描述:「即將到來的21世紀,建築界所能提供的大廈將不再是冰冷無知的混凝土建築物了,代之而起的是溫暖人性化的智慧型建築,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化的建築已被賦予思想能力。」智能建築作為信息高速公路的終點站,已充分表現了它在經濟、文化、科技領域中的重要作用。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商場、貿易商社、政府機構、科研機構、醫院、學校、圖書館、體育場館、機場等,只要是按現代管理方式運作的行業,它的建築物都具有智能建築的要素,全國約有數以千計,上海約有400幢。
智能建築以建築為平台,兼備通信、辦公、建築設備自動化,集系統結構、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化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築環境。當前影響智能建築質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工程建設標准不完善,在設計、設備選型、設備安裝、竣工驗收等缺少標准與規范作為依據。近年來,智能建築技術又有了新的發展,人們把智能建築技術擴展到一個區域的幾座智能建築進行綜合管理,再分層次地連接起來進行統一管理,這樣的區域和城市分別被稱為智能小區和智能城市。智能小區是智能城市的基本單元,它已成為建築行業中繼智能建築之後的有一個熱點。智能建築的技術基礎 智能建築的發展,是建築技術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步發展和充實的,現代建築技術(architecture)、現代計算機技術(computer)、現代控制技術(control)、現代通信技術(communication)和現代圖象顯示技術(crt),即a+4c技術是智能建築發展的技術基礎。先進的4c技術: 4c技術即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圖象顯示技術。
智能建築並不是特殊的建築物,而是以最大限度激勵人的創造力、提高工作效率為中心,配置了大量智能化設備的建築。在這里廣泛地應用了數字通信技術、控制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視技術、光纖技術、感測器技術及資料庫技術等高新技術,構成各類智能化系統。就目前的技術發展水平來說,智能建築的核心可歸納為: ca通信自動化系統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a辦公自動化系統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ba建築設備自動化系統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sa安全自動化系統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fa火災自動報警系統fire aiarm system gcs綜合布線系統generic cabling system bms建築設備管理系統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 ca是通過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pabx來轉接語音、數據和圖象,藉助公共通信網與建築物內部gcs的介面來進行多媒體通信的系統。
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的構成:我國從1997年初開始制《小康住宅電氣設計(標准)准則》,「准則」中規定了小康住宅小區電氣設計在總體上滿足以的要求:
1. 高度的安全性
2. 舒適的通訊方式
3. 綜合的信息服務
4. 家庭智能化系統
這是我國官方第一次對住宅小區智能化問題提出的設計要求。1999年1月建設部住宅產業化辦公室召開關於小區智能化的會議,建設部的官員對小區的智能化系統提出了五個性能指標:安全性、耐久性、實用性、經濟性和環境化。全國知名的智能化專家和十餘家企業就小區智能化系統結構和等級劃分等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地交流,並在這兩個問題上達成了共識:在充分保證居民安全的基礎上,切實注重居民將來對寬頻數據的劇烈增長的需求,以家庭智能化終端為網路智能節點的網路結構,用先進的技術來提高集成度。並將智能化系統分為初、中、高三級。
小區智能化系統分為三層結構:管理中心、網路布線和家庭智能化系統,三者有機、緊密地結合為一個統一的智能網路,該結構的設計充分考慮到擁護將來對寬頻的需求,注重了網路的建設;家庭智能控制包容了家庭所需的所有功能,以新技術提高了系統的所有功能,簡化了操作,極大地方便了用戶;智能小區綜合管理中心既是小區智能網路的管理中心,又是將小區局域同廣域網連接起來的通道。
根據目前我國智能小區建設的發展狀況和建設部對智能小區建設的要求,智能小區系統可分為安防子系統,物業管理子系統,信息網路子
Ⅷ 建築工程哪些材料必須質檢站出檢測報告
進場材料必須見證取樣和送檢的:
建建[2000] 211號文《房屋建築工程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見證取樣和送檢的規定》中第六條的(一)~(八)款內容,及各省補充規定的節能環保材料。
Ⅸ 建築工程結構鑒定報告與檢測報告的區別
1、區別:結構檢測報告一般為建設單位委託相應的有資質的檢測單位對基礎工程或主體結構工程對施工成果的檢測,假如其中有一方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經工程相關各個單位一致同意後另行委託資質等級高的檢測單位現場檢測後出具的報告為鑒定報告。
2、建築工程,指通過對各類房屋建築及其附屬設施的建造和與其配套的線路、管道、設備的安裝活動所形成的工程實體。其中「房屋建築」指有頂蓋、樑柱、牆壁、基礎以及能夠形成內部空間,滿足人們生產、居住、學習、公共活動需要的工程。
3、施工技術和設備是促進工程結構發展的重要手段,平面運輸、垂直運輸、構件製作、現場施工、裝修粉刷、設備安裝等各種施工工具和設施的改進以及施工方法的機械化、電子化,加速了工程結構的發展進程。
Ⅹ 建築工程檢測報告與合格證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2005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令第141號)第十四條:檢測機構完成檢測業務後,應當及時出具檢測報告。檢測報告經檢測人員簽字、檢測機構法定代表人或者其授權的簽字人簽署,並加蓋檢測機構公章或者檢測專用章後方可生效。
其他章都是非硬性規定,只有通過認證的企業才能蓋相應的章。
檢測報告上往往會帶有的這三個標識,其含義分別是:
CNAS標識:表明該機構已經通過了指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的認可。
CMA:表明該機構已經通過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計量認證。
CAL標識:表明該機構獲得了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審查認可(驗收)的授權證書。
CNAS認可是由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實施的認可活動,是一種自願行為,任何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實驗室均可申請認可。
產品出廠合格證是否只需要蓋本廠公章,沒有明確說明,但《產品質量法》明確規定,產品或其包裝上應有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一方面是要求生產者要保證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是為了讓用戶、消費者辨明產品的質量。
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是生產企業為表示出廠的產品質量符合規定的技術要求,經其質檢機構及檢驗人員檢驗合格而附於產品或者其包裝上的合格證、合格印章等合格標識。因此,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不是哪個主管部門或上級單位批准發放的,而是生產企業自行製作的。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的形式主要有3種:合格證書、檢驗合格印章和檢驗工序編號印章。